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3561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反思.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之一就是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领悟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让他们自己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出题目跟内容有点“文不对题”,写了点地梅,也写了高原筑路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这个题目下要写高原筑路兵,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在他们充满疑问的时候,趁热打铁,给他们听了韩红的天路,简单介绍这首歌的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的建成给青藏两地带来的巨

2、大经济、社会效益。那我们的青藏铁路的建成就是一朝一夕的事吗?学生齐读第1段,给学生补充“生命禁区”“冻土封固”的资料,孩子们自己总结出雪域高原的恶劣的生存条件,为下文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打了基础。在6至12段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点地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点地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5段中,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高原筑路兵的感人故事,唤起他们心底最柔软的感动。16段,引导学生找点地梅与筑路兵的共同点。17段,引导学生谈谈对这段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备课时,感觉备课充分,但教学中,自我感觉预设与生成没有做到统一,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再次走进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