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8352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整理,1、耕作方式,商周时代: 井田制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 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国家授田,农民赋役,主要形式: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特点: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民 , 农民占有土地较少,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破坏 土地兼并,使无数小农破产 民众暴动提出“平均”口号,代表了民众要求,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汉代:牛耕和铁制农具普及全国 东汉:耦犁(二牛抬杠)和一牛

2、挽犁 唐代:曲辕犁,6、土地制度,演变,影响,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耕耙耱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以后出现两熟制、三熟制,4、灌溉和水利: 水利工程:大禹治水;战国郑国渠、都江堰;秦朝灵渠;王景治黄河;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大运河 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5、动力:人力操作畜力自然力牵引,疑难点突破,刀耕火种,刀耕火种: 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

3、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耕作方式的进步,返回,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返回,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汉代的犁和犁壁,返回,犁壁,犁评,犁箭,犁铲,唐朝的曲辕犁,返回,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返回,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

4、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大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隋朝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元朝定都北京(当时称大都),自公元1283年起以10年时间先后挖通济州河、会通河,并建设闸坝,渠化河道,航程缩短为1,794公里。就是今大运河的前身。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至

5、北京,流经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八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返回,翻车的模型,唐朝筒车复原图,宋代高转筒车复原图,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返回,疑难突破,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条件 (1)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生产工具因素:铁器、牛耕的普及,灌溉工具的改进,是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 (3)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4)封建政府扶植:

6、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3、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影响 (1)积极方面: 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消极方面: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7、济形态。 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奴隶主贵族 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君主土地私有制,土地高度集中,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三、土地兼并,(1)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

8、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3)如何解决?,开明政治家的改革:抑制兼并;如:结果?,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土地;如:,(4)土地兼并问题为什么不能从根本得以解决?,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古代中国社会的赋役制度与土地兼并问题:,徭役 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田赋,地租,土地兼并,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推翻,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耕作方式来

9、看: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汉代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发明曲辕犁之后,中国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2、从经营方式来看: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从土地所有制来看: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4、从生产技术来看: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特色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10、,四、古代中国社会中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1)促进: 统治者重视,以农为本; 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水利事业的兴修;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2)阻碍: 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沉重;(“泰半之赋”)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 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方式,不利技术改进; 旱、涝等自然灾害。,【内容标准】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Made in China”,一、古代手工业的类型,(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发

11、展历程: (1)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官府手工业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打破官府手工业垄断局面。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将一些最有利可图的部门收归官办。 2、地位: (1)在封建社会时期占主导地位; (2)很多行业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3、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生产规模大; ( 2)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大多生产精良产品; (3)这些产品主要供给军队、官府、贵族消费,不在市场流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方式与生产目的:,家庭手工业: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民营手工业:供民间消费。,2、发展历

12、程: 春秋战国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遭摧残隋唐恢复 两宋以后艰难发展,3、重要成就:,唐: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自家庭农妇之手 两宋:除纺织品,日常用具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黄道婆改进推广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纺织、制瓷、冶炼民营超越官营,占据主导 花楼机 资本主义萌芽,(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4、艰难发展的原因 (1)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比重 (自给自足),阻碍其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4)封建社会动荡的冲击。,政府直接 经营、集中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 副业,武器等军用品、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民间消费品,在市场 流通,自己消费和交税

13、;剩余出售,不在市场 流通,剩余部分 出售,艰难经营 后来居上,历史悠久 素称发达,古代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对比,较大比重 稳定发展,官营手工业,民 间 手 工 业,明朝中后期,规模扩大,出现手工工场,出现了雇佣关系,历史作用: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大,不利新技术推广,历史作用:一方面巩固了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并在明朝中后期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古代田庄经济:,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1、原因:,田庄是

14、从汉代开始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3、评价:,2、部门:种植、养植、药材、酿造、纺织、冶铁等。,工官制度 (1 )简介: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的是一揽子领导与管理.,(2)利与弊 工官制度下的各类皇家工场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因此产品大多很精美,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但由于这些手工业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其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限制了其生产规模,没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5、;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能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的,往往导致失传。匠户制度限制了人身自由,挫伤积极性。,匠户制度 (1)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封建统治者为十分便利地征调各类工匠为其服务,对匠户进行严格的人身控制,称为匠户制度。 (2)沿革 商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 唐代有番匠即工匠在官手工作坊内服番役二十天。番匠亦称蕃匠短番匠。番匠服役期满后如接受其它应上番工匠的“帮贴钱”继续代人应役称长上匠。番匠在官府工少匠多时也可输钱代役。,宋代匠户往往为官府以强差为强雇方式役使。 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

16、沿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代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匠人才获得自由身份。 明清时期匠户制度的改革和废除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匠户的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也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当然也是工匠斗争的结果,有利于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3、汉 朝:,7、明 朝:,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褝衣、起绒锦) 远销海外( “丝国”),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4、唐 朝:,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5、宋 朝:,棉

17、纺织业发展,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一)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2、商 代:,最初原料:麻和葛;工具:骨梭、骨针等,记载:甲骨文:祭祀蚕神;周礼:“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6、元 朝:,黄道婆的革新,极大地推动了 。棉布,(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提花机,“赛里丝”,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长安,敦煌,古丝绸之路,起点,西 方,东 方,

18、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友 谊 之 路,“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神宗实录,反映明中后期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1、冶铜业:,(1)新石器时代:,2、冶铁业:,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燃料变化:,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二)先进的冶金技术:,(2)商周时期:,(1)春秋晚期出现: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铁器,(2)战国时期推广:,汉武帝时

19、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3)汉代:,供风技术:,(4)南北朝时期 :,灌钢法,(5)宋代:,已有用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大多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水平高。,(三),后母戊鼎,什么叫青铜器?,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2011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i)母戊鼎”改名“后(hou)母戊鼎” 。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832.84千克。,四羊方尊,商晚期的贮酒器。此尊造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

20、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高超的冶金技术:,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就是说,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

21、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灌钢法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灌钢法,生铁作为1种渗碳剂,因熔化后温度高,加速向熟铁中渗碳的速度,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生产率。 熟铁因为碳的渗入而成为钢,生铁由于脱碳也可以变成钢,增加了钢的产量。 在高温下,液态生铁中的碳、硅、锰等与熟铁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去除杂质,纯化金属组织,提高金属品质。 灌钢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钢,只要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炼,就可获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1、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22、,粉彩瓷器工艺,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2、唐代:,3、唐宋:,5、明清:,名窑众多:五大名窑,(三)陶瓷业的成就(中国:“china”),(一)陶器,产生:,发展:,独特技术:,(二)瓷器:,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原始时代的彩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唐三彩,6、瓷路,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4、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青花瓷),合作探究和拓展,青瓷,青瓷,白瓷,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

23、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 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明清青花瓷,明清彩瓷,明清珐琅彩,【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制瓷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因是什么? (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3)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 (5)官营手工业的推动。,【合作探究】“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

24、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在读了这段材料以后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所受到的启发和感触,也可以在课下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发展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常胜不衰的法宝。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先进技术,敢于创新和突破才能会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处于时代前列。,【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

25、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合作探究】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

26、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南海一号“上的精美瓷器,“南海号”为南宋时期商船,长.米,宽.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万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 2007、12、22打捞出水。,鎏金龙纹手镯,拓展1:文物的艺术价值及鉴赏,拓展2:文物的保护

27、,新石器晚期 玉面人兽脸,明朝宣德年间瓷器,清朝雍正年间的珊瑚 红地珐琅彩花鸟纹瓶,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据统计,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但这1000多万件不应都认为是流失文物。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日本侵华战争中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

28、就馆藏中国文物达三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双羊尊、康侯簋等商周青铜器。,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内容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整理,远古:出现商业交换 商代:初步发展 西周: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巨商和商业中心 汉代:商运活跃,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政治统一,运河开通) 宋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陆上丝路不通,造船业发达) 明清:会馆、商帮的出现 (晋商、徽商势力最强),商业繁荣,“市”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汉代: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南北朝:草市形

29、成,由“草市尉”管理 唐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 宋代: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街形成,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明清:商业区繁华,商业都会,战国: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唐代:长安、洛阳最为繁荣,扬州、杭州、湖州发达 宋代:汴京(开封) 清代:苏州和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1、原始社会: 出现偶尔以物易物的早期商业交换,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 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甲骨卜辞)出现职业商人和产生最早货币。 3、周朝: 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骨贝、铜贝) 商业由官

30、府控制(工商食官)。 4、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战国时,有的城市中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一、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一、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5、秦朝: 通过管理“市”的法律规定,规范商业贸易。 统一货币(秦半两)、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 6、西汉: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并且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甚至可以以财力同朝廷抗衡。但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一入市籍贯不得为官,表明商人社会地位较低。 官府有专门的机构管理 “市

31、” 。其中王莽执政时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洛阳等许多大城市发展成著名的商业中心。 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一、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7、魏晋南北朝: 社会动荡,商业发展受一定影响。 形成了农村集市草市,由草市尉管理。,8、(隋)唐:由于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采取开明政策,唐代商业获得明显发展。 水陆商运都非常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性行业非常发达。 草市进一步发展,逐渐演变成地方商业中心;唐前期城市中对市有严格管理,空间上市坊分隔、时间上市只能白天定时开放;唐晚期“

32、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夜市”。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是外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注:不是玄宗前期的年号,而是开辟新纪元的意识。通宝:流通的宝货。据说四个字是欧阳询的墨宝,先后流行了一千多年,直至明末才废除,对古货币的发展影响巨大。成为后世货币的范式。,思考:草市出现的特征及其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

33、 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远离城镇; 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 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2)意义:,(1)特征:,9、宋元: 海运发达,产品运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地区;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管理;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宋代汴京、临安,元代大都,成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 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代商人的地位有所转变,一、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10、明清: 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

34、体商帮,以及会馆。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强大。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既有苏州一类的大都会,也有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城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明代开始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 对外贸易上,明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 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 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 市联系在一起。,1、城市的由来:,二、“市”的发展:,2、“市”的发展,明码标价,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严格,长安9市,草市的形成,政府对此也

35、实行行政管理,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夜市繁荣,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商业区已相当繁华,出现称为“市井”的商业区,规律,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东西九市”,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 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商业上的特点吗?,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材料一: 唐代规定:“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市场与城市住宅区的坊分开,市的四周有围墙,四面开门,是封闭型的商业交易场所。,材料三: 唐代规定,凡户口满三千户以上的县,以及交通要道

36、交易繁忙地点所设置的市,设置市令一人、史二人,以及市吏、壁师等官吏,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评定各类商品的物价,校定交易时商人使用的度量衡器,以及征收商税,-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通史隋唐时期(上册),探究1:据以上材料分析,唐朝的“市”有哪些特点?,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空间上也有严格的限制,政府对市的管理也比较严格,材料:商业活动的时间,唐代中后期也同样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交易时间大大延长,出现了“夜市”。 扬州是“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苏州是“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成都是“锦江夜市连三鼓”。 -中国通史隋唐时期(上册),探究2:材料反映出“市”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

37、限制.,材料阅读与思考: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1)说明唐朝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手中的权力从商业中获得利益。,(2)同时,说明在唐朝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北宋东京,唐长安城,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

38、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 5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6、形成途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并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并作为商品交换中心发展起来的市,课堂总结,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

39、发展,城市的兴起有力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给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商业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 政策支持、政治稳定、农工业发展、交通发达、市场开拓、城市建设、货币流通、经营理念,疑难突破,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1、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

40、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纽带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2、主要特点 (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和夜市等形成和发展。 (3)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4)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类似银行的柜坊和汇票的飞钱在唐代已经出现,北宋出现纸币。 (6)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

41、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7)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8)没有发展成近代真正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商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不恰当的商业政策,中国的商品经济没能质变到资本主义经济。,3、历史作用 (1)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

42、权的中心。,(2)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3)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商业繁荣和商品经济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它的出现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在思想上也冲击着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4)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43、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内容标准】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点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知识整理,含义: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重农抑商,影响,积极作用:推动农业的发展,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战国:商鞅变法确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汉代: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西汉至唐代: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 历代王朝:严格管理,征收重税,表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含义:禁止中国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扼杀对外贸易推

44、动经济进步可能性,使中国日益落后世界,海禁政策,明代:建立和维护“朝贡”贸易体制,对民间贸易严加禁阻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贸易官方垄断,民间禁止,表现,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生:明清时期,直隶、苏州、广州等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强大 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根本原因),障碍,概况,机户:出资经营(早期资本家) 机工:计工受值(早期雇佣工人)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实质: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

45、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一、重农抑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巩固统治的需要,4、表现:,1、含义:,2、目的:,3、原因:,5、评价(性质、意义):,或者说“重本弃末”、“强本弱末”,都是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还可以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汉初、唐代等) 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

46、业的政策(汉武帝) 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管理; 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等。,4、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表现在那些地方?,5 、评价:,(2)积极:,(1)性质:,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经济上: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3)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古代社会的前期,积极作用为主),(古代社会的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47、),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为什么商业还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治者为了满足豪奢的生活,需要商品经济。 广大农民、手工业者极端贫困,为了谋生也不得不从事一些交换。 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某些政策,客观上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问题探究:,学习思考:,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译文:“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经非常富贵;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已经极其贫困了。”,原因:,(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

48、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存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材料一:1656年六月,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命令从天津至广东沿海各地,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与郑氏等反清势力贸易者, “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二、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