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2400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安宁区十里店小学 张霞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5页的例题1和例题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让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教学用具:主题图、课件等。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下列等式的里可以填什么运算符号,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7 42=42 37a 500=500 a83(1769)=(83 17) 697625 75=76 (25 75)想一想,猜一猜,

2、里还可以填什么运算符号?(乘号)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2、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主题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教学例1.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你找到了什么信息?(2)学生独立列式:425=100(人)或254=100(人)(3)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4)观察: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出示425=254观察等式,看看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试着也来举举这样的例子吗?(5)归纳并小结: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2、及时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11 50=( ) 1130 200=200 ( )60 a=( ) ( )3、教学例题2。(1)出示例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读题,找有用信息。(2) 根据有用信息,要解决问题,先要知道什么,该怎样求?生独立计算后汇报。(3) 列出综合算式:(255)2或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答:一共要浇250桶水。观察:这两种

4、解法有什么不同?而结果怎样呢? 出示(255)2=25(52)观察等式,看看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试着也来举举这样的例子吗?归纳并小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也就是乘法结合律。(5)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一规律吗? (ab)c=a(bc)4、及时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35334 =13 (34)(4263) 56 = 42 ()A5C=( ) ( )5、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

5、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的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加(乘),和(积)不变。再看复习题。题中的 里除了“+”,可以填“”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下面各个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7030=3070305a600=600a 3070=30(5070)6030=9020161867=67 (1618) 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1)165126126( )(2)(31673)127316 ( )(3)2254 ( )225(4)(635)4 ( ) ( )3、判断下面等式中哪些符合乘法结合律。 (1)8(5 7)=(8 5) 7 (2)5+(12+25)=(5+12)+25 (3)(8 5)7 6 =8 (5 7) 64、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填一填,要使计算更为简便。352535( ) (2560)4( ) 1254258( ) ( ) 5、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写出所有和下面算式相等的式子。 869=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