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指导师c-4营养调查与评价1005.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338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指导师c-4营养调查与评价100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营养指导师c-4营养调查与评价100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营养指导师c-4营养调查与评价100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养指导师c-4营养调查与评价100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指导师c-4营养调查与评价1005.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营养调查与评价,第一节 概述,营养调查是全面了解人群(或个体)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最近一次是在200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将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调查合并进行。,营养调查与评价的目的,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年龄,生理状况)人群的膳食内容(饮食物种类,数量);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现状,以预测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势。 2.发现与膳食营养因素有关的营养问题(如食物不足或过量等),为进一步监测或进行原因探讨提供依据。 3.为某些与营养有关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提供基

2、础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信息。,营养调查的内容,1. 膳食调查 了解每人每日各种主副食摄入量,计算出每人每日所摄入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与供给量标准进行比较,评定正常营养需要的满足程度。 2. 体格测量 了解被调查者生长发育,测量身长、体重、皮下脂肪厚度等项指标。 3. 营养缺乏病的临床检查 根据缺乏病的症状和体征,检查有无营养缺乏病。 4. 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测 对被调查者血液及尿中所含营养素及有关成分进行化验,了解体内营养素的贮存及代谢情况。,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与质量控制,一、调查对象的抽样 1 、特定人群的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仅限于既定条件范围内的人员。 2 、一定地区范围内

3、全民的抽样调查,二、抽样设计,1 、大样本抽样设计 全国营养调查的样本以家庭为单位抽取。 2 、小样本抽样设计,三、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在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由技术部门具体负责调查方案设计,组织调查工作的培训,现场调查技术指导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处理。 在当地组织领导下,由相应技术部门负责,质控队监控下完成各样本点的现场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完成现场调查任务。 营养调查是一项艰巨、但也是极有意义的工作。需要领导组织多部门相互协作,取得群众的密切配合,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四、质量控制工作,1 、总体原则 (1)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统一质控方法 (3)建立内外监督机制 (4)统一培

4、训考试 2 、抽样质量控制,3 、询问调查质量控制,(1)质控员要对询问调查表进行抽样,检查询问表是否漏项、错项,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即时总结并确定解决方法。 (2)调查员要掌握领会调查内容并认真调查,调查完成后要对自己填写的调查表全面检查,查看有无漏项、书写错误、逻辑错误等。,4 、医学体检测量的质量控制,(1)各项体检指标要按照统一方法进行,所有测量员要统一培训,持合格证上岗。 (2)体检仪器应统一,使用前均应通过计量部门认证。 (3)质控员每天应检查每个测量工作过程,对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复核。,5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1)实验室人员应统一培训,并经盲样检测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检测工

5、作 (2)所有仪器应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操作人员应熟悉掌握仪器使用及维护保养;建立定期维护和使用登记制度 (3)试剂必须统一提供并按要求正确保存和使用;质控血清统一准备下发 (4)质控评价应在每批标本测定结束后进行,按照待测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绘制质控图,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五、数据的收集、录用与上报,数据录入完成后要进行清理核查和纠错,然后上报 对于小样本的调查,虽涉及面不大,但也必须与大样本调查同样注意以上问题,第三节 膳食调查方法与评价,一 、 膳食调查的方法,膳食调查的方法大致分为几种: 称重法:将调查对象所吃食物全部称重。 记帐法:记录调查对象所有进餐食物。 查帐法: 查食堂伙

6、食帐目和进餐人状况。 询问法(含膳食回顾法与膳食史法):询问调查对象一 日或一段时间中所进食物。 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调查个体经常性的食物摄入种类。 化学分析法:测定一日全部熟食的营养素。,膳食调查的方法总的可分为两大类: (一)记录法 (1)称重法 (2)记帐法 (二)询问法 (1) 24小时回顾法 (2)膳食史法 (3)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选择膳食调查方法时,要认真考虑: (1)“谁”:研究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 (2)“什么”:调查内容是食物、营养素还是其他。 (3) “何时”:膳食模式是一天、一周内的几天,还是一年 中某个季节。 (4)“在哪里”:摄食是在家里还是饭店。 (5)“

7、为什么”:数据收集是群体平均摄入量,还是个体食 物摄入的分布情况与特征。,1、称重法(称重食物记录法),适于家庭和个人的膳食调查。 调查期37天 方法: 称量食物的烹前生重(食部而非毛重)、烹后熟重、得到生熟比值; 结合进餐人数、天数等,称量获得各项食物的熟食净食量(扣除了餐后剩余量), 然后按上述生熟比值算出所摄入各种食物原料的生重,再查食物成分表计算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称重食物记录表,优点:较准确,不依赖调查调查对象的回忆,一般 无遗漏。 是个体膳食摄入调查的较理想方法。 缺点:费用高、费时、费力。给受试者的麻烦多、 繁琐,不适合大规模和长期调查。 调查员与被调查对象的过多接触会影响对象

8、的饮 食习惯和进餐方式。,2、记帐法(查帐法、日记法),由被调查对象或调查者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食物消耗总量,调查者通过查这些记录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再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 适用:有详细帐目的集体单位(学校、军队、幼儿园)和家庭。 调查期:1个月或更长;不同季节的多次短期调查结果更可靠。,食物消耗量记录(需要准确的帐目): 开始前食物库存量 每天各种食物购入量 每天各种食物报废量 结束后的剩余量 注意市品、可食部,小杂粮、零食的记录。,详细的用餐人数信息: 在调查过程中,统计每餐用餐人数,逐日逐餐登记在用餐登记表内。 将每餐用餐

9、人数,折合成人日数(即一日用餐总人数;等于每餐用餐实际人数乘以该餐食物在各餐中的分配比例)。 各餐折合比例,以当地主副食在各餐中的分配比例而定(见P187)。 利用食物采购帐目、进餐人日数,可获得各种食物的消耗量,计算营养素平均摄入量。,举例: 某单位有职工200人,5天中用早餐500人次,午餐1000人次,晚餐600人次,早餐、午餐、晚餐的食物消耗量分别相当于全天食物总量的1/5、2/5、2/5。 餐别 用餐人次 比例 人日数 早餐 500 1/5 100 午餐 1000 2/5 400 晚餐 600 2/5 240 总人日数 740,优点: 简便易行、耗费人力物力少、易掌握、可获得大样本资

10、料,可调查长期膳食(需分季节)。 缺点: 由于可能存在食物丢弃,不如称量法准确。 调查结果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状况。,3、询问法 根据讯问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膳食情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个体调查及特种人群(散居的特殊人群)的调查。 (1)膳食回顾法,常用的是24小时回顾法。此法简便易行,但需要被调查者的良好配合,也需要调查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询问收集被调查者过去24小时之内的摄食状况,进行记录分析。 需多次调查反映真实情况。 不可取节假日。 (2)膳食史法 涵盖时间通常为1个月、6个月或一年。,询问法: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要联系一户被调

11、查人,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然后详细向调查对象讲述调查所需的信息,请他们严格记录一日膳食。 了解一份食物的重量、生熟重、废弃率。 调查者还必需借助食物模型(或实物)和测量工具,对食物摄入量定量核算。 了解各成员摄食比例。,食物重量折算参照表,模型(实物),200g,150g,200g,模型(实物),100g,50g,50g,模型(实物),100ml,250ml,200ml,250ml,模型(实物),50g,150g,75g,一天食物摄入量记录表,4 、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估计被调查者在一段时期内食用某些食物的频率的一种方法。 以问卷形式进行。 问卷包括: 一、消耗的食物名单(种类); 二、

12、消耗的食物的频率,即在一定时期内所食某种食物的次数。 常在了解膳食习惯与某些慢性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使用。,5、化学分析法,样品收集最准确的是双份饭菜法,即制作两份完全相同的饭菜,一份供食用,另一份作为分析样品。 化学分析法优点是结果准确; 但耗费较高,耗时较长,操作复杂,营养素直接分析也较繁琐。 只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特殊调查。如营养代谢试验,了解某种或几种营养素在体内吸收及代谢状况。,常用五种调查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总结,准确,家庭、个人,费时、费力 不适用大规模,简单易行, 省时、人、物,简单易行, 省时、人、物,账目清楚的机关 部队学校,时间短不够准确, 代表性有影响,主观,不太

13、 准确,回忆偏倚,费时、力、财,准确,个人,科研、治疗膳食,量化不准确 (偏高),遗漏,个人,膳食习惯 与某些慢性疾病的 关系,应答者负担轻, 应答率高, 经济、方便; 可调查长期,膳食调查的不足之处,调查所得进食量不一定可靠。 调查所收集的数据不一定代表长期膳食。 膳食调查的局限性在于: 食物成分表不一定代表所吃食物的营养素含量。 烹调加工方法不同,影响营养素的摄入。 DRI数据未必与个体的营养需要一致。,二、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1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 (1)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量 食物实际消耗量 = 食物结存量 + 每日购进食物量 - 每日废弃食物总量 - 剩余总量 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

14、入量 = 实际消耗量(g)/总人数 (2)各类食物的进食量计算 在进行食物归类时应注意有些食物类尚需进行折算才能相加,如乳类摄入量,不能将鲜奶与奶粉直接相加,应折算成鲜奶量再相加。其他如各种豆制品也同样需要折算。,(3)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 计算时要注意: 所调查食物是生重还是熟重, 食物的重量是净重还是毛重(市品重), 被调查者的性别。 (4)能量、蛋白质与脂肪的食物来源,我国推荐的2000年膳食目标要求: 来自于谷类的能量比为60%, 动物性食物供能比为14%, 脂肪供能比为25%30%, 蛋白质摄入量为70g, 来自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的蛋白质应占3040%。,2 、膳食调查结果评价,

15、对个体膳食评价的核心是比较其日常摄入量和需要量。 对群体的评价方法是比较日常营养素摄入量与需要量来评估摄入不足和摄入过剩的概率。 3 、膳食模式分析,膳食调查的评价项目,将以下计算数据与理想要求相比较: 各大类食物的进食量 热能营养素来源的分布 蛋白质食物来源的分布 三餐的热能摄入比例 各种营养素的一日摄入量 用DRI作为比较的基准,评价内容,1食物构成: 根据我国膳食模式即以粮谷类食物为主, 以蔬菜、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和乳类为副, 种类多样,比例合适,荤素合理搭配,能满足于不同生理状况及活动条件的需要。,2.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占推荐摄入量标准的百分比,一般认为,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应

16、占供给量标准的90 低于标准80为供给不足,长期供给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 低于60则认为是缺乏,对身体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能量的评价不仅看其总量,还要看其来源。 一般认为能量来源于三大生热营养素的适宜比例分别为: 蛋白质 1015(儿童1214) 脂 肪 2030(儿童2530) 碳水化合物 5565。,3三餐的能量分配适宜比例分别为: 早餐30,中餐40,晚餐30。 4. 在总蛋白满足标准的基础上,保证优质蛋白质(动物性蛋白及豆类)至少占总蛋白质的13,最好占50%。 5. 铁的来源: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至少占13,最好占50%。,食谱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食谱中所含五大类食物是否齐全,是

17、否做到了食物种类多样化? 各类食物的量是否充足? 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是否适宜? 三餐能量摄入分配是否合理,早餐是否保证了能量和蛋白质的供应? 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是否恰当? 三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是否适宜?,多选题 营养评价膳食(现场)调查膳食调查方法与评价营养调查的概述 1、2002年营养调查合并调查的项目是: A. 肥胖 B. 高血压 C. 肠道传染病 D. 糖尿病 E. 肿瘤 2、营养调查不包括: A. 体格测量 B. 营养缺乏病临床检查 C. 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测 D. 糖尿病 E. 高血压 3、营养调查包括: A膳食调查 B. 体格测量 C. 营养

18、缺乏病的临床检查 D. 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测 E. 肿瘤发病率的调查 4、营养调查可以了解: A. 人群膳食结构 B. 个体膳食结构 C. 人群营养状况 D. 个体营养状况 E. 慢性病发病状况 单选题 5、 到2005年止,我国共进行了几次国家营养调查? A. 2 B. 4 C. 6 D. 8,多选题 营养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6、若对运动员进行营养调查,可调查对象包括: A. 男运动员 B. 女运动员 C. 男教练员 D. 女教练员 E. 运动队后勤人员 7、 较大规模营养调查时,质量控制的总体原则是: A,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B. 统一质控方法 C. 建立内外监督机制 D. 统一培训考试

19、E. 没必要建立组织机构 8、 营养调查时,询问调查质量控制要注意下列哪些问题? A. 检查询问表有否漏项 B. 书写有无错误 C. 调查者询问方法是否得当 D. 询问的人数是否足够 E. 被询问者是否配合 9、 营养调查时,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注意下列哪些问题? A. 实验室人员是否经过考核 B. 仪器是否经过校正 C. 试剂是否统一提供 D. 实验室设备是否陈旧 E. 实验室人员是否有经验 单选题 10、 全国营养调查的样本是以什么为单位抽取的? A. 个人 B. 家庭 C. 工作单位 D. 城市,多选题 膳食调查方法的概述 11、 在膳食调查方法中,记录法包括: A. 称重法 B. 记

20、账法 C. 24小时膳食回顾法 D. 膳食史法 E. 食物频率法 12、 在膳食调查方法中,询问法包括: A. 称重法 B. 记账法 C. 24小时膳食回顾法 D. 膳食史法 E. 食物频率法 13、 膳食调查方法包括: A. 称重法 B. 记账法 C. 24小时膳食回顾法 D. 膳食史法 E. 食物频率法 单选题 14、 关于膳食调查的描述中,下列错误的是: A. 通过膳食调查,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 B. 通过膳食调查,可以了解某些营养缺乏病的发病情况 C. 膳食调查方法包括记录法和询问法两大类 D. 膳食调查可以通过电话进行 15、 选择膳食调查方法时,不需要考虑下列哪些? A. 调

21、查对象 B. 调查内容 C. 调查时间 D. 调查员,16、下列哪几项是称重法膳食调查所不需要的: A. 食物的毛重 B. 食物可食部生重 C. 食物熟重 D. 食物生熟比例 17、 称重法膳食调查的最大优点是: A. 快捷 B. 方便 C. 准确 D. 易于进行 18、称重法膳食调查的缺点是: A. 繁琐 B. 准确 C. 易行 D. 经济 19、 食物生熟比例是指: A. 食物毛重与熟重 B. 食物可食部生重与熟重比 C. 食物毛重与剩余熟重比 D. 食物可食部生重与剩余熟重比 20、 150克鸡蛋饼用去90克面粉和45克鸡蛋,食用100克鸡蛋饼含的鸡蛋数量是: A. 45克 B. 30克

22、 C. 15克 D. 50克,多选题 记账法 21、 下列哪几项是记账法所不需要了解的: A. 食物购进量 B. 食物生熟比例 C. 食物消耗量 D. 食物库存量 E. 食物熟重 22、 记账法膳食调查的优点是: A. 易行 B. 准确 C. 耗费少 D. 不需要更多人力 E. 应用范围少 23、 记账法膳食调查所需要下列哪些资料? A. 同期食物消耗量 B. 同期用餐人数 C. 当地主副食在各餐中的分配比例 D. 熟重量 E. 食物生熟比例 单选题 24、 记账法膳食调查时,需要调查多长时间的记录? A. 一周 B. 两周 C. 三周 D. 一个月以上 25、 人日数等于用餐实际人数乘以:

23、A. 该餐人数所占比例 B. 该餐食物分配比例 C. 该日食物总量 D. 该日食物分配比例,多选题 化学分析法 26、 膳食调查时,化学分析法的特点是: A. 耗时较长 B. 耗费较高 C. 操作复杂 D. 适于大规模的调查 E. 结果准确 单选题 27、 化学分析法膳食调查需要下列哪些资料或样品: A. 收集同样一份生食物 B. 收集同样的一份饭菜 C. 食物的来源 D. 食物的品种 28、 膳食调查是,关于化学分析法,下列哪种描述正确: A. 省时 B. 省力 C. 费用低 D. 结果准确 29、 了解某种或几种营养素在体内吸收及代谢状况,最好的膳食调查方法是: A. 称重法 B. 记账法

24、 C. 24h膳食回顾法 D. 化学分析法 30、 膳食调查时,关于化学分析法,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 操作复杂 B. 耗时较长 C. 耗费较高 D. 适于大规模的调查,单选题 询问法 31、 24h膳食回顾法的调查时间是: A. 调查时间总和24h即可 B. 调查前一天24h C. 从调查起24h D. 调查前后各12h 32、 询问法膳食调查的优点是: A. 简单 B. 费时 C. 费力 D. 结果精确 33、 膳食回顾法与膳食史法的不同点是: A. 涵盖时间的长短 B. 复杂程度 C. 对象 D. 精确度 34、 采用膳食史法进行调查的时间通常不少于: A. 一天 B. 一周 C.

25、 十天 D. 一个月 35、 下列调查方法中,最适合对儿童使用的是: A. 称重法 B. 记账法 C. 24小时膳食回顾法 D. 化学分析法,多选题 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 36、 下列哪些不是食物频数法膳食调查的主要目的? A. 了解膳食习惯和某些慢性疾病的关系 B. 了解个人的营养状况 C. 了解有无营养素缺乏症 D. 了解群体营养状况 E. 了解饮食习惯是否合理 37、 下列哪几项是食物频率法所需要的: A. 食物购进数量 B. 消耗的食物种类 C. 消耗的食物数量 D. 消耗的食物频数 E. 库存食物量 38、 下列哪几项是食物频数法所不需要的: A. 食物每日购进量 B. 消耗的食物种

26、类 C. 消耗的食物频数 D. 每月食物购进量 E. 食物消耗总量 39、 食物频数法的问卷应包括: A. 食物名单 B. 食物频率 C. 食物采购量 D. 食物熟重 E. 食物消耗量 40、 食物频数法膳食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 了解膳食习惯和某些慢性疾病的关系 B. 了解个人的营养状况 C. 了解有无营养素缺乏病 D. 了解群体营养状况,多选题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 41、 计算食物实际消耗量时需要下列哪些数据? A. 每日购进食物量 B. 每日购进食物量 C. 每日废弃食物量 D. 剩余食物量 E. 食物原结存量 42、 食物归类统计时,下列哪些食物重量不需要折算就能相加? A. 猪

27、肉类 B. 动植物油脂类 C. 植物油类 D. 豆与豆制品类 E. 奶与奶制品 43、 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时,要注意下列哪些问题? A. 所调查食物是生重还是熟重 B. 食物的重量是净重还是毛重 C. 被调查者的性别 D. 被调查者的生理状况 E. 被调查者的职业 单选题 44、 计算食物实际消耗量时,下列哪一项是不需要的: A. 每日购进食物量 B. 每日废弃食物量 C. 每日消耗食物毛重 D. 食物原结存量,45、 食物归类统计时,下列哪种食品重量需要折算才能相加? A. 奶与奶制品 B. 植物油类 C. 水果类 D. 蔬菜类 46、 我国推荐的2000年膳食目标中,要求来自于谷

28、类的能量比是: A. 0.5 B. 0.55 C. 0.6 D. 0.7 47、 我国推荐的2000年膳食目标中,要求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供能比是: A. 0.1 B. 0.14 C. 0.16 D. 0.18 48、 我国推荐的2000年膳食目标中,要求脂肪供能比是: A. 10%15% B. 15%20% C. 20%25% D. 25%30% 49、 我国推荐的2000年膳食目标中,要求来自动物性和豆类的蛋白质应占蛋白摄入量的比是: A. 20%30% B. 25%35% C. 30%40% D. 35%45% 50、 判断人群中有过量摄入风险的大小,是根据日常摄入量超过下列哪一项所占的百

29、分数: A. 平均需要量(EAR) B. 适宜摄入量(AI) C. 推荐摄入量(RNI) D. 最高摄入限量(UL),补充资料(自学),营养评价:人体测量,人体的测量数据可以反映发育状况的良好程度,而发育状况对未成年人来说反映了长期的综合营养状况。 对于成年人来说,体脂肪的增长程度可以反映出能量摄入的状况。 常用的测定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皮摺厚度、上臂围、肺活量等。,人体测量判定幼儿营养状况,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体格方面的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营养状况。 幼儿常用指标有:身高对年龄、体重对年龄、体重对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达到标准的90110之间正常。 如果幼儿体重过低,则称为营养不良;

30、如果身高过低,则称为生长延缓。一般来说,营养不良初发于618个月时。,人体测量判定成人营养状况,对于成年人来说,体格方面的数据能够反映长期的营养摄入状况。 测量常用的指标是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皮摺厚度、脂肪比例等。 身高是骨骼发育的指标,而体重是能量摄入状况的指标。 体格检查不能发现短期营养问题。,(一)人体测量与评价,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皮褶厚度 身高、体重:综合反映蛋白质热能和一些无机盐的摄入、利用和储备情况 皮褶厚度:推算出全身脂肪的含量 参考标准: 1、国际参考值: 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体格发育衡量值。 2、全国参考值: 1995

31、年中国9大城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体格发育衡量值,1、身高和体重,体重:长或短期营养状况的变化 身高:长期的营养状况 (1)身高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 身高别体重:反映当前营养状况 年龄别身高:既往或慢性的营养不良 年龄别体重:评价作用差,较少应用 1)离差法(标准差法) 2)百分位法,体格生长五等级评估,离差法评价,“中”、“中上”:正常范围 “中下”: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 “上”:要与肥胖区别 “下”:要与营养不良区别 这种评估可用于个体、集体检查的评价,对群体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体重不足:年龄别体重(WtA) 中度体重不足:标准体重中位数(M)-2标准差(s) 重度体重不足: 标准体

32、重M-3s 体重不足率常被用来作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 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Ht/A) 中度发育迟缓: 标准身高M-2s 重度发育迟缓: 标准身高M-3s 主要反映慢性、长期的营养不良 消瘦:身高别体重(WtHt) 中度消瘦: 标准M-2s 重度消瘦: 标准M-3s 这一指标代表较急性的近期营养不良,儿童三种指标综合评价,2、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 儿童的BMI随生长、年龄、种族而异,一般认为判定儿童肥胖,其BMI应大于相应年龄标准值的第85百分位。,3、上臂围,可评价脂肪、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4、皮褶厚度 (1)三头肌皮褶 (2)肩胛下皮褶 (3)腹部皮褶,皮摺

33、厚度测定,皮摺厚度的测定通常用卡尺,测定部位常用三头肌、肩胛下和脐旁等部位。 皮摺厚度是与幼儿营养状况相关的重要指标。 皮摺厚度是与成年人体脂肪比例相关的指标。,体脂肪测定方法:电阻法,体脂肪比例的测定可以用生物电阻法,通过电阻的差异计算出体内的脂肪比例。 这个方法的仪器体积小,简便易携,但是容易受到干扰。测定时皮肤不能沾水,而且需要空腹。对其准确性目前有异议。,体脂肪测定方法:静水称重,经典的体脂肪测定方法是密度法,利用人体在水中的浮力计算出身体的密度,进而测算出体脂肪的比例。 此方法是最权威方法,但需要专门设备,而且需要被测者的良好配合和测定者的熟练操作。,静水称重测定体脂肪原理,用密度测

34、定法测定身体成分的依据是:正常的身体温度下(37),体脂肪的密度为0.90110kg/m3,而无脂体质的平均密度为1.09710kg/m3。已知身体密度后,脂肪重量比例可以通过预测方程式计算出来。 由于肺部有气体残存,胃肠道和身体的空穴处也有气体,水下称重时会产生浮力,必须对这些体积进行校正。,其他体脂肪测定方法,除去上述体脂肪测定方法之外,还有以下几种经典和最新方法: 经典方法: 身体总水分测定法 身体总钾含量测定法 现代方法: 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术(MRI) 双光子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 该方法测定程序简单,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有希望成为经典方法。,脂肪分布的指标

35、:腰臀比,腰围和臀围的比例称为腰臀比(WHR)。这个比例可以判定体脂肪的分布方式是否倾向于中心分布,即内脏部分的脂肪是否过多。 如果腰臀比过高,通常意味着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加大。 对于测定腰围的具体部位,目前尚有争议,有髂骨处和最细处两种位置。,实验室生化测定,在实验室中对某些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往往可以发现早期的营养缺乏状况。 各种营养素的最灵敏指标不同。常用的有血清营养素浓度、尿中营养素浓度、结合蛋白浓度、有关酶活性等。,此法的缺点是较为昂贵,而且大量样品的处理较为困难。,代谢率测定,基础代谢率(BMR)是个体清醒状况下的最低代谢率。相当于需要维持生命功能的能量消耗,加上从睡眠中唤醒

36、所需的能量。它通常在以下条件下测定: 摄入食物后的12到18小时 受试者平卧、清醒、安静,环境温度适宜 受试者心情放松,情绪平稳 经常用静息代谢率(RMR)代替BMR。静息代谢率在清淡早餐的2到4小时之后测定。 常用间接热量测定法测定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推算RMR。,营养缺乏症的临床检查,临床的体征检查是营养状况评估的重要手段。在检查中可以判定有无某种营养素缺乏的典型症状。 但是,营养缺乏症状一般是营养素长期缺乏的结果,它不是反映营养状况的早期指标。,(二)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询问病史、主诉症状、与营养状况改变有关的体征。 眼睛观察、手触、听诊等方法 头发、皮肤、眼、唇、舌、齿、龈、指甲、心血管、消化、神经系统等的状况。 亚临床的表现:易疲劳、免疫功能改变、暗适应能力等。,常见的营养缺乏体征,综合判定营养缺乏问题,各种调查方法都取得与营养状况有关的数据,但是它们的结果不相一致。应当综合地判定营养状况。 生化指标检查可发现早期营养问题;临床检查发现的营养问题已达到一定严重程度,而体格检查发现的是营养状况的长期影响。 膳食调查发现摄入不足,未必实际存在营养缺乏问题,仅反映营养缺乏发生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