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305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7.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 分 析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解毅飞 教授 1 20122012年曲阜师大国培计划专题年曲阜师大国培计划专题 解毅解毅飞简介飞简介 l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 l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2年,做 国内访问学者 l现任体育科学学院体育管理系 主任 l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l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校体 育 l本科生: l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情报学 l体育科研方法 l研究生: l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 l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学、体育素质教育论 教授课程 内容提要 一、导语 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四、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 五、

2、学习的基本规律 六、体育学习的特征、任务、方法与策略 七、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八、结语 4 一、导 语 初中生主要指年龄在11、1214、15岁的 少年,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其身心发展 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 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 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他们在身体 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三大方面都发生了 急剧的变化,是个体成长发育的第二个“生长 高峰”。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 变化。 5 学习是快乐的! 学习的规律是:痛苦使人改变,快乐使 人坚持。 1、找到快乐 2、产生目标 3、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 6 培养学

3、习兴趣的方法: 1、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学习绝不是痛苦 的,而是快乐的。学习真正的功夫不是 靠毅力,而是靠兴趣。学习是高贵的快 乐。学习能使人进入到一种高度宁静愉 悦的状态,进入到这种状态会忘记时空 的存在。 2、从最简单的地方学起,使自己找到胜 任感。“学习兴趣的天敌是好高鹜远” 7 3、寻找学习方法,增长能力 4、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动作”“YES” 每次 做对事情后做这个动作, 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5、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形成习惯 6、自我检测 8 9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 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个体发展 的内容包括:身、心两方面,“身

4、”是指人的自 然的有机体构成;“心”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构成 。概括地说,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 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 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 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体的身心发展不是个人意志可以 改变的。因此体育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 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 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体育 教育活动,体育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 10 11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顺序性 2 阶段性 3 不平衡性 4 互补性 5 个别差异性 12 含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 指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由 低级向高级、由

5、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 复杂的有序过程。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循 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 表现: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一)顺序性 13 1、生理方面 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 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 肌肉的顺序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 会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如,“三 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 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 14 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一) 15 图片 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二 ) 16 2、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 机械记忆到

6、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 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 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儿童的认知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动 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 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 变的。 17 教育:循序渐进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体育教 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无论是知识、动作技能的传授,还是思 想品德的培养,都必须遵循着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 序逐渐地进行,既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 施”,也不落后而违反客观规律顺序。 18 (二)阶段性 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 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7、, 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总体上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 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每一 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 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 阶段。 19 一般认为,青少年整个身心发展过程可以分为 六个时期: 乳儿期 (岁); 婴儿期 (岁); 幼儿期 (、岁); 学龄初期或童年期(、岁), 即为小学阶段; 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 中阶段; 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14、15岁17、1

8、8),高 中阶段。 20 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 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如童年期(6、7岁11、12岁)的学生思维特 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 弱,对抽象的道理还不易理解。 少年期(11、12岁14、15岁)的学生,抽象 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 验作支持。 青年初期( 14、15岁17、18岁)的学生,抽 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 远大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 21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段实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 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 的教育手段

9、和方法。防止搞“一刀切” 、“一锅煮”,既不要把小学生当中学 生看待,也不能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 待。 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段实施 22 如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 和实际的结合。 我们把教育分为高、中、初等,在同等教育里 又分为不同的年级,又要求注意不同的年级要采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正是适应了青少年身心发展阶 段性规律。 23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这种阶段性是相对 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割和对立, 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要把教 育设在“最近发展区”,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能接受 的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

10、让学生 “跳一跳 ,摘桃子吃”,从而使教育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 展。 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 出来的。他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 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 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 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 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 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 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 展区”,能加速学生的认知发展。 25 (三)不平衡性 含义:人的身心发展不是匀速前进的 ,各个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

11、面: 一方面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 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26 第一,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的 发展是不均衡的。 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两次高峰:第一 次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平均身高增长25厘米 ,体重增加7公斤; 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平均身高每 年增长78厘米,体重增加56公斤; 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 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 27 第二,人的身心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 平衡性,表现为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 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趋于成熟, 而有的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 的水平。 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 成熟在先,骨骼肌肉系

12、统次之,最后是生 殖系统。 在心理方面,感觉、知觉成熟在先 ,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最后。 28 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 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心理学家提 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敏感期的概念 。 所谓发展关键期就是指某一心理机能 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最适宜于形 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 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 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 或在这一时期受到阻碍,训练的效果就会 降低,甚至永远无法弥补。 29 人类心理学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 心理学洛仑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 洛仑兹首先研究的是鹅的认母行为,1935年洛

13、 仑兹在研究刚出生的小鹅发现,小鹅在刚出生的20 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 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当小鹅第一个见 到的是鹅妈妈时,就跟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的 是洛仑兹时,就跟随洛仑兹走,并把他当成母亲。 可是洛仑兹后来又发现,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 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无 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仑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 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 30 于是洛仑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 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叫 做发展关键期,亦称敏感期。 31 重要的是这种关键期现象不仅在小鹅身上发生 ,许多的研

14、究还发现,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有这种 关键期现象,并且在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现象。 洛仑兹以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 包括心理、技能、知识掌握等行为)的关键期的研 究中。于是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 32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做过一项惨无人道 的婴儿早期隔离实验,他把孤儿院里的一批 新生儿放在与世隔绝的暗室内生活,除了给 食物外,不给任何外界刺激。一段隔离生活 后,这些小儿脑功能逐渐衰退,直到痴呆。 后来,在被迫停止实验后,虽有少数小儿恢 复了,但大多数孩子毕竟未能恢复到正常智 力水平。 “狼孩子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33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对近千名 儿童进行研究后发

15、现,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 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说,假设一个孩子17 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 生到4岁这段时间,他已获得了50的智力 ;48岁,他又获得30的智力;其余20 的智力他将在817岁这9年中慢慢地获得。 还有“3岁定终身”之说。 34 大脑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脑重的 增长证实了脑的发育速度在5岁前也是最快的。新生 的脑重约390克,只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2,这一时期 脑重增长几乎平均每天增加1克,速度最快。3岁左 右的儿童脑重达900-1001克,约相当于成人脑重的 2/3,7岁时脑重达123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 大脑皮层逐渐成熟,到4岁时额头发育

16、基本成熟。 35 关键期 发展孩子的智力,应掌握孩子学习的关键期 。研究证明: 儿童的思维在1011岁期间(小学的三年 级),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 维的转折,这个转折时期即为儿童思维发展 的关键年龄。 15一16岁(小学6年级初中一年级)是 品德发展的初步成熟期。 36 讨论:为什么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 的效果不如一个学前儿童学习两年的成效? 无数事实说明,对孩子来说,能否成才并不在 于孩子的天赋如何,而是取决于对0至6岁的孩子早 期教育的方法如何。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威特 先天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的情况制定了一 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

17、求知欲望 。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能自己运用德、法 等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 考入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法学 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37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工作 者要善于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在儿童智力发展 的关键期,如能予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如同农民不 误农时进行播种一样,将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 果。 学 记里有一句话:“当其可之谓时,时过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明从古人开始就已经 认识到了学习的最佳期问题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 期,学习的效果就会差。 易经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教育:抓

18、住关键期,适时而教 38 但另一方面,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 期中,教育者要重视智力发展、品德发展和 性格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否则是不 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因为如果在某种能 力发展的最佳期间剥夺了某种刺激,可能难 以弥补甚至不能获得某种能力。 所以家长了解这些关键期,对于子女教 育是很重要的。 39 (四)互补性 含义: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 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 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 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 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40 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 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 协

19、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 件。 同时,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 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 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 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41 隐形的翅膀雷庆瑶 42 43 返返 回回 用双脚书写出了精彩的人生 44 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 体育教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和 努力的品质。 45 (五)个别差异性 含义: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素质、 环境影响和所受的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 它们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也就是说年轻一 代除了具有共同的、一般的特征外,又各有自身的 特征

20、,这就形成了一般特征下的个别差异。 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6 首先表现为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 发展其速度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 如有的儿童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已发 展到较高的水平。有的要在较晚的年龄才出现 某些特征,如人们常说,有的人早慧(早熟) ,有的人大器晚成(晚熟)。有的儿童的身高是早 长,有的则是晚长;有的儿童在8岁时,抽象思 维已有很好的发展,能够接受中学教育,有的 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到14、15岁的时候,才有 显著的发展。 47 其次,表现在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 展速度和水平也不尽相同。 如有的人擅长语言、符号、文字、 逻辑、分析等;有的人擅长绘画、音乐

21、和体育等直观、综合、形象思维(以多 元智能理论进一步说明)。 48 最后,表现在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兴 趣、爱好等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以及性别方 面,也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人对数理化兴 趣浓,有的则对文史哲特别爱好;有的人对艺术 、体育格外有兴趣,有的则喜静懒动;有的人热 情、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有的则沉静、谨慎 、交际面窄;有的人意志坚定、果断有毅力,有 的则胆小拘谨,优柔寡断等。 49 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体育教育工作 者不仅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性,还应深入了 解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2、”、 “因人施训”、“长善救失”。即发挥优势,最大限 度地适应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潜能,有的放矢地选 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一把钥匙开一 把锁”,鼓励学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脱颖 而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对 于早熟者,教育的措施要跟上成熟的发展,莫要耽 误了他们,对于晚熟者,也不能丧失信心和急于求 成,放弃教育的职责。 50 应该指出的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 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 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 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 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51 多元智能理论简

23、介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 一本名为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在 书中,它重新界定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结构的新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 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这使 现代教育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讲,智力 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 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 52 言语-语言智力、 音乐-节奏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 视觉-空间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 自知-自省智力 交往-交流智力。 53 身体-动觉智力 这种智力主

24、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 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 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 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 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 的表现。 54 例如:阿三的基本技能落后于同班同学, 被评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但老师发现阿 三的动作姿势非常优雅。他试图让阿三用 肢体舞蹈动作来展示26个字母的形状。阿 三用芭蕾艺术完美地完成了这项作业,令 老师和同学们都肃然起敬。靠着运动技能 ,阿三改变了对学校的经验和自我的认识 。 55 “多元智能”理论坚定地认为:每个人 都有这7种智能的可能性,学生的智能无 所谓高低之分,区

25、分的只是“你的智能类 型是什么?”七种智能表现出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人显 现得较早,有人显现得较迟。 受到良好的教育,某些智能得到开 发,反之,遭遇不良教育,某些智能得 到压抑,甚至摧残。 56 传统的教育侧重的是语言智能和数 理逻辑智能的训练、开发和评价,使相 当多的学生潜能被忽视、被压抑,而“多 元智能”理论为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开发 潜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指挥交响乐的周舟、朗朗、刘翔、 姚明、丁俊辉就是音乐运动潜能被开发 的成功范例。 57 总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青 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 违背规律的一切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们的体育教育

26、工作中,违背青少年身 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不 能再继续下去了。 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 、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 高体育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力避盲目性。 三、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初中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 变化。 (一)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 心理、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 成人感的体现 反抗性的体现 (1)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逆反 ; (2)由好奇心引发的逆反; (3)由偏见引起的逆反。 (二)自我意识增强 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 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 自尊心强。

27、 (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 一是两面性明显: 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强度常常不一致 。 情绪表现的隐蔽性和表演性共存。 二是消极心境大量出现: 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 孤独等。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初中生心里话常常是不 愿对长辈说的。初中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 点就越为明显。 武汉市63中一项关于学生的最新调查显示: 66.7%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 不能与父母沟通;35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 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 漠,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 伴随交友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异性也表现 出好感。 我们与异性的交往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恋爱期。 初中生

28、正经历的是第二阶段。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性与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五) 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 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六)初中生的自我意识 儿童自我意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我中心期,开始于出生后 八个月; 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 ; 第三阶段是主观化时期,指由青春期开 始到成年这个阶段,进入自我意识成熟 时期。 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 再一次进入自我中心状态,实现自我意 识的第二次飞跃。 其突

29、出表现是内心世界丰富,在日常生 活和学习中,常常思考一系列关于“我” 的问题。 (七)人际交往 1、交友范围逐渐缩小,密切、稳定、持 久、知心 2、朋友关系日益重要 择友的标准是: (1)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2)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 (3)性格相近; (4)能相互理解。 3、与异性朋友交往 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在最初阶段,故意在异性面前表露出漠 不关心、轻视、不友好,甚至攻击对方 。到后期,男女生之间开始融洽相处, 还会有一位自己喜爱的异性朋友。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1)与父母的情感 不如儿童亲密。 (2)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 (3)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常与父 母不一

30、致。 (4)父母榜样作用削弱 。 5、师生关系 初中生不再盲目地接受一切教师,而是 开始品评教师,并会钦佩一两位教师。 喜爱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 、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的教师。 四、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 73 (一)产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是由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容易使 他们产生固执偏见; 二是由于家长、教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 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 三是父母粗暴的管教方式。 教育措施: 首先,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分清是非 ,改变胡涂观念; 其次,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最后,要耐心、灵活、对症下药。 (二)蔑视纪律和规范 1. 逃学与离家出走的成因: 惩罚过分严厉,挫伤了情感与自尊

31、;一 些社会团伙的诱惑。 学生的个性心理:娇惯、任性、敏感、 易激怒且责任心差。 (三)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病态人格,有精神病 态或社会病态两种类型。 反社会人格者缺乏道德情感,缺少内疚 ,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漠不关心 。 成因:由于在集体中感到孤立,多余, 无用,受侮辱,而自暴自弃。 用消极的方式与人交往,在街头闲逛、 吸烟、酗酒消磨时光。 首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断绝不 良的人际交往; 其次,要加强他们的文化学习,养成良 好的品德; 另外,学校、社会、家庭要积极配合, 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 。 (四)人际关系困难 1、孤独 孤独感是指因离群索居而产生的无依无 靠、孤单烦闷的情

32、绪体验。 在青少年中出现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孤独的时间较长,并影响了日常 学习和生活,就应加以注意,对其进行 启发,疏导。 2、社交恐惧 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时面红耳赤,张口结 舌,语无伦次,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 这种极端表现就是“社交恐惧症”。又称 之为赤面恐惧症。 其特征是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超常 的害怕和焦虑反应,对自己的言谈举止 过分敏感,恐惧不安、头晕、恶心、发 抖,严重者不敢从众人面前走过。 社交恐惧症在中学生中发病较高。 最好预防办法就是培养他们坚强而稳定 的人格。 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五)早恋 从初二开始,随着身体的发育与性 成熟,中学生的性意识迅速发展,他们

33、对性问题新鲜和好奇,开始愿意接触异 性,对异性感兴趣,并产生了朦胧的性 爱体验。 少年的爱情心理具有独特性,其核心成 分是友谊,伴随着某些对爱的幻想和体 验,两者相互交织在他们的性意识中。 起初,他们认为建立的只是友谊,但随 着年龄的增长,会产生一种朦胧的爱情 体验,部分少年会出现早恋现象。 需要成年人尤其是教师的热情、主动的 关心和帮助。 对青少年早恋问题要特别注重教育的方 法,避免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即逆反心理。 五、学习的基本规律 86 学习,从哲学意义上讲属于认识论的范 畴,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通俗地讲,体育学习即是人们获取知识 、技术和技能的过程。 从方法论来讲

34、体育学习即是把离散的信 息系统化,形成框架概念的过程。当然 这一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次 的反复。学习方法就是要解决如何有效 地完成这个过程。 87 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学习的兴趣,那是上帝来 帮你,这辈子你干什么没有不成功的。 究竟什么是知识呢? 文字不是知识,文字只是知识的表达符号。 分清“真知”和“符号”。 千万别把学习当成是记录符号了。因为一心 不能二用。如果上课时一味的专心记笔记, 就会忘了学习真知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上 课仔细体会老师讲的内容的意思是什么,然 后偶尔记几个词,复习起来通过记录的词联 想起老师讲的内容。 88 学习的程度: 1、听懂了;2、记住了; 3、学会了;4、

35、掌握了。 学习的程序: 1、专心听课;2、认真看书、看示范; 3、做例题、做身体练习;4、做习题。 听课时,分析老师说话的意思是什么。 记关键词(书上没有的) 专心听课,听真知,反复练习。 89 (一)学习规律五层楼 好奇心和兴趣(家长) 自信心(家长) 学习兴 趣(家长) 学习内容(教师) 学习能力(孩子) (二)创造巅峰学习状态 1、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目标 2、内心燃烧起要学好的欲望 欲望 3、坚信自己一定能学会 信念 4、大脑高度专注 专注 5、肌肉高度放松 放松 6、保持心情愉悦、宁静 快乐 7、正确的学习方法 方法 91 (三)如何形成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方

36、法无疑会大大 增强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整体框架的建立和形成, 既是一项复杂的高难度的智力劳动,也是一种乐趣 。 其次,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明显增强。如 果把学习视为概念框架建立和形成的过程,那么对 信息的选择、处理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使其成为 一个收敛的过程。这种带有较强的自觉意识的行为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于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也 是一种专门的训练。 92 第三,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 方式,提高思维的能力。推断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 式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者属于逻辑性 思维,运用因果律确立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后者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多适用于寻求随机过 程和

37、突变过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来构建整体框架结 构。 第四,改善记忆力。记忆力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你 对某种事物的价值判定和理解程度。换句话说,有 用的就容易记住,理解了才可能记住。学习过程中 对信息的选择、识别、处理,实际上也正是一个价 值判定和理解认识的过程。 第五,表达能力的提高。它包括口头表达和文字表 达,即“说”和“写”。 93 (四)学习基本规律概述 规律是事物内部固有、本质、必然的联 系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学习活动的基本 规律,也就必然要反映学习活动诸要素 与学习过程各阶段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发 展趋势。 学习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94 1记忆遗忘规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38、它是人脑 积累知识经验的一种功能,有“心灵的仓库”之美称。 学习离不开记忆,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记忆开始的。 19世纪末,德国的H艾宾浩斯开创了对记忆的研究 ,从中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一般规律,即遗忘进程不 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 慢,面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 展是“先快后慢”。亦即遗忘是在学习之后急速发生的 ,要想防止和减少遗忘,就必须尽早地加以复习。研 究还表明,除了受时间因素制约外,记忆还受识记的 材料性质、数量、意义、方式及学习程度等其他因素 的制约。 95 96 2序进累积规律 序是任何知识结构都必须有的层次序列 ,它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是指知识

39、的发展 和深化;横是指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不按照固有的层次序列去学习知识,就不 会学有长进。只有按照知识的逻辑系统有序 地学习,才能符合学习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 展规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 是一蹴而就的。学习还是知识经验不断积累 、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97 3学思结合规律 学,是指信息的输入,学习新知识、新 技能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等; 思,是指信息处理加工。知识、信息被 认知后,还须内化理解、编码、储存和加工 ,使获得的知识升华,以改善原有的智能结 构或形成新的智能结构。 驾驭理解和保持这两个学习过程的基本 规律,就是学思结合规律。学和思是一对辩 证统一的矛盾,孔子提出:“学

40、面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98 4知行统一规律 知,是对知识信息的输入、理解和掌握; 行,则是把知道的知识信息用于实际,见 诸行动,产生意识行为效应,改造主客观世界 。该规律揭示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习的本质问题 ,也就是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学 习的本质是知行统一。人的学习,既是学习生 活,又是学习实践;既是为了知,更是为了行 ;绝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用”而学,因为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99 5环境制约规律 人是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体,其环境制约也来自于 社会和自然两个不同的方而。从大的方面讲,社会生 活安定,社会风气良好,经济秩序稳定,都会使学习 主体心理上的安全感增强,来之

41、外界的干扰减少,就 会促进学习的发展。从学习主体来讲,经济生活困难 ,人际关系紧张,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另外,社会为学习主体提供的学习条件,像师资 力量、教学实验条件、校园环境等,也可直接影响到 学习的效果。 100 六、体育学习 的特征、任务、方法与策略 101 技能的学习过程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运用知识经验顺利 完成某种活动的自动化与完善化的操作活动 方式(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这一含 义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技能不是先 天的无条件反射,不是指本能,而是指通过 后天的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其二 ,技能是与人们的知识经验紧密相关的,是 对知识经验的运用。其三,技能是完成某

42、种 活动的、自动化、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 102 (一)体育学习的特征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 到的作用 103 (二)体育学习的主要任务 1、是通过体育教师指导和传授,使学生 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前人的经验,并 转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 2、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去获得一定的体育 直接经验,为掌握间接经验提供必要的 条件。 104 (三)体育学习的方法 105 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1、自主性学习 2、合

43、作性学习 3、研究性学习 (四)体育学习策略 1、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 (1)心理激活策略; (2)制定计划策略; (3)监视策略; (4)调节策略。 106 2、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 (1)选择性认知策略; (2)复述策略; (3)练习策略; (4)精细加工策。 107 3、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 (1)指向性; (2)调控性; (3)操作性; (4)灵活性; (5)综合性。 108 4、教师在进行体育学习策略指 导时应注意事项 (1)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一 是学生的年龄特征;二是学生智力水平;三是学生元 认知发展水平;四是学生学习动机。 (2)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

44、条件:其 一体育教师因素;其二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其三教 学环境因素;其四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109 5、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1)强化教师对体育策略指导意识,提高指 导能力; (2)激发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兴趣; (3)指导学生学习和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 (4)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 (5)加强对学生元认识训练,提高元认识能 力和水平 ; (6)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110 七、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11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 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45、规律。 112 1.社会制约性规律 社会需要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方向性;体 育教学所需要的体育教师、物质技术条件等 对社会有依赖性。 2.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的对象所决定,即青少年不同年龄 阶段,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所产生的规律 。例如,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发展不同的身体 素质。 (一)一般教学规律 3.认识事物的规律 认知规律感知、思维、实践, 即由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实践。具 体到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感知教材、理 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四个阶段 。 4.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5.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主导作用、主体地位) 114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

46、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115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即任何动作的形成都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 行的,每个阶段皆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特点。动 作技能形成其实是条件反射建立形成,分为三 个阶段: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费力、紧张、不协调,缺 乏控制力,伴随有多余的动作。从生理上来讲,该 阶段处于泛化阶段,神经联系还未拓通,肌肉感觉 不准确。从心理上来讲,该几对主要是靠视觉来感 知各种动作,范围小且不完善。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逐步协调、准确、连贯, 但不熟练,不巩固,遇到干扰时动

47、作易变形。从生 理上来讲,该阶段兴奋过程逐渐集中,处于分化阶 段,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 运动分析器起主要作用,肌肉感觉准确,注意逐渐 扩大到整个动作。 (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准确、熟练,轻快 、运用自如。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大脑皮层 兴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形成了巩 固的动力定型,达到了自动化程度。从心理 上来讲该阶段肌肉感觉更加精确、清晰,注 意了集中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的条件上。 上述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在教学 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同的。在体育 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是为了使学生最快、 最好地掌握动作。 2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是有机体在进行 身体练习时,在开始阶段机体活动能力逐渐 上升,然后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时间, 最后由于疲劳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