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752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机密 201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图1A. 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

2、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A. 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C.实行科举制 D. 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4.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5.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图2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图2 掣签所用的金奔巴瓶A. 新疆 B.西藏 C.黑

3、龙江 D.台湾6.驳斥放弃新疆,力主收复失地,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速战”方针,挥师入疆的是A. 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7.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A.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8.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包括A.会师井冈山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翻越大雪山9.与“毛泽东”“弥天大勇”“身系天下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10.严复宣

4、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观点的译著是A.申报 B.天演论 C.新青年 D.海国图志1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D.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12.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A. “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3.导致图3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的完成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15.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A.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16.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7.在经历了中世纪漫漫长夜之

6、后,欧洲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它是近代社会到来的曙光。这一“曙光”最早出现在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意大利18.“船舱难以忍受的拥挤,令人窒息的闷热,生病的奴隶被抛进海里淹死”材料反映的是A. “三角贸易” B. 攻占巴士底狱 C. 新航路的开辟 D. 俄国农奴制改革19. 她是印度人民的英雄,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她的英名万古流芳。这里的“她”是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哥伦布 D.克莱武20.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音乐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后世尊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他的代表作是A. 神曲 B. 国际歌 C.向日葵 D.英雄交响曲21.胡佛在其美国总统竞选辞中称:他会使

7、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但他的诺言在1929年被无情地粉碎了。“粉碎”其诺言的是A. 美国内战的爆发 B. 经济大危机的发生C. 十月革命的冲击 D. “三国同盟”的建立22.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A. 列宁 B. 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23.某位同学在学校历史时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时间事件历史人物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纳赛尔1959年古巴革命卡斯特罗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C. 非洲殖民体系最

8、终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2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5.1969年,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这“巨大的一跃”发生的背景是A.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

9、二 岷江上游地势陡峻,流至成都平原,水流突然减速,挟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逢雨季,江水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李冰在岷江中游江水从山区转入平原的灌县一带,建筑阻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蓄水用于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

10、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1) 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写出字母A和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2分)(2) 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根据材料说出该工程的建成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3) 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并谈谈从材料三中得到的启示。(4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

11、英方的全部要求。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

12、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材料四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图5 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1) 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4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分)(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2

13、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统治者如果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作为统治的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而是以满足他的野心、贪欲和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工业国家工人收入低微,物质生活贫苦。许多工人家庭常年只能吃黑面包,缺乏基本的营养。全家几代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虽然劳碌终日,却只能求得温饱,遇到涨价、失业、生病、工伤,往往债务缠身,赊欠无门,连简陋的家具也送进当铺。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

14、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1) 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哪一文件体现了这一主张?(3分)(2) 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怎样的社会状况?在探索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来哪些努力?(4分)(3) 材料三中的思想指导了中国近代的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为什么?(3分)(4)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分)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141

15、918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45种以上约12.5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0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材料二材料三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材料四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化学武器最早使用于哪次战争?根据材料指出国际社会对使用化学武器的态度。(3分)(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战争形势?面对这种形势,反法西斯国家在1942年初采取了什么对策?(4分)(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请举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4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立联合国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哪一次会议对联合国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3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