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732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巷深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巷深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巷深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巷深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巷深处》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 小巷深处教学目标1、 在默读基础上,细读课文中具体表现“瞎眼养母”深沉无私挚爱养女的片段,理解作品运用典型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2、 略读课文,感受“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理解课文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结构作品的写法。3、 品读文章,尤其是后三段,深入体悟作品带给每一位读者的人生启示。说明:本文作者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这篇纪实性的散文,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在追述往事中,集中表现善良无私的“瞎眼养母”对养女的挚爱深情。作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浅显感人。教师可以引导

2、学生反复朗读,在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理清文章情脉,整体把握作品基础上,品味赏析,披文入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作者),体悟作品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读出自己)。在诵读中,感受散文形散神聚,感情强烈,语言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在读的基础上,圈划、品读文中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表现母爱的关键词句,感受人间至爱亲情。2、 难点:文章中“小巷”、“又光又亮的竹棒”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说明:教学重点的确立,希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是:一、理解“细小处落笔,诗意盎然”的散文笔法。本文通过一位最平凡的母亲的一串琐碎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抒写一段情思。二、感受作品对家庭亲情的理解、体悟,这是“爱

3、在人间”单元主题的一个重要部分。三、培养学生朗读、圈划批注等语文学习习惯。通过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体认,通过点评揣摩关键词句,多多磨炼学生的感受力、想像力、理解力、悟性。确立这样的教学难点是由散文的一个特点决定的。散文通常既可以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社会风云的一角,也可以写自然风物。有人说散文姓“散”, “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些描写是抒情的起点或依托,是情思遐想得以飞动飘扬的缘由,是作者由小见大、悟出真挚感情、深刻哲理的基础。文章中“小巷”、“又光又亮的竹棒”正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形象。这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需要教师点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4、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导入新课本文作者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小巷深处”,走进一对平凡却又特殊的母女的生活,去体验她们的情感世界和感悟亲情的真谛。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不需要学生查资料做更多了解。教师的简单介绍既可以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理解作品思想情感提供帮助。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有关字词(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叩击、瘦瘪、炫耀、揶揄、哽咽、蹒跚、斑驳、憧憬),并思考: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借助

5、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注意掌握教师提示的字词。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1)盲女收养弃婴,并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母爱。(2)女儿长大后嫌弃养母,但最终悔悟。默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积累词语是学习语文良好习惯之一;概括文章内容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1、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的母亲爱女儿,有哪些令我们感动的细节?(顺序可以颠倒)2、提示圈划关键词句。3、 小结、点拨。本文通过一位最平凡的母亲的一串琐碎的生活细节刻画,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颂之情。是“细小处落笔,诗意盎然”的散文笔法。学生概括重要细节、圈划关键词句,并作交

6、流。倾囊安家:第三段,“拆”、“搬”、“所有的积蓄”、“真正拥有一个家”改变性格:第四段“骂”、“从未泼过”苦心经营:第六段“雕像”、“古铜”、“最毒”、“血汗”以我为傲:第八段“珍藏”、“广告宣传”默默守候:第二十六、二十七段“倚”、“央”、“摸”、“交”1、 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2、 通过词句的揣摩,感受作品思想感情。3、 理解作品运用典型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略读全文,理解课文的结构方法1、 请同学略读课文,提问:“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有哪几个阶段?2、 提示圈划关键词句。3、 小结、点拨。“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情脉。课文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把生活琐事联系起来结构作品的

7、写法,是散文写作中的常见写法。满足、自豪:第五段“代替”、“搀”,第九段“倚”、“吃” 厌恶、自卑:第十段“我”是弃婴,母亲是瞎子“不同一般”, “不再”、“泡” 淡忘、隔绝:第十五段 感动、悔悟:第二十九段“虚荣”、“无知” 1、通过词句的揣摩,感受作品思想感情。2、理解作品以人物思想情感为线索结构文章的写法。精读赏析1、可以对最后三段做示范朗读。2、提问:文章中“小巷”、“又光又亮的竹棒”的形象有何含义?学习难点,教师可在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点拨。1、熟读最后三段,有感情朗读。2、联系全文,讨论交流:文章中“小巷”、“又光又亮的竹棒”的形象有何含义,有何作用?(1)“小巷”形象贯

8、穿全文,是母亲花尽所有积蓄,苦心经营的母女俩相依为命的家,小巷深处有母亲,有爱,是“我”的感情寄托。(2)“又光又亮的竹棒”是瞎眼母亲的行动依靠,也是她的生活支柱,精神支柱,情感支柱,是母女感情起伏变化的见证,是“我”成长的见证。 1、 对文本关键处,做重点品读。2、文章中“小巷”、“又光又亮的竹棒”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形象。这是文本重要内容,而又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需要教师点拨。评价体验提问:你对文中的女儿怎么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开放的问题。学生可以借此深入体悟作品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阅读文学作品,要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作者,还要体悟作品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读出自己。布置作业制作

9、一张贺卡,作为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送给母亲的礼物。为此请你献上一句话。示例: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长长的列车。这是语言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学习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思路点拨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学习建议,但学习的顺序可以倒过来进行。导入课文后先读最后三段,提问:1、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中“回来”是什么意思? “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怎样变化的? 2、请找出文中几处表现母爱的细节描写,体会这样写的作用。3、感悟体验。用100字左右的短文,自选角度,谈谈读了本文之后的心得。这不失为找准突破口,高效阅读的一种方法。练习举隅1、散文非常重视人物的刻画。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谈谈这篇课文是如何成功描绘一个母亲的形象的?2、读写要结合。请你仿照本文运用典型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写你的一位亲人。可取题“非常老爸”、“非常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