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3239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学校为一(1)班30名新同学定做校服,每件上衣65元,每条裤子45元。每人一套,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默读题目。怎样列式?让学生讲清楚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530+4530(30件上衣的钱加30件裤子的钱,就是一共要付的钱。)方法二:(65+45)30 (一套衣服的钱乘30,就是一共要付的钱。)随着学生口述列式,引导学生“图文对照”

2、,借助具体图进一步理解算理。2、在工人师傅成批的制作之前,他们会先做出一件样品,让学校负责买衣服的老师看一看是否满意。下面请同学们帮工人师傅一个忙,看看他做一套校服得用多大面积的一块布料?独立完成,全班交流:(90+110)100(布料的总长度宽度=布料的总面积)90100 + 110100 (做上衣用的布料面积+做裤子用的布料面积=一套校服需要的布料面积)随着学生口述列式,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图进一步理解算理。二、探究新知。1、观察特征。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老师发现左边的两道算式感觉蛮像的,你们觉得呢?(学生纷纷点头赞同)那你能说说它们像在哪些地方呢?生1:左边的算式都有小括号。

3、生2:左边的算式小括号外面都乘上一个数。师:左边的算式都是先算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乘一个数。让我们再来看看右边的两道算式,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生1:它们都是先算出两个数的乘积,再相加。生2:我想补充一点,在相乘的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相同的。师:确实是这样的!2、引导学生验证,将左右两边的算式组成等式。师:两边算式的结果相等不相等,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生:计算。(师生共同口算第一组算式)师:通过计算,第一组算式左右两边都等于3300,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师用等号连接第一组算式)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组算式,咱们提高点要求,谁有本领不用经过精确的计算也能作出判断?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学生讨论)生:右

4、边算式中的90100是90个100,110100是110个100,合起来是200个100;左边的算式正好也是200个100,所以是相等的。师:非常精彩!从乘法的意义着手,同样说明了问题。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在每两道算式之间写上等号了。(师用等号连接第二组算式)师:这两道算式结果是相等了,那算式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轻声地读一下每一道等式,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轻声读算式)生:第一道等式左边是65和45的和与30相乘,右边是65和45分别与30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师: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变化后,计算的结果是生(齐):相等的。师:是呀,带着这样的想法一起看看第二道等式。生:左边算式是110

5、和90的和与100相乘,右边算式是110和90分别与100相乘,再相加,结果一样。师:同学们,这两道等式左边的算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右边的算式先分别相乘再相加,改变了运算的顺序,结果却不变,这样的现象是巧合吗?生:不是!师:既然大家都这么肯定,那现在老师写一道算式,你能很快写出一道与它得数相等的算式吗?板书:(1510)4生:154104。(对应先前算式板书)师:结果究竟等不等?生1: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左边的算式计算结果等于100,右边的算式结果也等于100,所以相等。生2:我不用算也能发现它们相等。左边算式表示25个4,右边算式是15个4加上10个4,也是25个4,正好相等。师:哎!看来你们

6、还真发现了一些名堂。那具备这种规律的等式就这三个?生:无数个。师:口说无凭,下面就请每位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例子吧。要求先写两道符合这种规律的算式,再验证两边是否相等,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式子。(学生举例并小组交流)师:谁愿意将你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的第一个例子是(12)3=1323。师:怎样证明相等呢?生1:我是计算的,两个算式都等于9。生2:我写的是(10050)20=100205020,左边算式等于3000,右边算式也等于3000。师:这个例子计算起来要麻烦一些,能利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吗?生:左边算式表示150个20,右边算式是100个20加上50个20,正好也是150个2

7、0。师: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例子,但有限的时间不允许每个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例子,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假设我们班每人写的2个例子都不一样,咱们班35人,共70个例子,再加黑板上的4个例子,一共有了74个例子,举完了吗?生:没有!师:既然没有,那么如何保证猜想的正确呢?(学生面露困惑之色)数学上常用的方法是进行适当分类,例如,先在一位数范围内验证,再向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的范围拓展,还要重点看看“0”这个特例是否成立,这种验证方法能保证猜想的正确。另外,还可以用举反例的办法来验证,有没有哪位同学举出符合特征的算式却不相等的例子?生:没有!师:确实,凡是符合这样规律的两个式子结果

8、都是相等的。现在问题来了,都说有无数个这样的例子(在先前板书下面板书:),那如果非要你写出一个等式就能包含所有的例子,你会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生1:(ab)c=acbc。生2:(+)=+生3:(甲乙)丙甲丙乙丙师:这些方法都能概括我们发现的规律吗?(能)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师:数学上常用的是字母表达式【板书:acbc = (ab)c】,简洁明了,说起来就方便多了。这一规律还有个名字生: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师: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数学家们给这一规律起的名字叫乘法分配律。它还可以用图形语言表达

9、:(出示)师:想一想,乘法分配律中“分”、“配”、“律”体现在哪呢?归纳:c组(a+b)“分成”c个a加c个b;c个a加c个b“配成”c组(a+b);“律”即规律。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得到“乘法分配律”这个规律的。(归纳:猜想验证结论)三、回顾旧知,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1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师:其实说起乘法分配律,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二年级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142是怎么算的?你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 生:把14可以分成10和4,2个10 和2个4加起来正好是28,所以142=28。师:将这

10、种想法用等式表示出来就是142=10242,这样的想法不正符合我们刚学的乘法分配律吗?2、回顾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出示篮球场图片)师:怎样求出篮球场的周长?生1: 282152生2:(2815)2师:这两道算式自然是相等的【出示:282152=(2815)2】,你再仔细看看这道等式,想到了什么?生(齐):乘法分配律!师:看来,咱们数学学习前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告诉我们要扎扎实实地上好每节课。四、巩固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课件逐一出示)(42+35)2=42+351526+1514=()72(30+6)=2、出示:(208)5=师:感觉有些不一样了吧,你觉得可能

11、等于什么?生:255-85师:怎样才能确认呢? 生1:可以算一算。左边的算式等于60,右边的算式也等于60。 生2:也可以直接想,左边算式是12个5,右边算式是20个5减去8个5,也是12个5。 师:面对这道等式,回想我们刚学的乘法分配律,你能联想到什么?生:(a-b)c = ac - bc。(课件出示)师:这样的联想究竟对不对?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尝试着自己来研究吗?学生举例验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联想,我们将乘法分配律由“两个数的和”拓展到了“两个数的差”。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考。你还能联想到别的吗?(引导: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的和”换成“3个数的和”、“4个数的和”或“更多个数的和”,结果还会不会不变? 怎样验证?)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得到乘法分配律的?你学到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