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190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

2、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教法简介: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3、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

4、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理念与策略: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

5、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教学过程:(1) 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教师: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

6、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生:因为是平均分。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来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剩一个草莓。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

7、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在摆一盘吗?生:不能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2) 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生: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3)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2.组织交流。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

8、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板书:余数小于除数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2. 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3. 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A:6 B:84. 下面这些算式中,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A:8 B:4 C:3 D:5(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板

9、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62=3(盘)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余数小于除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