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741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教学重点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一、情境导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歌,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同学们一定知道的更多,请说说你最喜欢的山水诗名句。(生答) 真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啊。有这样一篇文章,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会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让我们一起去走进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二、解题,介

2、绍作者1、解题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 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古代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2、介绍陶弘景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颓(tu) 歇(xi) 鳞(ln) 与(y)(2)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及停顿。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3)学生个别读。(教师做适当点评)(4)学生齐读。(5)译读课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画出翻译过程中不理解的字词,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讨论之后仍然不能解决的字词小组归纳,派代表提问,全班讨论解决。重点词语解释:四时 歇 鳞 自 复 与重点句子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是欲界之仙都。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四、赏美点,悟情思(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

4、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明确:美。 (教师继续追问这个字出资文中哪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3)合作探究请你用“我从 句中读出了 美。作者从 角度写出了景物 的特点。”这样的句式在小组间交流。每个组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例如,甲可能选择动静的结合,乙可能选择视觉听觉的运用。示例:我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读出了山水相映之美。作者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先写山高“入云”,后写水清“见底”,山伟岸、水柔美,山静默,水灵动,共同构成了山水相映之美。”(生读课文,找句子,

5、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4)作者面对着如诗如画的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教师适时插入文章的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比肩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情。(5)再读课文现在,你就是作者陶弘景,站在美丽的江南,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放情歌颂山川之美,咱们再一次一起齐读答谢中书书。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跟随陶弘景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倾听他为谢征描绘美美丽的山水风光,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净和平和。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的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感染着我们,我们要学会用眼睛,用心灵,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 板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沉醉山水 自得之情美山水相映之色彩搭配之晨昏变化之动静相衬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