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758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孔孟部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中的“曾子”指的是( )。 A 姓曾的人 B 曾点 C 曾参 2、“三省吾身 ”中的“省”即 。 C 反省 重温孔子: 第一节 论语先进 3、四书指的是( )。(选项 中书名号略)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C 论语、孟子、荀子、庄子 D 论语、春秋、左传、孟子 A 4、论语采用的是( )。 A 赋 B 骚体 C 记传体 D 语录体 D 5、 这些主张源自何处? (1)“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 。 ” ( ) (2)“以德报怨。” ( ) (3)“以直报怨

2、,以德报德。” ( ) (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 (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 (6)“见义不为,非勇也” ( ) (7)“六根清静。” ( ) (8)“节葬、节用。” ( ) A儒 B道 C墨 D释 E圣经 E B A C A D C BCD 2、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讲究礼仪规范 君召使摈(bn),色勃如也,足躩( ju)如也。揖(y)所与立,左右手,衣 前後,襜(chn)如也。趋进,翼如也。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即“傧”。躩:脚步加快。襜:衣裳飘动的样子。 一直待到客人走远不再回头看时,孔子才回来复命, 可见孔子待客之勤,对小节十分注意。 -在

3、朝堂之上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 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pin)便 言,唯谨尔。 恂恂:恭顺的样子。 便便:同“辩辩”,指说话明白流畅。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在家乡 君子不以绀(gn)緅(zu )饰,红紫 不以为亵服。当暑,袗(zhn)絺(ch)绤 (x),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 麑(n)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 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孔子讲究衣饰搭配 绀:深青透红的颜色。緅:黑中透红的颜色。 袗 :单衣。絺:细葛布。绤:粗葛布。麑:幼鹿。缁:黑色。 孔子的饮食原则 食不厌精,

4、脍不厌细。食饐(y)而 餲(i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 食。臭(xi)恶,不食。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 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 不及乱。 饐、餲、馁、败:均指粮食腐败变质。 论语:“(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 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孔子的婚姻:内婚制 孔子的妻子是宋国大族亓qi官氏。宋国的婚姻风俗习惯和当时的其 他诸侯国有点不一样,他们一般实行内婚制。所以孔子做为殷商的后裔 ,到娶亲时就回到老家娶亲。 论语:樊迟请

5、学稼,子曰:“吾不 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 上好礼,則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則民莫 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 是,則四方之民,繈负其子而至矣。焉用 稼!” 孔子的职业取向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引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 孔子的君子风度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 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 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6、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第十三)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小结:孔子是一个“贵族”,他遵守 礼仪规范、注重谱系、衣食住行有讲究、 在职业上有区分、注重个人修养的完善。 孔子仁爱、忠诚、正义,具有朴素而高尚 的理想,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在认识上 不可避免地有着贵族式偏见。 孔子所谓的“述 而不作”,其实是以 述为作,就是理论化 旧文化、旧制度,要 将那些维持下去。他 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 ,就在于此。 -朱自清 文本细读- 论语先进 子路、曾晳、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 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

7、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许慎说文解字卷 二四“女部”:“姓,人 所生也,从女、生,生亦 声。” 姓:最早为氏族部落 的称号 。 姓 名 说文:“名,自命也 。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 相见,故以口自名”。 周礼:“婚生三月而 加名。” 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受 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 、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 修养的不同而不同。 字 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 ,这叫“名字相应”,互为 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古人命字大多遵循以下四 个原则: 同义反复反义 相对连义推想排行 文中称呼 姓名字 子孔丘 子路仲由 曾皙曾点 冉有冉求 公西华公西赤 同义反复反义相对连义推想排行 仲尼 子路

8、皙 有 华 姓名字 屈平 诸葛亮 文天祥 岳飞 周瑜 诸葛瑾 同义反复反义相对连义推想排行 原 孔明 景瑞 鹏举 公瑾 子瑜 孔:很,如孔急 、孔武有力。 瑾、瑜:美玉, 亦喻美德。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率尔:轻率的样子。哂:音shn ,微笑、叽笑 。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小相:傧相的谦称。相诸侯祭祀 盟会时的司仪

9、官。 一、先进中反映的职业理想: (1)子路:有勇、知方 军事 (2)冉有:足民 (3)公西华:小相 经济 外交、宗教祭祀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 志也。” 瑟:音s,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平放演奏。 作,起也。说文 铿尔:音 kn r,象声词。形容金石玉木等所发出的洪亮声。 撰:善言。 曰:“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 舞雩,咏而归。” 雩:音 y ,古代为求 雨而举行的 一种祭祀。 一幅自然闲适,充满生命喜悦的暮春咏归图 二、曾皙的志向是什么? 超越具体职业的生命体验。 “曾点之学

10、,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 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 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 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 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 ,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 言外。” -朱熹:四书集注 “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 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 理想。” -于丹 对“暮春咏归图”的现代解析: 在自然界中,万物各得其所,作为 人,我们该怎样活着?我们了解生命的意义 吗?我们拥有正确的生命体验吗?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周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看花似地随手翻阅 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

11、 只能读一次。 -保罗 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 一半。 -赫伯特 没有比人生更难的艺术了,其他的艺术、学问到处 都有教师。 -辛尼加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 白白来一场的。 -席慕蓉 在坎坷的生命里,我们要有超越自我之感觉。 -贝纳文特 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 视我们的存在。 -蒙田 感悟:我们的人生是平凡又实实在在的 生活,在平凡中我们体验着真实的生命历程 。由于各种欲望的驱使,我们常常轻视作为 “人”的本质存在,因此,我们要常思超越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说是“反璞归真” 。 1、能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曾皙拥有真实而健康的生

12、命体验: 2、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3、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4、常有幸福感,能体验生命的愉悦。 由韦应物的诗体验平凡而实在的人生: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由杨万里的诗体验平凡而实在的人生: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 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由 韩 愈 的 诗 体 验 平 凡 而 实 在 的 人 生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

13、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一种解释:反映了孔子民 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他尊重 个体生命,重视学生的人格培 养。 三、孔子说:“吾与点也。”他对曾皙的 赞同意味着什么? 孔子曾说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 乐,仁者寿。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第二种解释:孔子向往“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14、者怀之” 的大同世界,并终其一生为之奋 斗不息”,曾皙讲的正是大同世 界的景象。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 ,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 ,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 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礼记礼运 第三种解释:孔子曾说

15、“道 不行,乘桴浮于海”,有人说这 表明孔子萌发了隐逸之思,曾皙 讲的正是隐者的生活场景。 论语 微子篇第十八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 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 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与谁与?天 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孟子梁惠王下 (节选) 一、学习聚焦 1. 孟子散文的叙事风格有哪些特点? 2. 在本文中,表现出孟子怎样的知识分 子理想人格 ? 二、亚圣“孟子” 1.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鲁国邹邑人 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 晚年与弟

16、子著述孟 子一书。 二、亚圣“孟子” 2. 孟子与孔子 孟子对孔子的继承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创新 a. 心性论 b. 政治思想 三、说文解字 本文所记的,是孟子于公元前319年左 右再赴齐国以后,游说齐宣王与民同乐、 实行仁政的一段谈话。 关注点: 1. 高超的辩论技巧 2. “文气磅礴,若决江河”的语言风格 孟子梁惠王下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 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 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 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 之乐由

17、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 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 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 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 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 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 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 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 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 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 ,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四、孟子散文的特色 气势浩然的重要风格特征 长于譬喻,丰富的艺术形 象 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 五、孟子学说对後世的影响 启发宋明理学 形成道统观念 民本思想的影响 六、思考与讨论 比较本文与论语“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章,思考二者的语言风格 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你喜欢音乐吗?喜欢哪种音乐?你认为现 在的音乐都有什么样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