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60038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4 大小:1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ppt(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24,中医内科学,1,第二节 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2019/2/24,中医内科学,2,内科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最早对内科病证进行分类的是内经,如按病机、病位分类,其中“病机十九条”便是典型的例子。伤寒杂病论则按病因病机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诸病源候论按病因、病位、症状分类,把各种疾病分门别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病因为分类依据,试图把疾病归属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从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来看,内科疾病的分类主要是以病因为依据,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外感疾病包括伤寒六经病证,温病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分别按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

2、归类。内伤杂病包括脏腑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分别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归类。本书是在病因分类的基础上,立足脏腑分类,将伤寒、温病以外的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分为七大类即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以脏腑分类为主导,将与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失常密切相关的疾病,如郁证、血证、痰饮、消渴等归属于气血津液病证。与肢体经络相关的疾病,如痹证、痿证、痉证等归属于肢体经络病证。,2019/2/24,中医内科学,3,内科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最早对内科病证进行分类的是内经,如按病机、病位分类,其中“病机十九条”便是典型的例子。伤寒杂病论

3、则按病因病机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诸病源候论按病因、病位、症状分类,把各种疾病分门别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病因为分类依据,试图把疾病归属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从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来看,内科疾病的分类主要是以病因为依据,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外感疾病包括伤寒六经病证,温病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分别按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归类。内伤杂病包括脏腑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分别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归类。本书是在病因分类的基础上,立足脏腑分类,将伤寒、温病以外的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分为七大类即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

4、、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以脏腑分类为主导,将与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失常密切相关的疾病,如郁证、血证、痰饮、消渴等归属于气血津液病证。与肢体经络相关的疾病,如痹证、痿证、痉证等归属于肢体经络病证。,2019/2/24,中医内科学,4,中医内科外感疾病的病因为六淫、戾气等外邪,发病常与季节有关,起病较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人,由表传里。多具有季节性、传变性,若兼夹戾气、疫毒,则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如霍乱主要因外感时邪,多发于夏秋季节,易于传染、流行;急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发病急骤,初起虽有短暂表证经过,但邪毒迅即由表人里,而致热毒炽盛,充斥三焦,甚则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其来势凶猛,传变迅速,可呈区域性流行,互相传染。内伤杂病饮食、劳倦、情志所伤,其特点是多因素相加、多脏腑相关、多病性复合、多病证杂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往往脏病及脏,脏病及腑,因复感外邪,或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而出现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并可多病重叠。如肺痨初起病位在肺,久则肺损及肾,肺脾同病,终至肺脾肾三脏交亏,病情重笃;喘证病因有外感、内伤两端,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和加重,在反复发作过程中,常因正虚感邪、寒郁化热,而表现表寒里热、上实下虚的证候;咳嗽久延,可以致喘,亦可因肺虚气不布津,停而为饮,聚而成痰,导致痰饮伏肺,而见咳、痰、喘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