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修改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1323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修改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修改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修改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修改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修改版.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常见类别 一、思乡诗 二、送别诗 三、咏物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田园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立业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达观超脱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之乐 壮志难酬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送别离愁 年华易逝 相知相思 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国破家亡(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忧国忧民的感慨 如:杜甫登岳阳楼 5、怀古伤今 如李白越中览古 1、 建

2、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建功报国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建功报国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 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 行、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 思乡怀人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3、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生活杂感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活杂感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 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用 自己的 切身体会 推测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的本意

4、。 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 意 逆 志 (1)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 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 的错误出在哪里?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 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 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2)杜牧泊秦淮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 商女”。你认为呢?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 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 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 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 乐的达官贵人。其实,这是作者讽刺晚唐 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 忧虑。 烟笼寒水月笼沙,

5、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 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 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 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6、2.融入体验 体会情趣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路远、气寒、山险、时晚, 诗人行色匆匆 凸显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 之深。 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 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 ,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 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 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 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7、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 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 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好朋友。 19 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 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 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明确: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结合题目和注释) c.还要全面了

8、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1 例如 : 陶渊明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杜甫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李白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22 陶渊明隐逸诗人,田园诗人 不满现实而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孟浩然隐逸诗人,山水田园诗人 生当盛唐,为隐逸而隐逸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 )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李白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 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 人生

9、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 浓郁 忧愤 蕴藉;语意的停顿挫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25 以南渡为界,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 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 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清照(1084-1155) 26 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 名篇,但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 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当时词人锦 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 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 。 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 ,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

10、之苦的泣 血之作。 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 。 一剪梅 声声慢 27 可见,诗人的一生的思想也不是 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 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 旨趣。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 也是十分重要的。 28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29 欣赏边塞诗: 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中晚唐:李益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里:沙漠) 宋代: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11、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 同情感。 豪迈,勇敢 悲壮, 惋伤 愤懑,哀痛 盛唐: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 ,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 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 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 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 原因? 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化 ,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积 弱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的 风气和时代精神。 可见,古代诗人尤

12、其是一些大家 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 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 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 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 景知识。 33 实战演练: 闺意献张水部 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 临考前写了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34 要探问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合乎 要求,能不 能得到考官的赏识, 自己是不是能够榜上有名 。 实战演练: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35 赏析: 诗的前两

13、句,是说朱庆馀 德才兼备,文章 写得好,但还不够自信。“越女新妆出镜心”, 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 是天缘巧合, 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 过 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 优美的鉴湖中走出 来的采菱 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 生丽质 ,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 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 ,实际上 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 质,再加 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 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 彬。第 二句“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 上是说 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 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 美,却又 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 馀虽然 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 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 信心,不 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

14、官的赏 识。 36 赏析: 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 吟”三个字,针 对朱庆馀的疑 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 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 情。“齐纨未足人 间贵”,“齐 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 精美,自古有名。这句表面是 说,尽管有许多 别的姑娘身上 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 的 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 “齐纨”,在这 里比喻表面的、花 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 的 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 重,言外之意是 ,朱庆馀并不是 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 。 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 歌敌万金”。 作者用“菱歌”比朱庆馀的 文章。这句紧承前 句,说朱庆 馀的文章写得好,很有价值,作

15、者 本人非常赏识,榜上有名是 没有问题的。 37 朱诗以新妇自比,表现了考试 前忐忑不安的心理。张籍因作此诗 答复,以越女的明艳善歌相比,赞 誉朱的才华出众,诗艺高超。 3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手法;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二方面入手 读诗:读出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读出诗歌主旨: 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注释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例1、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 、“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 ,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 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 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 悠闲之情。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 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 情。(言之成理即可) 分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