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3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61444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3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3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3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3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3讲.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总体情况 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特点 3.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一、社会主

2、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 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1、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基础。,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本思想 其一,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区分为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其二,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意义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要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其三,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的以及途径和方法。 其四,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江泽民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其一,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纲领。 其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为三大基本目标,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江泽民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其三,提出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五个有利于”标准和具体措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其四,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其一,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命题,并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其二,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一、社会主义

5、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其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理论。 其四,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2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

6、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基本政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全委会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3 、重要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指南和行动纲领,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理论,1、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城乡基层民主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 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 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都在中国出现过,但都不能解决中国

8、的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在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都是由其其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应该坚持多样并存、一元指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世界上的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9、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础。,二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思想前所未有的大解放; 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 中共实现了从革命党到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党的历史转变; 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经 济增长年均9.8%(远高于世界平均3.3%)、经济总量跃居 世界第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为什么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上

11、半期产生的一种国际政治思潮,收到过马恩思想影响,最初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后演变为一种改良主义,二战后演变成资本主义多党政治的一个政治派别。有人说它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在世界观上是多元论和实用主义;否定工人阶级领导,主张资本主义多党制;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主张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民主社会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思考题: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集权型政治体制的弊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1、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政治发展总体上可以划 分为三个时

12、期: 19491956年 制度建设时期 19571977年 制度的曲折与衰退时期 1978至今 制度的恢复与发展时期,(1) 基本制度的建构,1.1革命的意义 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建立当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前提,使中国真正开始了政治现代化。 第一、完成了民族独立、祖国统一的大业 第二、实现了道德更新 革命摧毁了旧的社会秩序,消灭了旧的阶级、多元状态和狭隘的效忠意识,革命创造了新的、更普遍的道德观念和合法性源泉。 第三、革命所创立的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它有效的使革命形成的权力合法化和制度化。中国革命带来了政治现代化。,1.2 统治秩序的确立 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后

13、形成 的,是斗争的胜利者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革命胜利后共产党首先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土地改革。1950年开始,1953年结束,3亿多 农民获得了土地。 第二、镇压反革命。1950年春到秋半年内,有4万多 名干部群众被杀害,从1950年10月开始镇压反革命, 一年内关、杀、管300万反革命分子,巩固了新政权。,(1) 基本制度的建构,土改运动,第三、“三反”和“五反”。 1951年底在共产党内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反 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同时在私 营企业里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 偷工减料、反对套切国家财产、反对偷窃国家情报 的“五反”运动。 第四、重建社

14、会道德。 1950年颁布新的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 由、一夫一妻制等。坚决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 毒、赌博等丑恶现象。 第五、改革文化教育制度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 各地军管会接管学校,在组织上建立共产党组织和 群众组织,在教学上开设马列和毛泽东思想等理论课 程,组建大学,把知识分子等改造成有新思想的人。,(1) 基本制度的建构,三反五反运动,1.3 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 在统治秩序基本确立以后,新政权及立即开始了制度与法律的建构。 第一、政治制度的建构 执政的共产党建立了党委会和党组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5、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和相关的组织法确立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1) 基本制度的建构,1.3 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 第二、经济制度的建构 1949年建立新政权的同时,没收了国外企业、官僚 资本企业并改造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19531956年,完成对土地、工业、商业所有权的 改造,建立了计划管理体制即中央集权制经济。 第三、文化制度的建构 从1954年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对资产阶级唯 心主义思想的批判,1956年4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著名的“双百”方针。,(1) 基本制度的建构,4、政治特征 这一时期的基本

16、政治特征是: 第一、在政治上,确立了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的政治制度。党的组织不仅在党内,也在政府机 关和社会团体中建立起来。 第二、在经济上,建立了基于公有产权的中央 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几千年的私有制。 第三、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形成了国家对社 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附关系。 第四、在意识形态上,共产主义理想是整个社 会道德的主导政治思想。,(1)基本制度的建构,(2) 政治的曲折和衰退,2.1 制度的曲折时期 从1957年开始,新中国在制度发展上进入了曲折时期,其标志是“反右”运动、“大跃进”中的庐山会议和法律虚无主义。 第一、“反右”运动 1957年春,毛泽东决定在全党开

17、展整风运动,在整风中有人攻击共产党,毛泽东决定反击,反右斗争扩大化,共划了55.28万右派。造成了严重后果:使中国在发展方向上陷入误区,阶级斗争扩大化,重新陷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反右运动,2.1 制度的曲折时期 第二“大跃进”和庐山会议(八届八中全会) “大跃进”的原因是毛泽东对建设速度的不满意,决定发动“大跃进”式的群众运动。 “大跃进”把刚走上正轨发展道路的中国经济带向崩溃边缘,1959年8月的庐山会议由纠“左”变成了“反右”和进一步推动“大跃进”的会议,彭德怀等人被定为反党集团。 “大跃进”和庐山会议的后果:党内民主受到严重损害;经济问题变成政治问题;为“文化大革命”埋下种子;

18、党的领导变成了党政不分、党的“一元化”旗帜下的个人领导;法律虚无主义,1958年毛泽东公开提出“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定下了人治的基调,1959年4月,撤销了国家司法部、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法律体制严重削弱。,(2) 政治的曲折和衰退,庐山会议,农业大跃进运动,全民炼钢运动,2.2 政治的衰退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进入全面的政治衰退。 第一、由毛泽东支持的造反派1967年1月上海 夺权风暴开始,瘫痪了政府机关。 第二、“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凌驾于政治局和常委 会之上,使党规定的最高决策机关陷入瘫痪 第三、在“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指示下,造反狂潮扩 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党的领导瘫痪 第四、红

19、卫兵运动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法制。 第五、法制被彻底践踏。“砸乱公检法”、“大鸣、 大放、大字报、大批判”。国家主席被打倒。 文革的直接后果是2亿人受株连,教育文化事业备受 摧残,派系政治造成分裂,共产党面临合法性危机。,(2) 政治的曲折和衰退,2.3 政治特征 1957年以后,尤其是十年文革的政治有下列 特征: 第一、实行人治。个人的权力大于法律,党 的领导制度被严重破坏。法制荡然无存。 第二、扭曲了国家政权的性质,集权主义 盛行。 第三、在经济领域,政治挂帅使得经济全面 依附于政治,全面为政治服务。 第四、在意识形态上,实行被彻底歪曲的马 克思列宁主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 革命”理论

20、。,(2) 政治的曲折和衰退,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1)行政首长负责体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 1984年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在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事业单位作了规定 2)党的行为法制化倾向 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十五大又提出“依法治国”,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依法治国”首先应依法治党。 3)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核心是党政分开。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82年宪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8087年调整:省级书记不兼行政、精简

21、党委部门。,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4)干部制度的变化 第一、下放管理权限。84年前,中央任免省部级和司局级干部,共1.3万多名,84年后只管省部级干部4200多人。 第二、党管干部的类别调整。53年分为九类,现在分为五类,党委管军队、政法、文教、统战干部,经济类干部由组织部门考察任免。 第三、党管干部方式的变化。公务员制、竞聘 第四、任期制和退休年龄制度的建立。任期制即每个领导同一职位不超过两届,退休制即某一级别的领导不能超过一定年龄:政治局常委、副总理70岁、部长省长军区首长65岁、副职63岁 第五、差额选举制度的形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我国的行

22、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中央行政机构或国务院的行政部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 2003年2008年和2013年。 第一次: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

23、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到29个。,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次: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第六次:2008年。国务院将

24、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宏观调控、行政服务、公共管理。 第七次:2013年。 国务院正部机构减少4个,撤销铁道部、电力监委、卫生部与人口计生委合并、食药监局与食安办合并、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参考书目,聂运麟主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袁秉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6月出版 中宣部理论局 六个“为什

25、么”,学习出 版社,2009年5月,思考题,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性? 3、 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思考题,4、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来“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5、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下一讲讨论题,1、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文化现象? 2、如何看待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