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上课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487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上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伯牙绝弦上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伯牙绝弦上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上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上课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等古典音乐和powerpoint。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流程】课前活动:生说出“清风徐徐”式

2、词语,小结。一、揭题引入1、板课题,指一名学生读。2、指导读“弦”。二、初读课文 1、明确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什么?(断句的停顿、读出抑扬顿挫)2、指名读,评价3、出示课件,师范读4、指导难读句子:(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出赞叹语气)(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出抑扬顿挫)5、集体读全文,师讲要求(1、声音响;2、节奏抑扬顿挫)。三、解题1、分别请教2学生“绝”、“伯牙绝弦”怎么解释?师小结学习方法:1、看注释;2、根据字面意思用我们常用的方式表达,就是变通。2、师:文章还有哪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生答)这里的绝弦意味什么?究竟是怎么一回

3、事?3、学生默读课文,运用上两种方法读懂文章。(用不同符号标出读懂的句子和不懂得句子。)4、师巡堂。四、再解绝弦(一)何为知音 1、检查学习情况(1)文中四个“善”字不同用法(分别指名说) A、“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可以理解为“善于”、“擅长”B、两个“善哉”表示赞叹。(2)、师:同样一个“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就不一样,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2、出示课件师:你从文章中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1) 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当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什么?于是你怎样赞叹?(2)出示课件,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过渡:伯牙

4、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既然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单只表现在高山、流水。那么,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你想象一下,他的琴声还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3、创设情景,生想象回答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练习(1)同桌互练 (2)师巡 (3)指名练习师:假如你现在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感受到这股清风了吗?你怎样赞叹?(师生配合完成)5、出示课件(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板书)。(二)、相遇知音1、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伯牙的故事: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摆酒宴饮,请伯牙去助兴。于是伯牙弹奏

5、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中所描写的红日、云霞、海浪等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他没想到,楚王听了曲子不喜欢,连连摇头。伯牙只好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谁知,这时,楚王君臣们已经喝的酩酊大醉,有的甚至在琴声中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艺术竟然被如此践踏,他心中产生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师:是呀,虽然听着无数,但是无人能真正听的懂伯牙的琴声,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赞曰: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也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赞曰:(引导学生用文中句子回答)2、可以想象伯牙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无奈、悲伤、苦闷)3、此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

6、,他渴望什么?(生:渴望找到知音)4、出示课件,感受知音相遇的喜悦,指名读。面对难得的知音,千言万语化作一句,伯牙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是呀,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齐读课文前四句,去感受他们相遇的快乐吧!4、出示课件,生齐读前4句.(三)、知音之死1、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多么想永远像高山和流水那样相伴相随,他们约定来年在老地方再次相会,一年后,伯牙满怀欣喜地乘着一叶扁舟而来,然而,当他来到去年相会的地方,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这正是:月有阴晴之圆缺,人有悲欢之离合。2、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7、。3、为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绝弦了呢?(他陷入绝望,这种绝望让他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就是:破琴绝弦。伯牙失去了唯一的一个知音,他万念俱灰,恨不得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4、生感悟读这句话。师:那一声琴碎,使得伯牙琴声终成绝响,但是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山水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虽是无“琴”却有“情”呀!(板书:琴 情)六、深悟绝弦1、师: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对这个故事曾经做过精彩生动的描写,文章还记载了,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最后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从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

8、江畔起愁云。此曲终身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出示课件,师配乐诵读)2、出示课件,学生配乐诵读全文。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从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七、回味绝弦1、欣赏名曲高山流水。师:后来世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同样动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这首优美的曲子,被列为中国十大名曲之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2、总结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古文真是简单而不简约呀!这就是我们祖国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板书: 伯牙绝弦 琴 情俞伯牙 钟子期知音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