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6596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黄疸[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生儿黄疸[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生儿黄疸[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生儿黄疸[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黄疸[1].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吴明昌 教授 主任医师,例1 早期黄疸,第1胎足月儿,顺产无窒息,体重3200g,生后母乳喂养。第2d出现黄疸,第3d加重,测皮肤胆红素14mg/dl。患儿精神好吸吮有力,大便黄,尿不黄。 查体: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思考:1.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3. 怎样治疗 4. 何时转院,皮肤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皮肤胆红素:皮肤外测定 转换为血清胆红素,1. 诊断及鉴别诊断,生理性黄疸 生后 23d 出现 45d 达高峰 总胆红素峰值 12.9mg/dl (221mol/L) 710d 消退 本例特点:总胆红素14mg/

2、dl 超过峰值,排除生理性黄疸的标准 引自 Avery GB(ED): Neonatology, 2nd. 1981, p486,Taeusch HW. Ballard RA. (ED): Averys Dis of the Newborn 7thed, 1999, p1004,1.生后24h内出现的黄疸(肉眼)1d 5 mg/dl 2.总胆每日上升5mg/dl(85mol/L).2d 10 mg/dl 3.峰值:足月儿12.9 mg/dl(221mol/L) 13 mg/dl 早产儿15 mg/dl (257mol/L) 4.直胆:1.5 2mg/dl(2634mol/L) 5.黄疸持续:足

3、月儿 1周以上 早产儿 2周以上 标准质疑? 本例特点:总胆14mg/dl,影响生理性黄疸峰值的因素,种族:亚洲 印第安 非洲 墨西哥 高加索比欧美高 RBC分解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CO肺,Hb 1mol CO=1mol 胆绿素 测定COHb量可证实胆红素产量增高 美/港/日/以:95百分位 17.77 mg/dl 协和 876例:平均 11.93.14 mg/dl (北京) 95百分位 17.7 mg/dl 12.9 mg/dl 占 34.4,地区:高原 平原,Hb RBC破坏多 遗传:意大利研究遗传与RBC膜稳定性有关,喂养:12mg/dl:母乳 13 人工 4 15mg/dl:母乳

4、 2 人工 0.3 母乳喂养儿12 mg/dL;12.9mg/dL 1975年、1994年 33 1985年、1991年 5060,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性黄疸) 3d 母乳少 喂奶少 入量少 热卡少 饥饿,脱水?血清渗透压正常,HCT正常,给水总胆增高 肠肝循环增加:入量少,大便排出少,胆红素在 肠道停留时间长,再吸收增加 饥饿:成人和动物饥饿时也有黄疸,与肝功有关 COHb:母乳人工,胆红素产量未增 勤喂:9次/d,不喂水和糖水,黄疸减轻 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排空,减少肠肝循环再吸收 本例?,2. 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正常:13d:Hb 184178 g/L, HCT 0.58 0.5

5、6 多血:RBC破坏多,胆红素产量增加 贫血:14.5 g/dl,溶血病? 本例:Hb 170 g/L,HCT 0.54 母子血型:母O型,子B型 母/子血送血站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 本例:ABO溶血病?,血型抗体,* 天然抗体 IgM RBC 抗原:A型 B型 O型 AB型 血清抗体: 抗B 抗A 抗A、B () B型 + O型(抗A、B) 凝集(溶血) 给血者 受血者 本例:胎儿B 母(胎盘)O IgM分子量大,不通过胎盘,* 免疫抗体 IgG (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母O型 胎盘 胎儿B型(RBC) IgG抗A抗BIgG抗B被血型物质中和 (菌、疫苗、胎儿) 致敏R

6、BC 经多次刺激发生溶血 ,Coombs test 红细胞凝集反应示意图, 凝 1 天然抗体(完全抗体) IgM 抗人球蛋白抗体 2 免疫抗体(不完全抗体)IgG (完全),1,2,不凝,凝,ABO溶血病的诊断,直接Coombs 试验 阳性 子RBC + 抗人球蛋白血清 凝 间接Coombs 试验 阳性 母血清+ORhD RBC +抗人球蛋白血清 凝 (子) 直孔:有致敏RBC,可确诊,不一定有溶血 间孔:有免疫抗体,不能确诊,化验结果,直接Coombs试验: w+ 间接Coombs试验: 母血型 O 子血型 B 反应物 盐水介质 木瓜酶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母血清子RBC 中和母血清中 子R

7、BC W () 天然抗体 B后 对照RBC 2 1 母血清ORBC () 母血清中免疫性抗 B 效价 1:16 母血清抗体筛选为 效价 子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与A细胞() B细胞 W O细胞() 子RBC释放液 与A RBC 与B RBC 与O RBC 木瓜酶:破坏RBC表面的唾液酸,降低表面电荷,使RBC靠拢, 不完全抗体可发挥凝集作用,本例:ABO溶血病?临床无溶血,母IgG抗体与子ABO溶血病发病的 (1年中2105例产妇有527例母子血型不合脐血证实),母IgG抗体效价 子ABO溶血病发病率 1 :8 5.4 1 :16 27.8 1 :32 41.7 1 :64 57.5 1 :12

8、8 87.2 1 :256 92.3 1 :512 98.4 1 :1024 96.6 1 :2048 100.0 中华儿科杂志1984,22(4):222,影响直接Coombs T的因素,1.带抗体的RBC所占的 密度高才能凝集 2.每个RBC上IgG80120个分子,直孔 3. IgG的类型 IgG 3、IgG 1(量少):浓度低,可与Fc受体结合有强的溶血活性,但量少,直孔或 w IgG 2 (量大) :不与Fc受体结合不发生溶血,但可致直孔和间孔 IgG 4 (量少) :不发生溶血,辅助诊断:1 检测COHb(胆红素产量) 溶血病的COHb增高,与总胆增高成正比,COHb的检测 日龄d

9、 总胆mol/L mg/dL COHb% 溶血病75例 2.9 1.8 333.8 130.6 19.5 3.7 0.8 对照 40例 2.7 2.0 130.6 72.2 7.6 2.4 0.4 P3.2 % 异常 COHb与总胆增高成正比 高胆 mol/L mg/dL COHb% 24例 257 15 3.5 0.5 11例 337 20 3.7 0.5 有核黄疸风险 10例 513 30 5.0 2.0 核黄疸7例: 5.8 1.7,COHb辅助诊断ABO溶血病 直孔()者,COHb增高,可辅助诊断,直孔+ 直孔 61例 10例 黄疸出现时间 h 24.610.3 29.6 16.0 入

10、院总胆mol/L 336.014.4 316.0156.3 总胆峰值 353.6158.2 322.5147.7 Hb0.05 (%) 36 20 母免疫抗体1:64 (%) 44 50 COHb % 3.70.9 3.60.6 王慧欣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931,RBC表面抗体IgG的检测 抗体多少与直孔结果相关,RBC表面抗体IgG检测ABO溶血病50例 直孔 例 IgG(%) + 38 12.6 16.8 12 4.54 2.54 对照 30 1.59 0.79 IgG高限值: 1.59+20.79=1.59+1.583.17 3.17者: 直孔+ 组 82 % 直孔组 9

11、2 % 王亚娟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9(4):223225,本例ABO溶血病?,母子血型不合,母O 子B 总胆轻度增高,无贫血,无溶血 直孔 W+,间孔 母免疫抗体 1:16 ABO溶血病可疑,或为轻症,高胆红素血症(间胆)的诊断步骤 间胆 增高,() Coombs T () 新生儿溶血病 Hb ABO Rh 其他血型 正常 高 网赤 低 多血症 高 双胎输血 RBC形态 正常 母胎输血 特异性 正常 内出血 脐带结扎晚 球形 G6PD 肠肝循环增加 SGA 楕圆形 PK 排胎便延迟 大便少 裂红细胞 DIC 肠梗阻 固缩 热卡不足 脆性 出生窒息 ( PK丙酮酸激酶),感染性黄疸?

12、,先天感染:查血“ TORCH ” 后天感染:有感染病灶 本例:精神反应良好,无症状, 白细胞正常,无感染病灶 母无感染史 可排除感染性黄疸 诊断:生理性?母乳喂养性?,3. 怎样治疗,光疗效果:间歇持续, 4h tid,8h bid,12h qd 1箱多人交替用(光疗灯、毯、室) 每日总胆:下降 12 mg/dL (5d疗效好) 上升 5 mg/dL ABO溶血病:IVIG 1 g/Kg 1次,疗效好 400 mg/Kg qd 3 (确诊者或溶血者用),4. 何时转院,转院:总胆上升快,重症溶血病 光疗效果差,珍贵儿 精神反应差(核黄疸早期) 本例:光疗,勤喂母乳,无以上症状, 总胆未再上升

13、,或缓慢轻度上升, 无需转院,例 2 晚期黄疸,新生儿 第1胎,足月顺产无合并症,体重3500g,生后母乳喂养,3d发黄,5d轻度黄疸,测皮胆11mg/dL,5d出院。回家后吃奶好,大便黄,每日34次。生后2周黄疸略加重,第3周仍未退,无发热,精神好,23d因黄疸就诊。 查体:发育营养好,轻中度黄疸,测皮胆16mg/dL,无其他阳性体征。,延迟的高胆红素血症,家族性非溶血性贫血 Gilbert syn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变异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GT)只有50 Crigler-Najjar syn 显性及隐性遗传GT 05 Lucey-Driscoll syn 母儿血中有O-氨基酚的配基 (

14、孕激素)抑制胆红素在肝的结合 先天愚型(21三体) 甲低 母乳黄疸 感染性黄疸 (本例:无家史/健康儿/无感染),母乳黄疸(晚发性) Breast milk jaundice,健康足月儿生后26周,母乳喂养儿,总胆高达1030 mg/dL,继喂母乳黄疸渐退,但可持续直至10周,停喂母乳数天后,总胆可降至正常,再喂仍可增高至原水平 光疗有效,但有报道发生核黄疸者。 发生率 1963年Arias 报道 12 现今1030,原 因 1)有抑制肝酶结合的物质:孕酮、游离脂肪酸、某些脂酶等,但均未证实 2)肠肝循环增加:母乳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增高,但与总胆的相关性尚未证实 3)肝酶基因的变异(家族非溶贫

15、): 欧洲、东亚人种基因变异的类型不同 4)历经30年,现属“生理性黄疸的扩大”,治 疗 暂停母乳23天,或不停母乳,予光疗 促进排便,用青紫合剂或复方青黛胶囊 勿用茵陈(损害肝细胞香港) 等待自退,中国传统习俗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杨执庸 中华儿科杂志 2002,38:188189,(一)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 19691972年香港3个医院比较 生后1周内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 1811例 37W 2500g Apgar8分 ORhD(+)G6PD(-) 结 果 经济条件差的医院比 经济条件好的医院 高胆的发生率高2.5倍,(二)川黄莲、牛黄、茵陈 静脉注射剤 对胆红素的作用,方法:1 测定游离胆红素:辣根过氧化物法 2 细胞培养:观察胆红素对细胞的影响 结 果 1 中药使胆红素与蛋白质脱离,游离胆红素增高 2 游离胆红素增高时,细胞破坏及死亡增加 3 细胞培养中加入微量细菌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能增加胆红素对细胞的破坏和死亡 4 TNF- 能直接使细胞破坏和死亡 5 游离胆红素和TNF-对细胞的破坏直接与其浓度有关,结 论,1 卫生护理差者黄疸重,高胆发病率高 2 每日用酒精消毒脐部,不盖纱布,可 减少细菌的滋生(虽无炎症,但细菌 可产生极微量细菌内毒素和炎性细胞 因子,会促进胆红素对细胞的损害) 3 不用茵陈中药,避免增加游离胆红素 对细胞的损害,敬请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