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5855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鳜(Siniperca chuatsi)的养殖,概 述 鳜又名桂花鱼、季花鱼,桂鱼、季鱼。 鳜是一种名贵鱼类,以肉嫩、味美而弛名中外。 鳜类的摄食习性十分奇特,自开食起终身以活鱼虾为食。 59年水生所对梁子湖的鳜鱼的生物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74年雷长春等进行了人工繁殖的研究,首次孵化出鱼苗25万尾;80年代前期,属试养和小规模养殖阶段。 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鳜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单产达到了600015000kg/ha。,第一节 生 物 学 特 性,一、外部形态 属鲈形目、脂科、鳜鱼属。该属共7个种。,鳜属,鳜(翘嘴鳜) 大眼鳜 斑鳜 波纹鳜

2、 暗鳜 高体鳜 柳州鳜,最常见,养殖品种为鳜,即翘嘴鳜。,斑 鳜,大 眼 鳜,鳜(翘嘴鳜,三种鳜的比较,形态特征比较,部位 鳜 大眼鳜 眼睛 较小 较大 吻端至背鳍 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基部 斜形褐色条纹 下方有一斜形褐色条纹。 不达吻端 体侧 体两侧有一较宽的与体轴相 无 垂直的褐色斑条。 幽门垂 132323 6895,第一节 生 物 学 特 性,二、食性 典型的肉食性底层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卵黄囊还没有完全消失前就开始摄食比较纤细的其它饵料鱼。 三、生长 湖泊中当年达120g,二龄300g,三龄800g。人工养殖当年个体为200600g左右。 三、繁殖 雌性个体二冬龄性成熟,雄性一冬

3、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类型。繁殖时间58月,6月是盛期。漂流性卵,比水重,稍具粘性,有油球。,第二节 人 工 繁 殖,一、繁殖场的基本条件 场址选择同四大家鱼,不同的是需有相应的饵料鱼配套池、蓄水池、过滤池、水塔等。 二、亲鱼培育 1、亲鱼来源,从天然水域捕捞或人工培育,2、亲鱼选择和培育 年龄和配比:雄性1龄以上,雌性2龄以上。 雌雄配比: 1:1。,雌 雄 鉴 别,三、人工催产及孵化 1、时间:5月中旬至6月底。 2、催产亲鱼的选择,挖卵检查法 经验法,3、催产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次数,PG(mg/kg) LRH-A (微克/kg) HCG(国际单位/kg) 1020 300500 300

4、03500 610 150300 50150 10002000 46 15002500 24 50100 8001500,成熟度的判断,催产剂使用参考剂量,4、产卵与受精 5、孵化,1)设施,孵化环道:放卵5060万粒/m3。 孵化槽:7090万粒/ m3 。,2)孵化用水设施及处理 A 孵化用水设施,B 用水处理:在用水10d前用生石灰消毒,或3d前用漂 白粉消毒。,3)孵化水质条件,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水温2030,最适2527。 D.O大于5mg/l。,自然产卵受精 人工产卵授精,过滤池平面图,1,2,3,4,5,4)孵化管理 A、鱼卵的收集与处理 B、防止提前破膜 510mg/l的高

5、锰酸钾浸泡。 C、控制水流速度 卵入池时,流速大于20cm/秒,随后保持20cm/秒;鱼卵开始脱膜,鳔和胸鳍尚未形成时,流速略大于20cm/秒;鱼苗平游后,流速小于20cm/秒。 D、病害防治 水霉用碳酸氢钠400mg/l+氯化钠400mg/l。 E、低温预防。可采用1.53%的食盐溶液泼洒的方法。,讨 论,鳜鱼的人工繁殖与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相比,在技术要求上有哪些不同点?,第 三 节 苗 种 培 育,孵化出膜的鱼苗稚鱼(3cm以上、寸片、夏花) 寸片 10cm 50100g鱼种,一、鳜仔鱼的摄食及行为 二、鳜仔鱼发育阶段的临界期 已达开口摄食的鳜仔鱼如果在12天内仍未摄取1尾饵料鱼 苗时,其

6、活动能力将骤然下降,感觉变得迟钝,慢慢地漂浮于 水的上层,这时即时有饵料鱼苗在嘴边活动,也没有能力摄取 它,最后终因饥饿而大批死亡。,“鳜鱼难过寸关”,三、饵料鱼 1、种类 开口期: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细鳞斜颌鲴、 黄尾密鲴、 草鱼、鲢、鳙等。,开口期以后:草鱼、鲢 、鳙。,2、配套生产的时间、数量 开口期:根据鳜的催产效应时间、胚胎发育时间、胚后内源 性营养时间到鳜仔鱼开口摄食的时间来安排饵料鱼 的催产时间。生产上在推算时间内和前后24小时各 催产三批饵料鱼。 中后期:幼鱼每天摄食自身体长60%左右的鱼种约8尾。,四、鱼苗培育方法 1、孵化环道(桶)培育 注意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适时

7、转环,防止环道内沉积淤泥和腐殖质。 2、网箱培育 注意要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 3、水泥池培育 4、土池培育 五、鱼种培育 1、专池培育 投饵量为鳜鱼总量的510%;投饵间隔时间以5天较适宜。 2、套养 3、网箱培育,第 四 节 成 鱼 养 殖,一、面积 对投放夏花当年养成的,面积13亩;大于此规格的,面积15亩,水深23m。 二、养殖模式,三、水质管理 D.O5mg/l,氨氮0.025mg/l,透明度 50cm左右。 四、饲养 1、对饵料鱼的选择性 鱼优于虾。饵料鱼的优质排序:鲮、鳙、草鱼、团头鲂、鲢。 2、规格Y=0.6009X-1.0450。 生产单位配套生产的饵料鱼为鳜体长的3050

8、%。 3、日粮与饵料系数 日粮:鳜鱼每天所摄食的饵料鱼重量与鳜鱼体重之间的百分比。 饵料系数:46,饱食法投喂 将饵料鱼分次投入鳜鱼养殖水体,每次投入均被 食光,一直投喂到不引起鳜鱼的摄食反应,不来抢食 为止。,4、投喂,剩余法投喂 不论鳜鱼摄食多少,在养殖水体中始终有未吃完 的饵料鱼。,六、捕捞 捕大留小。,五、疾病防治 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白皮病、细菌性烂鳃病、 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锚头鳋病。,第 五 节 相 关 科 研 简 介,一、食性的研究 1、刘寅初,鳜仔鱼的日粮及摄食习性观察,内陆水产,1998,6 试验设计:材料鱼:出膜72h后的鳜仔鱼。 投喂饵料: 轮虫、熟鸡蛋黄、

9、鲜猪肝、鳊水花、鲢水花、不投(空白组) 结果:53h后,唯有投喂活鱼苗的成活率超过50%,喂其他饵料或根本不喂的鳜仔鱼53h后全部饿死。同时根据观察,投喂鲢苗和鳊苗的成活率都超过50%,其结果差异不大。(与通常认识不一)? 鳜仔鱼的日粮:根据观察鳜仔鱼每天摄食最宜为5尾,而每天为3尾的成活率较低,每天58尾的成活率为95%。(注:该处日粮的概念有误),2、梁旭方,1993年在麻城浮桥河水库利用鱼块和死鱼进行网箱养鳜的试验。 文章:1994年水利渔业 试验方法: 网箱211.52.4m3,每箱投15尾鳜鱼种,均重176克。投喂新鲜死鱼、鱼块、对照(活饵料鱼),设三个平行,共9个箱,饲养120天。

10、 结果: 饲料系数:4.9, 4.4, 4.0,成活率100%。 鉴定: 1993年11月由学部委员刘健康等组成的专家组验收鉴定,受到一致好评,本阶段成果将使进一步利用冰鲜鱼大规模养殖商品鳜成为现实,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时间过去了十年,是否得到了印证?),3、吴遵霖,鳜鱼配合饲料驯饲与养殖研究 淡水渔业,1996,1 在1m3的网箱中进行试验,驯饲方法:适口活鱼虾,不太活泼的鱼虾,新鲜死鱼虾、鱼块,手工或机制的配合饲料。5d左右驯饲成功率达90%以上,饲料系数1.431.58,一般2以下。 讨论:配合饲料饲养成功取决多种因素,水质、溶氧、透明度,防病、日常管理等。往往是驯饲成功率很高,很快,

11、但因鳜鱼发病,造成中途死亡,或因环境不适,鳜鱼食欲不振,使驯饲出现反复,影响生长。 配合饲料形状:长条形,软、加油。,二、病的研究 1994年以来,广东省鳜养殖主产区,每年在510月大规模暴发一种流行性疾病,致使鳜大量死亡。珠江所吴淑勤等,在患病鳜的脾脏、肾脏和肝脏中检测到外源性核酸,并在病鱼的脾脏中观察到一种截面呈六角形、直径约150nm的病毒,从而确定该病的主要病原为病毒,并将该病毒定名为鳜鱼病毒(SVC)。尔后,另有中山大学等相继进行了电镜观察分析,流行病症状分析、离体病素养感染鱼和培养细胞的研究。李新辉分析得知,SCV为双链DNA病毒,并建立了PCR检测方法。 鳜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研究

12、,水产学报,1997年、增刊 吴淑勤等 鳜鱼病毒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水产学报2001、10 吴淑勤等,水生所张奇亚等,1996年从广东空运病鳜研究,结果为280nm球形病毒。 文章:鳜鱼病毒病原的检出及组织病理分析,水生生物学报 1999,6。 将粗病毒液接种到培养细胞中,会引起细胞病变(EPC),病毒通过人工感染健康鳜,会引起鳜发病或死亡,对患病鳜进行解剖和组织病理观察,表明病鳜的5种器官(鳃、肝、脾、心、肾)都发生了病变,从而认为所分离的鳜病毒是引起鳜流行病的病原。,思 考 题,一、鳜鱼的人工繁殖与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相比,技术上有哪些主要不同点? 二、什么是鳜仔鱼发育阶段的临界期? 三、在鳜鱼的苗种及成鱼养殖阶段,其饲养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