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解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690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和解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和解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和解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和解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和解剂.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和解剂,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 胃、截疟等作用, 治疗少阳证、 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 剂,统称和解剂。,概 述,二、立法依据,三、分类,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伤寒论,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喜呕 心烦、口苦 咽干、目眩 脉弦,邪居少阳 经气不舒 胆热犯胃,1、伤寒少阳证,经水适断 寒热发作有时,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立法 和解少阳,问题 如何和解少阳?,散 + 清,柴胡疏散少阳之邪 (君) 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臣),配伍意义,和解少阳,人参、甘草、大枣扶正祛邪 实里

2、以防邪入 甘草兼调和药性。 (使),半夏、生姜和胃止呕 (佐),疏利气机,少阳湿热痰浊证,胆经不舒而蕴热(重) 三焦不畅而停湿(轻) 湿热蕴蒸而生痰浊,少阳热盛往来寒热,热重寒轻 经气不利胸膈胀闷 胆热犯胃,挟痰上泛 口苦 吐酸苦水 或呕黄涎而粘,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证候与伤寒少阳证何异?,邪热较甚:热重寒轻,舌红,脉数,兼挟湿(痰)热:呕吐黄粘痰涎, 苔腻,脉滑,气滞较著:胸闷胁胀痛,配伍意义 青蒿清透少阳邪热 黄芩清泄少阳湿热,透热于外 清热于内,竹茹、半夏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臣) 枳壳、陈皮理气宽胸 (佐) 赤茯苓、碧玉散清利湿热,导热下行。,化浊于中,利湿于下,分消走泄,肝郁

3、,脾虚,血虚,肝血虚,脾滞,四逆散伤寒论,胁肋胀闷 脘腹疼痛,2、肝郁脾滞证。,1、阳郁厥逆证。,伤寒入里化热,阳气内郁,肝气郁结,脾气壅滞,手足不温 脉弦,柴胡透邪解郁 芍药 养血敛阴 枳实合柴胡升降气机 透邪解郁 甘草 防行气之品破气, 与芍药酸甘化阴。,理脾,疏肝,柴胡疏肝 芍药柔肝 枳实理脾 甘草补中,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乳房胀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或往来寒热 月经不调(量少、色黯、后期) 脉弦而虚,肝郁血虚 脾失健运,肝郁血虚脾弱证,疏肝,健脾,养血,柴胡 (君),白芍、当归 (臣),茯苓 白术 甘草,煨姜 薄荷,痛泻要方丹溪心法,慢性泻泄,反复

4、发作,腹痛,泻泄,痛暂减,诱因 (情志因素),脾虚肝旺 肝脾失和,白术补脾燥湿 (君) 白芍柔肝缓急 (臣) 陈皮行气燥湿,醒脾和胃 (佐) 防风散肝舒脾,升阳止泻 (佐使) 合白芍敛而勿过,立法:补脾泻肝,缓痛止泻,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满不痛 呕吐 肠鸣下利,寒热互结肠胃失和少阳误下伤中,中气既伤 升降失常,阳虚寒从中生 少阳之邪热乘虚内陷,寒热互结于心下,脾阳不升,胃气上逆,佐 人参 大枣 甘草,寒热平调 消痞散结,使,君 半夏辛温,散结除痞,降逆止呕,臣 干姜辛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甘温益气以补脾虚,调和诸药,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郁郁微烦,呕不止 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 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 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少阳之邪未解(加重),阳明化热成实(尚轻),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 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