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2.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67508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常识2.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哲学常识2.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哲学常识2.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常识2.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常识2.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复习提问:,1.哲学上讲的联系是什么?,2.什么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 坚持联系的观点,二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联系具有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如:,始料不及,判断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哪一种具体联系?,因果联系,(2)因果联系的含义,任何现象,其他现象,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含义:,电灯发亮(果),接通电源(因),(3)因果联系的特点,先行后续的关系,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

2、,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本质特征),A 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注:,B 并非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同时具备,接通电源, 电灯发亮,(4)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练习册),区别,含义不同,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续的关系,地位不同,原因处于“主动”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动因”作用;结果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结果”的作用,(4)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练习册),区别,含义不同,时间顺序不同,地位不同,联系,二者相互依赖,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二者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a 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b

3、 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a 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甲,乙,丙,丁,因果连:,b 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世贸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贸,甲,乙,因果连:,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供过于求,生产扩大,获利增加,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价格下跌,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引起某种现象 产生的现象,被某种现象 引起的现象,在前,在后,主动,被动, 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A 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B 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有人在办完某事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

4、没有结果?,答案: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过在结果中有预期的和未预期的结果、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之分。 这里所谓的“毫无结果”只不过是指未达到预期的结果。 “毫无结果”的说法,只是从一定意义上而言的,决非否定了原因与结果互相依赖的关系。,()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无不受因果联系支配,无因之果或无果之因是不存在的,()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为因果联系是一种心理习惯、“思想的创造”以及宗教宣扬的因果报应等,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果联系具有多样性,现实生活中,由于事物运动和具体条件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会出现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5、、多因多果等情况,我们应力求在多种原因中找出根本原因,在多种结果之中看到主要结果,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认识世界),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科学研究,苹果落地图,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改造世界),一定的原因,一定的结果,引 起,A 要求我们把某一事物当作原因来看待,预见他可能产生的后果。,B要求我们把某一事物当作结果来看待,探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想一想,“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道理?(练习册),提示: 1、体现了根据原因预见结果

6、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远虑就是对事物发展趋势和结果的预见。“近忧”是指近期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出预见,近期遇到矛盾和问题就会带来惊慌和忧虑,不能有准备地予以解决。,()因果联系的原理及运用,原理的表述,方法论,A.因果联系的定义,B.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或割裂事物的因果联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反对通过主观臆造因果联系的唯心主义的观点,运用,例,运用唯物辩证法因果联系原理,说明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的必要性。,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沙漠化形成和不断加剧的原因。,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