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0051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关于中央集权制度与君主专制的发展:中外朝制度:西汉汉武帝时形成“中朝”为决策机构,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为执行机构。汉初郡国并行。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评价)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

2、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宋元时期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由于他们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武力,往往发展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消弱了中央集权。宋初,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派出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

3、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这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科举制: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评价)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归纳: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