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分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1461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镇化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镇化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镇化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分析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7级2班 陈林利摘要: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前沿挑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就对如何更好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提出了要求。本文利用社会学相关知识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关键词: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所谓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在经济结构、人居环境、人口素质等领域,由传统农业经济到现代化城镇经

2、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城镇文明的转变过程。这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共同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发展国家已经走过,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的过程。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随着工业化的加速进行,农业劳动发生差率大幅度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向工业,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造成了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在我国,始于1978年底的以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显著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创造出远远多于改革之前的大量农产品的同时, 也创造出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并因此开始了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新时代。目前,我过进城务工的农民有1亿多人,失地农

3、民有4000多万人,在乡镇企业的农民为1.3亿人。据预测,未来二十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越来越成 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军,日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要

4、力量。同时他们比传统农民工有着更强的融入城市社会的要求,渴望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因此正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他们在实现市民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农民市民化的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民化”可以指农民、外来移民 (城市农民工)等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权利(市民权, citizenship)的过程,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社会福利保 障等,在中国,它首先涉及到的是所在地的城市户口。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国家、政府相关联的技术层面上的市民化过程。 而广义的“市民化”还应包含市民意识的普及以及居民成为城 市权利主体的过程。本文将要分析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

5、化”主要是指这种广义上的农民市民化,也就是说农民工不仅要在制度层面上由农民转变为市民,而且要在价值观等意识 层面上实现向市民的转化。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和父辈不同,如今“漂”在大城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熟悉种地、干农活儿,他们和城市里的大学生、年轻白领一样,有着青春的面庞、进取奋斗的精神和扎根城市的梦想。新生代农民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着他们的就业观,为企业、社会提出一道全新的命题。 老一代农民工属于生存型农民工, 他们没有多少技术,到城市打工,仅凭强壮体力劳动养家糊口,过着象候鸟一样的生活,属于城市的“过客”。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属于发展型农民工。改革开放使农村生活

6、相对改善,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必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 与父辈们比较,衣食基本无忧、文化水平也相应较高,这为他们自由选择职业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岗位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理性。知识水平的提高法以及律意识的提高,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拒绝血汗工厂,认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比“饭碗”更重要。这从目前各地遇到的民工荒可以间接印证。 城市的吸引力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扎根城市。为寻求更好的发展,脱离“农门”跳入 “城门”,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消费的欲望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在城市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并希望能够在城市安家落户。 然而,与父辈们一样

7、他们也有很多的迷茫与无奈。新生代农民工不甘心回老家种地, 对土地缺乏依恋。对城市生活方式的认同以及希望成为城里人的他们, 又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这就促使他们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境地。现实情况中就形成目前既无法退回农村,又因没有被城市完全接纳而享受和城里人同等待遇的他们,也很难融入城市的尴尬境况。这个缺乏归属感的庞大人群,正在成为一个同时疏离于城市和乡村的夹心层。二、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一) 城乡隔阂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不断鼓励、支持农民工进城,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在现实生活当中,城里人也切身感受到了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对他们的排斥程度有所下降,但是大

8、多数城里人并没有从心理上完全接受 农民工,也许对他们来说不排斥农民工只是出于一种同情心。城里人日常交往的对象大部分还是城里人,能够主动与农民工进行互动交流的毕竟是少数,更谈不上把农民工当朋友看。而农民工自身也主要是与自己的老乡、同学、同事等交流,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 “差序格局”,而城里人在这个格局中离中心的距离往往非常远,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农民工自身就形成了一个抵御城市主流文化的防御性的亚文化圈子。农村经验的社会记忆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文化因素。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没有长期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但他们毕竟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接受的是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因此农村的那种乡土文化模式

9、不能不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影响。第一,重视乡土人情关系,观察发现,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也与城市居民有一定程度的接触,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寻求帮助的对象仍然是以 老乡、朋友为主,而向本市市民和政府寻求帮助的为数极少, 他们所重视的关系依然是建立在血缘或地缘基础上的,对乡 土文化依然具有一种心理归属感。第二,效率意识淡薄,在农村,对于一件农活往往是一天做完也行,两天干完也没什不可 以,由于这种农村经历,使他们对于城市中流水线式的快节奏生产不适应,不能按时完成分派的工作量,很多人因此而辞掉了工作,而另寻其他工作。(二)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原因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向往

10、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的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阅历和自身不同特点,导致他们追求目标、偏好等不同,因此,仅仅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群体的传统研究方法不能了解当今农民工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他们的效用和目标函数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劳动供给函数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点与厂商需求之间存在“缺口”而出现“民工荒”现象。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

11、要胜过第一代农民工。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时,还有回乡务农的最后一条退路。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中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而且需要社会失业救急网络的保障。(三)政府方面原因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立法层次低。现行劳动保障法规,没有针对性的对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为他们提供便捷

12、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中对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规定也是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农民工基本享受不到劳动法规定应当由全部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制度。与此同时,执法力量不足, 执行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劳动保险执法人员在处罚企业有关违法行为时,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导致行使处罚乏力, 难以震慑和遏止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 劳动保险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维权工作需要严重不适应。受市县级机构编制限制, 各地普遍存在监察、仲裁力量不足, 经费缺乏的现象。在这种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的情况下, 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保护,也难以建立起长效机制。另外,政策不

13、健全,宣传不到位,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保不积极而产生一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外出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他们才发出了“死也要死在城市”的心声。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总之,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三、相关对策思考(1)扶持中小城镇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民向市

14、民转变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并且长期的现象。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缺乏有吸引力的优势产业,农民工在本地的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所以不得不涌向发达地区。如果富余劳动力都涌向大城市,将导致许多问题,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城市也无法容纳庞大的富余人口。在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中小城市功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特别是通过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好中小城镇,有利于就近吸纳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 在以人为本的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好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合理布局三次产业,改善中小城镇的公共福利场所, 建设城乡一体化

15、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就业的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分布与城市化以及区域发展相适应。(2)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重塑城乡文化氛围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所以应该逐步让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降低他们进城的门槛和成本。这就要求政府构建覆盖城乡的统一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从制度上保证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就业权利,建立起统一的、完善的城乡一

16、体化劳动力市场。 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努力消除农民工的身份限制。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民工的身份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小城镇享有同城市人一样的福利待遇、生活条件。 其次制定、完善保护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有法可依,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消除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补充和完善并保护其“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的条款。同时,尽快出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维护的统一的法律、法规,消除对他们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他们的法律知识宣传,增强法制

17、观念,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减少因讨薪难发生的各类惨剧。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目前依法维权意识较弱、能力不足的情况,动员各有关方面,开展针对性法律援助,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其次,尝试在农民工中组建工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这个群体发挥出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3)满足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加强教育培训,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素质根本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预备制的培训”,“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等。我们要以长远和战

18、略的眼光,把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自觉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变化,并非教育部门能够“一肩独担”。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一些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帮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在学前教育领域,年轻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建起农民工子女幼儿园,为他们留城打工解除后顾之忧。在义务教育领域,农民工子女,渴望在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不必受户籍限制回到陌生的家乡就读高中参加高考。关心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嘘寒问暖”上,要真正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职业培训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结构

19、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按照不同的就业意向和需要,分别提供实用的职业培训,从“一锅炒”走向专业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培训,使他们能从接受就业教育逐步走向创业教育。同时,加强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星火科技培训等,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使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目前中国二、三级城市的发展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向二、三级城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两难问题。 (4)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难的问题 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亿人,来到城市最难的就是寻找一个稳定的住处。商品房是他们当中多数人难以问津的奢侈品

20、。经济适用房因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的定位亦将其排斥在外。廉租房地理位置偏僻,保障范围小,资金缺口大,供不应求。新生代农民工多数人租住在城乡结合部,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地区。缓解农民工安居难题,可通过租赁商品房资金补贴、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在打工者密集区建新区等灵活措施,为新生代农民工“量身打造”住房政策,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安居城市。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的出现和壮大,已经让城市没有多少时间去享受流动人群的“红利”了,继续靠农村流动人群的廉价劳动维持繁荣和发展的余地将越来越小。因此,只有给予农村流动人群以基本的市民待遇,让他们分享城市改革、发展和繁荣之成果,一个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的理想,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参考文献:【1】 孙光德 董克用 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2】 窦小嵘 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西部科教论坛 2010【3】 蒋智华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4】 李涛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社会化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