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

上传人:以前 文档编号:2196022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1建设目标1.1 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 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1.2 建设目标:构建一个集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于 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 的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的高效、集约与可持续发展。1.3 本指引从建设原则、基本要求、场所建设、服务内 容、服务开展、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本市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 建设提供具体指导。2建设原则2.1 需求导向: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 化的服务,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护理服务、健康管理等 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2.2 智能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

2、服务的 智能化水平。2.3 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和优化配置。2.4 人性化设计: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 提供舒适、安全、暖心的服务环境。3基本要求3.1 网络要求3.1.1 宜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 并符合GB/T 22239-2019要求。3.1.2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建 设、运行、维护智能化养老服务相关系统,并按要求与政府 相关部门养老服务或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对接,落 实互联网安全保护和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符合GB 35273-2020要求。3.2 环境要求3.2.1 应利用智能技术实时监测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

3、 体信息系统及相关智能化硬件设备,保障信息化系统、智能 化设施设备正常运行。322应在室外区域通过视频监控设备,监测并记录养 老服务综合体的出入情况。3.3 设施设备要求3.3.1 应配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合理位置配置大屏, 实现对老年人入住管理、照护服务、安全监测、饮食管理等 场景信息化构建;针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例如:助餐, 社区活动,健康管理,家庭养老床位等场景进行信息化构建。 支持可配置化,对外提供APl接口,内嵌标准工具集,可根 据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情况进行定制开发和设计。332应提供多元化、操作简单的适老化智能化设施设 备,满足老年人的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3.3.3 设施

4、设备应符合GB/T 36951-2018的相关要求。3.3.4 应对各类智能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 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3.3.5 对有意愿使用智能化设备的老年人开展护理照 料需求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配置可选项中的智能化设备。3.4 人员要求3.4.1 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符合工作岗 位要求的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相应的从业资 质或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上岗,能够对信息化系统、智能化 设备进行日常运维和操作培训。3.4.2 相关工作人员应参加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培训, 确保能够熟练掌握智慧化服务的规范、流程和操作。3.5 数据管理妻求3.5.1 应保存老年人信息、护理人员

5、服务信息及机构运 营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取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 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352应建立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制度,通过智能 化技术保护老年人隐私数据,防止信息泄漏。3.5.3 出入口视频监控记录保管期限应不少于90日。3.5.4 应符合GBZT 35273-2020中数据安全的相关要求。4应用场景4.1 智慧接待4.1.1 应配置人群流量智能监测摄像头或其他智能设 备,统计每日到访人流量。对到访人流量可做到监测分析。4.1.2 可选配体温测量、身份识别等智慧化门禁系统及 相应智能设备,自动识别来访人员信息,电子测量人体体温, 方便工作人员和探访家属进入,防止可

6、疑人员非法进入机构、 权限外人员进入限制区域。4.1.3 符合 JGJZT 484-2019 中 4.5 的要求。4.2 智;评估4.2.1 应配置相关专业评估软件及智能化技术,对老年 人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和感知觉与社会参 与度等方面进行入院评估、阶段性评估、即时评估。4.2.2 应符合GBZT 42195-2022 中 4.2的要求。4.3 智慧安防4.3.1 应配置烟感报警器、电力脉象仪,可选配智能地 板、水浸、燃气报警器等监测设备,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琮合 体实行消防监控,以及漏水、漏电、燃气泄漏等危险情况的 24小时自动报警和处理。43.2 应编码归档安全设备,动态开展安全

7、设备检修管 理。43.3 慧监护43.3.1 在老人房间内配置紧急呼叫报警器。43.3.2 配置防跌倒毫米波雷达,实时探测老人状况, 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智慧平台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到现场 进行处理。43.3.3 选配在老年人纽扣中植入RFlD技术产品,实现 对老人的实时定位。43.3.4 选配在老人床侧放置智能地垫,实现对老人在 床、离床行为的监测。43.4 乩关密43.4.1 配置智能养老机器人,满足宣传讲解、智慧监 控、语音交互、娱乐互动、无接触配送等服务。43.4.2 选配房间智能设备,支持家属通过视频等方式 对老人进行远程探视。43.5 重照护43.5.1 配置多功能护理床,提升便捷化

8、照护服务能力, 降低工作人员护理压力。43.5.2 配置亳米波体征监测雷达,通过探测老年人呼 吸、脉搏、睡眠质量等多项体征指数,对夜间安全及睡眠情 况进行实时监测。43.5.3 配置全自动防压疮充放气床垫,实时监测老人 卧姿睡姿,对压疮风险进行智能化预警。43.5.4 选配智能药盒,根据老人身体情况、服药情况, 对老人服药用药情况进行智慧化管理。43.6 慧健康管理43.6.1 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评估、健康监测等 全链条的电子化健康管理档案,形成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报 告和健康报告。43.6.2 选配穿戴式、非接触式、无感式设备(包括: 智能体检设备、中医诊断设备、智能眼底筛查设备等),实

9、 时或定时采集老年人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 信息,记录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自动发现指标异常并及 时提醒。43.7 生健身康女43.7.1 选配器械可视化训练系统设备、言语认知训练 系统设备、数字OT系统设备、步态训练系统设备等,根据医 疗人员的评估和诊断,通过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的康复辅 助器具,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肢体运动康复、视听力康复、 言语康复等服务。43.8 :助*43.8.1 配置智慧化点单机、结算设备,便利老年人自 助点餐、自助结算并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实时补贴优惠。43.8.2 选配智能化餐饮管理系统,制定符合糖尿病、 高血压、高尿酸症等慢病老年人饮食要求的食谱,实

10、现智能 化营养搭配。43.9 智慧延伸一居家上门服务43.9.1 可选配便携式智能随诊包,居家智能监控硬件 等硬件,链接平台,提供线上结合线下的点单式服务。通过 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现有智能化服务平台及产品,将服务 延伸至更多的社区及家庭用户,为更多家庭带来智能化应用 的便捷服务。关于印发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养老机 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的通知的政策解读一、什么是“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就是依托养老机构,为有认 知障碍的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设计出专业的照护 方案,营造老人熟悉、感兴趣的场景,激活他们的视觉、听 觉、思维、行为等

11、各种感官,对于重症人群我们可以有效延 缓疾病进程,对于轻症人群我们也可以及时判断病情,开展 治疗,重点在于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照护压力。二、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服务向“智慧化”迈进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 然举措,智慧化养老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必将创新 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建设,也是我们紧抓建设数字 中国智慧社会、智慧天津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养老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就是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 升养老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让 我们的养

12、老服务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在管理层面,通 过信息化和大数据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安全 监管能力;在服务层面,可以让老年人得到更科学更精准的 服务,照护计划更加精细,家属更安心。三、两个指引落地的具体措施建设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和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是我市创新养老服务方面的有益尝试。我们综合分析了各区 老年人口分布、养老设施状况、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等因素, 2024年内确定在滨海新区、市内六区和环城四区建设10个智 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和10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同时在 我市东丽区金桥街建设了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和老年人 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示范点位,打造了建设的样板,明确了建 设方向和标准,为加快推进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