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574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哲学,古代哲学发展阶段,原始哲学 先秦子学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 乾嘉朴学,原始哲学,原始哲学: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总之,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含着最朴素的原始的哲学思想。,原始哲学,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 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克土,土能堵住水,所以土克水。水能扑灭燃烧的火,所以水能克

2、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火克金。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原始哲学,总的来看,五行生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五行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无穷的变化。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基本作用的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这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四种变化。,原始哲学,(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先

3、秦哲学,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形成学派和建立哲学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掀起了中国哲学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先秦代表,9,孔子,政治上 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克己复礼 教育上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学思并重,传习结合.,10,孟子,政治观: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主张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11,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宇宙观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4、三生万物。 朴素的辨证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2,庄子,主观唯心观(逍遥游) 把朴素的辩证法进而引向了相对主义。 不可知论 “庄子梦为蝴蝶”。,13,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尚同、节用、节葬,14,荀子,在人性论 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 的“性恶”论的观点 。 在天道观 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 政治上 主张“法后王”,提出实行中央集权。;,15,韩非子,“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两汉经学,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故其哲学流变由先秦诸子之学转入两汉经学

5、。两汉经学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经典发展起来的经院哲学体系,它以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特色,其代表人物是董仲舒。,董仲舒,主张,主张“更化”: 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 更化建议从秦汉交替的角度提出,主张以仁德代替严刑,对于当时的社会治理而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主张宇宙的次序是有常数的: 这个“常”就是恒定。,魏晋玄学,玄学不是道家学说的变种,也不是儒家学说的延续,而是儒道合流的思想体系。 1、其思想资料有道家的“老”、“庄”;也有儒家的周易,合称“三玄”。 2、玄学的思想形式是注释经典,但注释的是儒道杂经,而且使用的方法是道家的。 3、其力求把孔、老;无

6、为与伦理等级观念相结合。“尚自然”、“笃名教”的口号明显地体现此点。,魏晋玄学兴衰,1、司马氏和曹魏两大势力斗争,曹魏派内心忧惧恐怖,认为“处天地之将闭,平路之将陂,时将大变,世将大革”(王弼语),找寻自我陶醉的镇定剂,顺应世变的处世之道。老、庄、易成为他们据以发挥议论的思想资料。,2、经学衰落,名法思潮兴起,动摇了旧观念,既承袭儒家纲常名教,又吸收道家的自然主义与抽象思辨,成为风气。学术风气朝着向玄学发展的趋势前进。,佛学,起源: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中国,相传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10年),开始有汉译本佛经的出现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当时人们对佛教教义的了解也只是把它看成与中国黄老方术思

7、想差不多的东西。他们认为老子讲“无为”、“去欲”,佛教也讲“清净无为”、“息心去欲”。,佛学,中国佛教至隋唐而至于鼎盛,本期的佛教宗派融入了南北诸家师说,在哲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派别有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唯识宗、密宗、净土宗、律宗等。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渊薮,着力阐发龙树一系的中观思想,其精髓和诠释格式为诸宗派广泛采纳。玄奘的唯识宗引入了印度式繁琐的名相分析体例,不适合中土社会的思想实际,故数传而绝。,中国佛教哲学,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征: 四大皆空,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佛学流派众多。 中国佛教引导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脱。佛教启迪人们空掉

8、一切外在的追逐,直悟生命的本性。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顿悟成佛,实际上是要求人们道德人格上的完善。,佛学,佛家的诸佛平等及普渡众生的思想,体现了佛家的美好愿望和社会责任感, 佛教的戒律也是要求人们完善自我的品格 在思辨上,中国佛教有一套自己的运思模型,有自己的认识方式,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而各派都有自己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理学,起源: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创始人 周敦颐,理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 狭义的理学: 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

9、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朱熹,理学学派,理学流派纷纭复杂 周敦颐 濂学 邵雍 象数学 张载 关学 二程 洛学 司马光 朔学 朱熹 闽学 陆九渊兄弟 江西之学 王守仁 阳明学,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 理学:二程 朱熹 心学:陆九渊 王守仁,理学,二程 朱熹 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程颐 程颢,理学,陆九渊 王守仁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陆九渊 王守仁,明清实学,从明朝正德年问至清代鸦片战争前夕,随着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总危柳的堡发和资本主叉萌芽的产生,从

10、宋明理学中分化出一股新的社会荭步思潮。有的学者将其称为“早期启蒙思涸”,有的叫做“自我批判思潮”,有的叫做“经世致用思潮”,有的叫做“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思潮”。本文从明清进步思想家的著作及其有天文献中插曲他们普遍使用的“实学”这一概念,来涵盖这一社会思潮,把它称为“明清实学思潮”。,代表人物,王廷相 顾炎武 李时珍 王夫之 张居正 梅文鼎 李贽 阮元 顾宪成 龚自珍 徐光启 魏源 袁宏道 章学诚 黄宗羲,顾炎武,龚自珍,李时珍,王廷相,思想,明清实学的基本特征是祟实黜虚 崇实黜虚: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以己意解经,而在一切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中提倡一个“实”字,是明清时代梢神的集中表现。它具体

11、地表现为四种精神。 一 是批判精神 二 是经世致用思想 三 是利学精神 四 是启蒙意识,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一、实体实学 实学的哲学基础而言。它包括以气这一物质实体为本的本体论、以实践(力行,为基础的认识论、以“性气相资”为基本内容的自然人性论、以“实功”为主要修养方法的道德论、以利欲为基础的理欲统一说(包括义利统一说)等多方面的内容。,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二、科学实学。 所谓科学实学,是就明清实学的科学 内容而言。它既包括中国古典科学,也包括从欧洲输入的“西学。 代表人物:李时珍、朱载墒、徐光启、宋应星、徐弘机,徐光启,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三、考据实学 明清实学的经学研究而言。它在清乾隆、嘉

12、庆时期达到极盛,故又被称之乾嘉汉;学、乾嘉学派。就学风纯朴而言,又称为朴学。明中叶以后,随着实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在经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汉学和子学的复兴,以子学研究代替独尊经学,以专事训诂名物的汉学代替以己意解经的宋学。它是明清实学处于低态势的体现。它继承了汉代“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的学风,主张“治经皆主实证”,极力反对宋明理学空疏的学风.,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四、启蒙实学 就明清实学的市民意识而言,它主要反映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主要代表人物有王艮、何心隐李挚宗羲、徐谓、汤显祖,裒宏道等人。,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五、经世实学 所谓经世实学是就明清 实学的社会政治内容包括对社会弊病的揭露

13、和批判,电包括拯救时弊方案的构思与实施 主要代表:高拱、顾宪成、张溥、陈子龙龚自珍、魏源,乾嘉朴学,朴学,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的一种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容的学术思潮,这种学术文风 朴实简洁,重证据轻义理,因此被称之为“朴学”。,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朴学的兴起,朴学的兴起 1.朴学的形成建立在对理学的批判和总结基础之上。 2.朴学的兴起,也与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的思想钳制有关。,朴学的演变,朴学的演变 1,清代朴学荫发于清初,一般认为顾炎武是朴学的先驱。 2,朴学的

14、真正的奠基人是阎若璩和胡渭。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 ,胡渭易图明辨 。 3.进入乾隆、嘉庆间,朴学达到鼎盛,出现了“乾嘉学派”。,朴学三大派,吴派 以惠栋为首。因惠栋是江苏元和(即吴县)人,其门徒和追随者大多为苏南人, 因此被称为吴派。,惠栋,朴学三大派,皖派 以戴震为首,因戴震是安徽休宁人,其门徒或为安徽人,或师承其学说,因此被 称为皖派。,朴学三大派,扬州学派 是乾嘉之际吴、皖两派之后出现的朴学派别,因其主要成员都系扬州籍人而 得名。,代表 王引之,朴学,主张“无信不征” 以汉儒经说为宗,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主要从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注疏和诠释文字、典章制度以及考证地理沿革等等,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也不注重文采,因而被称作“朴学”或“考据学”。 。,朴学,清代朴学是对穷心于“天理”、“人欲”,不出“心、性、气、理”范畴,淡忘儒学忧时济世传统,空谈误国的明代王学末流的反动,也是儒学自身发展史上否定之否定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