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028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导学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兰亭集序导学案 主备:张菊红 时间:2009年9月24日 序号1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2、学习本文的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创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一、知识链接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

2、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3、,被后人誉为“书圣”。353年,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一位亲朋戚友(其中包括当代的书法家和诗人), 在绍兴西南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这是一次名人高士的集会,他们列坐在溪水两旁,把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依次饮酒作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大家兴致勃勃,喝了不少酒,做了不少诗。这些诗,被编成一个集子,就是兰亭集。王羲之带着醉意,乘兴挥毫,为这些诗集作序,写成兰亭序。这就是被历代书家推为“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帖。(看书插图)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艺术中的艺术,精品中的精品。其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寓刚健于优美。

4、结构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高雅,清新,华美,蕴藉。从形质到神韵均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古人形容它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游如惊凤”,是王羲之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 唐太宗生前十分喜爱,死时把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我们只能从唐人的摹本中约略领会其神采了。奇怪的是,几天之后,王羲之重新书写本序,却总也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原因何在?事过境迁,缺少了彼时的那一份

5、“情”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呢?悠悠千载之后,我们只能从序文本身去探求了。了解下面一首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二、读课文,对照注释解决文中的基础知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癸丑( )会稽( )修禊( )清流激湍( )流觞( )形骸( )嗟悼( )游目骋怀( )(二)下列词语吕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

6、(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三)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景从(四)词类活用,指出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1 映带左右 2一觞一咏3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4死生亦大矣5 齐彭殇为妄作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7 足以极视听之娱(五)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_;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_;今义:物品的种类3或取诸怀抱古义:_;今义:抱在怀里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_;今义:文雅(六)文言句式1

7、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齐彭殇为妄作 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5列坐其次 6悟言一室之内7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8不能喻之于怀9仰观宇宙之大 10当其欣于所遇三、鉴赏课文的情感本文三小节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每一节洋溢着什么样的感情? (一) 鉴赏第一节1重点句子翻译(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作者乐什么?可乐者几?(二) 鉴赏第二节1重点句子翻译(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8、2作者感慨什么,痛惜什么?(三) 鉴赏第三节1重点句子翻译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痛与悲是否相同?“悲”的是什么呢?能否举出一些古诗例句?(四)讨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本文表达的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致吗?四、当堂检测(四)一词多义1修 2之茂林修竹 暮春之初乃重修岳阳楼 及其所之既倦邹忌修八尺有余 不知老之将至修书 夫晋,何厌之有修守战之具 以之兴怀(七)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

9、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八)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九)填空本文文采斐然,此文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如“_”“_”用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_”用来表示观赏景物,心旷神怡;“_”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_”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_”,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五、我的感悟与反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