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三专二古代书法人民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9234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三专二古代书法人民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中历史必三专二古代书法人民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中历史必三专二古代书法人民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三专二古代书法人民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三专二古代书法人民版.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书 法 艺 术,1.汉 字 的 起 源,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

2、系。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2.,2.书法的含义: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艺术。 3.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线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4.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 发展出: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商代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金文亦稱銘文或鐘鼎文,是寫鑄於青銅器上的文字 大篆是西周時期普遍採用的字體,相傳為益所創。 針對不同的書寫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稱鐘鼎

3、文)、籀文之別。,金文,汉字的发展及其字体流变,5.成就 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秦代的李斯是著名篆书法家。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于汉魏。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 唐朝的书法家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创立楷书中的欧体、颜色、柳体。元代的书法家赵孟创赵体。 行书在晋代开始盛行,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东晋的王羲之尤草书、行书著名,称为书圣。唐朝的怀素、张旭的狂草别具艺术魅力。 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也是著名书法家。,秦權上刻制的小篆,據說是李斯書寫的,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漢朝隸書華山廟碑,

4、隶书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宽扁,平整对称整齐安定,講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醴泉銘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一般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字形方正规矩严正,孫過庭的草書書譜,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於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 写意,变化丰富,奔放跃动。,行書, 相傳是在后汉末年所創。古人對行

5、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书)小伪,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從晉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兰亭序。,王羲之(303361,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王羲

6、之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书法欣赏,王献之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书法欣赏,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

7、例。,颜真卿 多宝塔碑,书法欣赏,颜真卿 颜勤礼碑,颜真卿自书告身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书法欣赏,颜真卿玄秘塔碑,书法欣赏,唐代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柳公权 神策军碑,柳公权( 公元778865) 玄秘塔碑 世称“颜筋柳骨” 但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把点画写得好

8、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书法欣赏,柳公权 神策军碑 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书法欣赏,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

9、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年(632)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书法欣赏,欧阳询 九成宫碑,楷书,张旭简介:唐开元、天宝(公元714756年)间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

10、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怀素书法欣赏,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书法欣赏,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

11、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黄庭坚,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

12、”,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他曾说:“既老而始成家,人见之,不 知以何为祖也。”,书法欣赏,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万安渡石桥记,蔡襄

13、(1012-1067)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书法欣赏,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赵孟頫 寿春堂局部,书法欣赏,赵孟頫春晓,书法欣赏,文征明(1470-1559

14、),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书法欣赏,文征明书赤壁后赋,文征明书法,文征明的画,董其昌,汉族,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董其昌的书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