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000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六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二十六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二十六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十六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六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第二十六章,引 言,预防疾病讲究工作策略,慎选预防措施。只有在正确的预防策略指导下,采用合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策略着眼全局,措施立足局部,二者密切相关。不考虑措施可行性所制定的策略,则策略会落空;而仅凭局部经验,缺少策略指导的措施,其效必甚微。,基本概念 策略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如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组织机构等。 措施 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步骤和计划。,目 录,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二节 疾病监测,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2、 制定策略的必要性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一、制定策略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既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着疾病流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没有一个适合于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通用的简单模式 有些疾病的流行具有迅速变化的特性 战略规划制定必须客观地考虑现有可利用的资源,寻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二、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一些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到基本控制 一些曾经基本上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 结核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3、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日益增多 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对传染病的防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国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压力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使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正在逐步上升。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糖尿病,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治呈现以下特点:,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城市 农村 年老 年轻化趋势,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 全世界每年有700万人死于意外伤害、中毒、自杀、精神疾病和暴力犯罪 包括伤害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将

4、由1990年的55%上升到2020年的73% 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5/10万,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我国的不安全因素及食源性危害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十分突出 作物和农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超标 环境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的污染,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老龄化 我国1999年进入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 目前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2%,并以年均3.32%的速度持续增长。2025年60岁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 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影响,也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

5、带来深刻的影响。,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三、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制定策略和措施的宏观思想 全球卫生策略与初级卫生保健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一)制定策略和措施的宏观思想 医学模式 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最佳服务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 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卫生保健服务 宏观流行病学的思想,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二)全球卫生策略与初级卫生保健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推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策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将作为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

6、性目标。,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具体内容: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安乐地死去 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1985年5月日内瓦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 WHO提出的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策略其 总目标: 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

7、康的公平程度 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初级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 采用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能接 受的方法,并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充分参 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 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 健形式。,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促进健康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宜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保健服务是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和提高

8、生活质量为目标,进行妇女、儿童和老人保健系统管理及计划生育指导。,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基本治疗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面向社会,通过设点、开设家庭病床、巡诊、转诊相结合,为社区提供及早有效的医疗服务。 社区康复 通过设立家庭床位或社区康复点、对丧失正常功能或残疾者,采取医学和社会综合措施,促使健康。,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三)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建国以来,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

9、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了预防为主的一贯原则,强调了全社会参与,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四、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一级预防 概念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基本原则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合理膳食,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一级预防内容 健康促进 通过创造促使健康的环境式人们避免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改变机体易感性,免于发病。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

10、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自我保健 个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环境保护和监测 旨在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环境符合卫生标准,避免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 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一级预防内容 健康保护 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如矿工采用湿式作业减少尘肺的发生,控制吸烟减少肺癌,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等。,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二级预防 概念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 方法 普查 早

11、期发现疾病的一种较全面的方法。 筛检 早期发现疾病主要的方法,但是否对 某个疾病开展筛检要考疾病虑筛检的原则。 定期健康检查 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伤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康复,心理康复,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主要措施有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图26-1 三级预防与疾病自然史的关系示意图,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二节 疾病监测 定 义 种 类 相关概念 用 途 内容与方法 疾病检测系统 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

12、 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第一节 疾病监测,一、疾病监测的定义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第二节 疾病监测,二、疾病监测的种类 传染病监测 WHO将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共6种国际监测的传染病 非传染病监测 包括出生缺陷、职业病、流产、吸烟 与健康等 症状监测 如建立发热门诊等 事件监测 如果在某地区某种药物销售量明显上升,则提示该地区有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流行,第二节 疾病监测,被动监测

13、 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 主动监测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三、相关概念,第二节 疾病监测,常规报告 指国家和地方的常规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免的。 哨点监测 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哨兵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第二节 疾病监测,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分布,这样确定的病例。 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 间接指标 个别情况下,监测的直接指标不

14、易获得,可采用其他指标作为间接指标,第二节 疾病监测,静态人群 在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和迁入的人群 动态人群 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如果有人口频繁迁出、迁入 疾病频率指标计算 静态人群采用平均人口数作分母 动态人群采用人时数做分母,第二节 疾病监测,四、用 途 定量估计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性 描述疾病自然史 发现疾病流行和暴发 描述疾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播散过程和范围 对于已消灭(消除)或正在消灭(消除)的传染病,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阻断。 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提供帮助 监视病原变化 评价干预的绩效 制定公共卫生计划,第二节 疾病监测,五、疾病监测的步骤和方法 信息资料的收集 资料

15、的整理和分析 监测信息的交流及其反馈 交流情报开发信息 评价对策,第二节 疾病监测,五、疾病监测的步骤和方法 1.信息资料的收集 发病报告、死亡登记资料 疾病流行及个案调查资料 病原和血清学监测资料 疾病在人、时、地的动态变化资料 社会学资料 人口学资料 气象学和生物学资料,第二节 疾病监测,2.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确定疾病自然史 发现疾病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确定疾病流行的薄弱环节 揭示不同地区人口构成、出生和死亡频率、婴幼儿及孕产妇的健康指标 描述不同疾病的发病水平和人群图像以及城乡居民的死亡谱 反映重点人群计划免疫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并对主要预防措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第二节 疾病

16、监测,3.监测信息的交流及其反馈 交流情报开发信息 评价对策,考核防制效果 对策是否正确 经济效益评价,第二节 疾病监测,六、疾病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工作,是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医院为现场开展工作,主要是对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以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第二节 疾病监测,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利用实验室方法对病原体或其它致病因素开展监测 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从宏观上监测主要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第二节 疾病监测,图26-2 监测系统,第二节 疾病监测,七、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监测系统数据的网络共享更加便捷 促进监测系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使数据更形象化 在线收集数据的应用 为卫生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 监测系统间的数据交流 向社区传递数据,第二节 疾病监测,图26-3 信息资源网络,第二节 疾病监测,结 语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本身的规律,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才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最终消灭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