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编等程手册.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3347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脑编等程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大脑编等程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大脑编等程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脑编等程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脑编等程手册.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软格教育by王宪鹏 致力于中高考辅导,心理辅导,学习方法训练,以及人生规划管理培训大脑编程手册说明书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是“软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到大脑、进化、自我、生命能量、自尊、自信、人格、九型人格、性格、自我认知(自我意象)、BVR、NLP、理解层次、智力、记忆、理解、翻译、判断、情绪、心理场、行为环境、心锚、飚移等重要、实用并且有趣的概念,并通过对书中实例的理解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我成长道路。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是索引、概要、导读性质的非科普读物,更详尽内容请阅读“软格教育”系列的其他图书。在介绍具体的编程技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编程的语言和逻辑法则,这些内容可

2、能显得枯燥乏味或者晦涩难懂,但事实上都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只不过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去感悟和体验罢了。暂时无法静心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部分。本书有大段引用的内容会标示出来,不进行改动是因为这些语言力量感十足,没有必要进行破坏。当然,为了理解的需要会增添必要的注解。谨以此书献给全天下所有准备升级大脑的人。大脑?进化!推荐阅读:大脑的故事打开我们情感、记忆、观念和欲望的内在世界,(英)苏珊格林菲尔德著。没有人敢夸口说已经完全解读了大脑,本书更加不敢妄开海口,但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天赋,所以,使用一些将来有可能会被证实是错误的观点作为推演的假设前提的做法应该得到通行证。这些假设前提为“软格

3、教育”的各种理论和技术提供实证支持,也就是说,它们可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而得到修正,进而对“软格教育”的各种理论和技术提出修正的要求。关于“大脑”我们应该熟知以下内容:大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化的产物,遵守进化法则。1.脑是动物的生命中枢,大脑是活动着的动物必需的感应器官。海鞘幼虫期游动时需要大脑,成熟后寄居一处靠过滤海水中细小食物为生便不再需要大脑。2.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从单纯的适者生存意义上来讲;动物(尤其是人)的进化可能是大脑与基因相互选择的结果,这是从基因选择性表达以及(人的)大脑的超级复杂性来讲。海蛞蝓的大脑只有17000个神经细胞,科学家已经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对

4、海蛞蝓大脑的研究发现大脑形成记忆的方式及其规律。3.进化的法则不该仅仅是适应,对于大脑发达的人类而言进化应是人类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詹姆斯冈恩(代表作长生不老)说过一句话:“人类最初的梦想有三个:控制自己的生存环境,控制其他人,长生不老。”我们无法彻底地控制环境,但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4.基因频率因为生物种群成员适应环境能力的不同而变化,人类的大脑因为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技术而变化。此处参照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与本人的“五个层次”理论理解。三个世界是说现实世界由三部分组成,世界1是物质的自然的以及无法脱离自然而存在的各种存在构成的世界,世界2是人的感官的受自然约束并受行为主体

5、控制的存在构成的世界,世界3是人类创造的已经不属于个人甚至不仅仅属于人类的各种存在中包含的文明智慧构成的世界。五个层次是说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相互反应和相互反映的五种工具性的存在,分别是反映物体客观运动规律的由物体间相互反应的运动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反映客观世界繁衍增生之力(自组织系统)的由分子层次化学反应表现的基因系统、反映基因遗传信息并根据外界信息刺激发生各种生化反应的大脑神经系统、反映人类大脑感知和认知世界的程序的能够引发人的感官乃至更深层神经反应的语言文字系统、反映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把握的与前四个层次之间不断发生交互反应的人类社会独有的各种现象。因为涉及内容与形式、表象与本质、反

6、应与反映这样的需要人沉思的概念,这两种理论并不容易理解,但是,这两种理论对于我们高效运作我们的大脑非常重要,应该努力理解并把握,当然,假如一时无法理解也不要紧,只要做出努力就会有收获。5.人类创造的知识也存在进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人类整体的脑力水平。知识源自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新的知识通过特定的人类组织进行传播,是人类可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6.个人脑力水平取决于个人对知识进化规律的把握而非个人掌握的知识。素质教育应有这样的含义培养学生研究新事物的能力。7.基因无法控制人类的大脑神经系统,但能够决定大脑神经系统的编程语言和编程规则。联系要点4进行理解,联系NLP理论进行理解。由于NLP理论内容

7、非常多,不在这里进行说明,见NLP的专题。8.人的感知系统是进化产物,而非推进人类文明的工具,人类文明的边界由生命本源之力不断拓展。感知系统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记忆系统这六个主要系统。生命本源之力是指促使核酸与蛋白质大分子进行协作进而构成生命系统的那种力量,可初步理解为促使超复杂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力,因为涉及混沌、分形、耗散结构、自组织、协同等科学前沿概念不必强求立刻理解而应保持开放态度。9.与生命本源之力对应的心理学概念主要有自我、生命能量、自我意象、自尊、自信、自卑、自我挫败、自我实现等,这是基本概念,其他如动机、需要、创造、情绪、个性、气质、人格、

8、性格等,都由基本概念衍生出来,可称为次生概念,诸如学习、记忆、联想、想象、认知、智力、能力、行为等,都由次生概念驱动或决定,可以称为界面概念,意指这些概念处于人与自然互动的界面上。三种概念由内而外分布,构成人的心智结构。10.大脑的生理神经结构由基因决定,但与人个性有关的心理特征则在生命本源之力与环境对抗的过程中形成,我们要讲的大脑编程技术主要是关于这个过程的规律的描述和应用。基因决定的结构主要是大脑功能的区域分工,如左右脑由胼胝体联接交互控制对侧躯体,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其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

9、、延续性和分析性,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其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如布罗卡区通过邻近的运动中枢控制说话时舌头和颚的活动,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语有关,额叶皮质控制思考活动,后顶叶控制视觉系统的活动,等等。11.简要而言,给大脑编程是指激发人的生命本源力量使人养成或重塑我们预期的习惯的一种技术。关于“预期的习惯”存在争议空间,有人主张棍棒之下出孝子、才子,有人主张民主自由的环境培养独立自主的人,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教育非常失败,一方面人们并没有明确的物质成就以外的教育目标,整个教育界乱象纷呈。“

10、软格教育”系列将从人类进化的角度作出分析,并在另一本书中详细论述。12.为大脑编程的动力支持来自生命本源之力适应环境的努力,我们将这种努力称为“身份(角色)适应”,或者“自我意象的调适”。为所欲为只能带来毁灭,生命的存在本就是妥协的产物,为大脑编程不是说让人成为超人,而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对自己的期许需要一步一步地实现,假如这种期许给我们的压力过大,我们有可能会出现自我挫败的行为,一向优秀的人不知不觉中开始落后,堕落,很大可能便是感觉理想的追求自己无力实现,用逃避行为来掩饰这种恐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不断地苛责自己愤恨自己,因而,“心想事成”是一门非常值得研究的技术,大

11、脑编程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我们可以将给大脑编程称作个人的大脑进化过程。自我?神圣!推荐阅读:凯伦韦布所著九型人格的序言,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阿德勒的代表著作超越自卑,以及埃里克森的心智成长八阶段论。按照凯伦韦布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九种可能的过滤器中的一种,这种过滤器不是随机产生的,“它是要保护我们的本质(也就是高我,或称内在神圣性)的某个特殊层面,因为这个部分在我们婴幼儿时期特别脆弱”。阿德勒的理论强调自卑感,认为这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正常的感觉状态,是所有人努力奋斗的源头,是创造的泉源,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在自卑感的驱动之下人们的发展才能够持续地往更高层次迈进(Schultz Schultz

12、, l994)。在六岁左右,人生的目标就已形成,这些目标是行为的推动力,而这些目标为的是追求安全感及克服自卑感。埃里克森八阶段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特定的角色认知和体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就会出现障碍或危机。关于“自我”我们应该熟知以下内容:自我对于个人来说是神圣的存在,具有不可侵犯性,但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因为基因与环境刺激的互动因人而异。1.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极早,因为自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托马斯刘易斯在水母与蜗牛一文中调侃了社会上突然兴起的“自我热”,指出哪怕是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纤毛虫也似乎具有自我意识,其行为总是与众不同个性十足,那么,低等生物是否真的具

13、有自我意识呢?显然没有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纤毛虫之所以显得“似乎具有自我意识”是因为存在一个可以调控行为的信息处理系统,不同的纤毛虫会因为这种信息系统存在的差异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游动规律。凡是具有这样一种系统的生物都可认为存在“自我”,但它们显然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是与众不同,而是意识到与众不同,并且因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愿望,一种是希望自己被人羡慕、崇拜、尊重、尊敬,一种是希望自己被人认同、接纳、喜爱、爱护,前者由个人的自我衍生,后者是自我对环境的一种妥协。妥协在这里是中性词,只描述一种力量均衡的状态。2.当一个人从蒙昧无知的婴儿状态觉醒自我的时候,这个人一定会感到自卑,因为它会发现自己不再

14、是万能的,不再是世界的核心,它必须去学习,必须去适应。当一个人的心理疆域有限而封闭的时候最容易获得满足,当一个人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地去探索世界的时候最有可能变得强大。承认个人能力的有限,对于一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说至关重要,几乎所有悲观、消极、自我挫败的人都不肯郑重地承认这一事实。只有正视这种“有所不能”的状态,才有可能克服自卑的心理。一个人生来不是为了自卑,不是为了认识到自己做不到许多事情,而是要体验交往的快乐,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带来的满足。Positive Mental Attitude不是靠简单的催眠暗示可以实现的,一个人必须首先完整地接纳自己,然后才有可能变得乐观、积极、主动。除此

15、之外,通过努力实现看似不大可能实现的目标能够最大程度地使人获得克服自卑的力量,相信许多事情只要努力和用心就一定能够实现就是人们常说的自信。未曾受过挫折,没有体验过克服困难的挣扎心情,因而认为自己只要想做什么事就一定能做到,这就是自负。一个人很自负,结果遭遇失败,但是这个人真的很自负,不认为自己会失败,最终果然成功,我们会认为这个人坚强勇敢有主见,但是,如果最终还是失败呢?许多人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犹疑,然后感到后悔,最后终于自卑。坚信一定能够做到某事并不是理性行为,但不行为是最可怕的对生命的亵渎,那么,该怎么做?3.尽可能长久地保存自身或尽可能多地复制自身是基因的本能,因而也是自我的本能,但是,

16、对于人来说,自我意识以及普遍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问题变得无比复杂了。可以读一读这段节选的文字:人类精神是生存和繁衍的服务机构,理智不过是它形形色色的技巧之一宗教信念不过是促进人类生存的机制,和其他人类组织一样,宗教的发展加强了成员的坚定性和影响。各种形式的世俗宗教除了许诺给人们物质福利和对人性后果的合法逃避之外,就什么也没有。它们的精神力量同样来自集体主义式的自我扩张的目标。意识形态确实服从于它的隐蔽的主人基因,各种最高的冲动都可还原为生物学行为。我们的伦理前提,人类道德就从这些根源如同本能一样进化而来。(哲学家)那隐秘的神谕存在于大胸深处的情感中枢,很可能就在边缘系统之中。(论人的天性E.O

17、.威尔逊著)这是一种相当乐观的态度,认为一切人类行为都可得到基因层次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理论,人,难道只是被基因奴役的机器吗?事实上,有一位数学家因为无法否定这一结论而自杀,他用这种极端行为来捍卫自己作为独立人格的人的地位。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否被当做工具来用并不重要,当幼年时期形成特定的反应模式之后,我们已经习惯将自我意识隐藏。于是,基因的竞争就主要表现为各种社会理论、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的竞争。正是这三者决定了人的反应模式的形成,从而间接地实现了基因的竞争。4.人类历史可以用“基因战争”的理论进行解释,一切人类组织都是基因提供的生命本源之力的代理人。显然,这是一个无比庞大

18、的题目,论述起来百万字不能详尽,我们只做一般理解即可。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一定是生存压力促使原始猿类直立行走并且频繁使用前爪进行灵巧的操作,也一定是生存压力促使原始猿类努力进行协作并因此发展出简单的语音表意系统,然后进入猿人阶段,仍然是生存压力促使猿人有意识地使用工具并且制造工具,从而最终进入原始人的行列。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演变?应该主要是新皮质层开始形成。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遗传的,这样的话,出生时基因突变带来的优势将会被放大,那些大脑发达的原始人在竞争中淘汰了其他原始人。但是,大脑的进化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隐喻的说法是亚当、夏娃受不了诱惑吞吃了智慧果,产生了羞愧的意识,实际的

19、可能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出现导致人类无法接受与自然相对立存在的事实,原始的禁忌和迷信来自对自然报复的惧怕,原始的崇拜的则来自皈依自然寻求安全的需要。当文字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类将自己推进到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处境,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会创造文字的神话,使用表音文字的民族会创造吟唱的神话,人类借助这种方式来获得安全感。宗教的出现建立在完整世界观的基础上,人类感到孤独无助,需要向至高至上的存在需求庇护,只有在宗教创造的世界里才有这种至高至上的存在,而且宗教创造的世界能够自圆其说地解释几乎所有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现象,这便是宗教产生并延续的原因。除宗教之外的其他人类组织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这一任

20、务没有完成的那一天,这些组织会一直存在下去。无论人类采取暴力行动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根本上讲都是基因的竞争,获胜者生存繁衍,失败者消失。人类社会从少数人专制的组织形式发展到如今多数人专制的组织形式正是基因利益诉求的结果。和平发展是大趋势,但是,在未曾面临灭绝危机的时候人类不可能完全团结起来。5.我们幼年时期萌发的自我意识促使我们根据外界反馈信息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并形成特定的BVR,进而形成自我意象,即理解层次理论中的“身份(角色)”,三者的共同表现即为理解层次理论中的“精神”。BVR是指信念、价值观、规则,是对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的综合描述。理解层次(Logical Levels)早期被称为Ne

21、uro Logical Levels,原本是Gregory Bateson发展出来,后经Robert Dilts整理于1991年推出。这是一套模式和概念,也是一套技巧,可以帮助用者明白从困惑中突破的关键,并且与自己的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使得人生策划方面更有效果。具体内容在NLP一节介绍。自我意象是源自心理控制术一书的概念,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一个人给自己的定位。6.自尊是自我用来捍卫自身利益的工具,但是,自我的根本利益是生存、繁衍,所以,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尊取决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极少与生命能量(潜意识领域)发生联系。人在这样蒙昧无知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人格,以及不同人格的具体偏向性,

22、步入社会后常会遇到各种困扰,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九型人格理论沟通生命能量(潜意识领域)来获得个性的解放。海伦帕尔默:“你要寻找本体的某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缺失让你感到痛苦。比如,如果你长期处于恐惧状态,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本体中失去了孩童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信任;因此,寻找勇气就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这里同样适用,生理需要的过分满足会使人的智力下降,出现肥胖症或者厌食症,安全需要未被满足会使人用疑惧的眼光看待世界,采取冷漠封闭的方式或者进取攻击的方式确保自己的安全,归属需要未被满足会使人喜欢神秘的东西倾向于宗教,会使人喜欢与人交往并牺牲个人的时间精力利益,尊重的需要未被满

23、足会促使人上进自强但也会使人怀疑且具有攻击性,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前四种需要的综合,远大理想若不能满足前四种需要则无从谈起。假如一个人的自尊被严重损害,自尊并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会以更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人一般而言会显得卑微而心理阴暗,虽然本质不坏却不为人所喜。自尊就像一个过滤器,同样的信息可以被过滤出积极进取,也能被过滤出消极保守,因为最初的不同体验造成了过滤器的不同。人的行为总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但成长过程中对反馈信息的片面理解造成人的非理性行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假如我们认识到这一事实,我们便获得了改变的力量。7.自我意识是我们获得个性解放的必要工具,我们需要借助它来贯通理解层次,重新明确自

24、我意象,确定新的定位和人生目标,也需要它来及时发现我们自身的情绪状态并进行适当调整。“意识”是奇怪的存在。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是,它并不因此而独立于物质世界,我们没有任何证据和必要的理由这样认为。意识是信号(message)、信息(information)一类的存在,因而我们可以借助对通讯机器的研究来理解它的存在。1943年,维纳(Norbert Wiener)与罗森勃吕斯(ARosenblueth)、毕格罗(JHBigelow)合作发表论文行为目的和目的论,解决了从古至今一直悬而未决的哲学难题:因果性与目的性的关系问题。论文指出,在生物界,生物的结构、活动和功能是有目的性的;在物理界

25、,技术系统的结构、活动和功能没有目的性而服从因果决定性;无论动物还是机器,都是由操纵机构(加工、处理信息,并对受控对象发出指令)、受控对象(接受指令,执行某种特定任务)、直感通道和反馈通道(搜集和传递外界环境和自身完成任务的信息)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组织的系统。这篇论文集中了控制论的重要理论,影响深远。有了控制论思想的帮助,尽管我们仍然无法发现意识的本质,但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类比的方法说明白意识的性质、作用:意识是直感通道和反馈通道里搜集和传递的外界环境、自身完成任务的信息,能够帮助意识主体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环境或完成有目的的活动。理解层次理论(节录)这套理论认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

26、候都有六个层次,它们分别是:1.精神(Spirituality)我与世界所包括的所有人和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人生的意义,或者一家公司谈到它对社会的贡献,便是涉及到“精神”。2.身份(Identity)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样看自己(我是谁?),把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是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便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3.信念、价值(Beliefs and Values)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必然都有一个不自觉的身份,并且有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会在意识

27、领域涌现。只有在反省整个人生或者学习NLP的时候,才会问到身份和信念|价值的问题。一个人处理事情时多数会出现的信念|价值层次问题是:为什么做(或不做)?有什么重要|意义?应该是怎样的?对我有什么好处?4.能力(Capability)这个层次涉及到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有没有别的选择,或“我必须这样做”。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情绪代表能力,列入这个层次。5.行为(Behavior)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使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出来,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6.环境(Environment)包括所有身体意外的条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金钱等都在此列。以上摘自

28、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理解层次的六个层次从环境到精神呈金字塔形式。由环境到能力的低三层我们每天都意识地接触到,所以是由意识主导的;由信念、价值到精神的高三层我们日常很少刻意去思想且往往忽略,由潜意识控制着,不容易说明白但却是人生成败苦乐的决定因素。个人的最高(或最深)境界是身份,所以一般情况里只用理解层次里较低的五层,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低层次的问题在高层次里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一个人若能将六个层次一致连贯便能身心一致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既开心又有效果。反之,事情不成功,有压力或情绪,定是六层之中存在不协调。进一步讨论六层之间的关系。我们根据“精神”得到一个理想的身份,这个身份对应一个或

29、多个角色;在现实当中我们对身份的确定来自外界的信息反馈,而我们处理信息反馈的方式受信念、价值的影响;信念、价值的形成来自于我们对能力的认知和评价;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受到其他人观点的影响,这些人的观点来自对我们行为的观察和评价;我们的行为模式最初是靠模仿学习得到。于是,我们得到了非常有趣的模型,六个层面之间存在反应关系的理解层次。据此可知,六层之中存在不协调的原因在于这种反应关系或者说互动过程的不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呢?不难看出,最可能出现同时影响最大的不一致存在于理想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我们知道理想身份来自“精神”,那么,“精神”来自哪里?追根溯源,我们关于自身存在意义的所有可能的

30、想法必然都来自我们自身之外,来自于环境,来自于早期家庭教育的模式灌输。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层次模型,这个模型由大小两个圈层结构组成,小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自我(认知能力)、(早期环境)模式灌输、心智模式,三者共同构成“精神”,精神、身份、信念/价值、能力、行为、环境由内向外构成六个圈层,人与外界沟通交流时信息流动的方向是由环境到精神,但是,由于在我们尚未具备理解分析能力的时候已经通过模式学习的方式学到了一些规则,当我们开始接受教育时,就有可能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因为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与我们内在的规则可能发生冲突。当然,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相同的外界信息因为遇到不同的规则而得到

31、截然不同的反馈。自我意象与心理控制(节录)现在已经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说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都是根据控制论提出的原则,有目的地运转而达到个人目的。就功能来讲,大脑和神经系统构成一种奇特而又复杂的“目的追求机制”,它是一种内在的自动导向系统,或者作为一种“成功机制”为你效劳,或者作为一种“失败机制”对你不利,这要取决于作为操纵者的你如何操纵它,如何为它制定目标。控制论科学不会说“人”是一部机器,只会说人拥有和利用一部机器。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这部机器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这部机器。自我意象不论变好还是变坏,都不仅仅取决于智力或者思辨的知识,而是取决于“体验”。你在过去的创造性体验可能自觉或不自觉

32、地发展你的自我意象,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改变自我意象。一个孩子成长为健壮、快乐、适应生活的成年人,并不是因为有人教他去爱,而是因为他体验到爱。我们现在的自信和稳定状态,并不是我们动脑筋学习的结果,而是我们进行了体验的结果。实验和临床心理分析学家明确无误地证明:人的神经系统无法区分“实际的”经验和生动而详细地想象的经验。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是,为了“体验”,你必须对知识做出创造性反应。获得知识本身是消极的,体验知识才是积极的。心理意象产生显著的转变,一般最少需要二十一天期限。外科整形之后,平均每位患者约需要二十一天来适应新面容。手臂或腿截去之后,“幻肢感”也会持续二十一天。人们迁入新居后,也要过三

33、个星期,才会觉得它是个“家”。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旧的心理意象消失、新的心理意象形成,二十一天是最短的期限。确切地说,任何人也不该企望“成功”,但他可以做一个“成功的”人。试图获得声望或者挂上某种勋章,以为这就是“成功”,其结果必然导致神经过敏,带来挫折和不快。努力作为“成功的人”,不仅会带来物质上的成功,而且使人满足、充实和幸福。诺亚韦伯斯特对成功的定义是“满意地达到寻求的目标”。你自己内心的需要、灵感和才华激起的创造性追求,对于你才是重要的。因为你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作用,它才能带来快乐和成功。人的本性便是追求目标,而且,因为人“生来就是这样”,所以,除非他起到生来应该起到的作用作一个追求

34、目标的人,否则,他不会感到幸福。这样,真正的成功和真正的幸福不仅是互相联系,而且是互相促进的。一般来说,“成功型”个性包括:S-ense of direction(方向感),U-nderstanding(理解),C-ourage(勇气),C-harity(宽容),E-steem(尊重),S-elf Confidence(自信),S-elf Acceptance(承认自我)。“失败型”个性包括:F-rustration(挫折),A-ggressiveness(misdirected)(进取心)(误用),I-nsecurity(不安定),L-oneliness(lack of “oneness”)

35、(孤独)(不完整),U-ncertainty(犹豫),R-esentment(愤恨),E-mptiness(空虚)。摘自心理控制术,【美】麦克斯维尔马尔茨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格言联璧学问类,清代金缨编著)志不立者智不达,没有目标就不会有成功的办法。确定了人生目标,用心体会所学知识,奋发志气,什么事做不成?没有必胜信念而得到的成功是偶然的难以持续的幸运。想要优秀就要首先树立优秀的信念!当我们用自我意识这面镜子照出一个信念坚定决心必胜的人时,我们会真的变成那样一个人。坚信“天

36、生我才必有用”,才会真的成才。请务必注意,当我们说“我不能”的时候其实是“我认为我不能”,我们甚至从来不去思考“能不能”的问题,只是任由习惯性的消极思维左右我们。请务必注意,当我们说“知识无用”的时候其实是“我认为知识无用”,我们甚至从来不曾想过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知识,只是发现所学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就不再努力学习。错误地使用“内在的自动导向系统”,当然会得到不愿得到的结果。习惯的改变就在当下,此刻!首先,要学会体验知识和语言的力量,不妨将上面的话再用心读几遍,能否理解“人拥有和利用一部机器”,能否被格言鼓舞振奋?然后,定下目标,最好是近期可以实现并且会让自己非常有成就感的目标。如果没有实现目

37、标,要记住“没有挫败,只有反馈”,要灵活应变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最后,实现目标后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下一个目标。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为什么不去努力实现?改变习惯最好从改变体验做起,而这只需要用心去体会几分钟,如此简单,为什么不试一试?重视行动的价值!生活在一个喧嚣的时代,一个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时代,从小到大不知要听到读到多少励志故事成功传奇,我们却很少真正体验到这些故事的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用心罢了。不妨回想一下,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如何学习,高中、大学里我们又怎样学习。粗略地看,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了,事实上却是减少了:学习内容增加很多,真正用心完成任务的次数越来越少

38、。为什么我们年纪越大越“笨”?因为我们小时候总有人告诉我们该怎样做,长大了本该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却根本没有目标。“好了,我知道要有目标,告诉我目标吧”,李开复博士一再强调应该“做最好的自己”,还是有人给他写信请教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为什么呢?有得必有失,我们多数人都不愿意支付“机会成本”。换句话说,我们都希望走捷径,希望一次性成功,希望最小付出最大收益,而不愿付出,不愿尝试,不愿从失败中增长能力,不愿承担涂画自己人生的责任。请务必记住,一切策略的灵活性都应以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否则,“无志者常立志”,我们会因为非常聪明而变得越来越笨。一棵树上吊死当然不妙,总是浮光掠影

39、浅尝辄止更加糟糕。只要有目标就会自动想出办法,尝试多了就算不能实现最初的目标也会有所成就,这是人的大脑的神奇之处。如果没有目标,不妨将“找出我的人生目标”作为一个目标。当我们找到人生目标的时候,那些励志故事就会自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我们有用的,一类是对我们暂时没有用的,否则,都是没有用的。诱惑要比克制具有更大的力量,与其克制本性去成功不如诱惑本性去成功。人的本性是什么?是实现既定目标。善用规条系统!将自己当作一个成功的人,就会真的成功。为什么会有挫折感?因为期望过高,或心存侥幸,没有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做事情都非一帆风顺,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聪明、运气。过分关注结果而非探索的过程,所以容易

40、产生挫折感。而过分关注结果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急于通过外在的成就来证明自己。不应争一时之短长。为什么会感到焦虑?有旺盛的进取心但想做的事情太多根本没有完成的可能所以才会焦虑,焦躁。事事要强要不得。不懂得内心的真实需要,只想着赢得其他人的敬慕,这说明内心缺少安全感、归属感。自尊心过度说明不自信,说明对自己不满意,说明自我意象是个没有得到足够认同和赞扬的人。为什么感觉不安定?没有归属感,和任何人都不是那样亲近,缺少安全感,总是害怕一些自己并不清楚的东西。患得患失,顾此失彼。目标不明确,没有下定决心,没有用心地用当下拥有的一切来满足内心的需要。为什么感到孤独?内心世界不完整,幼儿时期被隔绝的感觉延伸到了

41、成年。这样的人多半是敏感而睿智的,但是因为感觉有些与众不同而未曾找到能够沟通的对象,于是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隔绝。要知道感觉是可以分为许多层次的,每个人都有孤独的一面,没必要将自己当做孤独的代言人。为什么总是犹豫不决?害怕犯错,因而错失机会,错失机会因而仓促决策,仓促决策导致犯错,决策时也怕犯错,于是总是犹豫不决。不要害怕犯错,这是不再犹豫不决的根本解决办法。为什么感到愤恨?或许感到不公平,或许对自己强烈不满。愤恨是一种情绪,源自某种判断,预期与现实严重不符的判断,想要改变,首要地是改变预期,不要不切实际地幻想。为什么感到空虚?缺少自我价值、自我认同,做事情不够主动,逃避现实,没有从探索世界的过

42、程中获得满足。方向感、理解、勇气、宽容、尊重、自信和承认自我指的是什么样的个性?积极主动追求目标,能够以同情心待人同理心看事,敢于面对现实的残缺和无奈,能够容忍自己和现实的不完美,对人对事都保持应有的礼貌对自己感到满意,相信个人努力能够实现个人目标,能够保持身心平衡与和谐统一。心理控制术是一门非常有效的实用工具,影响了成千上万人,值得学习。不过不要妄图几个小时就完全掌握这门工具,首要地是理解其基本原理,然后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运用这门工具的经验,直到完全把握。比如,自我意象可以与理解层次、九型人格、NLP假设前提联系起来理解,与催眠暗示以及其他实用技术结合起来运用,这些都不是一朝一

43、夕能够做到的事情。学习的道路未必有多么艰辛,但必定需要耐得住寂寞。九型人格理论(编写)凯伦韦布在九型人格(翁静育译,2000年版)序章中说,“善用九型人格论可为处在人生旅途中任一阶段的任何一个人培养出:对真我、内在潜能及其达成方法更深刻的洞察力;引导自我成长的能力,不论我们想从哪个层次迈向期望达成的层次;更和谐且具创造力的生活;更有同理心、慈悲心以及更有创造力的人际关系,让我们能够看清自己,如同看到别人眼中的我们,看清别人,如同看到他们眼中的自己,而不是把我们的主观信念投射于别人身上。”许多理论到了接近真理的层面都是一致的。与检定语言程式的原理一样,九型人格论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假设:人人都会自行

44、过滤并阐释他们的所见所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九种可能的过滤器中的一种,这种过滤器不是随机产生的,“它是要保护我们的本质(也就是高我,或称内在神圣性)的某个特殊层面,因为这个部分在我们婴幼儿时期特别脆弱”。这个假设描述了人的本能需要与认知结构形成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认知结构服务与本能需要。同物理学里惯性原理的描述一样,改变思维行为习惯也需要外在的力量,但这种外在的力量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在的认知结构和本能需要产生的动力机制发挥作用。人的本能需要是一致的,本能需要产生的动力机制决定于成长早期的文化环境,并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我们想要改变,只能求助于本能需要的觉醒。只有意识到动力机制和认知结构由“

45、保护我们的本质的某个特殊层面”的本能需要决定,找到这个“特殊层面”,采用更理性的方法去保护它,人的潜能和价值才能够被激发。“我们的本质”是指“自我的神圣性”,即生命保存、延续、扩展自身的力量和意识。所以,最基本的本能需要包括自我保护(力量)和自尊(意识)。相对而言,后者对人的影响更大。假如一个人能够根据九型人格理论获得成长,必定是因为他想要获得更高的自尊并且认定九型人格理论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假如不将本能需要与我们的行为贯通起来,我们的行为很难具有持久动力。前面已经说过,潜意识里的动机都是为了满足本能需要,所以我们的许多习惯非常难以改变。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些习惯与我们的理想追求之间的矛

46、盾时,我们才有可能发生改变。而为了发现这些矛盾,我们必须学会内观。内观法不但可用于治疗心理障碍,也是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的良方。内观即冥想,沉思,反省。因为人的欲望受到自然的限制,人的需求受到社会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客观的、自觉的“我”频频受到来自心底的欲望与需求的攻击,同时又频频受到来自外环境的自然与社会的压制,经常会充满负性情绪,这种情绪不会自然消失而只能转移转化,就像能量一样。可以通过建设性行为,如努力工作、学习、运动、消遣、交际将负性情绪转化、转移,这是积极的方式。消极转化则常以这三种方式进行:“体验式转化”即出现神经症样的焦虑、恐惧、强迫、癔病发作以及神经衰弱症状等;“行为式转化”即

47、出现嗜烟、嗜酒、兴奋剂致幻剂、家庭内暴力、网络依赖、出走、非社会行为等;“躯体式转化”即出现躯体化障碍、消化与心血管系统自律神经症状以致癌症。“内观疗法与心理平衡摘要”,李振涛九型人格流传甚广,大约是翻译的不同,每种人格的名称存在差异,但是,编号与对应的人格描述并无不同,也就是说,假如在这一本书里你属于第一型人格的话,另一本书中将仍然如此。“我们只关心被我们的性格确认为重要的信息。”1号人格的特点: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极高的要求,相信总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比他人强;因为害怕犯错而犹豫不决,拖延行动;经常使用的词是“应该”和“必须”。此类性格的人进入高层心境后可以成为非常睿

48、智的精神偶像。2号人格的特点:要求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希望成为他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中获得被爱和被欣赏的感觉;愿意满足他人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多样的自我能够在不同的朋友面前展示不同的自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引人注目。进化后的2号人格者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3号人格的特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成就来获得他人的爱;乐于接受竞争追求成就感;总是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并拥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注重外表形象精于打扮;把真正的自我与工作角色混为一谈,看上去往往比实际上更出色。进化后的3号人格者能够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优秀的组织者能干的推销者和胜利团队的领军人物。4号人格的特点:被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吸引;理想状态永远不是此时此地;性格内向忧伤敏感,具有艺术气质;会因为失去一个朋友而伤心不已,也会痴心于一个不存在的恋人。进化后的4号人格者在生活中富有创造力,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热衷于美的事物和充满激情的生活。5号人格的特点:总是在情感上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注重对自己隐私的保护,不愿被牵扯到别人的生活中;宁愿脱离,不愿参与;对自己的义务和他人的需要感到疲惫,喜欢把责任和义务分清楚,不愿意接触其他人和事,也不愿去体验感情。进化后的5号人格者可以成为优秀的决策制定者象牙塔里的学者以及自我约束的修道士。6号人格的特点: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一切,因为怀疑而害怕而疲惫;用思考代替行动,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