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7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定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745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17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定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17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定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17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定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17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定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17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定律.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十 七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定律,1通过实验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 2学会测平抛运动初速度的方法,一、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 斜槽(附金属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刻度尺、三角板、重锤、铅笔,四、实验步骤 (1)把斜槽放在桌面上,让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调节末 端使其切线水平固定 (2)在带有支架的木板上,用图钉钉好白纸,并让竖放 木板左上方靠近槽口,使小球滚下飞出后的轨道平面跟板面平行(如图实51所示),图实51,(3)把小球飞离斜槽末端时的球心位置投影到白纸上,描 出点O,过O用重垂线描出竖直方向 (4)让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同一适当位置滚下,在粗略确 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

2、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 并记下这一点,以后依次改变x值,用同样的方法确定 其他各点的位置,六、注意事项 1实验中必须保持通过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 2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即在斜槽上固定一个挡板,每次都从挡板位置释放小球,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4要用平滑的曲线画出轨迹,舍弃个别偏差较大的点 5要在斜槽上适当的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由图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要在平抛轨迹上选取距O点远一些的点来计算小球

3、的初速度,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六、误差分析 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 2小球每次滚下的初位置不尽相同 3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实 际上应是末端端口上的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 4空气阻力使小球不是真正的平抛 5记录各点以及其坐标不够准确,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 )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 .弹簧测力计 F重垂线,CF,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

4、录的点应适 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 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AD,2.甲、乙两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各自让钢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钢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A、B、C三点的坐标标记如图实52甲所示,坐标原点为抛出点,其中_点的位置或坐标有明显错误,根据你认为正确的数据计算出钢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g10 m/s2),B,1.0 m/s,(2)乙同学将斜槽轨道末端点取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坐标系并标出了相应坐标数值,如图乙所示,则钢球的半径为_cm.,图实52,1,3.利用单摆来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设计方案如图实53所示,在悬点

5、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为 _,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为横坐标,得到如图实54所示图象则当30时,s为_m;若悬线长L1.0 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为 _m.,图实54,0.52,1.5,1下列哪些因素会使

6、该实验的误差增大 ( ) A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 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 C建立坐标系时,y轴竖直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 的点离原点O较远,B,2.如图实55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 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 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 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 ( ),图实55,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3下面是做

7、“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步骤 A将钢球从斜槽上的某点释放,它离开槽后在空间做平抛运动,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好从孔中央通过而不碰到边缘,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点; B以斜槽末端作为平抛运动的起点O,在白纸上标出O的位置; C取下白纸,在纸上画一条与竖直线Oy垂直的水平直线Ox; D用光滑曲线把记录小球通过的位置的若干点连接起来, 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由于测定各个点时存在误差,所画的曲线可不通过个别偏差大的点,但必须保持曲线光滑,不允许出现凹陷处;,E从斜槽上不同点释放小球,用步骤A的方法确定平抛轨迹上的其他点; F在曲线上取56个点(不必是步骤A测出的点)

8、,用尺测出每个点的坐标值x、y,分别求出小球的初速度,然后取平均值就得到实验测出的初速度;,G靠目测在纸上画出O点向下的竖直线Oy; H将白纸用图钉钉在竖直的木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 (1)以上实验步骤有错误或不足,需要修改的是 _; (2)以上实验步骤修改后,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_,步骤B中应将小球处于斜槽末端时球心位置作为平抛运动的起点及坐标原点; 步骤E中从相同位置释放小球; 步骤G中利用重锤线画出竖直线Oy,HBGAECDF,4.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 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 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实56所示 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 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

9、钉上复写纸和白纸,并将该木板 竖直立于紧靠槽口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 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 ;将木板向,图实56,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均为x10.00 cm.A、B间距离y14.78 cm,B、C间距离y214.58 cm.(g取9.80 m/s2) (1)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求得小球初速度为v0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小球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 m/s.,1.0,5(2011蚌埠模拟

10、)某同学采用半径R25 cm的1/4圆弧轨道做平抛运动实验,其部分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实57所示实验中,通过调整使出口末端B的切线水平后,让小球从圆弧顶端的A点由静止释放图乙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照片中的每个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代表的实际长度为4.85 cm.已知闪光频率是10 Hz.则根据上述的信息可知,图实57,(1)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vB_m/s,小球在D点时的竖直速度大小vDy_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m/s2; (2)小球在圆弧轨道上是否受到了摩擦力:_(填“受到”、“未受到”或“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94,1.94,9.7,受到,6.已知平抛物体运动在竖直方

11、向做自由落 体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为了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设 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58 所示实验时先调整斜槽轨道,调节挡 板到合适高度,并测出其相对抛出点O的竖直距离(即小 球下落的高度)y,在水平挡板上铺上白纸,白纸上再覆盖 复写纸使小球从斜槽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图实58,水平轨道后抛出,落在水平挡板上,由落点位置测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即小球落在挡板上的位置与抛出点O的水平位移)然后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让小球从斜槽上由静止释放,并测出小球下落高度以及水平射程该同学共进行了六次测量,(1)在实验操作时,为了确保小球做同一轨迹的平抛运动,必须调节斜槽的末端 _,控制小球从斜槽上_ 由静止释放 (2)为了测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该同学根据所测到的数据以y为横坐标,以x2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画出对应的图象,发现为过原点的直线并测出直线斜率为k,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他所测得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同一高度,切线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