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5950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p 2,p 3,1、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p 4,2、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本文为这一时期所作。同期,他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p 5,教学过程: 一、

2、朗读课文,正字音。,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p 6,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二理解课文:,将要,门,高兴的样子,走动,想,思考,游乐,于是,就,一起,散步,p 7,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射进堂屋的门户,便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p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叉错杂,原来是,只是,不过,

3、罢了,p 9,译文: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 清澈透明,就像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p 10,三重点句: 1、欣然起行 “欣然”:愉快地,高兴地; “起”:起来; “行”:行走。 译句:很高兴地起来行走。,p 11,重点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什么如“积水空明”?月光 “水中藻荇”实际是什么: “盖竹柏影” 译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 清澈透明,就像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p 12,四、课文分析 1、作者用短短的84个字写了

4、夜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用字虽然不多,但事情的来龙去脉却交待得很清楚,请你仔细阅读第一段,从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p 13,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与张怀民 事件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乐者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相与步于中庭,p 14,2、苏轼为什么非要到承天寺找张怀民?这说明了什么? 念无与乐者(考虑着没有可以与自己同游赏月的人),p 15,(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作者只寻张怀

5、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p 16,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之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他心地坦然,不把迁谪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的自制力和性格倔强的人。,p 17,3、文章第二段18个字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令人神

6、往。而第三段笔锋一转,以议论作结,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与背景,体味分析此段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p 18,1、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凉之意; 2、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3、通达乐观(聊以自慰):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p 19,四、语言赏析 1、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欣然起行”的妙处。 “欣然”,人因月美而“欣然”,所以此词写人却又写出的月光之美;为何而“起行”?因为要去赏月。看见美妙的月光,就产生了赏月的念头,并马上采取了行动。仅仅四个字,一方面衬托出了月光的

7、美,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急切的心境。足见语言的凝练。,p 20,比较阅读: 柳宗元写小石潭记与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时,同样是被贬在外的处境,比较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p 21,训练建议: 在这里可以设置一个写作小练习。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描绘此句所呈现出的画面,以此指导学生如何使描写形象生动。,p 22,参考示例: 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泄而下,洒满了整个庭院,铺了一地银白。微风徐来,翠竹舞动,柏枝摇曳,又恰似那水中的藻荇。好一个静美的月夜,怎不叫人痴迷留恋?又怎能让人忍心入睡? 写法要点: 1、恰当的修饰语;2、准确的修辞手法;3、适时的联想与想像;4、作者的主观感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