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0983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9.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第一节 人体正常菌群与致病菌 第二节 微生物药物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现代微生物药物筛选方法 第四节 现代筛选模型,我国: 豆腐上的霉菌治疗疮疖等疾病 欧洲、南美: 发霉面包治疗溃疡、肠道感染 我国传统药典:东汉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列举民间药用真菌,如灵芝、木耳、猪苓、马勃、雷丸、冬虫夏草,茯苓,马勃,民间传说将灵芝称为“仙草”,认为灵芝是采天地千年之正气,集日月之精华,收藏龙卧虚之地灵,吸九天之星光,历经千万年才生成的。神农本草经中说:“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神农尝百草,巴斯德: 微生物生物技术在医药中理论研究始于巴斯德,研究

2、减毒或无毒疫苗,开创了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新纪元,奠定了现代免疫学基础。 梅契尼科夫(Metchnikoff):利用乳酸杆菌抑制人肠道腐生菌 Fleming:1929年第一个发现青霉素 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开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纯化与工业化生产,开始了抗生素的发酵工业 Waksman:1945年发现链霉素(真正抗生素时代),近年来发现平菇、草菇、金针菇、蘑菇等均含有抗癌成分,对肿瘤有防治作用。从真菌中寻找抗癌药物已为世界瞩目。猴头菇有抗癌、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的猴菇菌片可用来治疗消化道肿瘤。猪苓用于治疗肺癌,可以减缓症状。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均为药用真菌制成的新

3、药。,蘑菇、银耳、木耳、灵芝. 含有各种真菌多糖,能增加免疫作用,第一节 人体正常菌群与致病菌,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长期寄居着微生物群,一般对人体无害,与宿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物质、能量等交流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常称之为正常菌群 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 杆菌等 口腔: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 梭形杆菌、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 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胃: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类杆菌、双歧杆

4、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 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 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鼻咽腔: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 感 杆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 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 菌等 阴道: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 杆菌等 尿道: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耻垢杆菌等,1.内源性感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作用(形成一层自然菌膜,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可促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 刺激免疫应答 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 吡哆醇及维生素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机会感染

5、(内源性感染):正常菌群与宿主平衡被打破,正常菌群中的一部分微生物能引起宿主患病。,内源性感染原因,1)正常菌群突破上皮屏障 例如皮肤粘膜受伤(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所导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阑尾穿孔或肠道手术后的脆弱拟杆菌引起的腹膜炎 2)外源性生物体干扰宿主的正常功能 人工心脏瓣膜、人造关节以及导管的使用有利于细菌聚集并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对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清的杀菌作用有抵抗性,宿主难于清除这些微生物,3)由于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发生了定位转移,也可引起疾病。 例如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 4)使用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所致的免疫抑制 肿瘤药物或放射线杀灭

6、快速生长细胞,包括免疫细胞,5)外源性病原体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功能损害 HIV病毒、流感病毒(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削弱上皮细胞消灭细菌能力,抑制吞噬细胞作用,严重会引起肺炎或是心肺衰竭 ) 6)不合理使用抗生素,2. 外源性感染,工作人员带菌者、患者与环境贮源的病原菌通过接触或其源性传播引起的感染. 致病菌:能够在具有完整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防疫系统的个体中引起疾病的细菌。 如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志贺菌,第二节 微生物药物的主要类型,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代谢产物。根据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可以分为: 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 转化产物 另外,微生物本身作为菌体、酶,1

7、)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 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2)次级代谢产物:,指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原料、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激素、胞外多糖等。,代谢障碍影响生命,3)转化产物,微生物对外源物质(类固醇、烷烃、芳烃、杂环化合物)进行加工(特定位置引入羟基,还原双键等)后的产物,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细胞内或外环境中,生长和繁殖非必需物质,一定阶段才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细胞内,生长和繁殖的必需物质,不停地合成,一、 微生物菌体医药,概述 1

8、疫苗概念 2 第一代疫苗 (传统疫苗) 3 第二代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 4 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 ) 5 疫苗举例 6 免疫增强剂 7 微生物制剂 8 利用标记的微生物细胞检测肿瘤, 英国医生 Jenner 在 1796 年首创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据记载,宋朝(1000s)就接种 “人痘”预防天花。 1870s ,巴斯德和柯赫系统地用 弱毒疫菌接种, 预防羊炭疽病, 鸡霍乱,狂犬病等传染病。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 类消灭了天花。,1796年首例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返回,1 疫苗概念,典型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的或减毒的致病物质 病原物经培养、纯化后,或者被灭活,或者降低其毒性,但要保

9、持其免疫能力 使接受者获得免疫力,免受疾病的侵染,2 第一代疫苗 (传统疫苗),利用Pasteur建立的减毒、弱化或者灭活病原体做疫苗的技术,人们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人用传染病疫苗。用病原体减毒或者弱化所得到的疫苗称为第一代疫苗 。,第一代疫苗的不足之处,具有不安全性和对某些传染病的使用效果不理想。 所谓的不安全性是指疫苗生产过程中必须大量繁殖病原体,对工作人员是个严重的威胁;并且在使用中偶见因减毒或者灭活不彻底而导致被免疫者感染的情况。,3 第二代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1) 概念和特点 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

10、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特点:无毒、无感染能力 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2)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用病原微生物有效抗原成分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外壳结合蛋白在膜外引发免疫反应的抗原决定簇,亚单位疫苗(单纯疱疹病毒疫苗) 病毒粒子含有33种以上蛋白,一半为糖蛋白; 基因组为双链线状DNA, 152.5Kb; 引起性病,脑炎,也是一种致癌病毒; 灭活或减毒疫苗都有危险;,制备亚单位疫苗的关键:鉴定起主要作用的抗原 HSV-1的gpD蛋白是抗原成分 分离出HSV-1的gpD基因 完整的gpD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结合在

11、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膜结合蛋白,通过基因改造,去除了编码跨膜结构域的序列,将改造过的基因转移到中国仓鼠细胞中正确表达,最后将表达蛋白制成亚单位疫苗。,3)肽疫苗(口蹄疫疫苗),概念: 引起免疫反应的病原微生物各部分并不都起相同的作用,往往只有部分结构物质起决定作用,称抗原决定簇,类似于抗原决定簇的小肽的疫苗称肽疫苗。 免疫反应: 位于病毒衣壳外且可与抗体结合的蛋白 肽疫苗制备: 合成口蹄疫病毒VP1的不同结构域 对不同结构域进行检测,VP1蛋白 C端三个肽段: 141160,151160, 200213 N端三个肽段: 924,1732,2541 分别连接到载体蛋白上 注入小豚鼠实验,14116

12、0肽段具有抗原活性,利用小肽作为疫苗的限制因素 1)充当抗原决定簇的肽段不能太长且要连续 2)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3)肽段的构象必须与完整病毒上抗原决定簇上的构象一致 4)单一的肽段要有足够强的抗原性,目前正在正在研制的或者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疫苗还有:疱疹病毒疫苗、腮腺炎病毒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疫苗、风疹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4 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 ),所谓核酸疫苗是指含有编码蛋白质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者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Wolff 等1993发现将DNA直接注

13、射入小鼠骨 骼肌细胞后可以引起特异的免疫反应; 将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 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肉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基因免疫动物;,DNA疫苗的优越性 1)DNA 比蛋白质更稳定; 2)DNA的分离、纯化比蛋白质要容易的多; 3)任何DNA片段都可以插入质粒中制成疫苗, 同一个质粒可以容纳一个以上的抗原基因; 4)DNA疫苗对于一些目前难以用常规方法防 治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用于一些疑难病的治疗。,现已广泛使用的疫苗,活病毒疫苗 病毒亚单位疫苗 脊髓灰质炎 乙型肝炎 流行性腮腺炎 灭活细菌疫苗 麻疹 百日咳 风疹 伤寒 黄热病 灭活细菌毒素(类毒素) 灭活病毒 疫

14、苗 白喉 流感 破伤风,5 疫苗举例,病毒性疾病疫苗 细菌性疾病疫苗,5.1 病毒性疾病疫苗,肝炎病毒疫苗 艾滋病病毒疫苗 其它病毒性疾病疫苗,补充: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B Vaccine,什么是乙型肝炎?,简单地说,就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它是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乙肝形势不容乐观!,全世界现有3.5亿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占世界人口的5;其中,亚洲和非洲HBV携带率为815 HBV携带者中5070病毒复制活跃,为慢性乙肝,大部分乙型肝炎在急性期经治后能痊愈,很多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其中一部分可

15、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变甚至肝癌;极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出现大片坏死,成为重型肝炎;另有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的潜在危害,慢性乙肝病人肝硬化发生率为220,代偿性肝硬化发展成失代偿性肝硬化为2023,发展成肝癌的占615。 据调查推算,中国的慢性乙肝病人中,约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或合并肝癌。HBV携带者最终死于相关肝病的危险性,男性为50,女性为15。这与男性的病毒不易被清除及吸烟、饮酒等有关。,乙肝的潜在危害,我国乙肝病情分布金字塔,两方面问题,HBV罪魁祸首 Hepatitis 离我们有多远? 传播途径 医学鉴定明明白白 疫苗防患于未然 ,乙肝病毒HBV,197

16、0年Dane等在电镜下鉴定了Dane颗粒,即HBV( the Hepatitis B Virus )颗粒。,乙肝病毒HBV,HBV 是一种小型DNA病毒,基因组由单个环形DNA分子构成; 球形颗粒,直径42nm; 包膜为脂质构成(含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内为20面体核蛋白壳(含乙肝核心抗原,HBcAg) 。,a conceptual picture,s=surface proteins c=core protein D=Viral DNA p=DNA Polymerase,乙肝病毒HBV,通常,大多数成人的免疫系统都能够抵抗B型肝炎病毒,并毫无问题地“复原”。 但是也有许多成人无法抵抗B

17、型肝炎病毒,以及大多数受到传染的婴儿和儿童 因为婴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无法识别“敌人”,反而把“敌人”当成体内的“自己人”, 长期“和平共处”,HBV进入人体,HBV侵染肝细胞,当HBV进入人体后(如果不幸让它绕过了人体免疫系统),它将首先攻击肝细胞。 乙肝病毒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只是利用肝细胞摄取养料赖以生存,并在肝细胞内复制。, From within the cell nucleus the hepatitis B DNA causes the liver cell to produce : (via messenger RNA) surface (HBs) proteins,

18、 the core (HBc) protein, DNA polymerase, the HBe、HBx protein, possibly other as yet undetected proteins and enzymes.,HBV replication,DNA polymerase causes the liver cell to make copies of hepatitis B DNA. Via the above process, version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are constructed by the liver cell . Th

19、ese copies of the virus are released from the liver cell membrane into the blood stream and from there can infect other liver cells and thus replicate effectively.,HBV侵染肝细胞,目前尚不是很清楚 基本上是这样: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20、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乙型肝炎致病机理,乙肝传播途径?,B型肝炎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传播,和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途径相同。然而,HBV比HIV感染性强50到100倍。,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 血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 胎源性传播 是病毒传染,而不是遗传! 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乙肝病毒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传染发生于从被感染的母亲到孩子,一家人中儿童和儿童的接触,以及重用未杀菌的针和耳咽管。 但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条件的改进、人们生活方式

21、的变迁,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已越来越成为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乙肝病毒的传播,但乙肝不会通过水和食物以及通常的接触传播 (不过不能合用剪刀,指甲钳,牙刷等) 所以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是由于人们对乙肝知识的匮乏导致的偏见造成的。,乙肝病毒的传播,乙肝两对半(乙肝三系) HBVDNA定量检测 肝功能化验 ,医学化验,医学鉴定,Hepatitis B DNA & Hepatitis B DNA polymerase. 血液中最先能被检验出来(感染一周内); 但其检测比较复杂且昂贵 所以一般检测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乙肝三系,乙肝三系,乙型肝表面抗原 HBsA

22、g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指HBV的外膜蛋白。 (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表面抗原在所有体液中都能检出,但只有血、阴道分泌物、经血、精液显出有传染性;,我国汉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5 左右,藏族高达26%,维吾尔族最低,约2%左右,总阳性率达10%左右。 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 (但目前有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很多时候乙肝病毒被清除后,乙肝病毒的部分基因整合到了肝细胞的基因内,构成了“合资企业”。HBsag作为“合资企业”的一种产品持续出现在血液中。因为整合的病毒基因常是缺损的,往往只能复制出HBsag)

23、(摘自2004年4月1日一塌糊涂) _?,乙肝三系,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即抗-HBs,是由HBsAg诱导产生,为保护性抗体。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它的出现标志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乙肝三系,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 顾名思义,乙肝病毒e抗原中“e”是英文 early (早期)的意思,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乙肝病毒e抗原见于病毒感染早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 感染后期或机体建立免疫反应则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病毒复制受抑制;或免疫压力过大,乙肝病毒基因前c和c区基因变异,乙肝病毒e抗原免疫原性改变则常规ELISA试剂不能检测出来,但机体产生无保护性的

24、抗体而测出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三系,核心抗体(抗HBc) 核心抗体是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但是,它对人体没有保护作用。 阳性时,如果加号多(医学上的说法是“滴度高”),提示病毒正在复制,传染性也强。,乙肝三系,“大三阳”和“小三阳”?,“大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 即HBsAg(+)、HBeAg(+)、HBcAb(+) “小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 即HBsAg(+)、HBeAb(+)、HBcAb(+),“大三阳”、“小三阳”区别仅限于HB

25、eAg(+) /HBeAb(+) “大三阳”,表示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传染性很强 “小三阳”表示: 非变异株时机体内病毒复制不活跃; 变异株产生时病毒毒力增加(即机体免疫反应性下降)甚至诱导肝细胞癌变,见于急性乙型肝炎(后期,病毒复制受抑,病情趋于好较,近期可能痊愈)、慢性肝炎(或病毒复制减少或停止,病情减轻或稳定;病毒变异,毒力增加,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症或重症肝炎)。 但传染性较弱,“大三阳”和“小三阳”?,这种方法借助了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测定,并不能代表病毒本身,也无法知道病毒的多少。,乙肝三系检验的缺点,

26、(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乙肝病毒核心中的基因组是由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分子(HBVDNA)及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简称DNA聚合酶,或 DNA-P)组成。乙肝病毒 DNA和 DNA聚合酶主宰乙肝病毒复制,即无性繁殖。 所以它们阳性就表示有乙肝病毒颗粒存在,并且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DNA定量检测,近年,新研制成功的荧光定量PCR的出现为乙肝病毒的检测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大量临床标本测定结果证明,其特异性为100,灵敏度可达.01fg(10-12mg

27、),相当于2.5个乙肝病毒颗粒.,HBVDNA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 反映 肝细胞损伤 的试验 反映 肝脏排泄功能 的试验 反映 肝脏储备功能 的实验 反映 肝脏间质变化 的试验,肝功能检查,远离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血源性疫苗 乙肝血源疫苗是采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清或血浆作为原料,经过化学浓缩,提纯其中的表面抗原,而制成的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已停止使用。 另一种是基因工程疫苗。 现在我国均

28、采用基因工程酵母菌来制造的乙肝疫苗称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大致是在6个月的时段内注射(皮下)3次疫苗 结束时作一次血液乙肝三系的检查。因为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 约有9095%人会因此而获得免疫能力,乙肝疫苗,1981年Edman等人成功地克隆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并获得大量的表面抗原; 1982年,乙肝疫苗首次在美国面市 1986年美国FDA首先批准了Merk公司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表达系统)上市 。,乙肝疫苗,目前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采用的,将重组DNA导入酵母菌,由酵母菌产生乙肝抗原而制成的疫苗 二是以色列等国采

29、用的,将重组DNA导入仓鼠细胞,由仓鼠细胞生产疫苗。,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 3 5年 (这个时间众说纷纭,WHO,世界卫生组织 认为至少有15年) 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最好是定期检查(1年),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两种经由消化道传染的流行较广的病毒性肝炎。 国外已有甲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面市。我国使用的减毒疫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甲型肝与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大部分人转为慢性肝炎,其中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70年代:非甲非乙性肝炎,1989:更名为丙肝。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或预防方法。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已知至少存在6种不同基因的病毒

30、,各型之间的异源性达到25%30%,且存在着高突变率,尤其是包膜区的多变性,给丙肝疫苗的研究带来了重重困难。一个病人可能带有1520种一个丙肝亚种的变种,可能有150个不同的亚种。这也是至今仍未见丙肝疫苗上市的原因之一。,艾滋病病毒疫苗,艾滋病(AIDS)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引起的。 19801981年发现,19831984年定性 疫苗研究集中于基因工程苗。,其它病毒性疾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狂犬病疫苗 流感病毒疫苗,5.2 细菌性疾病疫苗,霍乱弧菌疫苗 麻风杆菌疫苗 幽门螺旋杆菌疫苗,霍乱弧菌疫苗(活体重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方法: 非致病性

31、微生物携带并表达某种特定病原物的抗原决定簇基因,产生免疫原性; 修饰或去掉致病微生物毒性基因,但仍保持抗原性,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产生肠毒素:由74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包括五个B亚基和一个A亚基 A亚基:具有ADP糖基化的活性 能激活腺苷环化酶 两个功能域,A1肽和A2肽 A1肽包含毒性区,含194个氨基酸 B亚基:无毒,麻风杆菌疫苗,麻风是由麻风分枝干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是1873年由Hansen最早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致病菌,是一种毁容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曾是一种常见的病,甚至圣经里也曾提到过麻风病。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

32、者甚至肢端残废。 但由于这种细菌仍然未能在体外培养,因而严重地阻碍了对麻风病的诊断、免疫学和治疗学方面的研究,也严重阻碍了疫苗的开发。,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病原体,慢性胃炎可发展为粘膜萎缩、异型增生,最终导致胃癌。 目前在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方面已取得了进展,相信不远的将来幽门螺杆菌疫苗将成为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微生物及其产物 卡介苗(BCG)、胞壁酰二肽(MDP)、短小棒状杆菌、溶血性链球菌Su(OK-432) 等微生物组分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免疫佐剂而发挥治疗作用。 免疫佐剂:本身不具有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

33、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 植物多糖 多种植物多糖(如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因子,可用于抗肿瘤和感染的辅助治疗。,6. 免疫增强剂,中草药 多种中草药(如人参、黄芪、枸杞、刺五加、淫羊藿等)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淫羊藿,补肾壮阳,东北刺五加果能增加睡眠,对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刺五加的作用与人参相似。刺五加有扶正固本、养血安神、滋补强壮之功能,主要药效成分含水量多种糖甙、丁香甙、香豆精甙、多糖及果酸,是治疗体虚、咳嗽、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的良药。 古代曾有“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之说,对刺五加给予极高的评价。,细胞因子 由于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4、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化学合成药物 具代表性的是左旋咪唑(levomisole),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明显免疫增强作用。,(1)济南假单胞菌菌苗 使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并产生特异性抗体,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免疫佐剂。 免疫佐剂:本身不具有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 采用胸腔注射方式还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溶血性链球菌制剂(国外称OK-432或Picibanil,国内称沙培林或链球菌-722)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它由溶血性链球菌经青霉素处理后冻干而成,为干菌制剂。,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两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35、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破坏细胞壁)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对多种病原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所以叫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种的特异性,如人对鸡霍乱弧菌天然不感染,鸡和蛙对炭疽菌不感染。,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免疫,是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OK-432广泛用于临床: 腹腔内注入OK-432 后可迅速使中性粒细胞进入腹腔,随后腹水中的巨噬细胞和T

36、淋巴细胞明显增加,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及减少腹水产生。 治疗胃癌、肝癌、胆管癌、大肠癌、上腭癌、喉癌、舌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腹水的治疗,免疫治疗 沙培林(OK-432)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2(IL-2) 短小棒状杆菌,恶性腹水的治疗实验,沙培林(OK-432) Torisu等用该制剂治疗134例胃肠源性恶性腹水(10KE,1次/周腹腔注射,疗程6周),结果有76例腹水完全消退,8例腹水明显减少,腹围减小10cm以上,总有效率达62.7%(84/134),且患者生存期(平均10.2个月)也较50例对照组(平均3.1个月)显著延长,其中对腹水细胞学检查呈阳性的患者更有效。 提示OK-432

37、可能是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制剂。,OK-432注射治疗淋巴管瘤,两次沙培林注射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沙培林注射治疗,抽出暗血性淋巴液,颈部囊性淋巴管瘤,进行5次沙培林注射治疗后,肿瘤明显消退,取得显效,位于颈部、口底合并舌体的巨大海绵状和混合性淋巴管瘤,(3)短小棒状杆菌 为短小棒状杆菌(Corynbacterium parvum)的死菌悬液,也是一种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主要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活性加强 ,还可激活NK 细胞,增加干扰素产生,协同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的抗癌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小鼠对第二次肿瘤攻击的抵抗力。 临床试用于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及肺小细

38、胞型未分化癌。腹腔注射对癌性腹水也有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寒战发热。转氨酶升高、血压波动等。,电镜照片,吞噬细胞正在攻击细菌,恶性腹水的治疗实验,短小棒状杆菌 腹腔内注入短小棒状杆菌可引起纤维性腹膜炎,而包裹肿瘤细胞,减少渗出。 有人曾用其治疗乳腺和卵巢癌所致的恶性腹水病人,4例中有3例腹水明显减退。,(4)卡介苗,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rin, BCG)是用于结核病的疫苗,由减毒活牛分枝杆菌制备;牛分枝杆菌在特殊的人工培养基上,经数年的传代,丧失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够高的免疫原性,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结核的疫苗。,历史 卡介苗疫苗的发明是来自牛痘的

39、经验。1882年德国的柯霍(Robert Koch)首次发现结核杆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细菌学家卡迈特(Calmette)与他的助手介岚(Guerin)研发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给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于人体上。人们为了纪念两位法国科学家卡氏和介氏,故将这种疫苗称之为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已被列为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一般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因此常被称为“出生第一针”。 作用: (1)作为疫苗:预防结核病。 不完善的一面:即接种卡介苗后并不能保证今后一生中不再患结核病,这说明卡介苗的保护力是有限的(不像牛痘疫苗)。 正因为如此,

40、目前科学家正着手于研究比卡介苗效果更好的新疫苗,一旦强有力的新疫苗研究成功,人类消灭结核病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2)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活化淋巴细胞,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卡介苗中起免疫增强作用的物质: 卡介苗素(BCG-PSN) 卡介苗多糖(BCG-PSA) 卡介苗胞壁酰二肽(BCG-MDP) 卡介苗细胞壁骨架(BCG-CWS) 卡介苗甲醇提取残余物(BCG-MER),卡介苗素和卡介苗多糖是良好的巨噬细胞激活剂 卡介苗胞壁酰二肽和卡介苗细胞壁骨架具有免疫佐剂功能 卡介苗甲醇提取残余物则对恶性黑色素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胞壁酰二肽(MDP) 是卡介

41、苗细胞壁骨架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最小结构单位,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而罗莫肽(romurtide,RM) 是新发现的MDP 衍生物,其免疫活性比MDP更高 ,致热源性和致炎性较小,7 微生物制剂,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菌群失调,胃肠道感染 补充微生物菌体:肠球菌属、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及酵母菌等。 乳杆菌珠GG与布拉第酵母治疗腹泻的效果较好。乳杆菌珠GG可有效降低非母乳喂养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发病率,布拉第酵母可缓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症状。,本品为生物性止泻剂 布拉氏酵母菌具有抗微生物和抗毒素作用 并对肠粘膜有营养作用 布拉氏酵母菌不会被胃肠液 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所破坏

42、在肠内具有活性作用 在动物试验中 药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在体外或体内 该药具有抗菌(包括白色念珠菌)作用 当在动物中诱发实验性感染时 它可促进动物体内的免疫作用 它能合成维生素B 如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泛酸 烟酸,本品是以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杆菌、低聚果糖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儿童、女性健康功能性营养食品,专为儿童及婴幼儿配制。 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5袋) 采用天然菌种,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 含有益生元-低聚果糖。 采用特殊化工艺技术,确保功效作用; 阻止有害物质通过肠道进入体内,提高免疫力,每袋(1克)含活菌冻干粉37.5毫克,内有活菌1.5亿个【屎肠球菌1.35

43、108个,枯草杆菌1.5107个】,益智系统+吸收系统 伊利金装婴儿配方奶粉400克 特别添加双歧益生菌与复合益生元组合 帮助宝宝拥有健康肠道 使DHA、ARA、胆碱等益智营养 得到充分吸收,让宝宝更聪明,益生菌作为药物载体也有较好效果 如: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体重下降、恶性等,严重的会因营养不良、脱水、贫血而死亡,病因尚不清除。 利用重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可减轻病症,每天腹腔注射需要量大 采用乳酸链球菌经基因重组转入IL-10合成基因,乳球菌会在体内合成IL-10,口服即可,剂量可降低10-4,8 利用标记的微生物细胞检测肿瘤,肿瘤组织中存在细菌和病毒颗粒约有50年的历史 从肿瘤患者体内切除的肿瘤组织内存在大量的细菌与病毒颗粒。向肿瘤组织注射或静脉内注射营养缺陷型的鼠伤寒沙门菌,都可发现肿瘤组织中细菌数目增加。,利用荧光素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大肠埃希菌与三个减毒病原菌珠,都可检测到细菌进入肿瘤组织,并在其中繁殖。 因此,肿瘤组织中细菌数目较高,可根据发光强度检测肿瘤的位置及转移。如果细菌表达具有杀死肿瘤细胞活性的基因,将可能用于治疗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