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治疗的新方法20091110.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8913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2009111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2009111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2009111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2009111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治疗的新方法20091110.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眩晕治疗的针刺新方法,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朱广旗,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15。 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有眩晕的经历。,眩晕(Vertigo)的概念,眩晕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前庭系统功能障碍,使人体对空间定向产生运动性幻觉。 眩晕具有环境或自身的运动幻觉,包括旋转、翻滚、倾倒、摇摆、浮沉等感觉。 可伴有恶心、呕吐、倾倒和眼球震颤等。 亦称真性眩晕或系统性眩晕。,眩晕与头昏的区别,什么是头晕(Dizziness) 头晕常表现为持续的昏昏沉沉、头部不清晰感。 无运动性幻觉。 无恶心、呕吐、倾倒和

2、眼球震颤。 多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准确的说,应称为头昏。 又称假性眩晕、非系统性眩晕。,眩晕的分类,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迷路炎 前庭神经元炎 迷路卒中 其他,眩晕的分类,中枢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干或小脑梗塞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 脑干或小脑出血 颈椎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部脱髓鞘病 脑肿瘤 癫痫性眩晕 其他,几个疾病的诊断思路,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病理:目前一致认为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形成膜迷路积水,但出现分泌与吸收障碍的病因不清。 诱因:工作紧张、过度疲劳、生气、焦虑、月经。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青

3、壮年发病,老人和儿童罕见,女性多于男性,白领多于蓝领。,梅尼埃病,美国听平衡委员会(CHE)梅尼埃病诊断标准 确定诊断:两次或两次以上典型的自发性眩晕发作,持续20分钟或更长;至少有一次纯音测听有听力损失;有耳鸣或耳闷;排除其他病因。 可能诊断:一次典型的眩晕发作,至少有一次测听有听力损失;耳鸣或耳闷;排除其他病因。 可疑诊断:梅尼埃病型眩晕发作,不伴听力损失;排除其他病因。 肯定诊断:具备确定诊断标准,死后有病理证实。,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的眩晕,程度常较重,伴有恶心、呕吐,一般持续数十分钟或数小时自然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长短各异,数日到数年。 眩晕发作期可有波动性耳聋,

4、间歇期可恢复正常,随发作次数增加听力每况愈下。 耳鸣可在眩晕发作前及发作中出现,间歇期消失,久病者可持续存在。 眩晕发作期可有耳涨满感。,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指某一特定头位诱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 本病极为常见,在眩晕患者中占18。 多为中老年发病。 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自囊斑上脱落,沉积在壶腹嵴上,壶腹嵴受到刺激,从而产生眩晕及眼震。 多于数天或数月后渐愈,故称之为良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 只有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重复这种体位或头位后又出现。 典型的发作体位是当患者躺下,或从床上坐起、弯腰及抬头向上看时。 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

5、分钟,很少恶心、呕吐。 潜伏期后出现眼震,常为短暂的旋转性眼震。 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 反复做激发眩晕的活动时,眩晕及眼震可逐渐减轻或消失,即具有疲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在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颈椎病者。 常发生在睡醒时,劳累、睡眠不佳、颈部长期处于某一位置可诱发。 急性发生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可有眼震,无耳聋、耳鸣,向某一侧转头可加重。 除Romberg征阳性外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h,应用改善循环、扩张血管药后,常在12W内好转。 CT、MR无异常,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基础

6、 供血于内耳及前庭神经核的动脉均为终末动脉,较难建立侧支循环。 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核团,位置最表浅,对缺氧最敏感。 椎基底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较多。 椎动脉入颅前穿行于活动度很大的颈椎骨性隧道,易受颈椎增生变窄及骨赘形成的影响。 椎动脉、颈椎先天发育异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机制 颈椎病颈椎先天发育异常+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诱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不稳、颈肌疲劳可使颈交感神经受到激惹,使椎基底动脉痉挛,供血减少。,眩晕的针刺治疗,一、针刺的治疗方法 取穴: 主穴:风池、供血 配穴: 1、按西医疾病配穴: 高血压:太冲、曲池 颈椎病:颈夹脊

7、、合谷、足三里 内耳性眩晕:翳风、完骨,眩晕的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翳风、完骨 良性位置性眩晕:翳风、完骨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夹脊、翳明、太阳、合谷、足三里 癫痫性眩晕:丰隆、合谷、太冲、印堂、足三里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颈夹脊、翳明、脑空、脑户 、合谷、足三里 脑干或小脑梗塞、出血:翳明、脑空、脑户,眩晕的治疗,2、中医病证辨证配穴 肝阳上亢 :太冲、太溪、三阴交 气血亏虚 :足三里、血海、膈俞 肾精不足 :太溪、悬钟、三阴交 痰湿中阻 :丰隆、足三里、阴陵泉 瘀血阻窍 :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几个重要穴位针刺进针要领,风池穴:毫针向鼻尖或喉结方向斜刺1.5-2寸, 供血穴:风池

8、下1寸,毫针向对侧口唇直刺1.5-2寸 颈夹脊穴:第一颈椎棘突下旁开0.3寸,针尖向脊柱进针0.5-2寸. 风池、供血、颈夹脊靠近双椎动脉,针刺时针尖向两侧横突,尽可能靠近椎动脉,从而达到调节椎动脉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改善后循环供血。,穴位解剖定位,风 池,针刺的进针要领,翳风:位于乳突和耳垂之间中点,直刺1.5-2寸。 完骨:位于乳突后方凹陷中,直刺1.5-2寸。 翳风、完骨靠近内耳,可调节内耳动脉供血,减轻迷路水肿,促进内耳炎症吸收。,穴位解剖定位,针刺的进针要领,翳明:位于翳风和风池之间中点,向喉结进针1.5-2寸。 本穴靠近颈静脉孔及颈静脉及颈动脉,迷走神经,针刺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及

9、迷走神经兴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尤其是前循环供血。,针刺风池穴、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 (2007-2008贵州省中管局资助课题),诊断标准,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可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伴有一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 如眼部症状(黑朦、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面部及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呛咳、猝倒发作等; 体检发现一种以上脑干受累的体征,如眼球震颤、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颅神经功能障碍等;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有明确的病因,如颈椎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等。,2 一般资料及分组方法,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

10、72岁,最小23岁,平均52.910.7岁。首次发作者3例,余57例均反复发作,病史最长10年,最短5天,平均3.81.7年。,TCD (双VA、BA),两组患者年龄、病史经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P0.05;两组患者性别、临床相关资料所占例数经2检验,P0.05,说明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病例分组,3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组: 治则:活血化瘀,袪风通络 取穴:双侧风池、供血穴 方法:风池穴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斜刺1寸,供血穴用2寸毫针向对侧口唇直刺约1.5寸;以上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 时间:30min/次 5次/周 10次一个疗程,3 治疗方法,药

11、物对照组: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5mg,口服,每晚1次。,3 治疗方法,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TCD检查 以上二组中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同时给予对症处理,避免使用扩血管药物以免影响疗效观察,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略加修改进行判断: 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好转:眩晕等症状有所改善,时有复发; 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和)发作次 数增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观察指标 症状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文献略加修改。,主症,次症:,轻度:无视物旋转,时作时止,活动不受影响2,中度:自觉眩晕并有自身旋转,活动受影

12、响,但能坚持工作4,重度: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或视物旋转感,活动严重影响, 难以胜任工作6,耳鸣、恶心、呕吐、眼部症状、 手脚麻木无力、失眠、健忘,无0,有1,观察指标 TCD检测,采用EMS-9W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超声仪检测,打印频谱图形及结果。分别记录治疗前后BA、LVA、RV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S/D),5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自身对照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13、结 果,贴近病机有理 祛风止痉使风阳不起,肝火得泄,清头目利官窍; 调畅气机则津血自行,痰浊瘀血随气行而消 经络理论丰富有据 足少阳经脉、经别与经筋与脑联系密切; 阳维脉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于风池 主治范围广有利 近治作用明显,局部祛风通络止痛效果好; 可祛内外之风,对VBI的一些内伤基础疾病可起到很好防治的作用 相对安全有节 相对于督脉的风府、哑门,本穴易操作,风险小,风池穴的选择,供血穴的选择,同样位于颈项之要冲,供血穴为改善椎基底动脉循环的经验穴,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维滨教授所创,位于风池直下1.5寸,平下口唇处,具有补血活血,化瘀补虚之效。,供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该穴位于经络密集之

14、处,针刺供血穴的局部效应可波及诸经,上额颅而达清窍,下肩背而通经络,入脏腑而调气血 临床效验,屡试不爽 该穴的提出是在多年临床观察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贵阳中医一二附院的神经内科及,被广泛运用于多种脑源性疾病,临床效果满意 机理探讨,初见端倪 现代医学初步证实,针刺可减轻退变颈椎对血管的压迫和对神经根的刺激,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大椎动脉内径,改善脑部供血,供血穴的选择,作为针刺治疗VBI的基础处方,精简疏针是比较重要的原则。取穴少则针力专,奏效自速;取穴多则针力散,甚至相互抵触,影响疗效。 风池穴与供血穴主治相近,功用相当,二者相须为用,相辅相成,自然效专力宏。 所以,选择针刺风池、供

15、血穴作为本课题针刺组研究的干预手段。,处方的确立,相关解剖,管径细、行程迂曲、经行骨性管道、颅内段血管壁薄、外膜中膜的弹力纤维逐渐消失。 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利因素,使其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好发部位。,自双侧锁骨下动脉,基底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大脑后动脉,TCD的应用,探查颅内脑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流生理学参数 可以提供CTA、MRA及DSA等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得到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资料,与之相互补充,协助诊断。 无创伤性的穿透颅骨、操作简便,可反复检查或动态观察。 灵敏、有效,对VBI有独特的诊断价值。,TCD相关参数,血流速度:是反映检测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包括峰值流速(Vs)、均

16、值流速(Vm)、舒张期末流速(Vd)。Vm是通过血流频谱的Vp与Vd几何面积计算法所获得的血流速度均值,是TCD检查中最有价值的一项参数。 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Vs/Vd (S/D) 在体循环无改变时,PI、RI和S/D为反映血管顺应性的指标,并可提示供血动脉病理生理特征。,本病的TCD特征,血流速度减慢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高、血流量减少。 血流速度增高类型以中年患者为主,多数由于血管痉挛所致。 血流速度增高和血流速度减慢的结果是一样的,均导致脑供血不足。,西医治疗,主要以扩张血管,加强脑供血,改善相

17、关结构的缺血状态为主要手段。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为二苯烷胺类钙通道阻滞剂,它有抑制脑血管病理性收缩;减轻钙超载损害,增加红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的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积;增加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直接保护脑细胞等药理作用。对于偏头痛、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有良好疗效。 对椎-基底动脉选择性高,兼肌肉松弛作用,有促进睡眠的效果。故选为对照组干预药物。,1、临床疗效及症状评分,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针刺治疗1周前后有极显著差异 随访10例患者,针刺二穴,疗效肯定,有一定优势,针刺起效快,平均一周即有显效,未发现复发及加重,从症状学角度来说,针刺风池、供血穴对V

18、BI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起效快,复发率低。,结论,2、TCD血流速度分析,本组研究中, VBI患者中血流速度减慢41例(68.33%),增快19例(31.67%),提示VBI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以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为主,与文献报道近似。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就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与药物对降低的椎-基底动脉流速均有改善作用,且针刺风池、供血穴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常规剂量口服作用相当。,2、TCD血流速度分析,由于血流速度降低者占本课题研究对象的2/3,而针刺与药物的临床疗效对比又有显著性差

19、异,这样在针刺对血流速度作用与针刺疗效上就不能完全吻合,这说明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VBI的作用机理不仅局限于对血流速度的调节。 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针灸是一种整体疗法,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针刺对机体各系统具有多方位、多环节、多靶点的调整作用,可以通过生物电磁变化及神经、体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来促使机体恢复至稳态平衡,所以说这种不吻合提示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VBI的作用机理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2、TCD血流速度分析,对两组血流速度增快者对比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组疗法均对血流速度增快者有抑制作用,但针刺组治疗前后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

20、0.05),说明针刺风池、供血穴对TCD提示以血流速度增快为主的VBI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结合其发病特点来看,此类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尚不多,血管也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多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动脉受压、狭窄、闭塞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血管痉挛而缺血。对于这种血管功能性改变为主的VBI,针刺疗效较为理想,反映了针刺作用以功能性病变为主。,3、TCD血管顺应性指标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I、RI、S/D的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刺风池、供血穴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常规剂量口服对椎-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均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至少说明针刺风池、供血穴和单一药

21、物对自身神经、体液及各系统之间的调节作用只能局限在一定水平上,提示临床上应重视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4 注意事项及展望,由于VBI患者是个临床常用但较为笼统的诊断,治疗上应根据病因区别对待。 对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少,病因以颈椎退行性改变为主的患者,单纯针刺及相应理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合并较多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无论有无颈椎病变者,均需通过系统检查,明确椎基底动脉的病变程度,在开展针刺治疗的同时积极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另一方面,在开展针刺治疗时,系统的解剖知识、丰富的诊断经验、娴熟的操作技巧等等都是提高本病针刺疗效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

22、识到,本课题选取风池及供血穴作为VBI针灸治疗的基础处方来研究,不代表它们是唯一处方,且不说本课题规模小,样本量缺乏说服力,即使按循证医学的要求严格操作,进一步地证实了该方的有效性、优越性,在临床上仍然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随证加减配穴,多法综合运用,以病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提高疗效为落脚点。,4 注意事项及展望,3.1 本课题通过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常规剂量对比,初步证实了针刺风池穴及供血穴治疗VBI的有效性。 3.2 针刺风池穴及供血穴可明显调节VBI患者TCD的血流速度指标,提高减慢的血流速度,降低血管痉挛导致的血流速度增快,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具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且对于血管功能性病变为主的VBI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对于血管顺应性尚未发现明显作用的依据。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今后更深入研究。 3.3 针刺风池穴及供血穴治疗VBI临床疗效满意,起效快,无不良副作用,值得临床上作为针灸治疗VBI的基础处方加以推广。,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