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古代手工业.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678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中国古代手工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4课中国古代手工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4课中国古代手工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中国古代手工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中国古代手工业.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耕时代的手工业,2009年2月16日,学 海 导 航,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重点:1、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工艺成就 。 2、官私手工业的消长。,一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时代 (夏春秋末),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一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时代 (夏春秋末),青铜方斝(ji ) 商代后期,盛酒器。199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斝高43.4厘米,腹的四面饰饕餮纹。,寝鱼爵 商代晚期,温酒器或饮酒器。1984年河南安阳出土。,三羊

2、首铜尊 商代,盛酒器。重庆市巫山县出土。尊肩上饰三羊首和三长颈鸟首,器身饰以凸弦纹、夔纹、饕餮纹、云雷纹等。,兽面纹双面铜鼓 商代,打击乐器。1976年湖北崇阳出土。鼓高75.5厘米,重92.5公斤,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鼓。,司母辛觥 商代晚期,盛酒器。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青铜矛(商代),云雷纹矛 (商代山东益都出土),青铜镞(z )(箭头)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一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时代 (夏春秋末) 2、冶铁炼钢 工艺进步,块炼铁,生铁(铸铁)、块炼钢,春秋,灌钢法,南北朝,(北齐 宿铁刀),宿铁刀 犀利非常,能一刀劈断三十片金属甲片,一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

3、、青铜时代 (夏春秋末) 2、冶铁炼钢 工艺进步 燃料进步,木炭,煤,焦炭,春秋,汉 (北宋普遍),南宋末 (明普遍),二、衣被天下,1、丝织业 上古时 养蚕缫丝 丝织工艺的发展及“丝国”称号 唐:缂丝技艺(类似刺绣),西周后,汉代,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明中后期,部分地区的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素纱蝉衣,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该衣薄如蝉翼,重仅48克。,蛱蝶山茶花,莲塘乳鸭图,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蛱蝶山茶花和莲塘乳鸭图,是现存宋代缂丝中的杰出精品。,二、衣被天下,2、棉纺织业 棉花种植在内地的扩展 棉纺技术的革新,宋末元初,黄道婆,“捍

4、、弹、纺、织”,脚踏三锭纺车,二、衣被天下,2、棉纺织业 棉花种植在内地的扩展 棉纺技术的革新 棉纺织业中心的形成和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松江,明后期,棉布为什么能很快取代丝织品的主导地位?,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的发明和闻名于世的制陶工艺,新石器时代,彩、黑、白陶,彩陶壶,彩陶旋涡纹壶,黑陶高足杯(属于龙山文化,山东省安丘县出土),白陶鬶(属于龙山文化,饮器,1960年山东省潍坊市出土),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青瓷双系壶,东汉青瓷罐,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南北朝:白瓷,南北朝白瓷茶具,南北朝白瓷罐,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隋唐:工艺

5、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唐代邢窑白瓷执壶,隋朝白釉盘口瓶,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隋唐:工艺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唐代越窑青釉瓶,唐代越窑青瓷砚,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南北朝:白瓷 隋唐:工艺成熟,制瓷业成为 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南青北白”格局确定,唐三彩陶骆驼载乐俑,唐三彩陶骑马俑,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宋:“瓷都”景德镇 出现特色地方瓷窑,景德镇号称中国的“瓷都”,其烧瓷的历史始于南朝,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派遣官吏监督烧窑,产品充当贡瓷,从此便以“景德瓷”而闻名天下,在宋代时,产品即已远销海外。,宋代景德镇窑影青瓷碗,

6、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元:青花、釉里红,元代青花梅瓶,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明:斗彩、五彩瓷,斗彩寿桃花卉纹直口碗,明代正德五彩仕女纹罐,三、从烧陶到制瓷,2、制瓷业的发展 清:要求更精密 粉彩、珐琅彩,雍正官窑粉彩九桃盘,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雍正年间),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 演变 特点 内部生产关系调整:征役制 雇募制,西周明前期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7、手工业 主导地位,明中期始 日趋萎缩,资金、技术、人才、规模 (优) 产品、竞争、管理、效益 (缺),(经营方式),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2、私营手工业 产生:春秋战国 发展:明中叶 主导地位 经营方式 演变,唐以前 小作坊,明中后期 雇佣劳动关系,(唐宋以来 商品化加深),P18,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家庭手工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中叶后,占主导,从事商品生产,生产范围日益扩大,专业私营手工业,P19,直到明前期为止,一直占主导地位,产品由政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征役制,官营手工业,作用,发展情况,

8、产品特点,经营方式,经营形态,雇募制,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小作坊,雇佣关系,本目小结:,练习,1、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艺水平高的原因有 资金雄厚 实行规模经营 工匠富有经验 市场竞争的需要 A、 B、 C、 D、 2、官营手工业在劳动力的使用上经历了从征役制到雇佣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工匠们的反抗 D、官营手工业日益失去主导地位 3、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族小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 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 A、 B、 C、 D、,4、古代中国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

9、期应是在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5、中国古代下列冶金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冶炼生铁 灌钢法 用煤做燃料冶铁 用焦炭冶铁 A、 B、 C、 D、 6、元朝时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 A、苏州 B、杭州 C、南京 D、松江 7、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陶器的发明是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夏朝 D、商朝,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一位诗人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 翠色来。 材料二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关于瓷的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

10、白碗胜似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材料三 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中记载:内丘(邢窑窑址,今河北邢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请回答: 生活在唐代的人不可能 A、使用越窑的青瓷 B、使用内丘的白瓷 C、使用青花瓷器 D、使用灌钢法炼钢,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一位诗人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 翠色来。 材料二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关于瓷的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似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材料三 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中记载:内丘(邢窑窑址,今河北邢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唐朝形成成熟的青瓷和白瓷

11、烧制技术,青瓷以越窑的最为名贵,白瓷以邢窑最盛,在唐代,瓷器不仅供宫廷和贵族使用,也成为民间生活用品,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世代传习,文字的记载较 早。古代官方常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官营手工业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10、阅读下列材料

12、请回答: 古代手工业之所以出现技术世代传习,是因为 手工业市场狭小为了防止技术竞争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为了防止技术外传,A、 B、 C、 D、,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传承有何弊端?其难以推广的原因有哪些?,封闭性,原因:新技术不能服务于社会,应用范围小;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艺传承具有封闭性,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和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传承弊端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不利于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普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根据材料归纳),理科班用练习题,1、按时间顺序排列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开始用煤冶铁 灌钢法 冶炼生铁和钢 A B C D 2、我国用焦炭冶铁开始于 A西汉 B北宋 C南

13、宋 D明朝 3、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 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 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 4、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青铜铸造技术 2灌钢法 3用煤作燃料冶铁 4焦炭炼铁 A. 1234 B. 1324 C. 1342 D.214,理科班用练习题,5、缂丝技术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它出现的时间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6、明清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出现的新变化中正确的是 A、出现缂丝技艺 B、出现脚踏三绽纺车 C、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D、获得了“丝国”称号 7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 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