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专题党课讲稿.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218419 上传时间:2025-07-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专题党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年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专题党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年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专题党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年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专题党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年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专题党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党课:“四问”学习之思,自觉向党看齐大家好!这几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更是一个源头问题。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就下一步*教育学习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学?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有在他为自己的兴趣和志愿去追求和努力的时候,他才觉得他的人生是有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学习让我们变成最好的自己。学习让我们得到成长。人不同于动物的显著标志是人会思考学习。从我们出生一刻开始,我们就通过后天学习、模仿,一步步学会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

2、跑起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学习更多复杂的动作,以使我们更好地自立自足、适应社会,这是本能的成长。再后来,我们通过学习,懂得了立身做人、为人处事的道理,从不懂事到懂得如何正当地与人交往,与这个世界相处,我们变得成熟了,因而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学习让我们变得聪慧。学习实践让我们smart、intelectural,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学会走路后,为了更加节约时间,我们是不是还要通过实践,学会骑自行车,学车得要控制方向、控制脚蹬力量、控制速度,刚学车的时候会很艰难,学会了则会使我们异常开心,这个过程是不是把我们变得聪明T?学习让我们看清自己。“一山还有一山高”、“井底之蛙”、“吴下阿蒙”等俗语、预

3、言、典故告诉我们要看清自己,学习就是一个看清自己的最佳方式。古来有之的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自己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看清自己才能得到更大进步,看清自己才能弥补缺陷,变成更好的自己。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大家都已经讨论过。理论和实践是一对矛盾体,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以其矛盾运动反作用于理论,丰富、发展、改进、充实并提高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给我们以借鉴,实践反过来再修正完善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践的理论成果,指导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建设。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即将发生灭顶之灾时,扶危定倾,力挽狂澜,

4、提出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党的领导核心,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中国。再后来结合战争实践,毛主席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跑了国民党反动派,最大限度团结自己,消灭敌人,建立了新中国。这些都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最好见证。理论指引方向。正确的理论指引正确的方向。经常讲“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有的人看似乎勤奋,但勤奋不到点上,白天心思精力不集中,晚上加班玩游戏,试问工作还干得好吗?有的看似很用功,但用功的方式方法不对路,做了很多无用功。方向对了,再加上本身的努力和一定的运气,那么成功早晚都会属于你。再以中国革命为例,当年陈独秀也想

5、带领中国进步青年为身处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寻求一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但由于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等,其右倾错误是导致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的原因之一。努力了,方向错了,达不到胜利彼岸;方向正确,努力了,成功也就不远了。理论引领人生。还是用之前共产党创始人的历史命运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论点。1921年7月23日,13个中国青年怀着民族振兴、救国图强的理想来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分别是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李达、李汉俊、

6、刘仁静、包惠僧、张国煮、陈公博、周佛海。28年之后,8人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坚持斗争,甚至献出宝贵生命;2人误入歧途(刘仁静、包惠僧),他们脱离革命走向人民对立面,后迷途知返,再度寻找组织,但再没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痛苦与悔恨中终其一生;3人投敌叛党(张国森、陈公博和周佛海),张国煮叛党后客死他乡,陈公博、周佛海成了大汉奸被处以极刑。从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可以看出:凡是铁心跟党走,富有政治远见的,最终都能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取得事业上的进步和发展,为人民所敬仰;凡是三心二意,畏缩不前,甚至走向党的对立面的,最终会一事无成,臭名昭著,甚至成为人民的叛徒、历史的罪人。由此可见,一个正确的理论

7、将会对个体的人产生正向的影响,指引人生正确的走向。第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的理论?党的理论,蕴含了丰富的生存发展经验。从大革命伊始,我们党就怀揣救国图存的纲领,但走了很多冤枉路,其中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就以国民党背信弃义、大肆镇压而夭折,由此中国共产党明白一个道理一一要想开展革命工作,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于是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就带起了自己的队伍一一叶挺独立团。第二次国共合作,我们党不计前嫌,同时留有后手,一旦国民党不予合作,我们仍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动群众,全民抗日。在遵义会议之前,我们党由于王明、博古左倾路线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当前革命形势,妄图从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政

8、权,但事实证明这些路线都是行不通的。经过5次反围剿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看清楚了形势,最终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提出了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武装政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后来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进行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革命史就是一部活生生血淋林的生存发展史。党的理论,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处事哲理。党的理论何尝又不是丰富的人生处事哲理呢?大家请看: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之前,党中央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等主持工作,工农红军前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原因就在于博古、李德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严重错误,推行了

9、王明“左倾”机会主义,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得不到实现,毛主席当然很郁闷,但是组织纪律性还是有的,人生哪会顺风顺水?逆境之中是积蓄力量还是中途放弃?对党的事业负责还是意气用事?相信毛主席后来的所作所为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我们何

10、尝不从毛主席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呢?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期的坚守坚持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个人的成长成才需要经历磨难,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多经历挫折,多经历磨难,多经历不如意,我们的人生才能变得丰满。这也验证了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的那段话:“真正的英雄主义,应该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党的理论,蕴含了无穷的战斗智慧策略。当我们党还弱小时,我们采取的是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运动战,这就是毛主席讲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后来我们变得强大了,我们从农村包围城市,科学地指导大兵团作战,指导城市管理。在这里我再讲一个故事: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主席提出

11、的游击战、歼灭战、运动战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极大作用,而且在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事实证明其军事理论的无比正确。1952年11月25日,持续廛战43天的上甘岭战役结束。“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损失了274架战机,付出了2.5万余人伤亡的代价之后一一上甘岭依然牢牢掌握在志愿军手中。其中,“零敲牛皮糖”战术就是运动战、歼灭战的创造性运用,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我军只能采取在反斜面的山脚下,距离土层20-30米的地下挖掘地道并多开出口,敌人飞机大炮轰炸了,躲到山洞地道里,敌人来冲锋了,就零散以班为单位,发现其薄弱部位,快速出击,快打快撤,达到出其

12、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这些战斗智慧让我们在作战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小胜利,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从学习党的理论中获得了什么?下一步应当怎么学?一是坚定了信仰。“我的信仰,是无尽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生命只为一个信仰,无论谁能听见”看完电视剧潜伏的人对这些歌词应该不会陌生。在看电视剧时心情虽因余则成的选择而倍感忧伤,但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无数的坎坷、变故、灾难都没有动摇主人公的信仰,他的心中始终充满希望,这就像是共产主义信仰在茫茫黑夜中点亮一盏明灯,让他在些许迷茫中豁然开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探索信仰

13、追求信仰、坚定信仰的历史。通过党史学习,我们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以这种信仰作为支撑,有了信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和提升人生的价值。二是启发了智慧。党的历史是一部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的历史,作为其中的个人来讲,一段段救国救难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展现智慧力量的奋斗史。1932年,身为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的毛泽东需要参加中共中央在瑞金召开的会议,党员王荣盛奉命带领一个排战士奔赴赣南,接应毛主席北上。但恰巧接应的当天晚上,当地民团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指挥下,意欲抓捕毛主席。就在这危急关头,王荣盛率队从民团团丁后面冲了出来

14、拿着机枪冲散敌人,背着患病的毛主席脱离险境,并安全送到了瑞金。后来,王荣盛又临危受命,送三万美金到中央和上海局,出于安全考虑,他用钉子封死了装钱的箱子,经过半月的努力,亲自把钱一分不少地交给了陈云。建国后,王荣盛回到了地方工作,任一个单位的副处长,1957年毛主席到湖南视察,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量才任用,当即指示跟随视察的湖北省委负责人,任命其为湖北省冶金厅厅长。通过这一段党史历史的学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智慧、勇敢、坚持才能成就大事。我们不是号召大家去做大官,而是号召大家学习这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做事品行操守。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党史的学习,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智慧,给个体的人生

15、增添了厚重与美德。三是树立了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得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们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加自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更加自信,在引领世界发展格局中更加自信,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更加自信。请看,我们的大国重

16、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还有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高铁、中国网等一个一个非凡超级工程,哪一个不让我们引以为豪呢?下一步围绕*教育的开展学习,我们应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譬如,近期,我们通过党史学习,了解了党的发展壮大过程艰辛不易,无数的革命前辈作出了大量的牺牲,由此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志不求易者

17、成,事不避难者进”认识更加深刻了。个体学习与个体思考、集体思考相结合,不避事不推诿,迎难而上,就能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显著的变化。二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改进我们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分清主次、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时期重心是什么,要学会抓大放小。比如当前抓安全稳定工作,怎么看待抓发展与抓稳定的辩证关系,学习过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的同志就会有点感触:抓发展与抓稳定工作不矛盾,反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安全工作抓得好,发展才有最基本的条件作保证;发展抓得好,安全才能抓得实,安全也才有保证。三是学习与提高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

18、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每读一本书要有一本书的进步,每学习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提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进步。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在学习贯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当客观事物达到了主体的需求,主体会产生好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19、进而促进认同。情感认同是理性认同的重要补充,由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过渡的关键环节,情感认同会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促进作用,比理论灌输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就是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认可,做到情理交融,从情感上客观、积极地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等,使之成为情感的寄托。情感认同是最真挚的认同,其影响力也更加坚毅和持久。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情感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情感认同有助于整合不同社会群体力量实现集体性的价值认同,建立多元情感体验机制,进一步推进理论学习和践行。提高话语传播能力,强化情感认同领悟力话语不仅可以发挥交流信息、传递思想的作

20、用,还可以传递情感、激励人心、增进团结,因此,促进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转变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用深入浅出的言语对干部群众熟知的理念进行诠释,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叙事说理,比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这些语言源于生活、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通过现实生活中切切实实的情感关怀来增强群众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决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多体现的是对背后历史规律铁的法则的科学阐述。情感是连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一种重要中介,自觉或不自觉地经过主体情感中介发挥过滤、调节和转换的功能才能顺利完成。情感认同的建构和优化实

21、际上反映了具体的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情感等特定心理要素结合于话语,从而不断增强话语对于实践的反作用效能的逻辑。情感认同在价值思想转变为价值自觉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人民自发进行互动和执政党自上而下地组织相互结合,从而使话语时常带有情感色彩,同时带着思想理论的深邃,做到了生活形象性和理论深刻性的融合。党的创新理论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认同的基础之上,从而获得积极的政治化的情感支撑,将情感的政治实践功能融入话语之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进情感认同号召力德可为师、行可为范。榜样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是一种有形的正能量。榜样常是被人从情感上、心理上认定为值得效仿

22、和学习的个人或群体,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品质会使人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使人产生一定的情感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和榜样激励,能够有效激发民众的情感体验、塑造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引导民众的社会行为,进而使党的创新理论变得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除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还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来教育人、感召人、引导人,始终关注并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真正发挥其榜样示范效应与典型辐射作用,进而影响人民的情感认同。情感对人们的认知行为具有调控作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能够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

23、动性,使之充分理解、接受和信仰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为大众认同不仅需要理论的真理力量,而且更需要宣传主体的人格力量。党员干部和榜样人物,可以凭借自身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展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信。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增进情感认同驱动力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既包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也指向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随着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现代化、多元化。人民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文化需要演变为多样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更重视人们的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4、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展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这种心系人民的深切情感增进了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合理多样的情感诉求,通过理中蕴情、情理交融,使思维活动和心灵活动有机结合,并不断引发群体共鸣和塑造价值认同,从而能够筑牢人民群众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情感关联,激发蕴藏于人民心中的创造伟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民有着不同的观念主张和愿望要求。意识形态只有尽力满足大多数人的诉求时,才能形成情感上的高度信赖,才能把深厚的感情和思想的伟力转变成内心的强大力量

25、内化为心性,外化为言行。只有从理性上认识到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情感上认同,才能实现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化。其中,情感认同是纽带,实现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的交融中,对党的创新理论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最终成为强大精神动力。通过政治仪式,提高情感认同感染力对一般民众而言,意识形态的说教和重大理论阐释,都无法与实践的作用相比拟。而仪式化的行动,并辅以象征与形象建构等手段,是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由于政治仪式可以唤起人民对礼仪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的情感认同,而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庆典,以及先后设立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等。这就是利用政治仪式的情感性实现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借助仪式的移情达成新思想的认同,从而形成相应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也是仪式氛围营造的重要目标。这些政治仪式以情感为核心要素,通过唤醒参与者的情感需要,引发人们的情绪感染,不但对宏观意义上的政治共同体的构建有所助益,而且在渗透与感染的仪式行为中能够建立起日常的话语习惯与生活模式,为增进情感认同提供强有力的情感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