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8633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容松铮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教学设计【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台山市学业初级中学 容松铮【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首先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四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的区别,从而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同时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方法。【学情分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许多图形与几何知识,掌握了一些探索和证明图形几何性质的方法上开始本

2、节课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及性质定理2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意识,体会几何知识的内涵与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关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辅以学生探索、转化等思想方法,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平行四边

3、行的过程,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美,从而达到学习的要求。【教学过程设计】一、 教学流程设计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应用新知,牛刀小试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概括明晰”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合作的意识,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运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很容易的把自己置身于生活的情景中,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小结、小测与作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

4、结构。教学反思设计意图: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二、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意 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课前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41-42,请你完成下列各题)。1、四边形中的“对边”和“对角”: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与CD是一组对边,则另一组对边是 ;它的对角线是 (注:连接不相邻顶点)。在四边形ABCD中,A与C是一组对角,则另一组对角是 。2、(1)默写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_”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5、记作_ _。(2)解读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定义中的关键词: 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 四边形几何语言表述定义: ,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定义的双重作用: 具备“ 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 反过来,“平行四边形”就一定具有“两组对边分别 ”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 ;角: 。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欣赏图片从图中有没有找到你熟悉的图形啊?引领学生进入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学生认真观看, 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熟悉的图形。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将它

6、们的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我们可以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2、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它的边、角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的猜想一致?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AB= , DC= , AB DC AD= , BC= , AD BC B= ,D= , B DA= ,C= , A C3、猜想1:平行四边形的 。猜想2: 。4、你能归纳ABCD的边、角各有什么关系吗?并证明你的结论。已知:如图ABCD,求证:ABCD,CBAD,BD,BADBCD 证明: 提示:要证两条线段相等、角相等,可通过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两

7、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相等几何语言表示:ABCD, 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相等,邻角互补几何语言表示:ABCD, 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堂参与交流,作适当引导。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在师生共同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出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师生互动,形成知识性的总结。分小组活动。先独立动手思考,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猜想。小组派代表汇报,论述理由。师生互动,形成知识性的总结。通过利用两个三角形拼成四边形以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其特点,得到猜想。通过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

8、考和规范表达的习惯。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通过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合作的意识,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三、应用新知,牛刀小试1在ABCD中,AB=5,BC=3,求出其余各边的长度及周长。解: 在ABCD中,AB=5,BC=3 CD= = ,AD= = = ( )ABCD 的周长为: + + + = + + + = 2已知在 ABCD中,A=120,求出其余各内角的度数。解: 在ABCD中,A=120, C= = D ( ) A+ B = , ( ) B= = = D= = D ( ) 四、例题教学例1 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

9、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ABDC(跟踪训练)ADCB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其周长为40,且边AB比边BC长2,求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度.邀请两个小组代表在黑板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然后教师点评。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 四、小结、小测与作业(一)、总结收获: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你还存在什么疑惑?(二)、课堂检测:相信自己能行!(三)、作业:习题18.1 1,2师生互动,形成

10、知识性的总结。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畅谈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五、教学反思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许多图形与几何知识,掌握了一些探索和证明图形几何性质的方法上开始本节课内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证明性质的猜想,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把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这是数学上转化的重要思想,对于接触得比较少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这一些探究性活动,归纳得出结论,再对结论进行证明。这种处理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思考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合作的意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种特色下,在各各环节的精心设计下,相信学生学得轻松、学出信心、学有所成,能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学好,较好的完成 教学目标。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