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船体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798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船体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8章船体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8章船体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章船体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船体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第一节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 设备 第二节 船舶堵漏,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2,第一节 船体水密装置与堵漏设备 船体水密结构和装置主要有水密横舱壁、双层底、双层壳、水密门、窗、水密舱盖及排水设备等。 一、水密舱壁上开口的关闭设备 1.防撞舱壁 不准开门、人孔、通风管道或任何其他开口。凡穿过防撞舱壁的管子应在首尖舱内侧的舱壁上设置并能在舱壁甲板上控制的闸阀。 2.水密舱壁上的水密门 无论是动力式还是手动式滑动水密门,均应能在船舶向任一舷横倾至15的情况下将门关闭

2、。 动力滑动水密门应既能从驾驶室遥控关闭,也能就地操纵。在控制位置应装设门所在位置指示器,并且在门关闭时发出声响报警。在主动力失灵时,动力、控制和指示器应能工作。每一动力操纵的滑动水密门应有一个独立的手动机械操纵装置,该装置应能从门的任一边用手开、关该门。 除所规定的航行中可以开启的门外,所有水密门在航行中应保持关闭。,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3,3.客船上的水密门 1)结构要求:每一动力滑动水密门,应为竖动式或横动式,动力系统独立。最大净开口宽度一般限制为1.2m。遥控操纵位置设在驾驶室内或舱壁甲板以上的手动操纵处。 2)在船舶正浮时的关门时间要求:手动机械装

3、置关门的时间应不超过90s;驾驶室集控室遥控关所用门的时间应不超过60s;遥控关单个门的时间应为:20s t 40s。 3)操作位置: 现场手动机械装置开、关门;驾驶室集控室集中遥控关所用门;舱壁甲板可到达之处用全周旋摇柄转动关门。 4)报警器:特别的声响警报器应在门开始移动前至少5s但不超过10s发出声响,且连续发声报警直至该门完全关闭。 5)信号显示:红灯表示门完全开启、绿灯表示门完全关闭、遥控关门时,以红灯闪烁表示关闭过程中。 6)客船分隔货舱水密舱壁上装设的水密门:可为铰链式、滚动式或滑动式,但不必是遥控的。不要求符合60s内关闭的要求。,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

4、置与堵漏,4,4.货船上的水密门和舱盖 1)保证内部开口水密完整性出入门和舱盖,应装设显示这些门或舱盖是开启还是关闭的设 施。这类门或舱 盖的使用应经值 班驾驶员批准。 2)门可以是铰链 的、滚动的或滑 动的门,但不应 是遥控操纵的。 此类门应在开航 前关妥,并应在 航行中保持关闭; 在港内开启的时 间和船舶离港前 关闭的时间应记 入航海日志中。,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5,二、船舶堵漏设备 (一)堵漏器材的种类及其应用 依据船舶的大小、类型及航行区域来配备。包括:堵漏毯、堵漏板、堵漏垫、堵漏盒、各种规格大小的木塞、螺丝钩、水泥、黄沙、木柱、木板、木锲等。使用时

5、应根据破洞大小、 部位、破损情况等灵活应用。 1.堵漏毯(又称堵漏席) 1)作用 是舷外堵漏的有效工具,适用于 舷外水线附近及以下船壳较平坦 和一般弯曲部位,不适合首尾弯 曲太大的部位。虽不能将船壳水 下破口完全堵严,但能大大减少 破口的进水量。 2)种类、结构特点与规格 (1)种类:有轻型和重型两种。,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6,(2)结构特点与规格 轻型堵漏毯:由三 层帆布缝制而成, 四周的帆布边缝有 麻绳以增加其强度, 毯的一面缝有油麻 绒,堵漏时应将有 麻绒的一面朝向破 口,靠水压将堵漏 毯压紧在船壳板上, 堵住破口。 重型堵漏毯:用钢 索编成网,四周镶

6、 有钢丝绳,网的两 面各贴一层厚帆布,每个方形钢索圈内垫以几层小块厚帆布,缝合在两层帆布中间。四周所镶的钢丝绳外面又镶着一条粗油麻绳,它以细麻绳缠扎在钢丝绳上,四角和上面装有眼环。 形状:呈方形,规格有22、2.52.5、33、3.53.5、44m2等。,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7,3)堵漏毯的使用方法 主要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菱形挂法,该种方法配合使用一根过底索一根管制索另加两根张索,主要适用于平直和一般弯曲处; 另一种是方形挂法,该方法配合使用二根过底索一根管制索及两根张索,主要适用于水线附近及水线下较平直船壳处。,菱形挂法,方形挂法,2019/3/12,

7、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8,2.堵漏板(三种) 1)螺杆折式(折叠式):船体内部进行堵漏,用以堵住直径在280mm以下的近似圆形破洞。由三块铁板铰接而成的堵漏板、撑架、螺杆和蝶形螺母等组成。在堵漏板的四周嵌有橡皮衬垫。 2)圆形折式:是从船体内部进行堵漏的一种简易型堵漏工具。由拉索、橡皮垫及由绞链连接而成的两块折式 铁板等组成。 3)方形:从舷外向内进行堵漏。由吊索、 拉索、铁板及橡皮垫等组成。,螺杆折式,圆形折式,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9,3.丁字型堵漏垫 使用时先把丁字型螺杆扳直, 从破洞舱内一边伸出后,再 恢复丁字型,旋紧螺母利用 木垫板把棕

8、垫压紧在破洞上。 适用于堵直径在300mm左右 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漏洞, 且该处卷边向外。 若漏洞有较大的向内卷边, 则应使用螺杆折式(折叠式) 堵漏板为宜。,丁字型堵漏垫,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0,4.堵漏盒(也称堵漏箱) 从船内进行堵漏,主要用于覆罩有较大向内卷边的洞口,或有一些小型突出物的船壳裂口,或以木塞、木楔塞漏后四周仍不规则的缝孔等。其结构为一只400mm 400mm面积、高为300mm的无盖铁盒,两侧装有拎攀,箱口四周嵌有橡皮垫。,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1,5.堵漏螺杆 主要有钩头螺杆(螺丝钩)、 “T”形固

9、定式及活动“T”形几 种。 1)钩头螺杆(螺丝钩):通常 用来堵塞形状不规则,又有 向外卷边而用木塞和木楔无 法堵住的漏洞。,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2,2)“T”形固定式螺杆:用于堵 船壳上的裂口,是从船内经 船壳裂口向外堵的一种工具。 3)活动“T”形螺杆:是一种从 船内经船壳裂口向外堵的工 具。,“T”形固定式螺杆 ,活动“T”形螺杆 ,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3,6.堵漏用支柱 支柱是堵漏时的支撑,长短根据需要配备。同时配有一定数量的垫木和垫板,以便分散应力。 1)伸缩型堵漏柱:由钢管或铁管制成,伸缩度一般在0.51.

10、2m。 2)木支柱:用松木或杉木制成,有圆形和方形,长度为46m。 7.木楔 用来衬垫支柱,一般长度为厚的56倍。衬垫时应两块尖端相对、上下叠起,为防止滑出可在两边用木钉钉住固定。,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4,8.其它堵漏器材 1)木塞:适中的近圆形破洞也可用大木塞从舷外塞住堵漏。操作方法是 首先在木塞两端 各旋上一个螺丝 环,环上各系一 根绳索,大端为 吊索,小端为拉 索,使用时用吊 索将木塞吊到破 洞处,再由船内 用带钩艇篙经破 洞钩入拉索拉紧 系牢。,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5,2)水泥、黄沙及促凝剂 应备500#或以上

11、的高强度水泥,洁净无杂物的粗粒黄砂,直径25mm以下的石子,促凝剂用苏打或水玻璃。 调拌时每50Kg水泥先用砂0.05m3、石子0.062m3搅拌,再加入溶化的促凝剂和23L淡水搅拌成浓浆。 促凝剂的用法是:苏打为水泥的2%6%、水玻璃为水泥的1%3.5%。 3)充气袋:有圆形和圆柱形等。使用时放在漏洞处,利用潜水空气泵充气膨胀堵住漏洞。袋上设安全阀,压力大时可利用其放气。 4)堵漏用工具:锤子、锯子、电钻、扳手、滑车及各种钉子、螺丝、铁丝等材料。,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6,二、堵漏器材的保管 1.应存放在规定地点(分开合理存放),专人保管(水手长),不能移

12、作他用。舱室外应有明显标志。 2.各种金属堵漏器材与部件,应 注意防止锈蚀。活动部分应经常 加油润滑,以保持灵活。 3.纤维材料制作的堵漏器材,如 堵漏毯、软垫、帆布和麻絮等, 应经常晾晒通风,保持干燥,不 使霉烂。 4.木质堵漏器材不要置于高温、 潮湿处。 5.橡胶填料不可遇油,也不宜置 于高温或潮湿处。 6.水泥要防潮,防止压实结块, 一般应每半年至一年更换一次;黄沙应保持清洁,防止被油污染。,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7,三、船舶漏损后的措施 1.应急措施 1)发出堵漏警报信号(两长一短声,连续一分钟),按应变 部署表要求立即采取堵漏行动。 2)停车并将漏

13、损部位置于下风。 3)迅速关闭水密门、窗和开口以防止进水的蔓延,开启全 部排水泵排水。 4)检查吃水和船舶倾斜的变化,掌握干舷和稳性等情况。 5)测定漏损部位。测定方法有:根据部位判断;根据横倾 斜方向判断;观察舷外四周有无油污泛出;静听各空气管 的排气;用榔头敲击相邻舱壁听其声音有无变化;自制简 易探测器(用刻有标记的一长竹杆和一直径0.51.0m并缝 上帆布的铁丝圈制成)在舷外水线下船壳板处移动时吸力情 况来判断等方法。 6)把救生艇放出舷外,以免横倾后不易放艇。 7)向上级机关报告、与附近港口以及过往船只保持联系, 以便救援。,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18

14、,2.进排水量以及进水压力的估算 1)进水量估算 破洞进水与破洞面积、破洞距水面的距离成正比。若进水舱与大气相通,则进水量可用下式估算: 式中:Q破洞每秒进水量(m3/s) 流量系数,取0.600.75,破口越大,系数取值越大;若不给值,则= 0.6。 F破洞面积(m2); H破洞中心至水面的距离(m); h破洞中心至舱内水面的距离(m)(当舱内水位高于破洞时;若舱内无水或破洞中心高于舱内水面时,h=0)。 2)排水量估算 船舶排水能力由排水管内径决定,一般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排水能力:q d/42 50 (t/h) 式中:d排水管内径(英寸),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

15、与堵漏,19,3)破口进水的静水与动水压力估算 (1)破口进水的静水压力 破口进水的静水压力和破洞面积及破口中心在水下的深度成正比。它可以由下列近似公式算出: F静=PS =hS = 1.025hS (t) 式中:h破洞在水线面下的深度(m)。 破洞处水密度 (t/m3取标准海水密度: 1.025); S破洞面积(m2) P破口中心处的水 压强(t/m2) F静破洞处静压力(t) 如F静最终以kgf计, 则F静=1025hS(kgf); 如F静以牛顿计算, 则F静=10055hS(N),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20,(2)破口进水的动压力 除了与破口截面积及破口

16、处在水线下的深度有关外,还与破口处的相对水流流速的平方称正比。 即:F动=SV2 式中V为破口处相对流速 (3)进水总压力 进水总压力为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之和。故进水后应尽快停车,使船停下来,以减少进水动压力,并转向,使破口处在下风,以减少波浪的作用。 如一个10cm10cm的破洞(面积为 100 cm2)在水下1m时,其进水静压力 约为 10.25kg。一个人在堵漏时能克 服6080kg的压力,则一个人就能把 该破洞堵住。破洞再大些或在水线下 更深时,可能就需要几个人的力量才 能堵住。如该10cm10cm的破洞在 船舶正前方,且船舶以10节速度前进, 则破口处的动水压力将达271.2KN,

17、如船舶不停下来,则很难堵漏。,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21,3.堵漏(应根据破损位置及破洞大小来采取不同的措施) 1)水线以下船壳破洞的堵法 水线以下直径小于76mm的小孔,可用吸水发胀的软木塞堵。孔大时,圆形和方形混用或用布包卷木塞。如要进一步水密,还可用麻丝填塞。 小于堵漏板的洞可用堵漏板堵住,大于堵漏板的 洞先用堵漏毯堵住,排水后再用水泥箱堵漏。其 方法是根据破洞大小,用木板制成型箱,先消除破口四周的油污,最好还在破口上敷设钢筋或粗铁丝网,再将型箱架设在破洞上,灌进调拌好的水泥浆。为防止水泥浆被渗进的水冲走,可在型箱侧壁上装一排水管,等水泥凝固后再把水管塞

18、住。,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22,水泥浆如需灌入浸水部位,应使用一漏斗和槽管,以免水泥浆被冲走。灌时要一面移动槽管下端,一面用铁条将水泥浆捣下去。槽管里要保持高于水面的水泥浆,以防海水浸入。 2)水线以上船壳破洞的堵法 水线以上破洞在 舷内舷外都可以 堵塞,但从外向 里堵比较可靠。 小的破洞,各种 堵漏器材均可使 用。如用木塞堵, 可使用吊索及拉 索由舷外堵塞。 大的破洞,可用 床垫和撑柱进行 撑堵。,床垫和撑柱,水下灌混凝土,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23,3)裂缝的堵法 裂缝不能直接用木塞打入,应先在裂缝两端钻小孔止裂,用麻丝

19、、破布或木塞将裂缝堵塞之后,再用螺丝旋入小孔堵塞。 4)其他堵漏方法 焊补;粘补:使用粘合剂用钢板粘补,先用汽油去污,粘合后静止固化,在2025时, 初步固化23小时, 10h左右基本固化。 4.船体加强 船舶进水后,不进 水一侧的舱壁压力 很大,为防舱壁被 压破和水的蔓延, 应用木柱等支撑物 对舱壁加以支撑加 强。支撑要点如下:,2019/3/12,第八章 船体上开口的水密装置与堵漏,24,1)支撑点的位置应位于距进水水位高度的1/2或1/32/3高度处,即水侧压力中点附近,撑脚应选择在船体的骨架处。 2)支撑点应加木垫以分散应力。 3)支柱与舱壁应尽可能保持垂直,用人字支撑法时,其合力应垂直于舱壁。支柱应结实,其横截面应不少于100mm100mm。支柱应用木楔打紧,并用马钉将其固定。 4)若舱壁已变形,不能用千斤顶进行矫正,以防破裂。 5.保持船体平衡 保持船体 平衡的方 法通常有 下列三种: 1)移载法 2)排出法 3)对称灌 注法:只 能在少量进水或紧急情况下使用,必须考虑船舶的稳性和储备浮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