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学基础-全科医师培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5022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5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学基础-全科医师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心电学基础-全科医师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心电学基础-全科医师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电学基础-全科医师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学基础-全科医师培训.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学基础,用心电图机将心脏激动过程 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在体表记 录下来的曲线,简史,1903年由荷兰生 理学家Einthoven发明, 由于在心电学方面的 杰出贡献而获诺贝尔 医学奖,心电图检查的优越性,无创,便捷,可重复,廉价,临床应用,1 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2 心肌梗死 3 房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心肌供血不足、心包炎 4 某些药物(洋地黄、奎尼丁等)、电解质紊乱 5 手术麻醉、危重病人监护,航天、体育 6 临床治疗的观测指标 7 心脏性猝死的标识及预警 每年 我国约有5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幸存者不到1%, 相当于每周有22架满员的波音747飞机机毁人亡 美国约有60万人发生心

2、脏性猝死,与体表采集的心脏电位有关的因素,心肌细胞的数量(或厚度),大小,方向,2 探查电极与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3 探查电极与心肌除极方向所成角度,心脏传导系统,右束支,P,心电图各波形 的组成及命名,U,U,心电图导联体系,常规导联 ( 12 ) 肢体导联 反映心脏在额面上电位变化情况 I、II、III、aVR 、aVL、aVF 胸前导联 反映心脏在水平面上电位变化情况 V1、V2、V3、V4、V5、V6 选用导联 ( 6 ) 右前: V3R 、V4R、V5R 左后: V7、V8、V9,I,II,III,aVF,aVL,aVR,双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上,下,左,右,0,+

3、30,II,III,aVF,aVR,I,+60,+90,+120,-30,-150,单极导联,V5R,V4R,V3R,V9,V8,V7,前,后,左,右,V1,V2,V3,V4,V5,V6,+90,+120,+75,+60,+30,0,正常窦性心律,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 PI、II、aVF、V4-V6直立,PaVR倒置 正常窦性心律 PI、II、aVF、V4-V6直立,PaVR倒置 0.12P-R间期0.20 0.06QRS时限0.11 P-P间差 0.12 频率在正常范围 电压在正常范围,成人 60-100次/分 1岁 111-167次/分 13岁 81-166次/分,心率98次/分 PR 0

4、.14 QRS 0,08 QT 0.32 ,正常心电图,aVL,II,I,心律失常,心脏节律起源的位置、频率、规律性的改变 和/或 激动在传导系统内传导的速度、顺序(途径)、方式的改变,激 动 起 源 异 常,窦性心律失常 过速、过缓、不齐、停搏,异位 心律,主动性,期前收缩(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被动性,逸搏及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激 动 传 导 异 常,方式改变,速度及方式改变,途径改变 预激综合征,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干扰与脱节,超常传导 裂隙现象 维登斯基现象,意外传导,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1

5、、自律性(自动性、节律性) 心肌的自律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能自动发生缓慢 除极,当达到阈电位而产生动作电位 窦房结最高 频率60-100次/分 房室交界区次之 频率40-60次/分 心室最低 频率25-40次/分 心房肌和心室肌工作细胞不具有起搏功能,2、兴奋性 心肌细胞对受到的剌激作出应答反应的能力,有效 不应期,相对 不应期,应激期,易颤期,超常期,3、传导性 心肌细胞能将激动传至邻近的心肌细胞, 并使其激动 不同的心肌细胞传导性不同,心房 8001000mm/s 房室结 20200mm/s 蒲氏纤维 4000mm/s 心室 400mm/s,窦性心动过速,窦性频率超过正常最高限 成人100次/

6、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频率小于正常最低限 成人60次/分,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论心率快慢,P-P间差0.12,P-P间差0.12,窦性停搏 (窦性静止),窦房结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 致规则的P-P间距中出现长P-P间距 长P-P间距短P-P间距倍数,期前收缩(过早搏动 简称早搏),在主导心律发生之前提早出现 的主动性的异位搏动,起源部位 命名 发生率,心房 房性早搏 常见,房室交界区 交界性早搏 少见,心室 室性早搏 最常见,联律 间期,代偿间期,联律间期+代偿间期=2个基本节律周期称完全性代偿间期,联律间期+代偿间期 2个基本节律周期称不完全性代偿间期,房性早搏,提前出现P-QRS-

7、T P直立、倒置、双向 P-R0.12 QRS室上性 T与主波一致 代偿间期多不完全,房性早搏,提前出现P-QRS-T P直立、倒置、双向 P-R0.12 QRS室上性 T与主波一致 代偿间期多不完全,见提前出现 的P-QRS PR0.12秒 QRS呈室上性,若为3个以上连续发生 称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P-QRS-T PII、III、aVF,aVR P-R0.12 QRS室上性 T与主波一致 代偿间期多完全,提前出现QRS-T QRS室上性 T与主波一致 代偿间期多完全,提前出现QRS-P-T PII、III、aVF,aVR R- P0.20 QRS室上性 T与主波一致 代偿

8、间期多完全,室性早搏,提前出现QRS-T 其前无P QRS室性(宽大畸形) T与主波相反 代偿间期多完全,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为短阵室速,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根据发生的部位分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呈室上性 频率160250次/分,节律极规整 突发突止,大部分由房室结或房室折返引起,频率20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 频率多在140200次/分 节律(R-R)可稍不齐 有时可见房室分离 偶可见心室夺获 或室性融合波,支

9、持室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率167次/分 QRS时限0.16,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属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发作时以每310个心搏的主波围绕基线上下变化,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均可发生 由于心肌内产生规则或不规则环形折返激动所致,心房扑动,P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相同的F波 似锯齿状,频率250350次/分 QRS呈室上性,R-R规则或相对规则 房室传导可固室或不固定 可呈2:1、4:1或3:1等,4:1传导,P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相同的f波 频率350600次/分。V1导联最明显 QRS呈室上性,R-R绝对不等 偶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室扑动,

10、属极严重的致死心律失常 QRS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F波 频率200250次/分,心室颤动,属临终前心律失常表现 QRS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 频率200500次/分,单个出现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房早 室早 140200 200250 200500,160250 250350 350600,逸搏与逸搏心律,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受到抑制而出现 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或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或其它原因造成长间歇时(早搏后代偿间歇) 作为一种保护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冲动, 激动心房或心室。 单个发生称逸搏,连续3个以上称

11、逸搏心律,房性逸搏心律 少见 频率506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 最常见 频率4060次/分 室性逸搏心律 较常见 频率2040次/分,心脏传导异常,心脏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不定型室内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窦房传导阻滞(SAB),由于心电图描记不到窦房结激动的波形,所以ISAB无法诊断。而IIISAB与窦性静止无法鉴别。因此只可诊断IISAB,长P-P间距=短P-P间距整倍数,房室传导阻滞(AVB),指窦性或房性激动在下传至心室时产生阻碍 可发生在不同水平: 房内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主干,一度房室传

12、导阻滞,P-R间期0.20 P-R间期超过正常最大限度 心率相近时P-R间期延长0.04,P-R0.20,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激动部分被阻滞, 表现为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因此P与QRS可形成不同比例下传 如2:1,3:2,4:3,5:4,3:1,4:1,5:1,II,V4,Morbiz I型 (文氏型) P-R逐渐延长,R-R逐渐缩短,至P波后QRS脱漏,房室传导5:4,Morbiz 型 P-R间期固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完全阻滞 心房心室分离 P与QRS无关 QRS为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QRS时限

13、0.12 V1或V2呈rSR I、V5、V6导联S波增宽有切迹 V1、V2导联ST-T呈继发性改变 不完全性阻滞时QRS时限0.1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限0.12 I、aVL、V5、V6导联R波增宽有切迹 I、V5、V6导联q波消失 ST-T呈继发性改变 不完全性QRS0.12,QRS时限0.12, I、V5、V6呈粗钝R形,预激综合征,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以外,房室间存在附加的传导束(旁路),使心室预先激动,P-R间期0.12 QRS0.12,起始部有波 ST-T呈继发性改变,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 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 久地缺血导致心

14、肌坏死。临床表现: 1、胸痛 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3、心电图改变,基本图形及机理,1、缺血性T波改变 2、损伤性ST段改变 3、坏死型病理性Q波,ST抬高,某区域心肌坏死后 坏死的心肌细胞丧失电活动但可传导电流 而形成病理性Q波: 时限0.04 深度1/4 R,坏死性Q波,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数分钟后 T波高尖 ST段抬高,数周至数月 病理性Q波 抬高ST段渐渐下降 T波直立变倒,数小时或数日后 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 T波直立变倒,36月之后 病理性Q波 ST段恢复 T波直立或倒置不变,心肌梗死的定位,II,III,aVF,aVL,aVR,I,V1,V3,V4,V5,V6,V2,V7,V8,V9,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后壁 高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V1 + + V2 + + V3 + + + V4 + + V5 + V6 + + V7 + + V8 + V9 + I + aVL + II + III + aV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V1、V2呈QS形,V1V4导联ST段抬高0.10.5mV,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V1V3呈QS形,ST段抬高0.20.5mV,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II、III、aVF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II、III、aVF导联呈QR形,T波倒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