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013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2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2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每个时代都值得我们追随的人,他们或以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课科学领域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阅读他们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传记是记述人的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 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 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 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识见。,传记的种类 1、自传或他传: 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 如:鲁迅鲁迅自传, 沈从文:逆境也是

2、生活的恩赐 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具有一定文学性。 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冯至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2、评传: 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如:霍尔金娜,她超越了体操等。 3、回忆录,传记的特点 1、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 。 文学性传记也要达到艺术真实。史学性和文学性两种,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 2、概括性。人物及人

3、物事迹要有选择。 3、通俗性。,高考试卷中置于实用类文本视野下的人物传记阅读,其主要考查目标及相应的能力层级有: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

4、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考点例说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通读全文, 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 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 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 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例:P381B组第七题2,解析:这道题是考查筛选并整合传记

5、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本题包含两个问题,前者要求列述盛宣怀的办学主张,后者要求概括其教育思想,这要从其办学的具体主张的分析中来检视。 从文中可知,盛宣怀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一是不许“躐等”,即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反映了他“学以致用”教育思想。,(二)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即精读全文,能分析传记文本的叙事语调(叙述者的感情倾向)及其在语言表达的风格,品味其写人、叙事、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技巧运用,揣摩其遣词造句的特点;能梳理传记的结构层次,把握叙事线索,区分主次、详略

6、、疏密、繁简;能概括传记的主题思想。 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我的早年生活【英】温斯顿丘吉尔 1、举例分析这段传记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这段自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 例如“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作者通过对照,显得滑稽可笑。 又如“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

7、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十分幽默。 再如“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作者用委婉的方式写出他倒数第一的事实,让人忍俊不禁。,2、结合选段的叙述,试分析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他的心态怎样? 【参考答案】 丘吉尔轻松调侃的叙述,在好笑之余又引人深思,从中可以体会出丘吉尔对那种教育方式的否定。一个拉丁文和数学很差的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只是他的兴趣可能在历史、诗歌和写作方面。如威尔登校长那样宽容地对待他们,他们将来也会有成就。 丘吉尔对待过去的心态是坦然乐

8、观的,这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中能体会出来。,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结合全文和“补充介绍”,简要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请分条列举(可联系自身实际)。 【参考答案】(1)要有自己的爱好并努力学习和奋斗。丘吉尔尽管拉丁语、希腊语、数学成绩不好,但历史、文学、母语成绩很好。 (2)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孩子选择生活志向。丘吉尔的父亲见丘吉尔喜欢军事游戏,就同意他进军事学院。 (3)要刻苦自学。如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总之,人要有理想,并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三)分析

9、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即细读全文,能分析传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能分析传记选材组材的特点与用意,能区分传记的主要常见类型,如自传、评传等一般写作特点。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从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有双线并行,从描写技法看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等。,注意: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2008年高考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19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

10、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有真知灼见; 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 “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这道题主要考查对传记文本材料安排用意的认识。 20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 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 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21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 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 晚年观念已老; 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答“哲学味太

11、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 (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巴尔扎克之死【法国】维克多雨果,【问题】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将充满活力的生命与垂死的生命作对比,表明死亡是残酷的,又是无法避免的。 将新生和死亡作比较,表明生与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死亡并不可怕。,【总结一】 人物

12、传记可以大量地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并且灵活多变: 或让人物两相对照,相互衬托; 或虚实结用,以实托虚; 或以宾衬主,对人物进行侧面烘托; 或引用歌诗,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或大衬托下包含多层小衬托。 对比烘托是人物传记采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烘托中人物形象会更具个性、更鲜明。,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问题】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加以赏析评价。 因为是多年以后追述往事,文章对细节没有过多的描写,更不添枝加叶。如晚间上课,学员们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他便一直讲到天亮这样的细节,客观真实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体现了传记史实性、真实性的特点。 选

13、用的细节很有典型性、代表性。如在法国作品获奖,他竟只“要饭票”的细节,典型地反映了冼星海生活极其窘迫仍努力出色地学习。言简意赅,很有表现力。 在整体的概述中,穿插若干具体细节,使人物形象鲜明饱满。如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样的细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十分生动。,【总结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 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 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 因此,阅读传记需要

14、特别关注细节描写。,【问题】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 【参考答案】 (1)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 (2)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 (3)纪念黄楼落成的石碑的特殊经历,从侧面说明了苏轼书法、文学的才华令人叹服。,【总结三】人物传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更好地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除此之外,传记还常用到首尾照应、正侧结合、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虚实相间、情景相融等手法,对此要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有的放矢,结合文本细心

15、鉴赏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鉴赏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平时要注意训练更要注意总结归纳,积淀解题经验,方可有备无患。,(四)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阅读传记,应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以及相关评论中把握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和情感倾向,从而把握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 传记是写人的艺术,事件和细节是传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传主的态度和情感离不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的描写,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把握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还要抓住文本中的议论或评论的文字,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如:(2007年全国高考(海南、宁夏卷)第18题)叶

16、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叶圣陶在四川)(8分) 【参考答案】 (这道题是考查对传主的人格情操的理解) 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 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罗曼罗兰(节选)【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1、联系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评介罗曼罗兰(从精神和作品两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罗曼罗兰是法国的文学大师,是一个性格复杂、精神充满矛盾的作家,有崇高的文坛地位,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也颇受非议和指责。 作品形式多样,但以传记和传

17、记小说最为突出,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意思正确即可),2、依据选文-两段的介绍,对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这部作品为20世纪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也牢固奠定了作者在20世纪文坛的声望。它被称为20世纪最高贵的小说作品,但作者否认它是小说。一些评论家也批评它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意思正确即可) 3、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阅读的意义,在于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灵交流和碰撞,进而使作品的生命在读者心中得以延续。(意思正确即可),(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传记,要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文本社会价值和

18、影响的一个切入口。 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阅读时,应结合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我所认识的梁漱溟)(6分)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 参考答案: 一、作者主要是从学问

19、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冥的。 二、 它对我们的写作启示主要有以下点: (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传奇女子林徽因,1、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参考答案】 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20、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2 、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具体体现: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

21、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实用类文本“探究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从不同角度”可以是 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 当事人的角度、 旁观者的角度等等。 “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 深层、浅层, 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 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 “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揭示传主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22、。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一)命题方向,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察目的不尽相同: “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

23、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和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鉴此,“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命题有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1、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 “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文本虽然在写法上可以综合多种表现手法,但它们的一大特点便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因此,这里面就有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2、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 “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

24、力与实践体验的考察。“鉴赏评价”层级中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3、在贴近文本、整体感知上做文章 无论是分析综合,还是鉴赏评价,抑或是探究,都强调贴近文本,思维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而整体感知,说白了就是不要将文本的组成“要件”肢解,而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有可能除正文之外,会附加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阅读与解题时要善于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萃取、问题的提炼、价值

25、的分析与意蕴的探究。,4、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 任何一个文本(包括实用类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二)探究题命题的设问方式与角度 1、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选材角度) 2、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结构角度) 3、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社会影响角度) 4、对标题成败的探究 。 5、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

26、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三)答题要领 这个考点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 1、有明确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杰克伦敦的悲剧 蜀 生 1、杰克伦敦是一个怎样的作家?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杰克伦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他少年和青年时曾历经磨难,顽强拼搏,以求走出贫穷的处境;他热爱读书,求知欲强,自信坚毅,虽屡屡碰壁,而不自暴自弃;后来以写作谋生,创作了不少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作品,因此成名,跻身上流社会;成名后,陷入拜金主义泥淖,为挣钱而写作,粗制滥造,青年时

27、期叛逆性格日渐消褪,变得唯利是图和玩世不恭,极端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使其精神世界充满矛盾,最后自杀。,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对传记文本语言特色的分析。】 夹叙夹议。 在叙述和描写中穿插作者的议论,体现作者的爱憎、褒贬的感情态度,这是本文突出的语言特点。如第(2)(3)(4)段在对杰克伦敦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苦难艰辛的流浪生活的叙述中,夹杂了议论,点明这些人生坎坷的意义,突出他的坚韧、顽强、不自暴自弃的性格;又如第(7)段,在叙述了杰克伦敦的丰富的阅读经历和杰出的创作成就之后,用议论手法,点明其性格蜕变的原因。,3、细读第自然段,简要说明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8、。 【本题考查对传记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 第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简要说明了杰克伦敦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的结局,画线语句将他与马克吐温并提,采用对比手法,以马克吐温的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与杰克伦敦的四十岁壮年吸毒自杀于豪华大牧场形成鲜明反差,呼应了标题中的“悲剧”这一题眼;而且开篇即道出传主生命的悲惨结局,设置悬念,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你从杰克伦敦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与其后来的蜕变、堕落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条阐述。 【本题考查对传记文本阅读的社会价值的探究。】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能立足于文本探究,言之成理,即可。 (1)从他的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可见出文学创作的源泉在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或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源泉”)与广泛的阅读(或说“阅读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泉源”)。 (2)“创造是痛苦的大济和生命的慰藉”,苦难的命运,艰辛的生活,对于强者而言不是绊脚石,而是助推器,它更能激发强者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唤醒其创造力,使他的内心更强大。 (3)杰克伦敦在告别苦难之后,其创造力和写作质量迅速下降,在失去精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空虚和孤独面前变得异常脆弱,这表明:文学注定是一项受苦的事业,过于舒适和奢华的生活往往是文学创作的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