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2132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的背景及基本思路,范谊 2003.5,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2,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4,19961997年,国内背景,课程改革的 成就与现状调查,5,19961998年,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

2、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国内调查,6,校长、教师认为 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7,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8,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9,校长和教师认为 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10,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对考试结果的处理,11,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

3、12,现状调查的几 点 思考,在学校教育中过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偏旧,脱离学生经验。,13,例1,初一语文第一册 诗经三首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在关雎、蒹葭、君子于役三首诗下面标出叠字、叠韵词、双声词、押韵字; 要求学生从木兰诗中分别找出运用了起兴、回答、比喻、夸张、象声、顶真、对偶、复叠铺排等手法的诗句。,难,14,三年级复习题,什么叫图例?,竞技体操,个人全能赛,个人单项赛,团体赛,在平面图上,通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际的景物,各种符号代表什么,要在旁边加以说明,这叫做图例。,正式比赛的体操叫 ,比赛可分为 、

4、和 三类。,例2,15,某小学六年级数学测验,例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7天完成,按计划工作2天后,又增加了生产60个的任务,如果要在计划期限内完成,功效必须提高15%,原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个?,难,60 5 ( 1 + 15% ) -( 7-2 ),答案:,16,1. 与故乡语句顺序完全相同的是: (1)我想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3)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4)我在朦胧中 (5)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这正如地上的路 (7)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8)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A.(1)(7)(6)(2)(5)(4)(8)(3) B.(1)(6)(7)(5)

5、(2)(4)(8)(3) C.(4)(3)(8)(1)(6)(7)(5)(2) D.(4)(3)(8)(1)(7)(6)(2)(5),例4,繁,一则语文中考试题,17,一、填空 1999年5月1日,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开园,这次博览会有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 1999年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首都 万军民参加庆典。,例5,偏,中考政治试题,18,现状调查的几 点 思考(续),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 考试代替了评价,考试结果的处理使学生过度焦虑。 紧张的师生关系、教育内容的枯燥、缺乏自主支配的时间、造成

6、学生消极的学校生活体验。,19,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 势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勤奋与刻苦,问 题,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20,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教育的优势,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血脉相连,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21,二、构建一个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改革过程,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22,过程系统,决策过程,评价与反馈,实施过程,设计过程,23,设计过程,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引进竞争机制,强

7、调广泛合作,课程标准类项目,综合研究类项目,强调课程专家 与各项目组专 家的不断对话 交流与合作。,重视基础研究 国际趋势 现状反思 需求分析 学科发展 学生特点,组建课程 改革国家项目,24,决策过程,广泛征求意见,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1%),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2002年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10%-15%),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30左右),全 面 规 划,25,实施过程,社会组织、宣传、动员,教学过程、行动研究,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培 训,实 验,行政、专家、校长、教师、社区代表、家长代表,

8、实验方案、教科书选用、校本课程,组 织,26,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 构 系 统,27,三、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终身学习;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

9、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

10、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6,义务教育课程方案,37,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 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比例适当 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 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38,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

11、重学生经验 加强学科渗透 设置综合课程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39,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 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 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40,有关说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一至六年级开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

12、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41,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42,特点之一: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43,案例:科学标准(79年级),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44,案例:数学标准(19年级),数学素养,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5,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

13、票、油票、副食本等,以及现在报刊上的各种广告资料,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史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地理标准);,案例:,46,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 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艺术标准)。,47,

14、特点之二: 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48,案例:,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语文标准) 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历史知识。(历史标准) 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数学标准),49,加强地理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联系。(地理标准) 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削弱传统生物学按类群详细介绍生物体外部形态和

15、内部结构的知识。(生物标准) 加强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降低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配平、浓度计算等)的要求。(化学标准),50,特点之三: 改善学习方式,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 1、 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16、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52,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生物标准) 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进行访谈,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历史与社会标准) 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家务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

17、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历史标准),案例:,53,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者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数学标准) 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数学标准) 分组调查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艺术,并将艺术形式与该地区的建筑、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全班分享调查结果。(艺术标准),54,特点之四: 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55,各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成长记录; 测验与考试; 答辩; 作业(

18、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 集体评议; ,56,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化学标准案例 学生的学习档案中可收录的重要资料包括: 作业的样本; 自我小结; 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 活动成果:研究报告、贺卡、自编的故事、手工制作、摄影作品等; 他人评价结论; 自我评价结果等。,57,案例:通过下列活动,考察学生的体验: 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 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和称量每天垃圾的重量。估算一个城市或一个乡镇每周生活垃圾的总量。 组织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每个家庭对生活垃圾中可再生利用的垃圾的处理方式,写出调查报告。,58,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

19、 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收集一周垃圾的任务? 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社区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的忧虑? 能否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59,特点之五:,标准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60,案例:,语文标准: 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79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 数学标准: 13年级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有从报刊等媒

20、体获取数据的体验; 46年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估算习惯,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61,课程改革实验的任务和要求,62,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发各学科课程标准 形成教材编写、审定、选用的有效机制 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 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63,学习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根据实验情况各实验区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003年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004年颁布经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验证、修订 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21、1,64,形成教材 编写、审定、选用的有效机制,建立教材编写资格的核准制度 人员、经费,编写思路、样章,独创性 完善教材审查制度, 建立审查委员库 初审通过后方可出版、实验 通过实验形成教材选用的民主决策程序 教材评价公告制度 教材选用委员会,2,65,形成三级课程 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教育部:课程总体规划 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课程标准 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本省的课程发展能力 规划本地课程实施方案 开发地方课程 指导学校课程。 学校:执行国家、地方课程 开发、选用学校课程。,3,66,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参与:教师教研组学校学区 专题:实践问题归纳计划报告 关注学生发展的课

22、堂教学评估 从评教师的讲课技巧改进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与新课程 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4,67,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 案例分析 反思性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提高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淡化对教材的依赖 广泛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68,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成长记录 评价内容、方式多样 关注 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自评为主 校长、学生、家长多方参与 建立课程不断更新的机制 了解课程适应性 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 调整和修订,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5,69,进行新观念、新课程的培训 参与式培训 案例分析 编制教学改革计划 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 发现、分析问题 专题研究 撰写报告 总结与交流 阶段 学科 评价,促进广大教师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6,70,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如何使新课程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课程教材课堂学生”之间的落差; 如何处理好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与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如何保证近千万名中小学教师得到有效的培训; 如何考察在新课程下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如何考察新课程自身的有效性。 ,71,理想的课程 管理者的课程 实施的课程 获得的课程,纲要指导下 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72,报告完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