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省瓜州柳园石盆沟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个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131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省瓜州柳园石盆沟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个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省瓜州柳园石盆沟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个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省瓜州柳园石盆沟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个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亲,该文档总共1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省瓜州柳园石盆沟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个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省瓜州柳园石盆沟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个环评报告.doc(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目 录I前 言- 1 -1 总论- 3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 -1.2编制依据- 3 -1.3评价目的与原则- 6 -1.4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7 -1.5评价工作等级- 10 -1.6评价范围- 13 -1.7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 14 -1.8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15 -1.9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16 -1.10评价技术路线- 17 -2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9 -2.1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19 -2.2拟建工程概况- 25 -2.3工程分析- 39 -2.4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7 -3 区域环境概况- 55 -3.1自然

2、环境概况- 55 -3.2社会环境概况- 58 -3.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9 -4 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65 -4.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65 -4.2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65 -4.3矿区开发合理性分析- 67 -4.4废石堆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67 -5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695.1拟建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695.2拟建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715.3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96 水土保持方案- 81 -6.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原则- 81 -6.2防治责任范围- 82 -6.3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83 -6.4水土流失预测- 83 -6.5防治

3、目标及防治措施- 86 -6.6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88 -7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90 -7.1拟建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90 -7.2拟建工程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92 -8 环境风险评价- 102 -8.1风险源项识别- 102 -8.2环境风险分析- 103 -8.3风险防范措施- 105 -8.4风险应急预案及监督管理- 107 -8.5风险评价结论- 111 -9 清洁生产分析- 113 -9.1清洁生产的目的及要求- 113 -9.2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13 -9.3清洁生产分析- 113 -9.4清洁生产改进建议- 114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6 -1

4、0.1环境损益分析- 116 -10.2经济效益分析- 117 -10.3社会效益分析- 117 -11 公众参与- 119 -11.1公众参与目的与意义- 119 -11.2调查范围、对象- 119 -11.3 公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 119 -11.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122 -11.5公众参与问题解决办法- 128 -11.6 公众参与结论- 129 -12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130 -12.1环境管理- 130 -12.2环境监理- 131 -12.3环境监控计划- 133 -12.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内容- 135 -13 结论与建议- 137 -13.1结论- 137 -13

5、.2建议- 140 -附件:附件1 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书;附件2 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关于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酒国土资储备字【2016】001号);附件3 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专家评审意见书;附件4 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设置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花岗岩的批复(酒国发【2015】732号);附件5 酒泉市国土资源局采矿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附件6 项目第一次公示附件7 项目第二次公示附件8 项目公众调查表附件9 饰面用花岗岩检验报告附件10 审批登记表IV甘肃省

6、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 言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是由瓜州县恒隆石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以露天开采为主的矿山,行政区划属于瓜州县柳园镇,位于瓜州县柳园镇7方向,直距约12km处。工程总投资689.01万元,产品为饰面用花岗岩石材。2015年11月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委托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对瓜州县柳园镇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进行了普查,编制了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报告。2016年1月酒泉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普查报告进行了评审,酒泉市国土资源局酒国土资备2016001号出具

7、了关于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根据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报告,花岗岩矿石资源储量约为:保有333+(334)?资源量142.57104m3,荒料量42.77104m3;其中333资源量115.81104m3,荒料量34.74104m3,(334)?资源量26.76104m3,荒料量8.03104m3。2016年4月受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兰州中诚信工程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并取得评审意见。按照设计规范,(334?)类资源量不能作为设计依据,只有(333)类资

8、源量可作为设计依据,由于(333)类资源量推断因素较大,按照设计规范选取资源利用系数为0.8,则该矿的可利用资源量(333)为115.81104m30.8=92.65104m3,矿山回采率为97.16%,可采资源量(333)为90.02104m3。矿区面积约0.1330km2,开采标高为1965-1920m,设计花岗岩生产规模为1.5104m3/a,矿山服务年限为60a。为尽可能降低矿山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矿山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手续,并对现有工程遗留的环境问题进行回顾性评价。2016年8月,瓜州县恒隆石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开展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

9、岗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技术人员在现场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生态现状调查,通过统计整理、预测分析,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工程特点、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及工程排污特点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完成了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作为该公司环境保护及监督管理的依据。此前,建设单位已委托相关单位完成了本矿山普查地质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工作,均已通过相关审批部门评审。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受到了酒泉市环保局、瓜州县环保局、瓜州县恒隆石业有

10、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9 -甘肃经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 总论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天然石材的需求一再增加,市场前景看好。特别是在各类建筑物、城市广场、道路、桥梁、涵洞、旅游景点等建设过程中被广泛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应用,加之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花岗岩矿资源量日趋紧张等现状,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对天然石材装饰的需求逐渐增加。未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力度加大,本区域花岗岩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对装饰用花岗岩的找探矿和开采工作将持续加大。该区域花岗岩产品市场预期较好,未来产品需求状况将呈良性发展态势,因此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

11、可行性。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的开采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缓解区域内花岗岩的供求,促进区域优势资源转化,工程建设符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甘肃省“十二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112015年)及瓜州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要求。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中

12、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2日修订,2017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9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592号 2011年3月5日)。2

13、、地方法律、法规依据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修正)(1997年9月29日);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2012.10.1,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甘政函【2013】4号);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保护中心、甘肃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10月)。3、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1第9号令)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33号 2015年6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4、(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月1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2005年9月7日);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29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15年9月1日,部令第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

15、发2011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发19971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4.10.22);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以及于2004年6月4日颁布实施的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修订版);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甘肃省人民政府,2000年5月19日);甘肃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甘环开发(2001)98号);1.2.2环境影响评

16、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

17、004);1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2、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13、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1.2.3相关规划依据1、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2、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3、甘肃省“十二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112015年);4、瓜州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5、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2012-2020年)(发改西部2013336号);6、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7月);7、酒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4-

18、2020年);8、瓜州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4-2020年);1.2.4技术文件1、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报告,(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015年11月);2、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关于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酒国土资储备字【2016】001号);3、 甘肃省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意见,(兰州中诚信工程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4月);4、 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设置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花岗岩的批复(酒国发【2015】732号)。1.2.5任务依据甘肃省瓜州

19、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书。1.3评价目的与原则1.3.1评价目的1、通过对本项目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的现状调查及收集资料,了解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主要的环境问题;2、针对项目性质,通过分析本项目所采用的工艺和设备是否属于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评价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通过对本项目工艺流程的分析,确定各环节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分析本项目工程设计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经治理后的污染源是否能满足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并对工程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明确提出本次环保污染治理措施及生态恢复措施的可行性;3、根据预防

20、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和防止破坏环境的对策措施,实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要求;4、通过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结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的要求,最终从环保角度回答工程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2评价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的生态功能。2、遵循科学性原则,根据生态学和生态保护基本原则,阐明采矿对环境影响的特点、途径、性质、强度和可能的后果,寻求有效的保护、恢复、补偿、建设与改善环境的途径。3、坚持政策性原则,以国家的资源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出发点,以法规为准

21、则,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4、坚持协调性原则,即协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区域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企业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协调区域与工程、生态系统与生态因子内在关系等。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提高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实用性。1.4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1.4.1环境功能区划据国家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实施区环境特点,本项目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如下: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功能区共分为两个类别区,本项目按照该标准应列入二类区。2、地表水环境:根据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疏勒河瓜州

22、县境内为类水体。本项目区距离瓜州县境内的疏勒河100km,周围无地表水体,仅有暴雨时形成的冲沟。本项目在甘肃省内流河流域疏勒河水系水功能区划图中的位置见图1-1。3、地下水环境: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项目区地下水适用于工、农业用水,属于类水质。4、声环境:根据声环境导则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中的分类原则,声环境执行2类功能区。5、生态环境: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图,该区生态功能区属于“河西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内蒙古中西部干旱荒漠生态区-北山风蚀荒漠生态亚区-花牛山、柳园强烈风蚀戈壁荒漠功能区”。本项目在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图中的位置见图1-2。

23、1.4.2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2016年1月1日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1。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序号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浓度单位1SO2年平均60ug/m3(标准状态)24小时平均1501h平均5002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h平均2003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4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5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地下水: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31993)中的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2。声环境: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

24、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具体见表1-3。表1-2 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L序号项目类标准值1pH6.58.52铜(Cu)1.03锌(Zn)1.04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0.0025硝酸盐(以N计)206氟化物1.07氰化物0.058砷(As)0.059镉(Cd)0.0110铬(六价)(Cr6+)0.0511铅(Pb)0.0512细菌总数(个/L)100表1-3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dB(A)类 别昼 间夜 间26050土壤环境:区域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表1-4 土壤环境质量

25、标准(摘录) 单位:mg/kg项 目二级pH6.56.57.57.5铜50100100锌200250300铅250300350镉0.300.601.0铬(旱地)150200250镍405060砷(旱地)403025汞0.300.501.0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标准:采矿粉尘、堆场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5。表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录)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建筑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

26、体限值见表1-6。表1-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录)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7。表1-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摘录)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固体废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年 第36号)相关规定。3、其他标准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项目区以风力

27、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风力侵蚀标准见表1-8。表1-8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级别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mm侵蚀模数t/(km2a)微度702200轻度70502102002500中度5030102525005000强烈3010255050008000极强烈1050100800015000剧烈10100150001.5评价工作等级1.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项目的建设性质和周围环境分布特点,本项目矿权范围0.1330km2,工程影响范围小,生物量变化小,生态影响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项目工程占地2km2,影响区域生态敏感

28、性为一般。依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见表1-9。表1-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1.5.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项目特点,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计算主要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Pmax的占标率及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

29、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最大地面落地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落地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本项目运营期矿山开采过程中,主要大气污染源为露天采场和废石堆场地表剥离物堆场。按照HJ 2.2-2008规定,采用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主要污染物Pi及D10% 结果如表1-10。表1-10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判别表污染点污染物Ci(mg/m3)Pmax(%)距离(m)评价等级露天采场TSP0.02222.47310三级废石堆场TSP0.007210.

30、80362根据估算结果,露天采场粉尘(TSP)最大落地浓度为0.0222mg/m3,占标率为2.47%,小于10%,出现距离为下风向310m,废石堆场扬尘(TSP)最大落地浓度为0.00721mg/m3,占标率为0.8%,小于10%,对应的距离为362m。确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评价工作等级表,见表1-11。表1-1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依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1.5.3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为小型矿山开采,位于柳园镇向北约12

31、km处,其所在功能区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功能区;项目运行噪声较小,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较小,项目周边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具体见表1-12。表1-12 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依据评价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声环境功能区类别0类1类、2类3类、4类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5dB(A)35dB(A)3dB(A)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

32、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因此,本项目声环境影响的工作等级定为二级。1.5.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存在。本项目产生的废污主要为矿石分离切割湿法作业过程产生的生产废水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全部蒸发、损耗,无外排废水产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008m3/d(252m3/a),产生量较小,水质较简单,可就地泼洒、降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要求,本次评价低于三级,对项目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进行说明,并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1.5.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

33、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类、类、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本导则评价要求,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行业类别属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土砂石开采类项目,环评类别为报告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应列为类项目,故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5.6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不使用炸药等爆破材料,无重大危险源,主要环境风险为露天采场滑坡事故、废石堆场坍塌滑坡事故及柴油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等产生的环境影响,且

34、项目所在地不属于环境敏感区域。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具体见表1-13。表1-1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分 类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物质可燃易燃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1.6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确定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为:1、大气评价范围依据项目建设特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露天采场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2、噪声评价范围工业场地边界外200m范围

35、内。3、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矿区及周边5km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存在,本次评价仅对项目产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分析评价。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原则,并体现开采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确定本次生态影响评价范围,拟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矿区范围(0.1330km2)外扩500m,约0.202km2。综上所述,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确定见表1-14。矿区范围见图1-3。表1-14 评价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确定表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级别确定依据评价工作级别评价范围判定依据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36、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项目工程占地面积2km2,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所以评价等级为三级。三级项目矿区范围500m范围戈壁荒漠生态系统,面积约0.202km2HJ19-201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影响(HJ2.2-2008),项目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露天采场和废石堆场,经估算模式计算粉尘最大占标率小于10%,确定为三级评价。三级评价以废石堆场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HJ2.2-2008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HJ2.4-2009)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确定为二级评价。二

37、级评价工业场地边界外200m范围HJ2.4-2009环境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二级评价距离源点不低于3kmHJ/T169-20041.7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1.7.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环境影响识别原则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工程特点、施工阶段及其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识别出可能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产生影响的因子,并确定其影响性质、类型、时间、范围和影响程度,为筛选评价因子及确定评价重点提供依据。2、环境影响识别采用矩阵识别法对拟建项目在施工期、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1-15。表1-15

38、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时段评价因子性质程度可能性范围施工期矿山建设地表水-较小较小局部环境空气-较小较小局部声环境-较小较小局部固体废弃物-较小较小局部生态环境-较小较小局部运营期自然环境地表水-较小较小局部环境空气-一般一般一般声环境-一般较大局部固体废弃物-较大较大局部生态环境-较大较大局部社会环境社会经济+较大大较大注:“+”为有利影响,“-”为不利影响。根据工程分析,目前该项目办公生活区、工业场地均已建成。施工期主要污染源为矿区道路、外联道路的维修及地表剥离过程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及固体废物等。运营期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矿山开采过程产生的采矿粉尘、废石堆场剥离表土堆放过程、运输道路扬

39、尘、燃油机械尾气、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噪声及废石、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1.7.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对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项目所在地区各环境要素的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的评价因子见表1-16。表1-16 评价因子一览表序号主要影响因素项目评价因子1大气环境污染源扬尘、汽车尾气影响评价TSP、PM10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自然环境、植被、土地利用等影响分析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土壤环境、景观环境的影响3固体废物污染源生活垃圾、剥离表土、废石影响分析4声环境现状评价LAeq污染源影响评价1.8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1.8.1污染控制目标本工程建设主要宗旨是充分利

40、用当地矿产资源,保护区域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破坏、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根据矿山开采的特点和项目所处环境,确定的环境污染控制目标是:1、在矿石开采、铲装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湿法作业,排放粉尘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控制机械设备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3、废石、弃渣处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1.8.2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1、 环境保护目标根 据本项目的 排污特 征及周围 环境特 征,本次 评价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土地资源、地表植被

41、,其次为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等。具体见表1-17。表1-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影响范围影响因素防治目标土地资源采石场、废石堆场采石场、废石场等占用土地资源,并产生水土流失采取工程和植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地表植被采石场、废石堆场采石场、废石场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矿石开采对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可能造成影响。生产废水循环利用,作为生产用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泼洒降尘,不外排。环境空气区域环境空气地表剥离扬尘,锯石机锯石粉尘、成品运输扬尘影响周围环境空气加强管理,并采取治理措施,实现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排放量。声环境区域声环境大型生产设备噪声、

42、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管理,厂界和生活区声环境达标2、环境敏感点瓜州县柳园石盆沟中段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项目位于瓜州县柳园镇7方向,直距约12km处,属于“河西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内蒙古中西部干旱荒漠生态区-北山风蚀荒漠生态亚区-花牛山、柳园强烈风蚀戈壁荒漠功能区”,不涉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殊保护区的区域。建设项目区域5km范围内无村庄、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矿区距离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片区实验区边界约10km。拟建项目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片区实验区的位置关系见图1-4。1.9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1.9.1评价工作内容通过工程分析,遵循总量控制、达标排放、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原则,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开采期,生态破坏、环境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废污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提出项目营运期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以及环境监控计划。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结合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工程的环境损益。通过上述评价过程,论述该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并给予科学、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