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8175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中国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中国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亲,该文档总共1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ppt(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航空发展 现状与趋势,引子,中国古代有大量与航空有关的发明创造 魏源1843年海国图志介绍过西方气球 咸丰五年(1855)上海墨海书店博物新编介绍氢气球和降落伞 陈其元1871年在庸间斋笔记介绍普法战争气球 吴友如创作履险如夷和天上行舟等航空绘画 华衡芳1887年自制氢气球试放成功 国内1901年出现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飞机考 外国人19011902年在上海气球飞行表演 环龙1911年1月10日携飞机上海进行三次表演观众数万 他本人不幸在5月6日失事身亡。,张之洞购买日本气球,清政府成立气球队 1908年气球队参加了太湖秋操 1894-1899谢缵泰设计中国号(CHINA)飞艇 余昆1910

2、年初制成一艘飞艇,试飞成功 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自制飞机成功 1910年谭根在美国研制成功水上飞机 1910年8月北京南宛成立飞机制造厂 1911年4月秦国镛在北京进行飞行表演 1913年潘世忠在南宛设计制造飞机并试飞成功 1913年出现第一个正规航空学院南宛航校,国民政府时期: 1918年,成立海军飞机工程处(即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巴玉藻任主任 1920年,广东飞机制造厂建立 1927年,创建上海虹桥航空工厂 1934年,国民政府和美国建立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 1935年,意大利与国民政府在南昌合办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41年,筹建了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在1928年前,中国各

3、地方购买的外国飞机有3000多架,抗战八年进口的飞机达2351架。据统计,1949年以前的40年间,中国生产的各种飞机大约600700架,而大部分是组装或仿制的。自己设计制造的虽然很少,但这些个人的或飞机工厂设计制造活动是很难能可贵的,有些飞机可与国外的同类飞机相媲美,有的还超过了国外飞机,显示了中国设计师的水平和天才。,从清政府于1910年在北京南苑设厂制造飞机到1949年的40年间,中国没有建立起可以称为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当时中国使用的各类飞机基本上均系从国外购买。中国航空工业得不到发展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没有支持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业;二、航空教育和航空研究薄弱制约了航

4、空工业的发展;三、政府重视不够,没有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动力;四、政府腐败加上战乱不断,客观上也影响到民族工业包括航空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旧中国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留下来的遗产只有一批航空技术人才。,主要内容,新中国航空科研生产体系 各种飞机研制与生产 大型民航机的曲折历程 未来中国航空发展趋势,新中国航空科研生产体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空军成立 在解放战争进行中,便开始接收工作,到1949年10月,共接收各类航空人员231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人;飞机113架,发动机1278台,其他航空器材物资40918吨,机场40个,工厂12

5、个。沈阳5个小厂开始修理飞机。,1950年2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向中央报告 1950年3月重工业部设立航空、汽车工业筹备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1年4月17日中央军委政务院发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18日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 1951年10月中苏达成援建航空工业协议。,1951年开始大规模兴建改建六个重点厂: 沈阳飞机厂(112厂) 修理歼击机 沈阳发动机厂(410厂) 相应发动机 哈尔滨飞机厂(122厂) 修理轰炸机 哈尔滨发动机厂(120厂) 相应发动机 南昌飞机厂(320厂) 修理教练机 株洲发动机厂(331厂) 相应发动机,与此同时开始兴建航空辅机厂。 到19

6、52年,全行业共有: 航空工厂13个 基本建设设计院1个 学校12所 职工共计3万人。 到1953年,共修理飞机 829架,发动机 3989台,1953年中苏签订援助建设141个重点项目,以后增加到156项,其中航空工业13项。 首先建设的有:南昌飞机厂和株洲发动机厂;沈阳飞机厂和沈阳发动机厂,分别研制教练机、喷气歼击机和相应发动机。一五计划要求1955年仿制成功雅克18,1957年仿制成功米格15。1954年7月11日,雅克18仿制成功(初教五)。1956年7月19日,米格17仿制成功(歼五),标志着中国也进入了喷气时代。1957年南昌飞机厂仿制安-2(运五)取得成功,1958年自行设计的歼

7、教1喷气教练机试飞成功。,二五期间又兴建了一批航空企业,其中主机厂有1960年建成的: 西安飞机厂(172厂) 西安发动机厂(430厂) 成都飞机厂(132厂) 成都发动机厂(420厂) 1963年国家决定成立航空工业部(三机部),三五期间开始大规模兴建三线基地: 贵州安顺一带的0一一基地; 主机厂:云马飞机制造厂 双阳飞机制造厂 陕西汉中的0一二基地: 主机厂:陕西飞机制造厂(182厂),其他陆续建成的主机厂有: 上海飞机制造厂,1950年 昌河飞机制造厂,1965年景德镇 宏图飞机制造厂,1970年荆门 石家庄飞机制造厂,1970年 常州飞机制造厂,1980年,1982年 5月25日,第三

8、机械工业部正式改为航空工业部 1988年7月5日,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合并,新的航空航天工业部在北京成立。林宗棠任部长。 1993年6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航空航天部分成两大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成立。朱育理任总经理。 1999年7月11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分成两大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各种飞机的研制生产,战斗机(歼击机) 轰炸机 强击机 运输机 直升机,战斗机,歼5:第一种成批生产的喷气战斗机 112厂,仿制苏米格17,1145km/h 1956年首次试飞, 1959年停产,共计生产767架。 歼5甲:全天候拦截歼击机,生产12

9、7架。 (米格17是苏联1949年产品,算时间相差7年),歼6: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 仿制苏联米格-19C(1952年末首飞) 1960年12月开始试制,1963年9月试飞 1985年停产,各种改型共生产4000余架 其中基本型3240架。 主要由112厂试制生产,0一一基地也于1970年后试制。,歼6改型: 歼6I:提高升限截击型,12架; 歼6II:提高高空性能,对付侦察机,2架 歼6III:机动型改型,1970年投产,412架 歼6新III:机动与起降,1975年,5架 歼6IV:夜间型,7架 歼6甲:最早仿制型,1958年,66架 歼6乙:1958年320厂仿制,昼夜型,19架 歼教6:

10、1966开始试制,1984停产,615架 歼侦6:侦察型,1970年,133架,歼6出口巴基斯坦,歼6III,歼6IV,歼7型高空高速战斗机: 1961年商谈仿制协议,米格-21, 1963年组装第一架飞机。1966年试飞 1970年由112厂转132厂生产和改进。 有各种改型,目前还在发展。 共计生产约800余架。,歼7改型 歼7I:1969年首飞,100多架,82年停产 歼7II:昼间型,78年首飞,约400架 歼7III:全天候型,84年首飞,87定型 歼7A:埃及出口型,82年交付40架 歼7B:约丹出口型,82年交付20架 歼7IIA:英国火控设备 歼7M:约丹出口型,英国引进设备,

11、歼7基本型,歼7,歼7III,歼7MG,歼7IV,歼7-III,歼7-I,歼7-II,歼7M,歼7MG,歼7PG-巴基斯坦,歼7MF,歼7FS,歼8高空高速歼击机,空战、防空、制空权 以F-14、F-104等为目标,攻击B-58 解决歼7作战火力与起降性能、作战半径 1965年开始研制,1969年首次试飞 由沈阳112厂和601所共同研制 相当于国外的第二代战斗机,歼8改型: 歼8基本型:白天型,1987年停产 歼8I型:全天候型,加装雷达 歼8II型:两侧进气,机载设备大改 发动机改用涡喷13A,歼8,歼8,歼8-IIM,歼8-II,歼8-II,歼9型: 601所和112厂研制, 1964年

12、10月提出研制; 1970年转入成都611所;1980年停止。 轻型,双25指标,强调空战和截击 带鸭式翼,主翼三角翼,两侧进气。,歼9模型,歼10: 变后掠翼歼击机方案,歼11:歼6的后继机 强调机动性能好,1969年提出计划 机头呈圆锥形,两侧进气,单发动机 正常起飞重量87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0-2.2 2门机炮和2枚空对空导弹 1980年下马,未完成研制,歼11三面图,歼12型 低空机动性好,短距起降,维护简单 1969年决定试制,320厂承担 1970年12月26日首次试飞 最大起飞重量仅5295千克 有5架进行了试飞 由于性能不佳,1978年决定停止研制,歼12,歼12,歼

13、13型 1971年开始酝酿,歼6后继机,高性能 由于发动机、机载设备等问题,加之空军装备计划调整以及缩短新机研制战线等原因,1981年停止试制。只进行了一些外形、材料方面的试验。,FC-1“枭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军引进美国的F-16,一方面与中国合作,研制一种低档配置且较为先进的战斗机。为此,巴方生产歼-7M的132厂提出,共同在歼-7M的基础上研制新战斗机。巴方将此定名为“佩刀”方案,中方定为歼-7CP(超七)。2003年8月25日该机首次试飞,引进国内外强烈关注。,FC-1 “枭龙”,FC-1 “枭龙”,FC-1 “枭龙”,新歼10和新歼11 参照国外主力战斗机高低搭配原

14、则,与国外合作研制两种具有第三代或第三代半的主力战斗机。二者将成为中国21世纪初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分别由132厂和112厂承担。,传说中的J-10歼击机(网上资料),传说中的J-10歼击机,新歼11,苏-27,中国购买的苏-27,研制过的其他战斗机 东风104/107:1958年112厂提出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9年图纸全部发出,当年8月停止试制; 东风113:哈军工1958年提出的双二五战斗机,1961年停止。,东风113三面图,强击机,强5:超音速强击机 320厂1958年开始研制 1965年6月4日首次试飞成功。 在歼6基础上,后半机身不变,前机身改为锥形,两侧进气。发动机采

15、用2台。 共计生产约667架,强5改型: 强5甲:1970年提出研制任务,核弹载机,主要改进航程短的问题。79年停止。 强5乙:1969年海军鱼雷攻击机,由于机载设备不配套,1979年停止研制。 强5I:1976年研制,加大航程型,54架 强5IA:又进行四项改进。 强5II:1979年引进国外机载设备,特别是全向警告雷达系统。 强5III:巴基斯坦外贸型。,强5,强5,强5,“飞豹” FBC-1“飞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又名 “歼轰7”,飞豹的设计单位是西安飞机设计所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它的主要作战设计性能是进行战役纵深攻击、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飞豹”的前期

16、研制工作于1973年开始,原型机于1988年12月14日首飞。1998年11月中国珠海举办的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飞豹”首次亮相,并进行了飞行表演,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该机采用正常式串列双座布局,常规半硬壳式蜂腰形机身,尾部装有腹鳍。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单翼。该机在前机身右下侧装一门23毫米双管机炮,具有很强的挂装能力,可挂装空空导弹、空舰导弹、火箭发射器、炸弹等武器,并配有先进的机载火控系统。,“飞豹”,“飞豹”,“飞豹”,轰炸机,轰5: 122厂1963年开始试制,原型为苏伊尔28轻型轰炸机(1948年产品) 1966年首次试飞 1984年为止共计生产507架 基本型:1984年停止生产

17、,共278架 鱼雷型:交付海军35架 特种型:核武器载机,1967年试制 侦察型:1970年试制,8架 教练型:1983年停止生产,共计186架,轰5,轰6: 1958年引进仿制苏图-16中型轰炸机 先由122厂试制,1963年转西安172厂 组装机1959年试飞 172厂研制的轰6于1968年首次试飞 截止到1986年共计生产140余架。 改型有:轰6甲、轰6I、轰6丁,轰6,轰6,轰6加油机给歼8加油,远程轰炸机设想: 1970年空军提出研制远程轰炸机, 由西安603所承担设计任务 战略使用为主,战术使用为辅 四台发动机,起飞重量163吨 最大载弹量15吨,航程11000千米。 未能研制下

18、去。,远程轰炸机三面图,水轰5; 605年和122厂联合研制的水上反潜机 1968年下达任务 1973年试飞用原型机组装完成 1975年首次下水 1976年4月3日首次试飞 共产生7架,20世纪80年代末不了了之,水轰5,水轰5,运输机,运5: 1957年由320厂仿制成功,苏制安-2,属于1947年产品。 320厂共生产700余架,1970年转到石家庄飞机制造厂,又生产215架。 双翼,活塞发动机,农林机。目前还在使用。最大起飞重量5500千克。,运5,运6: 1965年计划仿制,由320厂承担 原型机伊尔-14(1952年)小型客机,载客24人。采用活塞发动机。 改进后可载32人,大致相当

19、于1935年的DC-3。后停止。,运7: 1966年决定研制,由172厂承担 原型机为苏制安-24(1958),涡桨式 原型机于1970年12月首次试飞 1982年设计定型,1984年改装 1986年投入中国航线。最大载60人。 几种改型生产交付100余架,Y7-100,Y7-200,运8 1969年由172厂试制,1974年首飞 后转入陕西飞机制造厂(汉中182厂) 1980年批准设计定型 最大起飞重量61吨 以苏安-12为原准机(1956年) 有多种改型,曾出口多个国家。,Y8,Y8,运9 1969年提出研制任务, 大型运输机,四喷气发动机 可运输两个加强连,350人 最大起飞重量228吨

20、,航程8000千米 1971年中断研制,运-9模型,运10 1970年研制,上海飞机制造厂 以波音707为原准机 1980年9月26日试飞成功 到1984年共飞行107个起落,155小时 飞到拉萨、哈尔滨、昆明、广州、新疆 各种原因下马,与使用MD-82也有关系,Y-10,Y-10,运-10,运11 122厂自行研制,活塞动力 1974年提出研制任务 1975年首次试飞,1977年设计定型 生产27架 最大起飞重量3500千克 主要用于农林服务,Y-11,运12 运11的涡桨改进型 1982年7月首次试飞 先后获得英、美试航证 客机型可载17人,出口100余架。 在国际市场上看好。多种改型,Y

21、-12,出口Y-12,运-12,“新舟”60是西公司继Y-7之后研制生产的新一代双发涡轮螺桨客货运输机。1988年批准立项并着手研制,1991年完成图纸设计,随后投入试制。01架适航试验机于1993年12月26日首飞上天,一年半后开始适航试飞,于1998年5月取得中国适航合格证。1999年9月,“新舟”60开始在长安航空公司投入运营。52座。,新舟60,中巴ERJ-145(2003),中巴ERJ-145(2003首飞),ARJ21涡扇支线客机 2000年批准立项 80座,可扩展到100座,美国GE发动机 2005年首飞,2006年投入运营,ARJ21(2000年立项),直升机,直5 122厂生

22、产,1956年开始试制,苏制米-4 有基本型、客机型、林业型、救护型、航测型等多种改型。 共计生产545架,直-5,直-5,直6 大致为直5的涡轴型 1966年开始试制 1969年12月试飞成功 1970年转产景德镇、常州等地 共生产不到20架,直-6,直7 602所设计,122厂研制,1966年 可载一个加强排,载重4500千克,航程600千米,起飞重量1440千克 1979年停止研制,直8 372厂研制,原准机为法国超黄蜂 测绘仿制,主要用于舰载导弹试验 1976年下达任务 1985年12月第二架首飞机成功 据称共生产了17架 1997年停产,直-8,直-8,直9 122厂引进法国SA36

23、5N海豚,1980年 1982年引进组装型试飞成功 国产化工作经10年基本完成 1990年协议签订的50架全部生产完毕 有:直-9A(国产化型)、直-9B(驻港部队)、直-9通讯型、直-9炮兵校射型、直-9电子干扰型、直-9舰载型、直-9(反坦克型)。生产了100余架。,直-9,直-9,直-9C,直11 直-11是是国直升机行业从引进专利、模仿生产开始走向自主设计与研发的第一个产品,该机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共同开发,属于军民通用的多用途直升机,能执行军事、民用的多种任务。该机1989年立项,1992年开始全面研制,1994年12月首飞。,直-11,直-11,其他飞机,7

24、01直升机 松花江一号,122厂,1948年 北京一号,北航,1958年 首都一号,首都机械厂,1958年 沈疆一号,沈航等,1985年 延安一号,西工大,1958年 黑龙江一号,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1958 沈航一号,沈航,1958年 红旗一号,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958 飞龙一号,上海飞机制造厂,1958年 太谷一号,山西太谷机械厂,1958年,50年成就,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绩。1989年与1952年相比,职工人数为当时的17.2倍,金属切削机床为28.9倍,建筑面积为36倍,累计投资为302倍,工业总产值为118.6倍,实现

25、利润为123.9倍,生产各类飞机27种60型,共13000余架,发动机5万多台,导弹1万4千多发。,中国航空与世界的差距,民航使用的干线飞机无一中国造 战斗机大量装备的仍属国外第二代 轰炸机缺少战略型,战术型仍相当落后 专用预警机尚在研制之中 其他军用机品种明显不全 航空发动机技术差距十分明显 机载电子设备还相当落后 通用航空重视不够,应用差距很大,航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航空科研与试验水平低制约了型号研制 基础工业包括材料和加工技术不能满足 对航空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关注较少 航空科研生产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 长期造成的依赖进口状态未能根本改变 型号研制与技术发展的延续性很差 过多的干预使型号研制

26、未能按科学规律 几个航空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重视不够,中国民机发展的若干问题,领导人的关心: 毛泽东“上海要造飞机”,周恩来“要坐中国自己造的飞机”。邓小平1979年说:“三机部应军民并举,既要努力搞军用飞机,也要搞民用飞机。自己生产民航机,可以少用外汇去买国外飞机为什么自己不加紧制造。”。他后来还多次指出,“今后国内航线要统统使用国产飞机。”,1982年赵紫阳指出:“关于国内航线使用民用飞机,由国内自己制造要作为国策定下来。”胡耀邦在1984年指出:“这种事(指民用飞机)必须狠狠抓。如果80年代仍然上不去冲不破就太不象话了。”1984年11月23日,在李鹏主持的关于加速发展国产民用飞机问题会议

27、的纪要中指出:“加速发展国产民用飞机问题,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我们这样大的国家,不能只靠买国外飞机搞民航。发展国产民用飞机是要花钱的,但非干不可。”,关于运10下马的原因,政治原因:四人帮的产物? 用户原因:民航态度不积极; 先天原因:论证不够、能力不足; 业内原因:三机部只是业务指导; 经济环境:经济调整; 技术原因:耗油、超重、成本、安全、维修 经费原因:国家计委不愿投资; 国际原因:国外用合作引诱意欲挤跨,20世纪80年代后期,干线支线之争 仿制自制之争 波音麦道之争 市场问题之争(面向国际还是国内) 起点高低之争 MD80与MD90(麦道大员:我们选择与上海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搞垮中国的

28、运10 )。财富杂志声称:“因为上海搞过运10,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10,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20世纪90年代,航空腾飞计划 三步走战略:MD82/90、合作支线、自行研制 中韩合作、中新合作、中法新合作 第一步前期到1995年基本完成,第二步艰难 AE100计划:1996年签约,1998年中止 原因:空客亚洲公司无权代表空客签约, 100座市场前景不好,空客无力搞 中国在两条战线上损失数十亿,外电评论,九六年那笔大宗订货救活了濒临破产的Airbus公司。Airbus缓过气来却将AE100项目搞垮。,不确定的21世纪初,1993年5月21日,朱镕基表示:“中国政府将集中财力、

29、物力优先发展民用航空,把民用航空放在仅次于铁路的地位。” 2002年李鹏参加北航50周年校庆说:“我感到遗憾的就是,我们中国现在还不能制造大型的客机。” 2003年温家宝视察北航时指出: 2003年底,干线飞机论证工作开始。 下面的意见仍然不能统一,未来不确定。,大致规划,一种是搞150-180座的客机,相当于波音737;另一种是230-280座的客机,相当于波音767。有关部门已向国务院提交一个报告。怎么搞现在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我为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另外一种就是与波音或者空客等大公司合作进行研究制造。,一则有趣的报道,在2003年9月的“21世纪航空和中国经济”高峰论坛

30、的论坛上,一边是中国业界人士和专家在呼吁中国发展自己的民机工业,另一边是波音、空客、GE这样的国际航空业巨头极力推销自己的最新产品,同时鼓吹自己和中国的合作是多么的愉快和成功。(中国青年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高倬显然有些激动。他说,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民机工业,就不能算民航强国。这句话所指,显然是国家“要在20年内由民航大国变成民航强国”的战略蓝图。“我们也尝试了国际合作生产民机的模式,但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主动权,产品不具备持续竞争力,还被限制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市场空间内。我们曾尝试与国外合作研制民机,也是无果而终,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没有主动权,处处受制于人。”刘高倬说,合

31、作之路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中国民机发展的途径。,几点思考,要不要搞民用客机? 先搞支线还是先搞干线? 是自力更生还是国际合作? 是先搞预先研究还是以型号带科研? 干线飞机的赢亏平衡点究竟是多少? 是立足国内市场还是而向国外? 航空工业能不能进行保护? 经费问题如何筹措?,中国航空与中国航天的比较,中国航天由于历史原因被迫自力更生 中国航天发展的思路十分明确导弹 用户单一,干扰相对较少 院所厂合一的体制,有利于协同配合 战略威慑价值更大,政府高度重视 在一定发展阶段,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相关技术领域的限制,航天器差距较大,中国航空的发展趋势,航空技术也属高技术普遍达成共识 政府高度重视航空技术的发展 战斗机将很快达到国外第三代水平 军用飞机的谱系将日益完善 喷气支线客机(ARJ-21 78-85)2006年 喷气干线客机正在论证之中 航空科研生产体制正酝酿大规模调整,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