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津的灯盏--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400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迷津的灯盏--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迷津的灯盏--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迷津的灯盏--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迷津的灯盏--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迷津的灯盏--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姜 峰,作为一种文体的“散文”,小 说:fiction 诗 歌:poem 散 文:prose; essay 戏 剧:drama 散文诗:prose poem,诗歌:大家闺秀 小说:青楼女子 散文:小家碧玉,散文与散文诗,散 文: 不讲究韵律的文章(与韵文相对,古代); 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对的文体,包括杂文、随笔、小品文、特写、报告文学等; 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专指表现作者情智的叙事、抒情散文,也有极个别的议论性散文。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不押韵,写法同散文,但注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于诗意。,实际上,散文和散文诗的界限还是比较模糊。大体而言,散文诗不分行,不

2、押韵,但有诗的情感和想象,内容上注意描写和细节;往往是将细节描述和象征综合起来。,实例一: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身影。,实例二: 一灯梦遥 雨 潇潇。 灯下,稿纸惨白。绿色的小蛾扑来,一阵焦死的

3、绿雨。 窗外夜雨,看不见,触不着,像盲者只听见自己的手杖在人生的道途,在光明的边沿,敲着跫音。 一声远又一声近。 潇潇,淅淅,澌澌,沥沥 最初的一滴落在盲诗人的眼睛睫毛,像昆虫的敏锐的触须,感知世间的冷暖,于是他看见的故去,去了的母亲的容颜,和那温柔的泪光。 夜雨落在无人的深巷,如迟归的幽灵。 夜雨落在泊岸的乌篷,渔火朦胧,孤枕难眠。 夜雨落在都舍的街头,泼洒红灯绿酒 夜雨落在江湖的起落消长里,雨曲急骤缓徐。 潇潇,淅淅,澌澌,沥沥 夜雨 落在心里。 灯下惨白的稿纸上滑动笔尖,犹如盲者的手杖探路,用紧锣密鼓的全部的感知力量,升华人生的坎坷。,中国最早的散文诗,鲁迅 散文诗集:野草 “在我的后园

4、,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睒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秋 夜,现代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也是从西方引进的产物,揭示了现代社会生存个体繁杂的生命体验以及文化反思。 散文以表现性情见长,形式自由,结构灵活,表现多样,多以叙事、抒情和议论为主调,或兼而用之。,散文工具论:1942-1985,“散文是最为灵活多样的文学形式,既能迅速地反映现实,

5、又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英雄业绩,社会生活领域的日新月异,都需要散文给以迅速反映;广大群众对散文日益增长的要求,也激发着散文家和业余作者的写作热情”。 中国当代文学(华中师大本,1984初版,1994,12次印刷),作为“时代特色”的杨朔模式,“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雪浪花:1961年,我倒不着急出谷,索性站到窗前,望着对山乍开的樱花。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锋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赶明儿,风雨消散,那霜雪也似的花儿该开

6、得多么美,多么盛啊。如果樱花可以象征日本人民,这风雨中开放的樱花,才真是日本人民的象征。 樱花雨,1961年,如何认识杨朔的散文?,中学曾一度选入杨朔(1913-1968)的散文,杨朔也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刘白羽,秦牧) 荔枝蜜、香山红叶、雪浪花、樱花雨 明写:小蜜蜂、红叶、浪花、樱花 实写:勤劳的人民(包括日本人民) 模式:一事,一物联想 升华(结尾) 当时的评价:云遮雾障,虚实相间,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文化散文”的热潮,1990年代的文化散文 代表:余秋雨,贾平凹,周涛,汪曾祺, 季羡林,张中行 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的重新对话与对接 福克纳:追忆逝水年华:昨天并没有过去,它在今天

7、还活着,并且向未来延伸。,余秋雨现象,余秋雨(1946- ),作家,戏剧文化史专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著有散文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 备受争议的余秋雨带来了工业时代、商业时代的人们对文化、历史、人文关怀的注意,“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余秋雨:江南小镇,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

8、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好散文:写出真风物,真性情,真境界。,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说完了。,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

9、后门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爱,1944,阅读:对话,交往理论,文本 作者 读者(师生 生生 生本 师本) 召唤结构 阅读期待 误读 多义性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性 (庐山瀑布) 本质性(哈姆雷特 林黛玉) “任何阐释都不是眺望大海的最后一道海岬”,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散文重在通过景物、场景、人事呈现出作者繁复的情感意绪,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的“记忆”与反思。 关键:“共鸣”,感悟 来自于:感悟,人生经验,

10、文化修养,文学素质,人文精神 学生,老师存在的问题:?,散文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阅读欣赏水平和结果的显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非教学当中的“花样技巧”。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语文课程标准,阅 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该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审美”:一个困难重重的词,当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能不与应试直接挂钩的时候,那么,包括散文在内的阅读教学就很难谈上什么“审美教育”和“人文关怀”。 审美,成了一个困难重重的

11、词; 学生,成了枯燥语文课堂的牺牲者;,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政治课”翻版 自然风光祖国大好河山? 人文山水!,链接:郁达夫故都的秋,审美(文学性,独创性,人文性)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月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中考现代散文阅读考察内容,理解字词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作用 关键句尤其是具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 理清句子顺序 文章线索,概括主题 仿写 续写,中学阅读目标,整体感知 对课文内容、语言、写法有心得 感受作品中的

12、形象、精彩的语言 诵读古诗词 读书看报的习惯,中学散文阅读教学设计(CNKI,万方数据) 目前流行的模式: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走马观花) 合作探究(形式,繁多,零碎) 美点赏析 拓展延伸 创新训练,初中现代散文篇目、提示,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景、物为抒情媒介,抒情为主体的散 文;(景物与情感:季节,天气,环境) 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 2、以记人、叙事为主体的散文; 斑羚飞渡,散步,背影 3、以议论为主体的散文;,如何抓住主干、准确阅读的基础上适当的开放性阅读? 注意散文的结构、脉络、层次、主导情感,注意细微之处,象征,暗示,侧面烘托。 除了对文本(作品)自身关注

13、之外,还要注意写作时间,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 宗璞:紫藤萝瀑布(1982,5,6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反右”,“文革”,“平反”,示例一,散 步(莫怀戚) 教参,教材,老师的“共识”: 这是一篇关于“亲情”的叙事散文,“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4、。,散步的初衷,莫怀戚于2002年接受某语文刊物访谈时曾明确表示散步这篇散文尽管体现了母爱、父爱的情感,但更重要的是关于生命的一个思考。 永远的斯芬克斯之谜?,示例二,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这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儿童文学” 作者 第一人称叙事的“我”,羚羊木雕写到了友情,但是这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感吗? 关键词: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

15、贵的木雕! (万芳妈妈):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心怦怦地跳 小声地说 一动不动 低着头 声音有些发抖 我哭着喊了起来 冒着雨飞快跑出门去 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冷冷的,打了个寒颤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关于散文题目的一点提示,散文乃至其他的文学作品的题目最忌“直接”,如羚羊木雕原名为“反悔”。 比较二者的区别。 “背影” :“父亲”、“父爱” “散步”:母亲、生命、亲情 “海燕”:渴望暴风雨的勇士、先驱,散文的“读”,阅 读 朗 读 诵 读,注意事项: 1、注意停连与重音 2、注意语势、语调(升扬,抑降,平稳,波动)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表示

16、肯定) 2、我爱你,中国! (表示情感激越),3、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 (表示叙述、说明) 4、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强烈的情绪变化),3、注意节奏,(1)轻快: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有跳越感。多用来描绘欢快、诙谐的情志。 我爱看天上的一片云,那片白白的、会变的云。瞧它一会儿变成只小黄狗,摇着尾巴,追着太阳跑;一会儿变成只小灰羊,在草原上撒欢儿跳高。,(2)沉稳型: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词语密度疏,常用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

17、。 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 巴金:怀念萧珊,(3)舒缓型: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以表现舒展的情怀。例如: 有如在月夜的沙漠里,月光温柔的手指,轻轻地抚摩着一颗颗热伤了的砂砾,在鹅绒般软滑的热带里空气里,听一个骆驼的铃声,轻灵的,轻灵的,在远处响着,近了,近了,又远了 徐志摩: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4)强疾型: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音强劲而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例如: 我没有疯!可是,为什么家庭还照旧,我却如

18、此孤立无援无助的存在。为什么?你回答我。我在毁灭自己。什么是我?我在何处?我要什么?我有什么不愉快?我碰着了什么事?想不清楚。 沈从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互文性阅读”。“互文性”一词出自西方的“互文性”理论。互文性理论认为一切文本都是由其它文本“织成”的,都包含了其它的无数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转化、整合和改写。原创性文本是不存在的。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本”。,散文的互文性阅读,互文性,简单地讲就是比较阅读,让具有相同质素(人物、主题、题材、技巧、语言、结构)的文章同时呈现。 高尔基:海燕 高尔基:鹰之歌 郑振铎:海燕 丽 尼:鹰之歌 致大海:普希金、舒婷、穆旦、郭小川、郑敏,在实际

19、教学中,我们进行比较阅读的范围很广,如同一单元的作品进行比较,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7至9年(初中)语文教材是按照人文专题编写,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为线索安排相关内容。全套教科书36个阅读专题设计好后,再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编入相应的单元。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共同主题,所以可以进行同一单元作品的主题比较和与之相关的如表现形式、主题细微差异的比较。,高尔基:海燕 氛围: 苍茫的大海 狂风 闪电 乌云 雷声 海鸥、海鸭的呻吟 蠢笨的企鹅 飞翔的海燕(勇敢、抗争,预言家),郑振铎:海燕 氛围: 故乡的燕子: 春天 雨丝 柔柳 稻田(记忆) 离开故乡 离开故国 船 大海 燕子(现实)

20、乡愁:“啊,乡愁呀,如轻燕似的乡愁呀!”,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老舍济南的秋天:诗境的,山色水色 谢冰莹秋天的落叶:欢喜,秋的多情 薛尔康北国秋叶:北方的秋(江南的秋) 罗兰秋颂:明澈的 沈尹默秋:光明鲜艳的 杨朔香山红叶:?,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详;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清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注意散文的题目和内容的隐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