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麻醉学绪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1071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麻醉学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3章麻醉学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章麻醉学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麻醉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麻醉学绪论.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麻醉学绪论,世界麻醉学发展简史,1846年10月16日Dr.William T G Morton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公开示范乙醚麻醉获得成功。 1996年在悉尼的11届世界麻醉学术会议,确定现代麻醉发展史为150年。,麻醉药物的发明和应用,吸入麻醉药 乙醚 1540年Cordus制成 1842年Long 和Clark用于临床 1846年Morton演示乙醚麻醉 20世纪60年代成为经典的全身麻醉 氧化亚氮 1772年Priestley发现N2O 1798年Davy 发现N2O含有镇痛成分, 并称为笑气 1844年Wells用于临床。,吸入麻醉药,氯彷 1831年制成 1847年用于分娩镇痛 氟烷

2、1951年制成,1956年用于临床 甲氧氟烷 1956年制成 1959年用于临床 安氟醚 1963年制成,1966年介绍使用 1973年上市 异氟醚 1965年制成,1971年用于临床。1981上市 七氟醚 1968年制成,1984年用于临床 地氟醚 1959年制成,1987年用于临床,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1903合成,1934使用 氯胺酮1962合成,1965使用 依托咪酯 1964年合成 1972年使用 地西泮(安定)1960年合成 1965静脉麻醉 丙泊酚(异丙酚)1970年合成 1977年临床研究 1989年FDA,麻醉性镇痛药,吗啡1803年 哌替啶1939年 芬太尼1960年 舒芬

3、太尼1974年 阿芬太尼1976年 瑞芬太尼1991年,肌肉松弛药,箭毒1935年分离 1942年用于临床 1949年应用琥珀胆碱 20世纪8090年代 潘库溴胺、维库溴胺、阿曲库胺,局部麻醉药,可卡因1860年提纯 1884年用于临床 普鲁卡因1904年合成 1905年用于临床 利多卡因1943年合成 1947年用于临床 布比卡因1957年合成 1963年用于临床 罗哌卡因1997年,麻醉方法及技术,脊麻 1891年Quincke成功施行穿刺 1898Bier首先用于临床外科手术 1940年Lemmon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阻滞1885年Corning给狗实施 1921年Pages首先用

4、于临床 1949年Curbelo进行连续阻滞 骶管阻滞 1901年Sicard首先用于临床 1942年Edwards进行连续麻醉,麻醉方法及技术,臂丛神经阻滞1884年Halsted在直视下注 药阻滞,被称为神经阻滞之父 1958年Burnham腋路阻滞 1964年Collins采取锁骨下路 1970年Winnie采取肌间沟径路 颈丛神经阻滞1939年Rovenstin首先采用 区域阻滞1906年Sellheim采用椎旁阻滞 1908年Bier在两止血带之间注药进行 静脉内区域阻滞,麻醉方法及技术,区域阻滞1912年Goyanes在止血带远端进 行动脉内区域阻滞 1926年Mandl椎旁腰交感

5、阻滞 1931年Aburel连续椎旁腰骶丛 神经阻滞 病人自控镇痛(PCA)1976佳士比公司,麻醉方法及技术,气管内插管 1792年Curry 笑气吸入装置1800年Davy and Magil 乙醚吸入器1846年Morton and Gould 非重复呼吸乙醚面罩1846年John Snow 麻醉机60年代 现代麻醉机80年代 Drager Ohmeda,麻醉方法及技术,低温麻醉1950年Bigelow犬全身体表降温 1952年Cookson用于小儿心内直 视手术 体外循环(CPB)1951年Dolorme and Boerema 1953年Gibbon氧合器和滚 注泵,麻醉方法及技术,

6、人工冬眠、强化麻醉1951年 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1959年 镇痛治疗 针刺疗法 公元前476221 乙醇注入蛛网膜下腔1961年 Bonica 与神经外科共建疼痛治疗中心 疼痛中心神经阻滞镇痛1962年山村秀夫 开展门诊疼痛诊疗 1975年 Bonica建议,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吴珏教授1938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任药理学讲师, 1947年获政府留美奖学金去维斯康新2年,犹他大学1年。50年回国。在母校任药理学和麻醉学付教授。54年首先成立麻醉学教研室,并编写了第一部临床麻醉学。培养了大批麻醉学专业人才。,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尚德延教授194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取得医学硕士学位。做外科

7、医师,1948年去美国芝加哥的伊利诺斯大学,接受麻醉著住院医师培训。1949回国,就职于兰州医院麻醉科教授。1956年到北京阜外医院,研究心血管手术麻醉,1979年成立中华麻醉学会,任首届主任委员。1985年去世。,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谢荣教授194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留学去美国密歇根大学附属底特律医院研读麻醉专业,1950年回国在北京医科大学任麻醉学讲师。1952年回家乡昆明举办麻醉学习班,1956年再回北京开展工作。中华麻醉学杂志第一至第四任主编,1984至1994年中华麻醉学主任委员。,我国历代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尚德延 谢 荣 金清尘 罗爱伦 李树人,1980年国外医学.麻醉与复

8、苏分册创刊 1981年中华麻醉学杂志创刊 1982年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 1985年徐州医学院开设麻醉学专业本科班,1987年创办麻醉学系 1989年5月卫生部12号文件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 现代麻醉学的任务和范畴,医学二级学科、医院一级临床科室,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 在临床医疗方面有四项基本任务:,临床麻醉,基本要求是安全、无痛 各项操作无痛,缩短时间,成功率高。 围手术期安静,术后无痛、恢复良好。 加强监测,维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止意外。 根据病人及手术要求,不断改进工作, 提高麻醉质量。,现代麻醉学的任务和范畴,急救与复苏:心肺脑复苏 重症监测与治疗:PACUICU 疼痛治

9、疗及其机制的研究:,新世纪的任务和挑战,努力学习麻醉新技术和新方法. 低流量和小流量吸入麻醉 联合麻醉 靶控输注(TCI) 快轨道麻醉,新世纪的任务和挑战,深入开展实验和临床研究 临床麻醉 危重医学 疼痛诊疗,新世纪的任务和挑战,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 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坚持继续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新世纪的任务和挑战,加强科室管理迎接新的挑战 千方百计发展业务 努力开展新技术、新方法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经济管理 麻醉科发展计划,麻醉方法的分类,全身麻醉: 吸入全麻 静脉全麻 静吸复合全麻 肌肉注射 直肠灌注,麻醉方法的分类,局部麻醉: 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

10、隙阻滞)、区域阻滞(颈丛、臂丛、肋间、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等)、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亚麻醉学科分类,心脏手术麻醉、胸部外科手术麻醉、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妇、产科手术麻醉、早产儿与新生儿麻醉、口腔外科手术麻醉、创伤外科手术麻醉、腹部外科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手足外科手术麻醉、小儿麻醉、老年人麻醉、内分泌麻醉、腔镜(微创)手术麻醉。,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麻醉前访视的重要性 手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制定麻醉方案的基础 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加 速病人康复,而且还扩大手术适应 症,否则会减少手术机会或者危及 病人生命,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麻醉前访视的目的 获得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特殊

11、 检查等资料,拟行手术情况,制定麻 醉方案 指导病人配合麻醉,签订协议书 与手术医师达成共识,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麻醉前访视的内容 阅读病历、针对性的查体、必要时重 复化验及特殊检查 对病人的综合情况做出评估 (ASA),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1905年纽约洲9位麻醉医师组织专业麻醉学会 1935年改名为美国麻醉师学会 1945年定为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 1947年迁至芝加哥。会员已超过37,000。 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ASA的官方期刊,1940年7月出版第一期,现发行量38,000份

12、。 ASA每年在美国不同城市召开年会,是全球麻醉医师的盛会。,ASA,1级:病人重要器官、系统功能正常,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良好 2级:重要器官或系统轻微病变,代偿功能健全,一般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良好 3级:严重系统性病变,重要器官病变严重,但仍在代偿范围,不丧失工作能力,麻醉和手术有一定顾虑和风险,ASA,4级:有严重系统性病变,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麻醉和手术风险很大 5级:病情危重,濒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 急症手术在评级前加 “E” 根据评级结果,采取对策,制定麻醉方案,全身及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全身情况:营养.发育.体重指数 BMI(kg/m2)

13、 (20-22,30为肥胖) 呼吸系统:急性感染高度警惕 肺功能评估: 肺活量低于预计值的60%. 通气储量百分比70%. FEV1/FVC50% 屏气试验,全身及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心血管系统: 心功能分级:-级 心律失常 高血压:重要器官受累、控制效果 急性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全身及各器官系统的检诊,肝肾功能:麻醉药物的影响 手术影响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 糖尿病 肾上腺 水电解质平衡,麻醉风险,麻醉的实施并非总能恰如其分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 各种因素的干扰 难免要发生一些风险,麻醉风险的定义,麻醉风险是指在麻醉过程中,病人生理功能遭受严重干扰而发生失代偿或其生命体征不稳定。若反现及时并处理得

14、当,可不产生严重后果,否则可造成死亡、致残、功能障碍或重大并发症,麻醉风险,麻醉因素 麻醉选择不当 麻醉操作失误 麻醉管理不佳 麻醉机械故障 麻醉处理处理错误 难以避免的因素,麻醉风险的防范,加强术前准备 尽量使病人的异常状态达到安全范围 全面掌握病情、熟悉手术方式与步骤 充分估计风险因素 制定麻醉方案、准备麻醉用品及应急措施 做好思想工作、履行签字手续 恰当术前用药,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病人体格精神调节到最佳.努力增强病人 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提高安全性,避免 意外,减少并发症. 任务:做好病人体格精神方面的准备 恰当的麻醉前用药 制定麻醉计划 做好药品.

15、用品.器材及设备的准备,体格方面的准备,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与治疗并发症 及时停药 严格执行麻醉前禁饮、禁食 其他一般准备 急诊手术尽力抓紧准备,精神方面的准备,大多数病人会对麻醉、手术紧张、恐惧,对所患疾病忧伤或悲观失望,情绪波动引起内环境紊乱,影响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麻醉前重点解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顾虑、增强信心上。应适当介绍所选麻醉方法的优点、介绍过程、安全保障,回答并解释病人的问题、要求,指导做好配合工作。恰当的镇静药。,麻醉选择的原则,满足手术的要求、尽量对病人有利的方法和药物。影响麻醉选择的因素众多,主要依据为以下三个方面: 病人的情况:年龄、手术治疗的疾病

16、、合并症、重要器官的功能、肥胖、病人意识、镇静及合作程度。如果没有麻醉的禁忌症又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则应尊重病人的要求和选择。,麻醉选择的原则,手术方面: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特殊需要及手术者的水平。(一位成功、出色的外科医师身后,肯定有一位优秀的麻醉医师,一位不太出色的外科医师身后,肯定有一位更优秀的麻醉医师)。 麻醉方面:麻醉药品、设备 麻醉者的水平、经验和习惯 麻醉方法的选择不是绝对的,更重要的是麻醉管理。现在更提倡复合麻醉。,麻醉前用药,目的: 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 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 消除或减弱一些不良的神经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 提高疼阈,减弱疼反应和加强镇痛

17、,缓解围手术期疼痛。,麻醉前用药,常用药物: (一)、镇静安定类: 1、苯二氮卓类 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作用,有顺行性遗忘作用。对局麻药中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呼吸、循环抑制轻微,但注意协同作用。不具镇痛作用,但可增强麻醉性镇痛药和全麻的镇痛作用。剂量偏大时可引起躁动、谵妄、兴奋等不良反应,麻醉前用药,常用药物: 地西泮(diazepam,安定) 成人5-10mg或0.10.15mg/kg麻醉前一小时口服,肌注效果差。 2、丁酰苯类 具有较强的镇静、安定、解焦虑和制吐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无影响,因轻度-受体阻滞作用,有轻度血压下降,特别低血容量时更显著 常用药是氟哌利多,成人

18、2.5-5mg肌注,麻醉前用药,3、吩噻嗪类 主要为异丙嗪,商品名为非那根,具有较强的镇静、抗吐作用和抗组胺作用,成人剂量25-50mg,麻醉前一小时肌注。少数病人用药后有谵妄。 (二)、催眠类: 主要为巴比妥类。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常用于预防局麻药中毒。1-2mg/kg术前一小时肌注。,麻醉前用药,(三)、麻醉性镇痛药:中枢性或阿片类镇痛药。较强的镇痛作用,有些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缺点是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常用药物:吗啡0.1mg/kg。哌替定1mg/kg麻醉前一小时肌注。 (四)、抗胆碱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阻滞节后胆碱能受体,抑制多种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迷

19、走神经反射。,麻醉前用药,常用药物为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硷(0.3-0.6mg). (五)、H2-受体阻断药: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 其它受体激动药可乐定受体阻断药等用于你在前,对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预防高血压、心肌缺血有一定作用。,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用药的确定:病人情况 拟用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适当增减的考虑: 镇静安定类 酌减、酌增 中枢性镇痛药禁用或慎用 抗胆碱药剂量偏大、少用,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任合麻醉方法都必须具备同样的抢救和全身麻醉的设备、药品、器材 气源的检查 麻醉机的检查 气管插管用具 麻醉与抢救用药品 监测仪器的检查,合格的麻醉医师,高尚的医德 精湛的医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