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讲课).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5193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脑复苏(讲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心肺脑复苏(讲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心肺脑复苏(讲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肺脑复苏(讲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脑复苏(讲课).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肺脑复苏,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 无 锡 市 中 医 院 龚少愚,定义,心肺复苏(CPR)是指对未能预料或原因不明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是现场急救的措施。目的在于恢复心搏、自主呼吸和神志。 CPR不包括那些原因明确、预料之中或各种晚期慢性疾病临终前心搏、呼吸停止的抢救。 心肺脑复苏 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若脑复苏不成功,患者就没有意识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心肺脑复苏过程三阶段九步骤,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 紧急供氧期 开放气道、呼吸支持、循环支持、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期(ALS期) 恢复自循环和稳定心肺系统期 给药、心电图、监测。 延续期生命支持期(PLS期) 复

2、苏后强化处理期 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脑复苏)、强化监护。,现场心肺复苏术(CPR),畅通气道 口对口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简称为ABC三步曲,复苏的三要素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D(电除颤法),心肺复苏(CPR),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 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B(口对口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 C(胸外心脏按压) 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F), 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 D(电除颤法),心搏、呼吸停止的病因,1冠心病 2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 3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5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

3、意外事件 如心包或胸腔穿刺,小脑延髓池穿刺、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意外等。尤其较常见于胸内手术过程中。 6. 麻醉意外 在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心搏骤停均与麻醉过深有关系。,心搏、呼吸停止的机制,心搏和呼吸中枢病变或外伤 中枢系统疾病居多,如脑外伤、脑出血、脑 部炎症及各种病因所致的颅内高压。 迷走神经反射也是通过抑制心搏和呼吸中 枢,导致心搏和呼吸停止。 心肌和呼吸肌功能降低 心肌和呼吸肌舒缩功能下降导致心搏和呼吸 停止。,现场心肺复苏术,【适应症】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 、胸壁开放性损伤。 、肋骨骨折。 、胸廓

4、畸形或心包填塞。 、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心脏骤停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 (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短阵全身性抽搐,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 (2)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心电图表现形式,即室颤、心肌电-机械分离(慢而宽大畸形的室性自搏)、心室停搏而呈一条直线。 次要诊断依据 (1)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 (2)自主呼吸完全消失、停止,或在短时间内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 (3)口唇、甲床和四肢末梢发绀。,时间对复苏成功的重要性,心搏

5、骤停分钟内行CPR, 存活率为50; 心搏骤停分钟内行CPR, 存活率为10; 心搏骤停超过分钟内行CPR, 存活率为; 心搏骤停超过10分钟, 存活率很小。,心肺复苏成功因素,复苏开始的时间 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 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 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 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心肺脑复苏 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LS期) (ABC),1保持气道通畅(Airway)将病人头后仰,必要时以手托下颏,而不使颈部向后过伸,其目的是使气道尽量成一直线,解除舌后坠造成的呼吸困难。 2建立呼吸(Breathing) 在疏通气道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通气,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6、。进行气管内插管。 3人工循环(Circulation) 与建立呼吸同时进行,用胸外人工按压的方法,使心脏被动收缩、舒张、维持病人的血液循环。,CPR 操作方法,、判定: 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 一看: 看形态、面色、瞳孔 二摸: 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 三听: 听心音 判断心跳、呼吸停止立即CPR抢救。 、体位: 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硬板床。,CPR 操作方法,、畅通呼吸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抬举下颌法 、呼吸: 口对口呼吸 口对鼻呼吸 气囊面罩装置 使用气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 m1。,4.人工呼吸的具体

7、操作,患者平躺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按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 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钟以上,确保吹气时胸廓隆起。 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次人工呼吸。同时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 吹气频率:通气频率应为1216次min。 单人CPR,按压通气比为152(连续按压15次,然后吹气2次)。二人操作按压通气比为51。 吹气量:目前公认 700 1000ml次,绝对不能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5.心脏按压

8、的具体操作,(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cm处。 (2)按压方法: 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术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cm。 按压平稳,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按压频率: 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重新评价,行4个按压通气周期后,

9、 再检查循环体征,如仍无循环体征,重新行CPR。 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 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出现自主呼吸。 神志逐渐恢复,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1. 胸泵机制 胸外按压时胸内压力增高,主动脉,左心室,大静脉及食管受压基本相同,主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血液向胸腔外动脉流去,在胸腔入口处的大静脉被压陷,颈静脉阻止血液返流,动脉保持开放;放松时,胸腔内压降至零,静脉壁不受压,管腔开放,血液可从静脉返回心脏,动脉可部分从冠状动脉开口流入

10、心脏营养血管。,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2. 心泵机制 胸腔按压时,心内血液被排出,流向动脉,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在实验中发现:在按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闭合,主动脉瓣开放,放松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闭合。,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按压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引起肋骨骨折。 ()定位不当;若按压部外偏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至肝破裂。 ()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更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致使按压深度不够。 ()放松时如手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未能充分松驰,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

11、到心脏。,心肺脑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阶段(ALS期) (DEF),维持呼吸(气管插管)和循环功能 1建立输液管道,给予药物及液体治疗(Drugs)。 2心电图监测(ECG)。以辨明心室纤颤,心搏停止。 3.心室纤颤的治疗(Fibrillation treatment) 除颤复律和(或)起搏。 (1)立即用200300-360J直流电除颤,如需要时重复进行。 (2)如无心脏搏动,应每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一次,如需要可给予血管加压素。 (3)抗心律失常药物运用。 (4)维持有效动脉灌注压。 (5)维持内环境稳定。,心肺复苏的常见药物:,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阿托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胺碘酮、利多

12、卡因、碳酸氢钠、镁剂等。,新概念:心肺复苏的流程,最初处理(初级ABCD) (airway) 开放气道 (breathing) 正压通气 (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defibbrillation) 除颤(对室颤和无脉 搏的室速),新概念:心肺复苏的流程,第二阶段处理(高级ABCD) (airway) 进一步的气道控制,气管内插管。 (breathing) 评估气管内插管通气是否充分,正压通气。 (circulation) 建立静脉通道以输注液体和药物,继续,用抗心律失常药。 (differentialdiagnosis) 识别心搏聚停的可能原因,并作鉴别诊断,以确定有特殊治疗,可

13、逆转的病因。,新概念:心肺复苏的流程,刚复苏后处理(第三个ABCD) (airway) 保证气道通畅。 (breathing) 给氧。 (circulation) 评估生命体征。 (differentialdiagnosis) 鉴别诊断。,初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基础CPR和除颤,检查患者反应 求救急救反应系统 呼叫除颤器 A 气道:开放气道 B 呼吸:提供加压机械通气 C 循环:给予胸外按压,初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基础CPR和除颤,D 除颤:对VF或无脉搏VT行评估 如必要电击除颤3次 (200J,200300J,360J除颤) 在头3次电击后的心律怎样? 持续或复发性VF或VT

14、,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疗,A 气道:尽快放置通气装置 B 呼吸:确认气道装置位置 B 呼吸:保障气道设备安全 B 呼吸:确认有效给氧和通气,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疗,C 循环:建立静脉通路 C 循环:确认心律监视器 C 循环:给予适合于心律和病情的药物 D 鉴别诊断:寻找并治疗确定的可逆转病因 ,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疗,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 或 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注射,单剂量,仅用1次 恢复除颤尝试 (1x360 在30-60秒内进行) ,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

15、疗,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用于持续性或复发性VF无脉性VT) 利多卡因(用于持续性或复发性VF无脉性VT) 镁(低镁血症状态) 普鲁卡因酰胺(用于持续性VF无脉性VT; 用于复发性VF无脉性VT),除颤的原则:必须早期电除颤,大部分(80-90%)成人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心室颤动。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 随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会迅速下降,每过1分钟大约下降7-8%。 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止,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心肺脑复苏 持续生命支持阶段(PLS期) (GHI),1病情估计(Gauge)包括心脏骤停原因及测定抢救的可

16、能性。 2恢复智能活动即脑复苏(Human Mentation)。 3加强监测治疗护理( Intensive Care)。 (1)在恢复自然循环后和昏迷的全过程,设法改进缺氧后脑病。 (2)监测 包括心电图、血压、动脉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气、水及电解质、镇静及肌肉松弛剂应用,葡萄糖、营养物质及药物供给的监测等。,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脑血管自动调节机能丧失,脑血流量减少。 微血管管腔狭窄,微循环再灌注受限。 脑细胞代谢紊乱脑水肿。 二氧化碳蓄积,渗透压升高,加重脑水肿,脑复苏的基本措施: 维持正常血压、控制呼吸、降温疗法、 脱水疗法、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高压 氧、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

17、物及其他对症、 支持治疗。,脑复苏的治疗措施,(一)人工亚低温 主张3034,持续24以上。全身体表降温 头部重点降温 冰水槽降温;冷气帽降温。 (二)渗透疗法 甘露醇、袢利尿剂可降低细胞内水分,降低颅内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并不宜使脑压下降过快过低。 (三)促进脑血流的再流通 血压 (四)高压氧 机制是提高血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率和弥散范围,使脑血管收缩,增加椎动脉血流量。 (五)钙拮抗剂的应用 (六)脑代谢营养代谢促进剂,影响脑复苏的预后因素,1心搏和呼吸停止的时间 心搏停止超过10 min,心肺复苏成功率已很小。一般情况下,心搏停止的确切时间不清,复苏持续30 min,仍不见效,即可放弃

18、进一步救治。 原发病因 一般可以逆转的病因(外伤、失血、感染、过敏、中毒)。 并发症防治 如急性肾衰竭、DIC、急性肝衰竭等。,脑 复 苏,脑死亡的判断 (1)深度昏迷,或称无反应性昏迷。自发动作和 诱导动作缺如。 (2)无自主呼吸,并在施行人工呼吸15 min以上, 停止人工呼吸35 min后仍无自主呼吸。 (3)脑干及各种反射(如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光 反射)消失。伴瞳孔固定,但纯脊髓反射可存在。 (4)脑生物电消失,脑血管造影示脑血液循环停止。 (5)上述表现至少持续6 h以上。 (6)除外药物中毒或低温导致的昏迷。,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行心肺复苏已历时30分钟 出现下列情形: (1)瞳孔散大或固定; (2)对光反射消失; (3)呼吸仍未恢复; (4)深反射活动消失; (5)心电图成直线。,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