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梳理与巩固4.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891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梳理与巩固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1届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梳理与巩固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1届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梳理与巩固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梳理与巩固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梳理与巩固4.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 4 文言文,: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节选) 过秦沦 师说 晏子治东阿 谏太宗十四疏,河东狮子 宋人洪迈容斋三笔卷三记载,陈慥字季常,自号龙邱居士,与同乡苏东坡为莫逆之交。他的妻子柳氏异常凶悍,陈畏妻如虎,常忍气吞声受窝囊气。苏东坡同情他的遭遇,就写了一首戏谑诗: 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柳姓的郡望所在,“河东狮子”指_A_,“狮子吼”比喻_B_,“拄杖落手”表现了_C_。 后人将怕老婆称为_A_,又把_B_叫“河东狮子”,来嘲笑怕老婆的男人。 答案 A.陈妻柳氏 B凶悍,这里指柳氏撒野骂街时的恶言丑态 C陈失魂落魄的怯懦

2、 A.“季常”或“季常癖” B凶悍撒泼的妇人,一、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外连衡而斗诸侯 (“_”通“_”)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_”通 “_”,_) 3赢粮而景从(“_”通“_”,_)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通“_”,_),5并曾赋敛(“_”通“_”,_) 6仓库少内 (“_”通“_”,_) 7再拜便辟 (“_”通“_”,_) 8振之以威怒 (“_”通“_”,_) 9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通“_”,_)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通“_”) 11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_”通“_”,_),12以为轮 (“_”通“_”,_) 13虽有槁暴 (“_”通“_”

3、) (“_”通“_”,_) 1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通“_”,_) 15君子生非异也(“_”通“_”,_) 16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_”通“_”,_) (“_”通“_”,_),答案 1.衡 横 2.弊 敝 困顿 3.景 影 像影子一样 4.受 授 传授 5.曾 增 增加 6.内 纳 纳税 7.辟 避 退避 8.振 震 震慑 9.无 毋 不要 10.颁 斑 11.涂 途 道路 12. 糅 使弯曲 13.有 又 暴 曝 晒 14.知 智 智慧 15.生性 天生的资质 16.从 纵 合纵 举 与 结交,二、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吾从而师之 古义:_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

4、果、目的等;因此就 2小学而大遗 古义:_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3凡百元首 古义:_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_ 今义:走路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_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义:_ 今义:认为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 今义:指保养身体 8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 今义:多指坏人的党羽,9于是六国之士 古义: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0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 1.两个词,跟随(他) 2小的方面要学习 3帝王,

5、泛指古代君王 4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5.树根 6把当做 7.供养活着的人 8鸟兽的爪和牙 9.在这时 10.求学的人,三、实词的一词多义,答案 1.损失/遗失之物/遗留下来的/给予 2诚实/信任/相信/副词,确实/副词,随意/通“伸”,伸张 3整治,治理/修建/研究,学习/美好 4憎恨/病/副词,快/疾苦/疾劲,大,强/同“嫉”,妒忌 5过失,错误/责备/犯错误/访问,6老师/以为师/学习/从师/军队/乐官 7损失/逃走的败兵/使灭亡 8副词,尽/忍受/超过/优美的 9达到/情趣/招致/招致,招纳,吸引/副词,尽,极,四、虚词的一词多义,答案 连词,表承接,那么/副词,就是/副词,只/动词

6、,效法/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却,五、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并解释 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_ 2臣请死之 ( )_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_ 4人君当神器之重 ( )_ 5谨庠序之教 ( )_ 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_ 7惑而不从师 ( )_,8仓库少内 ( )_ 9非利足也 ( )_ 10会盟而谋弱秦 ( )_ 11以愚黔首 ( )_ 12必固其根本 ( )_ 13则思知止以安人 ( )_ 14耻学于师 ( )_ 15王无罪岁 ( )_ 16非能水也 ( )_,17序八州而朝同列 ( )_ 18履至尊而制六合 ( )_ 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_ 20内立法度

7、 ( )_ 21于是明年上计 ( )_ 22吾从而师之 ( )_ 23既来之,则安之 ( )_ 24以为轮 ( )_,答案 1.动词使动用法 使灭亡 2动词为动用法 为而死 3形容词作名词 善行 4形容词作名词 重要位置 5形容词作动词 认真从事 6形容词作动词 变小,变弱 7形容词作动词 有疑难问题,8形容词作动词 减小 9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敏捷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削弱 11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变得愚蠢 12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牢固 13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安宁 14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耻 15名词作动词 归罪 16名词作动词 游水,17名词作动词 控制、统治 18名词作动词 踏,登上 19名

8、词作状语 每日 20名词作状语 对内 21名词作状语 向上 22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师 23动词使动用法 使来;使安定 24动词使动用法 使弯曲,六、指出文言句式特点并翻译 1何以伐为? ( ) 翻译: 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翻译: _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翻译: _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 翻译: _,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翻译: _ 6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 翻译: _ 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翻译: _ 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 翻译: _,9铸以为金人十二。 ( ) 翻译: _ 10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9、也?( ) 翻译: _,答案 1.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2宾语前置句 不晓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3状语后置句 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比蓝草更青。 4状语后置句 即使用严刑来督责他们,用声威来震慑他们。 5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6主谓倒装句 你治理的东阿很好啊。 7判断句 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省略句 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这)穿丝织衣服了。 9省略句 用(它们)铸成十二个金人。 10被动句 生命断送在他人手中,而被天下人嘲笑,为什么呢?,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请改道易行 B仓库

10、少内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属托不行,解析 古今义都是指从早到晚,整日。A项文中义为:更换行事的方法。今义为:改变行走的路线或(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B项文中义为: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今义为:泛指一般的仓库。D项文中义为:不接纳。今义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答案 C,2下列加点字“以”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皆以美于徐公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解析 C项“以”为动词,认为。其余三项“以”为介词,可译为“拿”、“用”。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两个“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

11、弱。A.代词,自己的/代词,那些。B.介词,趁机/名词,时机。C兼词,相当于“于之”/疑问副词,哪里。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流之远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安步以当车 C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貌恭而不心服 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解析 A想要/愿意的;B.处于/当做;C.积蓄/积聚;D.服从。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C君子生非异也 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解析 A“无”通“毋”;B.“从”通“纵”,“举”通“与”;C.“生”通“性”。 答案 D,6下列各句

12、中“师”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不耻相师 A/ B/ C/ D/ 解析 意思分别为:意动,以为师/学习/从师。 答案 B,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非能水也 序八州而朝同列 则修文德以来之 以为轮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人君当神器之重 A/ B/ C/ D/,解析 名词作动词;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A,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 判断句。B项宾语前

13、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属于倒装句。 答案 A,9名句默写 (1)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009年江苏卷) (2)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2009年天津卷) (3)故木受绳则直,_。 (荀子劝学)(2009年福建卷),(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2009年安徽卷) (5)荀子劝学说:“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009年四川卷) (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 (贾谊过秦论)(2009年天津卷),(7)彼童子之

14、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 (韩愈师说)(2009年安徽卷) (8)谨庠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08年安徽卷) (9)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乐岁终身饱,_;_,故民之从之也轻。 (2008年四川卷),(10)登高而招,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而绝江河。_,善假于物也。 (2008年全国卷) (11)吾尝终日而思矣,_;吾尝跂而望矣,_。 (2008年广东卷),(1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百有余年矣。 (2008年重庆卷) (13)爱其子,_;于其身也,_;惑矣! (2008年全国卷) (14

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吾未见其明也。 (2007年重庆卷),(15)怨不在大,可畏唯人;_,所宜深慎。 (2005年山东卷),答案 (1)吾尝跂而望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3)金就砺则利 (4)驽马十驾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申之以孝悌之义 (9)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10)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1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2)序八州而朝同列 (13)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14)小学而大遗 (1

16、5)载舟覆舟,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文: _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_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译文: _,(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_ (5)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译文: _,答案 (1)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2)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以外的地方;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3)泰国没有耗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各国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4)(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使人)感到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卑:地位、官

17、职低下;盛:职位高) (5)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蓝田县丞厅壁记 韩 愈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势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丞之设,岂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千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

18、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始至,喟然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既噤不得施用,又喟然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氵虢氵虢循除鸣。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有删改),【注】 壁记:唐朝以来,各个官府办公的地方,经常会有“壁记”的存在,主要用来叙述官府创立之初的情况、官职的确立以及官员的迁递等,通常是刻在办公处的墙上,是为了让继任者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前任的事迹,一般

19、写得比较朴实详尽。韩愈的这篇壁记却和以前的不同。略省:稍微询问一下。绩:缉麻。战艺:指参加科考。大理评事:朝廷的一个官职。枿:绝。墁:涂饰。,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之职所以贰令 贰:辅佐 B目吏,问“可不可”。 目:看着 C再进再屈千人 屈:委屈 D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 蹑:踩着 解析 在这里应解释为“压倒”。 答案 C,12下列句中的“顾”字,与文中“顾材不足塞职”的“顾”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赢得仓皇北顾 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D大行不顾细谨,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主要是考

20、查一词多义的现象。A、B、D三项分别解释为“回头看”“难道”“考虑”;C项与例句相同,都解释为“只是”。 答案 C,1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县丞这一职务“无奈”的一组是 ( ) 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 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 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 既噤不得施用,又喟然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 A B C D,解析 与题干要求无关,是说小吏的行为,分别是崔斯立的言语和行为。 答案 B,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县丞在官位职权上仅次于县令,比主簿、尉都要高。但为了避嫌,县丞一

21、般对公务不多加过问。 B文中所写的县丞完全是个摆设,有职无权,他们通常小心谨慎、低头做人。 C崔斯立像耕田缉麻一样勤学苦练,他的学识丰富,境界广阔,每天都有长进。 D崔斯立把办公处的房屋修整一番,粉刷墙壁,并把以前在这里做过县令的人的姓名全部写在墙上。,解析 写在墙上的应为县丞的姓名。 答案 D,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译文: _ (2)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译文: _ (3)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译文:_,答案 (1)县丞的地位高于主簿、尉,接近县令。但为了避嫌,一般对公务不多加过

22、问。(关键词:“逼”“嫌”) (2)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评事,因为上疏论朝政得失而被贬官,经过两次调动,来到这里做县丞。(关键词:“以”“再”“转”) (3)有人来找他,他就回答说:“我正有公事,您暂且离开吧。”(关键词:“者”“辄”“姑”),【参考译文】 县丞的职责是辅佐县令,对于一县的政事没有什么不应过问的。他的属下有主簿、尉,主簿和尉分别有自己的职责。县丞的地位高于主簿、尉,接近县令,但为了避嫌,一般对公务不多加过问。在公文发出之前,小吏怀抱已拟成的案卷,送到县丞办公处,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夹住,右手指着公文卷尾需要签名的地方,像雁那样疾驰而来,直立斜视着县丞说:“这里需要您签个名。”县

23、丞拿起笔望着应由自己签名的位置,谨慎地签上名字。然后望着小吏,问:“可不可以?”小吏说:“就这样。”,然后退下。县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内容,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官位虽稍高,实权反而在主簿、尉之下。民间谚语列举闲散多余的官职,一定说到“县丞”,甚至把县丞作为相互谩骂的话。县丞一职的设立,难道当初就是这样的目的吗?,博陵人崔斯立,像耕田缉麻一样勤奋苦读,积累学问。他的学识深厚广博,每天都有长进。贞元初年,他带着满腹经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两次得中,压倒众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评事,因为上疏论朝政得失而被贬官,经过两次调动,来到这里做县丞。刚到时,他叹息说:“官无大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称职。”在只能闭口无言、无所作为的现实面前,他又感慨地说:“县丞啊,县丞啊,我没有对不起你,你却对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自己的锋芒,做事的方式也完全和以前的县丞一样,磨去棱角,平庸地度过每一天。,县丞的办公处原来刻有一篇壁记,由于房屋漏水而遭污损,已无法阅读。崔斯立换了椽子和瓦,粉刷墙壁,将以前在这里做过县丞的人的名字全部写上。庭院里有四行老槐树,南墙有千株大的付子,昂首挺立,好像互不相让,水流汩汩在庭阶下流过。崔斯立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在位置相对的地方种上两棵松树,每天在庭中吟诗。有人来找他,他就回答说:“我正有公事,您暂且离开吧。”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