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93中蔡思燕).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3496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93中蔡思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93中蔡思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93中蔡思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93中蔡思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学设计(93中蔡思燕).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九十三中学 蔡思燕【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积累文言重点词句,了解大意。2抓住“论战”,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抓住“论战”,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对于战争的“论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前684年,强大的齐国借口鲁国曾干涉它的内政之名向弱小的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长勺之战。看似毫无悬念的战争却以让人意外的结果落幕,这是为什么呢?请看出自史学名著左传的名篇曹刿论战。二、分组自主合作学习,疏通文义。检查: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又何间( )焉 2)小惠未徧( ) 3)小信未孚( ) 4)夫大国( ) 5)视其辙乱( ) 6)望其旗靡

2、( )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1)古今异义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大之狱( ) . 再而衰( ) 2)通假字 小惠未徧( ) 3)一词多义 又何间焉 (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衣食所安,弗敢加也( ) 必以信(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小信未孚( ) 4)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 公将鼓之( ) 3.说说下列重点句子如何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忠之属也。 6)夫战,勇气也。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彼竭我盈,故克

3、之。 三、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1、战前准备:请见、问战 2、战争过程:从战 3、战后总结:论战 四、每个阶段曹刿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请找出曹刿的语言一一进行分析。 1、第一阶段:战前准备: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请见原因,请见的必要性。 2)何以战?引出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取胜因素取决于大臣们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否定取胜因素取决于神灵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前两句肯定取胜因素取决于民心向背;后一句说明他除了重视战前准备,亦重视战中策略,并过渡到下文写战争。 小结:曹刿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这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2、第二阶段:战争过程

4、: 两个“未可”,两个“可矣”,指挥鲁军把握战机,战胜敌人。3、第三阶段:战后总结:曹刿针对“公问其故”总结取胜原因,一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反攻时机;二以“夫大国,难测也”为根据,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要选择“辙乱旗靡” 的追击时机。 五、分析人物形象 1、本文主要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对比。 2、分角色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体会曹刿、鲁庄公的性格特点。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组织语言。 例如: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明确: 曹刿 关心国家大事、深谋远虑、镇定沉着、果断从容、谨慎细心、有军事才能 鲁庄公 目光短浅、急躁冒进、虚心听取意见 六、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文中的“乡人”,你见到战后归来的曹刿你会说什么呢?2.、你觉得学了这篇课文后,对你在生活中、学习中有什么启发? 七、总结:本文的详略安排紧扣中心“论战”。 八、布置作业:以齐国大将的身份向齐国国君写一份战后失败原因总结书。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