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郭星杰-昌平二中3.0.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493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教学设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郭星杰-昌平二中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教学设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郭星杰-昌平二中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教学设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郭星杰-昌平二中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郭星杰-昌平二中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教学设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郭星杰-昌平二中3.0.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地理学段高二年级高二授课日期2016年6月28日教材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年 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郭星杰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3552191552实施者郭星杰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3552191552指导者张建军昌平区进修学校15911126901姜杰昌平区进修学校13910249809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体验、了解并掌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方法。地理考察活动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反复强调的,也是新课

2、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课标在“课程的理念”中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可见,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符合课标“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课程前期要求学生针对案例,开展互联网信息的搜集,体现了课标“

3、实施建议”中倡导的方式“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教学中的案例从北京著名的景区中选取,是学生家乡的、有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于家乡、对于祖国的热爱,符合课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的要求。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也能“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地理考察的具体内容围绕“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人地关系”展开,是“地理核心概念”的具体体现。重视学生“人地关系”的总结反思,也符合课标“教学建议”的方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

4、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当前地理教育所倡导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野外,用地理的视角去验证所学,求索新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力等地理实践力。【教学背景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设计为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既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核心知识为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方法,该方法简明、操作性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主要案例选取延庆龙庆峡景区。龙庆峡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距学生所在的昌平区较近,是“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兼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具

5、特色,可以和多项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相结合,如商业街的区位条件、地貌成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等,学生有的可选,有的可说,有的可挖。考察点的具体考察内容及其体现的地理原理,是思维的难点,考验学生是否能用地理视角分析问题、学以致用。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确定考察点,课程前期查阅、搜集材料,课堂上交流思考的结果。学生的分析也许有不足,也许有错误,但这恰恰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增长点,因为在后期实地考察时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探究,可以自我纠正与完善,所以这个过程重在鼓励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发现问题。经过教师对学生“前期调研”的指导,确定以下考察内容: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的作用;地域文化的体现;商业街的区位条

6、件;建水库大坝的条件,建坝后的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考察内容的选取方法,设计中又引入另一个案例怀柔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慕田峪长城也是“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不仅有长城这样的遗址遗迹,周边地区还涉及地形、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挖掘。这个案例不展开分析,重在“开题”“破题”。教学内容不止局限在课堂45分钟,更有课外的延伸完成“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前期调研;暑假实地进行“龙庆峡地理考察”,验证前期课堂上分析的内容是否准确,并且撰写报告,对考查内容进行修正,用实践来验

7、证课堂上的理论。新学期初交流、展示成果。本节课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方法;暗线则是“人地关系理念”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人地关系”角度出发,设计考察内容,从而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2.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设计面向的学生是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学生。在高二年级即将结束之际,学生已经把所有规定的高中地理知识学完,包括必修一、二、三,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实验班的文科生,从知识储备的角度来说,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从认知水平的角度来说,具备了独立自考的能力,即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情感态度的角度来说,学

8、生的求知欲很强,乐于走向户外,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然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又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学生以前接触的较少,相对来说较陌生。教师应加强学生前期调研方法的指导,课堂上案例分析的引导。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针对课标的能力要求和活动建议,本节设计课前调研阶段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课堂以案例教学为主,结合学生自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老师指定内容,而是学生自己寻找兴趣点,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协调,最后确定考察点。关注小团队与大集体的合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思路,在小组合作完成选择观测点、确定观测内容、挖掘地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

9、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相互促进,自我完善。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暴露问题、修正答案、提炼方法,侧重方法指导,以问题为阶梯,搭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自主分析更有助于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展示表达的能力、展现自身的魅力。4. 技术准备课前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案。多媒体和学案相结合,有利于清晰、明确将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增加课堂的信息量。5.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 前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自主讲授的能力,例如,学生分组准备“中国地理分区”,课堂上以小组汇报

10、的形式展示成果。事实证明,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讲,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开发,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听老师的讲授。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学生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有效信息的筛选,往往学生搜集的信息较多,重点不突出;另外,学生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于来自一些来自网络的错误信息不能有效甄别;部分学习习惯于就事论事、就地论地、就题论题,缺乏方法的提升,这样往往换一个情景就不会分析了。因此,需要教师在前期学生分组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和监控,在课堂上关注生成性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纠正、完善。 另外,学生在“人地关系”的理解上还比较肤浅,所以本节课的案例分析,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主题。【教学目标设计】1.

11、学生能自主分析“龙庆峡地理考察”的案例,归纳地理考察的一般方法,并能用其制定“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的方案。2. 学生在分析“龙庆峡地理考察”的过程中,能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考察内容体现的地理原理。3.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关注“人地关系”,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教学重点】学生能依据地理考察的一般方法,制定不同地区的考察方案。【教学难点】对所确定的考察内容,学生能准确地应用所学的地理原理进行解释,学以致用。 【教学思路】明确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龙庆峡地理考察”的案例学生自主分析、归纳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方法学生分小组汇报前期调研的成果总结提升:案例中“人地关系”

12、理念的体现学生自主分析“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的案例教师布置后期任务(完成“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的前期调研;暑假实地进行“龙庆峡地理考察”并撰写报告;新学期初交流、展示)【板书设计】 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前期调研考察时间考察点(内容)考察路线实地考察总结交流人地关系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教学流程图与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开始导入新课:介绍经历,明确意义课件聆听思考自主分析、归纳方法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龙庆峡地理考察”的案例板书小结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方法分小组汇报“龙庆峡地理考察”前期调研的成果课件其他组提问、互动、评价提升:案例中体现的“人地关系”理念课件讨论“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

13、区地理考察”的案例。交流考察点与考察内容。 课件课堂小结及布置后期任务及布置后续任务结束本节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案例体验到方法应用,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操作性强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考察点,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展示观点,整个过程教师只是思维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在自主地学习、体验下获得思维的锻炼,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在学生案例分析中加强“人地关系”理念的指导,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教师介绍自己大学野外实习的经历,引出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意义板书: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方法聆听、思

14、考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重要性。新课讲授方法归纳提问:如果你打算到龙庆峡开展地理考察,你需要怎么做呢?小结:(板书)前期调研,实地考察,总结交流追问:“前期调研”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小结:(板书)考察时间、考察点(内容)、考察路线追问:考察内容关注哪些方面呢?小结:(板书)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人地关系(拓展: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整体性,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主分析、归纳方法深入思考,归纳方法开拓思维,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方法,落实目标1:学生能自主分析“龙庆峡地理考察”的案例,归纳地理考察的一般方法。 强调地理核心概念: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人地关系案例分析提问:龙庆峡地理考

15、察你选择什么时间?为什么?提问:经过前期分组,网上查资料,说说你的小组选择哪些考察点?提问:你如何设计考察线路? 小结:大坝外湿地大门内庭院商业街大坝库区小石林返程石洞自主分析分组汇报学生在地图上标注考察点,并串起一条考察路线讲案例与方法结合在一起,体验分析过程让学生体验旅游线路设计的过程追问:你们小组为什么选择这个考察点?具体考察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理?分组汇报前期调研的成果:根据前期指导,确定以下考察内容: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的作用;地域文化的体现;商业街的区位条件;建水库大坝的条件,建坝后的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业的影响等(考察

16、内容是学生前期调研的成果,小组内部、小组间相互协调)落实目标2:学生在分析“龙庆峡地理考察”的过程中,能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考察内容体现的地理原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和引导。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其他小组提问、互动、评价小组间互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完善思维,在更高的站位上审视问题。思维提升提升:考察内容中体现的人地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基础。例:地域文化、湿地的生态效益人类活动可以利用、改变、保护自然环境。从而做到利用资源、规避灾害、保护环境,从而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例:水库大坝的选址、影响;随时间变化,

17、功能由发电、灌溉到旅游的转变。思考、回答将地理基本原理提升到“人地关系”的高度落实目标3 :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关注“人地关系”,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地理核心概念,时间尺度的变化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方法迁移提问:运用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一般方法,你能制定“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方案吗?你们小组想考察什么内容?小结:长城建设与地形地貌的关系滑坡的形成原因;植被分布特点;山区聚落分布;长城建筑特色等多角度分析问题落实目标1.归纳地理考察的一般方法,并能用其制定“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的方案。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方法,将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结合

18、在一起。任务延伸完成“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前期调研;暑假实地进行“龙庆峡地理考察”,验证前期课堂上分析的内容是否准确,并且撰写报告。新学期初交流、展示成果。学生明确后期任务对考查内容要有修正,要用实践来验证课堂上的理论。完善第二个案例,再次体验调研过程。完成“实地调查”、“总结交流”的过程,体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完整过程。学习效果评价分为两部分:1. 课上汇报案例分析思路。2.课下完成任务:(1)完成“慕田峪长城及周边地区地理考察”前期调研;(2)暑假实地进行“龙庆峡地理考察”,验证前期课堂上分析的内容是否准确,并且撰写报告,对考查内容要有修正,要用实践来验证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设计

19、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与以往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选题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益于学生终身发展。教学内容既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教材所讲授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第二,暗线“人地关系”,关注人地协调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人地关系,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从实例中感受人地关系,不断感悟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第三,教学案例典型,利于深入挖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本节课选取的案例兼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和多项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相结合,学生可以找到很多兴趣点,从而深入

20、挖掘下去。第四,网上搜集材料、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实践相结合,学习方式多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延伸学习空间。第五,重视“地理核心概念”的提升,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学生在核心概念提炼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知识间的横纵联系,建立逻辑结构和层级结构。总之,本节教学设计出发点是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我也一直在将这种理念融入到平常的教学中,努力开展更多的地理实践活动,相信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会逐渐建立起来。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今后继续完善:第一,案例分析中,学生的思维还有局限性,很多问题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还是受到课本知识的束缚,所涉及的问题都是课堂讲过的主干知识。其实,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发散思维,发现一些新问题,也许超过课本的范畴,但是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加强小组课前、课上的监控,保证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会出现小组中的核心人物、边缘人物的分化,能力强的、乐于表达的学生会自然成为小组的核心,而学习被动、不善于表达沟通的学生会逐渐边缘化,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所以,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密切关注,不忽视每一个学生,加强引导,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体现价值,体验探索新知的方法与乐趣。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