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097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考情展望 1.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学会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知识点一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_和_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冷暖,干湿,跨度,波动上升,上升,小贴士: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知识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海岸线,沿海,积温,生长期,干旱,供水,降水量,不稳定性,知识点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 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_、防止森林

2、火灾。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公共交通工具,植树种草,考点一018 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1)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水汽、臭氧、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2)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

3、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1个示范例 (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 第(1)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冰川面积

4、比1972年的小,说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A项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和风力侵蚀都不能造成冰川面积减少。,第(2)题,“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意味着气候继续变暖,冰川进一步缩小,冰蚀作用不可能增强,也不可能使绿洲面积增大,A、B项错误。冰川作为陆地淡水资源(固体),面积缩小将导致该流域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恶性循环,C项正确。流域面积与地形地势有关,与冰川面积无关,D项错误。 【答案】 (1)A (2)C,1个对点练 1.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有( ) 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

5、臭氧层被破坏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毁林 A B C D,(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第(1)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川面积不断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所致。其成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毁林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第(2)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后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加剧。,【答案】 (1)D (2)A,考点二019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大

6、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具体分析如下:,2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运用“三定”的方法。具体如下: (1)以形定位判断半球 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为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判断所属热量带,(3)以雨定型确定气候类型,1个示范例 (2014浙江高考)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 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 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 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 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 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 度曲线图。读图,完成(1) (

7、2)题。,(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2)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第(1)题,该作物喜温(温度要求是20 )好湿,图中显示地月均温均低于20 ,只有7、8两月水分盈亏量为正值,因此,对该作物来说,地温度和水分条件都不适宜

8、;,地59月月均温高于20 ,但全年各月水分盈亏量均为负值,因此,对该作物来说,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综合上述分析,选项B说法正确。第(2)题,地虽然地处北纬29.7,但冬冷夏凉,最高月均温低于20 ,推测海拔高是主要原因,因此可能是高原和高山气候;地冬冷夏热,冬季气温低于0 ,全年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1)B (2)D,1个对点练 2.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乙地(40N,116E)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9、,温带季风气候,(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析】 第(1)题,甲地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 ,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可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 ,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 【答案】 (1)D (2)B,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1)确定纵轴和横轴表示内容:图中横轴表示

10、月份,纵轴分别表示降水量和气温,图中气温和降水的对应关系是雨热同期。 (2)读数值:气温变化曲线图中主要看气温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值大小及所在月份,如甲地最高、最低温分别为27 、6 ,分别出现在8月份、1月份;乙地最高、最低温分别为15 、2.5 ,分别出现在6月份、1月份;同理,降水柱状图中主要看降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值大小及其所在月份。,(3)析变化:根据曲线斜率的大小或气温极大值和极小值,判读气温的年较差,如图中甲地年较差大于乙地;结合柱状图的高低或降水月极大值和极小值,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多少,如图中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均大。 (4)找原因: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气温特点形成的原因,可

11、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结合影响因素分析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可主要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 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 C年降水量甲比乙少 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多 (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C甲海拔比乙低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解析】 第(1)题,甲、乙两地都是地中海气候,读取图中降水量数据(注意坐标

12、轴中的数值不同)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甲地。第(2)题,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大气环流状态相同,即夏季都受副高控制、冬季都受西南风影响;但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山地背风坡、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故降水量有较大差异。 【答案】 (1)C (2)D,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3 900年 B6 500年 C8 100年 D1万年 2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 A冷干 B温干 C温湿 D热干,【解析】 青海湖为咸水湖,湖面水位因蒸发

13、而下降导致盐度变大,其盐度最高时应是其水位最低时,从图中看应是距今8 100年左右。而湖泊盐分最低时,应是湖泊水量最大时,此时段说明入湖水量较大,其气候特征应表现为降水增多。 【答案】 1.C 2.C,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终年积雪的下限)下降 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 B C D,【解析】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山顶部分积雪融化,雪线上升。东海因水温升高可能会出现南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全球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形势发生变化,灾害性天气出现频

14、繁。 【答案】 A,读“气候资料图”,完成45题。,丙 丁 4下列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全年高温多雨 B乙全年炎热干燥,C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5下列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乙主要是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丙主要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D丁主要是全年受西风的影响,【解析】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判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进而根据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判断各选项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

15、】 4.C 5.A,6下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其成因分别是_;_。 (2)图中、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 (3)、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的成因、分布等。根据轮廓特点可判断两个大洲分别为大洋洲和南美洲。地位于25S35S的大陆东岸,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两地同位于西风带,但由于地形的阻挡,差别较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虽然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相差悬殊,从大气环流上看,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地形上看,地位于大分水岭迎风坡,平地狭小,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上,面积广阔。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地形的阻挡,(3)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处于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