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914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一、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一、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本民族国家的利益,所以民众心中的民族主义的觉醒是爆发民族解放运动根源。,民族主义 是指一种思想感情,一种对于操共同语言和具有共同历史传统的集团的忠诚以及对他的命运的关注。,近代民族主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们发现自身的价值以及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并对共同体成员产生亲近感,民族感情逐渐增长。在反封建王朝的斗争中,人们把对国王的忠诚转向对民族共同体(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现代民族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现代民族主义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中诞生。 现代民族主义主要有两大原则:主权是民族原则和国家利益原则,主权是民族国家的一种

2、属性,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的行为规则。,人民主权和国家利益观念掀起了强大的民族主义思潮,人民主权及国家利益原则不仅赋予了个人以平等的地位,而且使之产生这样一种意识:国家利益、国家事务,也就是他们的利益,他们的事务,从而产生了对本民族国家的忠诚与统一感(民族主义情绪),民族主义胚胎于反封建斗争中,其最终形成是国际政治的产物,他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基于民族感情基础之上的,其本质在于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目标的关注与追求。 西欧国家的民族主义在完成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把民族主义附着在商品上播撒到殖民势力所到之处,殖民活动唤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感情,民族主义爆发,民族解放

3、运动就出现高潮。,民族主义的影响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上写道:“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富有弹性,甚至空洞无物的意识形态,它既可以用于肢解国家,又可以用于建立国家; 它仿佛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瓶。”,民族主义在诞生的初期主要表现为一股积极力量。 1 促进民主制度的诞生,强调了政治权利来自人民的意识。 2 民族主义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消除了狭隘的地区主义思想,打破地区间的商业障碍。 3 民族主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他是民族国家凝聚力的来源。,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基本上演化成为一种有害力量。 1 民族主义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2 民族主义往往导致种族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一、民

4、族解放运动的脉络 (一)以美洲为中心的独立战争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背景: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 2.主要事件: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911804年海地革命(杜桑卢维杜尔);18151826年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玻利瓦尔解放今天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圣马丁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首府);葡属巴西独立。 3.特点: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发生在最早被殖民的地区,运动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二)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19世纪中期) 1.背景: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实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5、,殖民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殖民主义者与各国封建势力开始勾结,在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亚洲各国民族矛盾激化。 2.性质: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3.五次大起义:爪哇人民反荷起义;阿富汗人民反英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反英起义。 4.特点: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大都带有宗教色彩。,(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亚洲的觉醒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亚洲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 (2)重大事件:朝鲜人民反日斗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

6、族解放运动。 4)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2.非洲人民反帝斗争 (1)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导致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矛盾十分尖锐。 (2)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3)突出事件:埃及人民反英斗争、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马赫迪领导进行“圣战”,斗争规模大,坚持近20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斗争(1895年,国王孟尼利克二世领导,1896年迫使意大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五)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20世纪30、40年代) 1.背景: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发动局部战争,逐步把世界推向战争;一些大国实行纵

7、容、绥靖、中立自保政策;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反法西斯政策策略。 2.主要事件:中国、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民族解放斗争;西班牙内战是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典型。,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引言:二战后,世界历史进入当代史时期。当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运动空前高涨,并取得广泛胜利。首先在亚洲爆发,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形成了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

8、11个,欧洲1个。在短短的45年间,如此众多的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是世界近代民族独立运动所不能比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是当代世界历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战前殖民地人口15亿,1955年,12-13亿人口获得解放。,(一)二战的推动作用 西方学者:“如果对战后亚洲和非洲争取独立的政治运动在规模和数量上空前高涨的现象求解释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是最主要的催化剂。” 现代非洲史写道:“推动非洲殖民地发生变革的因素很多并相互关联,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大战增强了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意识,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作战能力

9、。 殖民地人民参战,有的远涉重洋,奔赴欧亚非战场,脱离原来闭塞的环境和保守的思想传统。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政治局觉悟提高。 战时站在法国一边作战的北非人有60万人,许多非洲士兵牺牲,特别是在缅甸战场伤亡最大。200多万印度人在南亚为英国服务。,一位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瓦米恩克鲁玛写道:“参加过1939年爆发的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回到了黄金海岸,在他们有机会拿自己的命运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加以比较后,他们就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任何路线,只要能改善他们的处境,他们就准备采取。”,2、战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解放运动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民族资产阶级逐渐

10、形成和壮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据1961年统计,非洲各地共出现了147个民族主义政党和组织,其中战前建立的只有8个。这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团体已实现殖民地自治和最红独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战争中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3、二战极大的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1)德意日法西斯不可能恢复其殖民统治,英、法、比、荷元气大伤,无力阻止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西方学者T.E.瓦德奈伊:“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同志致敏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

11、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2)殖民政策的调整(以英国为例) 战后英国在殖民地问题的选择: 殖民地独立; 殖民地战争: 工党活动家威廉“无论英国舆论活或者世界舆论,都不允许使用武力征服要求自由的人民”克利普斯分析印度形势时说,现在能选择的政策只有两个,一是增加兵力,维持英国的直接力量;二是移交政权。而第一个办法政府断定是“不可能 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执行它”,1948政策调整: 政治上,有步骤地给与殖民地独立,由以前的直接政治统治转变为间接控制,摆脱对殖民地承担的义务 经济上,保存和巩固英国在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在赋予殖民地“独立”的权利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持和扩大在殖民地的经济

12、利益。 殖民政策的调整,推动了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提供客观条件。,4、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1)矛盾焦点: 政治上,美国试图通过“反殖民主义”宣传,从政治上孤立老殖民主义; 在组织上,通过建立国际托管机构接管老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经济上,迫使英法等取消帝国贸易壁垒,同时加紧对他们的殖民的和势力范围进行经济扩张和渗透,从而达到瓦解英法等殖民体系的目的。,(2)美国的政策 对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与附属国进行了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取代老殖民主义国家而建立以新形势出现的殖民统治,将他们的遗产纳入到美国全球利益的范围。 1937-19

13、47 美国对法属西非的输出额增加了9倍 1943-1955 美国对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投资由1300万增加到4500万,(3)殖民政策调整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一方面,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可以利用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矛盾加快摆脱宗主国的统治,而且由于认识到这种可能性,民族解放的愿望更加迫切。 另一方面,新老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英国为首的就殖民统治,使战后初期殖民地解放运动力量相对加强,为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的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给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职员,使社会

14、主义与民族解放斗争连成一气,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推动力。 例如1946年10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苏联外长提出“印度是联合国成员国,印度与英国的关系应建立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1944与埃及建立外交,1947、1948与印度和缅甸。,1、第一阶段 19451955年 概况:高潮主要是在亚洲(日本除外),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朝中人民抗美卫国战争的胜利。 特点 a 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远东、东南亚和南亚是运动中心。,(二)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 美国的干涉成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重要障碍。 c 地区和国家发展不平衡。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激烈争夺民族解放运

15、动的领导权。 e 斗争方式多种多样。,2、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二阶段1955-1974,概况:亚非拉国家之间出现了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展开。非洲37个国家独立,1960年独立17个;拉丁美洲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60年代牙买加等4个国家独立。1961年不结盟首脑会议召开,主张非集团的独立自主政策。,特点 a 自觉联合反帝,积极地相互支持。 b 运用各国资源,建立联合反帝组织。 c 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广泛胜利,殖民体系不断瓦解。,3、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三阶段 -1974-至今 概况: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已经瓦解。 特点,a 民

16、族解放运动的主流已经转向在巩固政治独立的同时,着重发展本民族经济,并争取改变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 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增强. c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已经基本瓦解。,三、民族解放运动的类型,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革命的胜利、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朝鲜的成立 2、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指导下,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这是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形式。 印度的国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巴基斯坦的独立主要是得力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穆斯林联盟的主席真纳。,三、民族解放运动的类型,3、在民族主义思想领导下,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17、,在当时的世界的特定环境下,这种民族革命有可能转化为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古巴革命1953年开始的古巴小资产阶级革命在1959年胜利后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阿根廷革命 4、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由要求民族独立的国王、王公贵族成员领导的民族民主改革运动。目的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建立君主立宪国家。 柬埔寨的西努哈克亲王,思考题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概况。 2、二战后初期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书目 世界当代史 王斯德 钱洪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二版。 当代民族库利运动通览,王春良 翟云瑞 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