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2021年语文章节程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9244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眼2021年语文章节程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着眼2021年语文章节程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着眼2021年语文章节程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着眼2021年语文章节程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眼2021年语文章节程研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着眼2021年的语文课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雷 实 ,一、语文课程过去10年的实质性变化,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2011年基本定稿,即将正式颁布。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颁布。 调查与修订工作也排上日程。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历经十年,高中课程改革历经8年, 都有不短的实验过程与认识过程,都有条件作较为深入的总结。 结合自己参与的研究、制订、调查和修订工作,先说说语文课程的实质性进步。,(一) “以人为本”,确立“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语文教育本质观。,教育本质观 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上: 将认识研究的焦点放在个人心灵的内在动力上

2、(内源论 ) 将认识研究的焦点放在外部世界已经确定的特征上 (外源论)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论者,或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或主张教育为经济效力,或呼吁人的发展、人性的解放。”以人为本”终于成为治国原则。,2001年与2003年的变化:从“没有抽象的人,人最基本的属性是阶级性” 到“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更为强调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发展批判能力。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民主法制意识;以

3、人为本;理解个体感受,支持独到见解。,(二)确立“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的开放观。,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外国文化的内容,改变了教材的文化构成,从思想到文字给语文教科书带来了活力。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哪怕是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语文教材多少带着有色眼镜去筛选和诠释外国文化,如那时小学六年级上下册课本里,凡外国儿童(儿时列宁除外)的生活,不是饿死冻死,就是苦不堪言。这样简单地表现“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压迫”,不利儿童全面了解人类的文化宝库,不利儿童获得应有国际理解力和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2001年至2003年:从多样到多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时代

4、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高中标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是一种开放和谐的文化意识,有利我们的学生吸收全人类的文化营养。过去,西学东渐,“科学、民主”启蒙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代,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有世界视野,因为未来的公民具备多元

5、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素养,才能在日趋一体的全球社会里有效合作、有效竞争。,(三)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分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二条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实证研究:从课文内容剖析教材文化观,1999年,王有升曾经对1992-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

6、科书作了一次“文化构成分析”,主要内容为“不同国家文化、我国不同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时代文化在现行语文教科书中的展现”。据其统计分析,作者认为那时的教材,“时代文化内容过少,现实批判精神缺乏;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比重较小”。,原教科书中的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语文教科书里,苏俄文化比重过大(37.2%),美国文化比重过小(6.8%),其内容也有偏颇,“暗含在其后的预设是:西方国家文化中的科学、文学、艺术更有价值,俄国文化中的革命精神、领袖风范更有价值”;“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方面的揭露,带有明显的批判取向”。 新闻是否总是“好起来”与“烂下去”?外国儿童的生活苦不堪言? 关于伐檀硕鼠的“

7、不放过”。,试从文化构成、主题价值分析教科书变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初中)实验教科书外国文化篇目统计 国别 美 俄 法 英 德 奥 波 日 印度 巴西 黎 澳 希 人教 8 5.5 7 3 0 2 1 0 0.5 0 1 0 0.5 % 24.6 16.9 21.5 9.2 0 6 3 0 1.5 0 3 0 1.5 语文 1 5 4 1 2 2 1 1 2 1 1 1 1 0 % 46.8 12.5 3.1 6.2 6.2 3.1 3.1 6.2 3.1 3.1 3.1 3.1 0,新教科书里的外国文化,新编入了一些他国异乡的故事、寓言、戏剧、抒情散文,表现的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诸如热

8、爱自然,认识自己、关爱他人、文明礼貌、诚实负责、团结合作、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敢于冒险、反抗法西斯等等。 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世界上最响的声音黑眼睛的大红鱼犟龟代课老师等等,以其奇特的想象,活泼的语言,讲述着域外童话。,“原来话可以这样说!”语言学习可贵的“陌生感”。,课本中节选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堂吉柯德,可以切实地引导学生去读外国名著。高中教科书里选入的“短文三篇”(法蒙田热爱生命、法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美富尔格姆信条)英高尔斯华绥的品质被选入高中教科书,作者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一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急剧变迁的时代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

9、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四)“平等对话”与现代社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平等对话”以民主价值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平等对话,从一般教育学意义上讲,是以民主教育思想作基础,实现民主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新理念。 “民主社会允许个人表达见解,但

10、是表达见解不应该是独白,而应是对话。对话和关系是民主价值观念的支柱” 。 “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即对话的双方都应该有均等的机会让自己说,也让别人说,采取的方式是和风细雨的,而不是暴烈横蛮的” 。 “对话应是反思的,即对话双方都应该有理有据地申诉自己的看法,同时仔细地思考别人的看法,胡搅蛮缠和东扯西拉不属于这种对话”。,对话也是中国的优秀教学传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孔子一辈子大多时间是与学生同行,与学生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孔夫子在对话中力求平等相待,他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他说:不要以为我稍长你们几天,对话就有所顾忌(“以吾一日长乎尔,

11、毋吾以也。”论语. 先进)。 “吾有知乎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然后告诉他)论语.子罕正逆搜索法,因果搜索法,层层逼近法 孟子:“全信书,则不如无书。”,平等对话中的探究与创造,“批判性阅读能力”大体表现:在阅读中努力辨别真伪,发现分歧,识别偏向,提出疑问,发现隐含的意思,理解人们对作品的不同的反应,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等等。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区分写实与虚构”;“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12、,作出判断”。,平等对话在新教科书中的体现,示例1: 有人认为荆柯那种舍身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上感人的;有人认为荆棘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人教社二册41页)(如何认识历史上的“侠客”?“侠以武犯禁”) 示例2: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人教社五册62页) (用智者或专家的体会、感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分析;如果多了,又会束缚学生的思考。引-放结合),示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两种练习:,、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

13、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比较吕叔湘与陈鼓应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吕叔湘:“庄子辩不过,就用安字的歧义把问题岔开,只求口头得胜,不免有点欠缺运动员精神。” 陈鼓应:“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语文社五册94页) (庄子与惠子的关系。失匠人运斤之绝响, 辍庄子濠上之微言。,教师、学生、作者、编者皆享有平等的对话权,各自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解放。,这些基本的民主观念的再次确立,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从教

14、科书后一些具有新意的探索题、解读题、练习题中看到这种解放编者不再只遵循一种解读;作者的观念、语言要受到比较性的评价;教师需要主见,更需要倾听各种见解和不同感受;学生需要体验感悟,需要在各种意见面前独立思考。这种解放也可视为民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程中的贯彻与深化。,(五)“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得到认可,有论者认为“语文素养一个怪胎”,批评“课程标准抛弃80年代以来的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提法,造了一个新词,叫做语文素养”;批评“语文素养”的内容太广,似乎有了语文素养,“别的课尽可以取消了,别的课尽可以休息了”。 要用“交际能力”取代“语文素养”。 要求确定 “以能力发展作为语文素养的核心”。,合理

15、的要求:给“语文素养”一个界定,“语文素养 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里的“语文素养”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 这些素养要求体现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学段目标内容里。,“比较稳定的”与“最基本的”,“比较稳定”是表明这些语文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平日修养”,如能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做到“谈吐文明、喜欢阅读、勤于动笔”等等。 “最基本的”是指 作为受过 教育普通公民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通俗地说,如“一口普通话、一笔端正字、阅读过一定数量的名篇名著、能够顺利地完成日常写

16、作,没有或少有错别字”等等。或如美国加州英语课程标准所概括的:学生要成为“流利的阅读者,熟练的写作者,自信的演讲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知识、能力、态度”三者不可偏废,以其某一点为“核心”都可能造成偏颇。,“适应时代发展”是指具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发展了的语文素养,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批判性阅读能力,现代传媒技术的使用”等等。 同时还要说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注重“后天养成、循序渐进”。,(六)多家教科书的积极意义,面对复杂世界,有利探索问题解决的多途径。语文领域曾经有过的实验“主题组元”与

17、“文体组元”并存,“先学拼音”与“先识汉字”同在 教科书的创新特色也往往体现在对本领域某个重点、难点问题找到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鼓励有实验根据的标新立异与独辟蹊径。 竞争带来活力;垄断走向可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目前,已获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共有12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共有8套。 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六套,选修教科书69册。 上海、职业学校、民族学校、体校,小结:,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人为本”在“社会共同认识”与“个人主体认识”的价值之间获得

18、较好平衡 。 语文课程有可能将认识研究的焦点放在个人心灵的内在动力上。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具体要素都有所突破,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浮出水面,发现才有可能解决。 向前看未来10年之规划。,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5项指标),4、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十年教育发展纲要(1990-2000年)提出的比重要求达到4% (2007年仅占2.8% ) 200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4.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4.4%,高收入国家为5.6%, 2020年提高到5.5%,这样才能达到目前中等收入国家

19、 的平均水平。 教育界要呼吁,督促政府实现诺言。,二、未来10年语文课程可深思之课题,近期里如何坚定地落实实质性的变革目标。 把握未来各种机遇,促进课程文化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的深度开发。 阅读与写作的新突破。 “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探索。 是否尝试再制订一个或数个语文课程标准。 能否出现若干创新明显的语文教科书。 万千新时代学者型语文教师引领21世纪20年代的中国语文课程前提是开展实验。,(一) 未来数年内,有必要着力巩固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成果。,“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是非常艰难的 ,需要胆识,面对“以物为本、 以分数为本”的强大压力和世俗偏见;需要脚 踏实地

20、,提出可行措施,在语文学习上促进学 生的心灵解放。 在一些高利害关系的语文评价中,在一些 专家的语文评课中,不时可以看到对学生个性 化阅读理解及个性化表达的冷漠与粗暴。,宽阔胸怀宏大视野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案例1:有关大船与小虫的教学片段: 课文讲一个船长造船时选用了一块被虫蛀了的木板,几年后大船出海时遇险。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想,当船长看到自己的大船渐渐沉没时,会说什么?” 学生甲:船长会责备自己说不该小看虫子,没想到一只小虫会毁掉一艘大船。(老师微笑) 学生乙:船长会说,他忽视小问题而酿成大祸,因小失大,教训惨重啊!(老师连连赞许) 学生丙:船都快沉了,船长哪顾得想这么多,他

21、会说,大家快逃命吧,(课堂哄笑,老师窘而惊愕),专家们的评议:,专家甲: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开放性、探究性,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但是自主不等于放任,当学生的认识偏离文本教育价值时,教师应积极、有效引导,否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专家乙:丙是个爱出风头的孩子,哗众取宠。这样的对话多了,还有什么基础知识可学?语文的工具性一定受到削弱。 专家丙:小孩子说错了也没什么不得了。老师应该沉着地指出学生丙的不当:光逃命行吗?重在吸取教训。 专家丁:学生丙好像是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个男孩,“她还有别的出路吗?”所展开的讨论,案例2 老师问:杜十娘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一学生说:杜十娘不应该怒沉百宝

22、箱,她可以用这笔钱自己去开一个妓院。 (全场哗然,老师勃然变色) 专家评论: 自主不等于放任,当学生的认识偏离文本教育价值时,教师应积极、有效引导,否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甚至造成道德沦丧。 请您对这两个个示例和相关评论再作评论。(社会学、美学、文学),(二)把握各种机遇,促进课程文化发展,教科书、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时代的力量,还要促进文化的进步。 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直接反映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化选择及文化解读之中, 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长久的民族虚无) 什么是先进的时代文化?(仍然显得陈旧,新的哲学、科学方法论思想,新的文艺创作),台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6册,论语选

23、为第1-3册 孔子论学 19 论仁 20 论修身 30 论孝 9 论待人接物忠恕 15 论君子士 31 论诗礼乐 5 论教育 7 论政治经济 21 论古今人物 11 论孔门弟子 13 孔子自述 11,孟子选为第 4-5册,别义利 5 辨异端 3 论性善 4 论养气 4 论教学 5 论处世 7 论权变 4 论治道 11 论古人 4 孟子之抱负 2,大学选5章、中庸选4章(合为第6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所谓齐其家在修身者”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子路问强” “哀公问政“ “诚者,自成也,(三)阅读与写作需

24、要新的突破,抒情与哲思:审美愉悦-以诗意的、片面性美化遮蔽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人生,长期忽视理性思维的诱导与规范 虚构与写实: 记实作文有新闻、自传、传记、调查报告等等;想象作文有小说、科幻、寓言、童话、侠幻、神话、魔幻等等。应该让老师和学生明白:记实就是记实,要核清事实,不能虚构;想象就是想象,必须明示“此系虚构”。 “记实文章与想象文章”是有不同阅读意义和不同阅读策略的;这种分类对写作有规范意义,有些文章是不能虚构的,有些文章是可以大胆虚构的。 科普科幻:少数人的大众文学。热衷于想象,着眼与未来。假如有一天 经典与时尚:凝练典雅;活泼新鲜,俚语以见真,西文以见新。时尚的判断与宽容僵化与消解,

25、死板与强刺激,现实与穿越 书本与生活; 精要与平庸,剔除平庸,凸显精华,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课文谈不上明显问题,也谈不上好在哪里,以“平庸”命名可能较恰当。如 从时尚杂志上辗转抄来的文章,往往经不起历史的检验于此,我们有经验,数十年前在语文教科书中频频出现的某些时尚作品,现在无影无踪。 语言平平,或本身就缺少现代科学精神 的 “科普作品”(此词在学界是有争议的); 有些国人写的关于外国文化的文章,实在缺乏基础,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这类文章还不时成为高考、中考的阅读测验材料;在教辅读物及模拟试卷中更是问题多多。,高中作文的国际比较,2011年6月,美国SAT( Scholastic Assessmen

26、t Test),即学术评定测试(权叫“高考”吧),作文的三个题目是: 1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 2接受群体的价值观会认可人们避免对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吗? 3鼓励不一致和不同意见的群体是否比不鼓励那样做的群体运行得更好?,每个作文题目前,都有一段提示。比如,第二题的提示是:,忠诚是种美德,是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需要鼓励的。所以,我们对我们的家庭、团队、学校和国家都要忠诚。但是,很常见的是忠诚变得盲目:自动地将自己标识归属一个团体,并且接受其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以此来避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法国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要求高中生就经济、文化、科学、哲学以及社会关注的

27、重大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要求他们阅读许多哲学、科学、文学名著,要求他们能够就经典文章的某段话语作出评点。 考试题涉及的名著有卢梭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亚里斯多德的尼格马科论伦理,休谟的道德原则研究,尼采的人性,太人性,萨特的伦理学笔记,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约翰洛克在人类理智论等等。大多数的作文题没有限制写作者的观点(即没有明显的主题先行),学生可以从两方面、多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有利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阅读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一百零四年前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招生有一道试题:,“孔子言上智下愚不移,而孟子乃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其旨异同,盖举其大义以对。”

28、(据钦定考选入学章程须考“教育学大义”1905)瞿葆奎. 中国教育百年(上) J 教育研究. 1998,(12):6 . 胡适先生说过:“作文题目最好是从正反都能做文章的。”因为这样的命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和心灵生活,多角度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复杂世界,分析各种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回到自我,表现自己的独到认识和真切体验。,伐檀(魏风)的不同解读,伐檀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中学教科书里的必选篇目。流行的解读是:伐木者整天河边劳动,却一无所有,而那些“君子”不耕不猎,却是稻谷满仓,猎物满庭。他们发出了质问,问那些贵族老爷为什么可以不劳而食。在这种冷嘲热讽的质问中,蕴藏着一团怒火。“该诗揭示了

29、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现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 . 中国文学史(一册)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30 .,“文革”以后出版的文学史的解读,赞同毛诗解此诗“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认为诗人从当时社会公认的原则(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出发,“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了,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脱离了原意。 章培恒、駱玉明主编. 中国文学史(上册)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89-90.,伐檀的解读分歧,两千余年前就存在,公孙丑曰:“诗曰,不素

30、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孟子 尽心上,如何面对复杂的世界?,世界是复杂的,简单的一元解读、一元表达,只会造成思想的片面与贫瘠 。 试出一题: “公平与效率的难以兼顾”,“社会分工合作与严重的两极分化”,一直是很棘手的社会两难问题。对课后练习中关于伐檀的解读与孟子的回答,你持什么看法?,“新闻”单元里两份需要收集信息的作业,“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搜集有关香港的历史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 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

31、人的尊严。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已经消失了,这是社会进步使然。如果有条件,可对现在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信息,然后写一篇文章。 主题明确的需要做,主题不明确的怎么办? 调查清洁工的一天(面对莫衷一是而乐此不疲),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练习举例,主题焦点:梭罗可能对今天快节奏的社会有什么看法、你生活中的什么具体事情可能会特别让他担忧?(美国高中英语教科书P190) 小组讨论:讨论梭罗对政府作用的看法,然后列出五件他会认为政府应该作的事情,再列出他会认为政府不应该做的事情? (美国高中英语教科书P198),“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涉及现代阅

32、读文本,关注新的阅读能力。要求对较为复杂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 一般的阅读材料往往主题明确,价值观指向明显,学生会好快理解,难得有独立思考;已经组织好的现成材料,非常容易得到基本认识,无需探究和深入思考。 面对复杂世界,复杂问题?则需要意志、能力、乐观进取的品质与方法论基础。,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等。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 如果此文本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就是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文本。此外,在连续文本中插入

33、非连续文本,也能使文本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增强阅读效果。例如我国现行语文等教材中就穿插有各种资料链接等,多属于非连续文本。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2009年我国上海市参加了 (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一位,令人欣喜,也引起国际舆论一片惊叹;然而仔细分析,在阅读测试的连续文本、非连续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四种文本类型中,上海学生在占30%的非连续文本试题上得分很低 ,这说明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没有还得到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内容分布很不

34、均衡。 非连续文本举例:,摇滚音乐的根 By Tom Piazza,摇滚乐主要从两种美国音乐中产生:乡村音乐与伤感音乐。这两种音乐都产生于世纪初期,在南方各州的偏远地区比如密西西比、田纳西以及南克罗林纳等以乡村为主的州。业余音乐手,无论是黑人或白人,都演奏他们自己、家庭和社区喜欢的音乐。在漫长的夜里,吉它、手风琴声和歌声都可从门廊、理发店和小舞厅里听到。 乡村音乐,这一本来是指南方乡村贫穷白人的音乐是从他们世纪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祖先的民歌与民谣中来。在美国,这些老歌与其它形成的音乐在一起,情感也主要集中于反映在新大陆的艰苦生活。,火车与旅行,吉米罗杰,以歌唱的司闸长闻名,他是早期乡村音乐

35、的最著名歌手之一。他于年生于密西西比,早年在铁路上当司闸员。用自己的吉它伴奏,他唱充满了铁路与旅行想象的歌曲,像下面代表性的等火车的抒情歌曲: “我的口袋是空的我的心充满伤痛 我离家千里等待一列火车”,伤感音乐主要表现浪漫的情节,,并包含了焦虑与孤独的意境,就像查利巴顿年录制的轻微的伤感: “带着我的孩子去赶早晨的火车,伤感油然而生。 我的孩子,伤感就像倾盆大雨。” 尽管这种曲调表面上是悲伤的,但总是用一种快节奏演唱,这就意味着歌手要努力将情绪活跃一些。,所买的音乐类型,形式 1988年市场百分比 摇滚音乐 46.2% 流行音乐 15.2% 黑人/当代城市音乐 13.3% 乡村音乐 7.4%

36、爵士 4.7% 古典 3.5% 圣歌 2.5% 其他 6.0% (另有曲线图,均由美国唱片产业联合会提供),(四)“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探索。,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37、。,人教社初中教科书:,八上册:“世界何时化剑为犁”下设三题,“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 九上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下设四个小题“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众说纷纭话金钱”“我也来当一回家”“调查同学怎样消费”(学写调查报告) 九下册:“关注我们的社区”下设三个小题“看看我们的社区”调查人口,考察环保状况;“我为社区做贡献”“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语文出版社初中教科书:,七上册:“调查社会用字情况”有实施步骤,但是如何分类、统计、分析,没有范例。 七下册:“为本地人物立传“ 八上册:“环保小课题研究” 九下册:“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再如:莲文化、马

38、文化、狼、黄河是外加的,材料过于充分,主题基本明确),美国加州英语课程标准(摘录),6年级要求: 2.3 写研究报告: a.提出相关的问题,问题范围的大小适中。 b.用来自多个权威资料(如说话者、期刊、联机信息搜索)的事实、细节、例子和解释来支持主要观点(一个或几个)。 c.包括参考书目。,8年级写作要求(部分),2.2 写对文学作品的感知: a.学生在他们的解释中表现出对作品认真的阅读与洞察。 b.学生将自己的反应与作者的技巧及具体的原文参考联系起来。 c.就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作有根据的推理。 d.通过参考原文、其他作品、其他作家或个人知识来支持判断。,2.3 写研究性报告:,a.定义一个

39、主题。 b.记录来自重要的信息源的重要观点、概念和直接语;合理地阐释与总结关于这一主题的所有看法。 c.使用各种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并区分每一资料的特点和价值。 d.组织并展示图表、地图上的信息。,8年级写作要求(部分),2.4 写劝说文: a.包括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即有一个清楚可知的判断)。 b.陈述详细的证据、例子和支持论点的推理,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来。 c.提供细节、理由和例子,通过考虑与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和反驳来有效地安排它们。,2.5 写与事业发展相关的文章,包括简单的商业信件和求职申请:,a.有目的地、简要地陈述信息,并满足所针对的听众的需要。 b.遵循相应文书类型的惯例格式(如咨

40、询信、备忘录)。 2.6 写技术性文章: a.确认并设计一个系统,使用一种工具,或解释一个组织的规则。 b.包括所有需要被考虑的因素与变量。 c.运用格式化技巧(如标题、各种字体)来帮助理解。 希望有志者着手新的课程标准设计!,(五)把握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校本课程原意: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发展。 教育管理就是保障办教育者的自主权。 平庸的课文减少23;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内容填补这个23; 练习册、复习资料减少50%。让学生健壮成长,诗意栖居。 语言学、文艺学、写作学等相关学科的新发展进入语文教材; 自行建设新的教科书结构,人文主题组元的局限性将得到克服。希望文选式教科书不再孤独。 选修成为老师

41、指导下的学生自愿,1916年的一段“语文教材外交风波”,教材内容:日本,割我台湾,租我旅大,殖民与奉天吉林;明国耻,图自强 日本驻华使节的抗议:中华书局教科书“排日,煽动对日恶感,应设法禁卖”。 教育部公函:“固为激励国民,但措辞稍欠含蓄,未免滋人口实,修辞上应行注意,自宜再加斟酌” 中华书局回复:“部章以提倡国民爱国心,揭示国耻俾资激励,亦提倡之一端。日本公使阻挠教科书发行有损本局之营业,关系尤小,从此遂忘国耻,关系实大。” 素养事大,分数事小优秀文风与败坏文风 。,开展更多的教育实验,量化的、质性的实验,其方法论思想的共同点是都要超越思辨与实践的局限。 所谓超越思辨,是讲教育实验要通过有计

42、划的实践活动检验理论, 改变教育现状,“不仅是说明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即在求真的同时求善; 所谓超越实践,是讲它不是听凭实践变化,被动地“让历史去作结论”,而是主动干预实践,在较小范围、较短时间里强迫实践回答问题,即在求善中求真。,语文课程之生命在于实验,“在整个世界性教育改革中,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实验的开展,因为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自的社会需要,他们都有一种使教育迅速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紧迫感,而开展教育实验,是一条较易摆脱旧教育体系束缚,提出新的假说并加以验证的较为有效的科研途径。” 百年来,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开展的教育实验直接引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语文界也是如此。,参考文章:,谈谈“语文素养”载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2期。 对话与阅读教学载人民教育2006年第22期。 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性评价载课程教材教法 2007年第6期。 着眼2021年的语文课程研究载语文建设2011年第10期。 中小学须逐步加强议论、说明的写作载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1期。 新课程实验教材精粹选评(初中、高中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诚望中学语文界俊彦辈出, 涌现众多引领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实验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