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心脏病与房颤.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758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心脏病与房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结构心脏病与房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结构心脏病与房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构心脏病与房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心脏病与房颤.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曾智,结构性心脏病定义,狭义:心脏或大血管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心脏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和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心梗后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及瘢痕心肌等 广义:除原发心电疾患和循环疾病外,任何心脏结构的异常,任何与心脏及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常见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我国发病率0.5%-1.2%(平均0.7%),每年出生新生儿患各种先心病12万-15万例,至2008年我国儿童及成人先心病约200余万例 瓣膜性心脏病:我国仍有约200多万瓣膜病患者,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其发病率约0.25% 心肌病:我国年发病率约5-10万人,以扩

2、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为主,结构性心脏病特点,心脏或大血管解剖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紊乱 心脏早期电重构及晚期结构重构 临床表现常以心功能不全为主 常合并心律失常,以房颤多见,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流行病学,Q.I. Wen-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5; 105: 283-287,1999-2001年,国内41家医院,共9297例房颤住院患者,约30%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流行病学,我国房颤患者中瓣膜性房颤占12.9%(JACC 2008) 常引起房颤的瓣膜病主要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流行病学,二尖瓣狭窄曾

3、经是西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房颤最常见的病因,国外文献报道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29%合并房颤;在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中合并房颤比例更高达40%-75%。 单纯二尖瓣反流患者合并房颤较二尖瓣狭窄少,约占16%,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仅5%合并房颤,流行病学,儿童先心病患者合并房颤少见,但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增加 先心病合并房颤最常见的病因为房间隔缺损,国内外文献报道房间隔缺损患者房颤发病率为10%-20%,流行病学,所有类型成人心肌病患者房颤发生率约15%-25%,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以及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房颤发生率24%,肥厚型心肌病中房颤发生率22% 心肌病合并房颤常提示预后不良,结

4、构性心脏病与房颤病因治疗,瓣膜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 二尖瓣关闭不全:经冠状静脉窦途径瓣环环缩术 经皮二尖瓣尖修复 主动脉瓣狭窄: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AV)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外科手术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病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冠状动静脉瘘栓塞术 镶嵌手术 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有效减少房颤发生,共纳入17项研究,3项经皮ASD封堵,14项外科ASD修补,比较术前、术后房颤患病率 房缺封堵术后短期(30天)及中期(30天-5年)房颤患病率降低

5、 OR=0.77,95%CI(0.63-0.95),Heart 2010,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病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 器械治疗:CRT、CRTD 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 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器械治疗:DDD、ICD 外科心肌切除、化学消融,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抗凝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华法林抗凝,INR目标值2.5 ,INR范围2-3 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心肌病 建议华法林抗凝,抗凝目标国内外无统一标准 瓣膜性心脏病 2008 ACCP指南,抗凝治疗-2008 ACCP指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房颤 与窦性心律相比,发生栓塞风险增加7倍 华法

6、林抗凝,INR目标值2.5 ,INR范围2-3 有效抗凝仍发生体循环栓塞,加用阿司匹林50-100 mg/d,或华法林抗凝,INR目标值3,INR范围2.5-3.5 拟行PBMV患者,TEE排除左房血栓,若存在左房血栓, INR3(2.5-3.5),待血栓消失再行手术,抗凝治疗-2008 ACCP指南,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 二尖瓣环钙化合并房颤 主动脉瓣及疾病 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经验抗凝,INR目标值2.5 INR范围2-3,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心室率控制,首选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 首选胺碘酮,控制不佳时考虑加用地高辛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颤,

7、首选胺碘酮,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节律控制,药物复律及窦律维持:首选胺碘酮 电复律:药物转律无效或者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的心力衰竭可直接同步电复律(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肝素抗凝) 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可增加成功率,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节律控制,CRRAFT研究提示,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节律控制可能优于室率控制,降低死亡率(Indian Heart J 2004) 单纯瓣膜修复或置换术后房颤自动转律(可能自动转律预测因素:左房内径45mm,房颤持续1年 )或电复律成功约60%,但1年维持率仅10%-15% 左房内径50mm、肺动脉压50mmHg、房颤持续时间大于2年提示复律困难,结构性心脏病与房

8、颤外科手术,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同时行Maze手术或其改良术式 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手术随访5月窦律维持率80%(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1997 );随访16月窦律维持率77%( Ann Thorac Surg 2010)随访3年窦律维持率77%(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2 ) 风湿性心脏病与退行性瓣膜病术后窦律维持效果相当( Ann Thorac Surg 2003 ) 国内报道术后平均随访20月窦律维持率82%(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0),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 房缺修补同

9、时行Maze手术或其改良术式 改良Maze 或Maze 手术,随访1年窦律维持率95.6%(Circulation 1998) Maze 手术,随访2年窦律维持率93.5%(Ann Thorac Surg 2006 ) 国内外研究少,且样本量小,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外科手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考虑外科心肌切除术同时行Maze手术或其改良术式,仅见个案报道,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 其余类型心肌病合并房颤,外科手术消融房颤未见文献报道,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瓣膜性心脏病 导管射频消融开展较少 选择外科瓣膜手术后择期行导管射频消融:环双肺静脉 电隔离术+各种辅助线消融术 国内报道术后平均随访

10、15月窦律维持率55.2%(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0) 未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随访26月,窦律维持率47%(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2010),导管消融 vs 外科手术,上海交通大学 随机对照研究 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 导管射频消融(Group A)49例:瓣膜置换术后6月行导管射频消融 外科手术消融(Group B) 50例:瓣膜置换与房颤消融同时进行 导管消融组房颤复发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消融组,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0,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导管射频

11、消融,先天性心脏病 穿刺房间隔环双肺静脉电隔离术 45例房缺合并房颤患者,平均随访15月,短期(3月)房颤复发率18%,远期(12月)复发率24%(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2008) 肥厚型心肌病 平均随访19月,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77%,永久性房颤消融成功率50%( Am J Cardiol 2007 );平均随访29月,房颤消融成功率67%( Europace 2010) 国内安贞医院报道6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9月,房颤均未复发 扩张型心肌病 射频消融术仅见个案报道,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小 结,1、结构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在总的房颤人群中约占20%,在房颤住院患者中约占30%,应引起重视 2、结构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更高,应更加积极抗凝治疗 3、结构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节律控制更加困难,在积极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同时,充分药物节律控制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外科手术消融房颤或介入导管射频消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